(共32张PPT)
十六年前的回忆
学习目标
1. 自主学习字词,会写“阀、避”等15个生 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生掌握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3.学生细读文本,抓住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的句子,从言行体会他对亲人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贞。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 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 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难点:
体会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1.同学们,看着你们胸前的红领市你可管想 到什么?它是国旗的角,是无数革命烈土的鲜血 染成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如何得来的 正 是这些革命先烈,为了解牧苦难的中国人民,为 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不怕牺牲,抛头颅酒热
血,才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才换来了我们今天
的幸福生活。今天,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位革命
英烈李大钊。
相关背景。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 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 在胜利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 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 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 工作。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 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 日被敌人绞死。
人物简介
李大钊字守常,直隶乐亭(今
属河北)人。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
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
领导人之一,被称为“南陈(陈独
秀)北李”。1927年4月6日被奉系军
阀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
不屈,
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
月28日英勇就义,时年38岁。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 序写的?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被捕前 被捕时
时间顺序
被害后 法庭上
课文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写作者永远忘不了父亲去世的那一天。
第二部分(2-7):写李大钊被捕前仍坚持工作。
第三部分(8-18):写被捕时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
第四部分(19-29):写法庭上受审时李大钊坚 强不屈。
第五部分(30-33):写李大钊同志去世后家人 悲痛欲绝。
自学要求。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 小组合作,交流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被捕前: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坚持工作。
被捕时:临危不惧,
蔑视敌人。
法庭上:坚强不屈,爱护家人。 被害后:家人的悲痛与怀念。
开篇(1)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 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交代时间, 情基调。
照应文题,奠定文章的感
被捕前(2-7)
父亲被捕前仍然留在北京坚持工作。
n
(1)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晩。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从“父亲”
每天的早出晚归,
可以体
会到局势越来越严重,体会到“父亲"
在为革命工作奔忙。
(2)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父亲原则性很强,牵涉到党组织的秘密,即使是对亲人他也不说。
2
(3)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 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李大钊绝不离开工作岗位,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被捕时(8—18) 父亲被捕的经过。
读这一部分,说说这部分是怎样刻画李 大钊的人物形象的?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穿灰制服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
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
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
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把手枪,
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兴师动众
3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父亲的态度:惯有的严峻
敌人的态度:粗暴的吼声、冷笑着
法庭上(19—30)
父亲在敌人的法庭上异常坚定,沉着。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
平静而慈祥的脸。
平时,父亲理的是平头,头发非常整齐。法庭 上的他却是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他在监狱 里受到非人待遇。脸上的表情是“平静而慈祥的”,说明他仍保持着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对亲 人的爱,面对敌人的审判,态度十分镇静。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
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
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 事业的信心。
“伟大的力量"指的是他对革命事业的信 心。
“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是鼓舞李大钊的 “伟大的力量"。
从“平静而慈祥”可以看出,李大钊的不屈不挠。
被害后(31—33)
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
执行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
母亲伤心过度,
昏过去三次,每
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
父亲的死给亲人带来的巨大的悲痛。
“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记住父亲被难日,就是记住敌人欠下
的血债,就是要继承父亲的遗志,把革命
进行到底。
X—
说说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1)文章釆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使文章产 生悬念,更能引人人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 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2)首尾呼应,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 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 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 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2)文章里还有几处地方运用了前 后照应的写法,找出来,读一读。
如:"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与前文中的“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相照应。
7 “
3
他是一个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人。 他是一个沉着镇定、临危不惧的人。 他是一个关爱家人的人。
李大钊的墓碑上刻着中共中央这样的评价:
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
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
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
畏的献身精神,
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II
李大钊同志不仅是一位革命者,还是一 位父亲。再次朗读课文,画出描写“我"心 里感受的句子,想一想:女儿眼里的李大钊 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对孩子慈爱
给予亲人信心和力量
李大钊,不屈服于严刑拷打,不动
心于高官厚禄,为了伟大的革命事业,
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谱写了壮丽的
革命诗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
心照汗青。”让我们铭记先烈,砥砺前 行!
拓展延伸
辛苦遭逢起一经,
山河破碎风飘絮,
干戈寥落四周星。
身世浮沉雨打萍。
过零丁洋,
文天祥▼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知识荟萃
李大钊的名言
1 .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
灯烛。
2.最珍贵的是今天,最容易失去的也是
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