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1-19 18:45:20

文档简介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生物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 I 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1.免疫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病从口入”是因为消化道没有第一道防线,病原体直接进入人体引起疾病
B.结核分枝杆菌侵染人体后只能引起体液免疫,不能引起细胞免疫
C.脾是重要的免疫器官,是 B细胞和 T细胞生成、成熟、集中分布的场所
D.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从而杀死细菌,此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新冠肺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免疫反应(X为有关物质),下列有关分析
正确的是( )
A.“新冠肺炎”病毒侵入机体后,细胞毒性 T
细胞的细胞周期可能会变短
B.细胞毒性 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 X
物质,X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质
C.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可分化成记忆 T细胞和细胞毒性 T细胞
D.细胞毒性 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出现坏死
3.风湿性心脏病是由酿脓链球菌感染导致的一种心脏疾病,致病原因是人体免疫系统在消
灭酿脓链球菌的同时对人体的心脏组织也造成破坏。风湿性心脏病属于下列哪种疾病( )
A.获得性免疫缺陷症 B.自身免疫病
C.过敏反应 D.先天性免疫缺陷症
4.2020年 9月 21日,中国科学家杨璐菡团队在 Nature子刊发表论文,宣布利用基因编辑
技术成功开发出第一代可用于临床的异种器官移植雏形——“猪 3.0”。据测试这些小猪的器
官和人有更好的免疫兼容性,可满足安全、成功移植到人体的要求,减少免疫排斥反应的发
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生免疫排斥是由于供体和受体细胞表面的 HLA不同
试卷第 1页,共 8页
B.活化的 B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与免疫排斥反应相关
C.T细胞特异性的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可降低免疫排斥反应
D.猪 3.0的开发可缓解器官移植中供体器官短缺的问题
5.如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
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
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甲不生长也不弯曲、乙直立生长、丙向左生长、丁直立生长、戊向右生长
B.甲向左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向右生长、戊向左生长
C.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不生长不弯曲、戊向右生长
D.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向左生长、丁不生长不弯曲、戊向左生长
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其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分裂
B.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脱落酸维持种子休眠
C.植物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其作用是促进果实发育
D.植株生长与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均有关
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吲哚乙酸、萘乙酸、2,4﹣D均是植物生长调节剂
B.喷施适量的乙烯利,有利于蔬菜水果的储存保鲜
C.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
D.在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所以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8.植物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才能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生长阶段的现象,称为
春化作用,例如对于两年生植物胡萝卜,需要一定天数的低温处理才能开花,否则会表现出
莲座状生长而不能抽苔开花。若对这些未经春化作用的植物施用赤霉素 GA,其不经低温过
程也能诱导开花且效果显著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实例说明春化作用可能诱导了赤霉素的产生
试卷第 2页,共 8页
B.赤霉素诱导植物的生长或开花与相关基因表达无关
C.植物的生长发育受植物激素与环境因素共同调节
D.植物在营养生长阶段也可能会合成脱落酸
9.某小岛上生活着自然寿命为一年半左右的某种鼠,数量较多且无迁入和迁出。研究人员
通过等距布放鼠笼开展每月一次、为期一年的标志重捕,进行其种群特征的研究。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利用标志重捕法所得的全部数据,可绘制该种群的出生率曲线
B.标志重捕法可以估算该鼠的种群密度,但不能估算总个体数
C.若已捕获的个体重捕几率降低,所得数据偏大
D.小岛的气候变化较大,对种群的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10.如图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种群密度,能反映一定时期内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⑤是性别比例,通过影响②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④年龄结构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D.“全面放开三胎”政策的实施有利于调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
11.鼠类繁殖次数多,孕期短,产仔率高,性成熟快,数量能在短期内急剧增加,常对农业
生产酿成巨大灾害。某生物实验小组调查了某地小鼠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并绘制了如下曲线
(AE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小鼠种群数量达到 DE段时,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B.AB段小鼠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但环境阻力逐渐增大
C.若气候严重干旱,则小鼠的种群数量可能出现 C段的变化
D.若要防治鼠害,则在小鼠种群数量达到 K2/2前防治最佳
12.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并进行第一次计数
B.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C.每天定时取样,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
D.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之一
13.某群落中的麻雀以小型种子和昆虫为食,主要在林间中下层活动,斑鸠以大中型种子为
食,主要在林间中上层活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该区域中麻雀和斑鸠鸟卵的数量可以采用样方法
试卷第 3页,共 8页
B.麻雀和斑鸠的食性和生态位的不同可以减少种间竞争
