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Can you 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
科目:英语 教学对象:初二学生 课时:Period 3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为“Go for it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九单元Section A第3课时。学习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3点:1. Make invitation.2. Accept invitation.3. Decline invitation.本节课是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巩固复习又为后面听力阅读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邀请他人参加某个活动所需要的表达方式,能对邀请作出肯定与否定回答,并说明理由。能力目标:学会用英语向别人发出邀请。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礼貌回应邀请,学会文明交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情态动词can的用法以及举办party 邀请别人都有所了解,同时对学习用英语发出邀请充满期待和热情,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心理特点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互动,交流问答,听力模仿等语言活动完成语言目标,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积极作用,体验语言学习的乐趣,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享受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依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教学内容,我以启发诱导的方式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PPT 课件呈现直观的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情景模仿,交际互动,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词汇短语,文化礼仪知识,以及学会邀请,正确应答等技能。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Make invitation:Can you 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 难点:Accept and decline invitations :Sure, I’d love to.Sorry, I can’t. I have to study for a test.I’m sorry. I’m playing soccer on Saturday.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Step 1.Lead-in(导入) 观看导入视频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如何发出邀请,接受邀请和接受邀请的句式表达。
Step 2.presentation(展示) 让学生回答出各种不同的答案,归纳出本课的基本句型,通过朗读,让学生更熟悉邀请的流程. 学生熟悉重点句型。
Step 3 Practice (操练) 点不同的几组学生来操练对话,运用课本中出现的短语,熟练运用不同的理由来拒绝邀请。 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Step 4 Production (巩固) 学生做习题。 通过习题练习检测学生所学内容。
七、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自我评价表评价内容评价等级评价目的优(5)良(4)中(3)我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能否认真专注遇到我会的问题都主动举手了能否主动参与发言时声音洪亮能否自由表达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能否善于合作
八、板书设计
Can you 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 Sure, I’d love to.Sorry, I can’t. I have to study for a test.I’m sorry. I’m playing soccer on Saturday.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亮点主要体现在把知识运用于生活,让学生“学中用,用中学”。在设计中,我把知识链和任务链用一条线索贯穿,让课堂既有知识操练又有任务的落实,让其更有逻辑性,教学的过渡自然合理。从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总结出一些经验:合理的问题情境是由一个问题链构成的,问题链之间要有清晰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解决完问题之后对一个知识点有更清晰的认识。可以根据问题的内在联系把多个教学内容整合成一个问题情境,突出教学的整体性。如导入小视频的设计,把所有的表示邀请的知识点整合在这一个视频中,既节省时间,又使内容更加连贯,降低难度。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注意趣味性。要寻找学生的兴奋点,根据兴奋点提出问题。如情境的设计采用操场活动进行,学生很感兴趣,寓教于乐。注意问题情境的可操作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要学生可以回答。如果只有一种答案,并且只有老师知道这个答案,学生就会感觉在一步一步走进老师设好的套中,没有发挥的余地。答案可以不唯一,可以是发散性的,但不可以天马行空,我们可以给问题设置一个大前提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作业的布置环节,老师需要动脑筋,既要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要让班级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积极地完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