C.麻雀和斑鸠的栖息场所不同体现了动物群落的镶嵌分布
D.小型种子植物和大中型种子植物的竞争程度受到鸟类的制约
14.生态学的研究常涉及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以下不属于群落水
平上研究的问题的是( )
A.群落的范围和边界 B.物种丰富度 C.生态位 D.年龄组成
15.荒漠空气干燥、高度缺雨,昼夜温差较大,下列关于荒漠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推测,错
误的是( )
A.荒漠一年生植物大多在降雨时生命力旺盛,完成生命周期后死亡
B.仙人掌等多年生植物具有肥厚的营养器官,以储存水适应干旱环境
C.植物大多数气孔白天张开,夜间关闭,有利于光合作用的碳固定
D.爬行动物蜥蜴和蛇的体表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的蒸发
16.裸岩的演替与弃耕农田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
A.初始条件不同 B.影响因素不同 C.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D.产生的植物种
群不同
17.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不一定都是植物,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B.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还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C.因为动物都是靠捕食获取食物,所以都是消费者
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8.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③代表光合作用 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C.4表示生态系统的基石 D.①代表捕食关系,②代表细胞呼吸
19.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的
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B.该图中只体现生态系统的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
和能量、分解者
C.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生
试卷第 4页,共 8页
产者和消费者
D.该食物网由 7条食物链组成,鹰为最高营养级
20.下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
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 15J/(cm2.a)
B.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 15%
C.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 30J(/ cm2.a)
D.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二、多选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
21.卡介苗是对毒性强烈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培养获得的减毒活疫苗,发现其对所有的
试验动物都没有致病力,该疫苗的保护作用一般可以持续 10-15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接种过卡介苗的人,再次接触结核分枝杆菌时会出现过敏反应
B.接种卡介苗后记忆细胞可以在 10-15年内保持对抗体的记忆
C.卡介苗对接种者一般无致病力,但不建议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接种
D.疫苗还可以利用病原体的某些成分及其产物制备,不一定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
22.种子萌发是植物成功实现天然更新的关键环节,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或光照条件。对
于需光性种子,光照是决定其萌发与否或萌发率高低的主要因素。种子感光性主要受光敏色
素的调控,不同类型光敏色素的功能还与温度有关。光敏色素可以通过诱导激素对种子萌发
的调控作用,还可以通过改变一些激素的合成来调控种子的萌发。下列错误的是( )
A.需光性种子的萌发对光照的响应具有温度依赖性
B.激素与受体结合调节种子萌发属于生态系统中化学信息对生物种群的调节
C.光敏色素可以吸收光为需光性种子的萌发提供能量
D.光敏色素会影响细胞内赤霉素合成基因的表达
23.2022年 10月 12日,是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一周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面积约 1.40
万平方公里。记者获悉,目前监测到野生东北虎幼虎 10只、种群数量 50只以上。野生东北
豹幼豹 7只、种群数量 60只以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目前调查东北虎种群数量的方法是采用标记重捕法
B.根据统计结果可估算该区域东北虎种群密度为 0.0036只/平方公里
试卷第 5页,共 8页
C.决定东北虎、东北豹的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因素
D.东北虎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未来一段时间东北虎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将不断增大
24.辽河三角洲地处辽河、大辽河入海口交汇处,以季节性积水湿地为主。有以丹顶鹤为代
表的湿地珍稀鸟类资源、以河蟹为代表的湿地水产资源、以芦苇为主生长在淡水环境中的植
物群落,以翅碱蓬群落为代表的盐生滩涂景观植物资源,共同组成其独特的湿地生物生境。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湿地中的丹顶鹤、河蟹、芦苇、翅碱蓬与它们生活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生态系统
B.丰富度是决定湿地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C.由于水分和盐分的不同湿地中的群落在水平方向上表现为镶嵌分布
D.湿地中的河蟹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的
结果
25.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图解,数字表示能量值[单位为 103kJ(/ m2·y)]。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肉食性动物同化的总能量为 7.5×103kJ/(m2·y)
B.植食性动物与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15.6%
C.图中“输出”的能量是指各营养级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
D.流经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不只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三、综合题(4 道题,共 45 分)
26.(每空 1分,共 8分)在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 P3实验室已分离到 8株新型冠状病毒毒
株(COVID-19),其中有几株非常适合做疫苗。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冠状病毒经脱毒处理后可成为类冠状病毒,可用于预防接种。类冠状病毒在免疫学上被
试卷第 6页,共 8页
称为_________。
(2)COVID-19侵入人体后,人体通常会出现发热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人体体温调节中枢
位于_________,人体体温升高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类病毒作为抗原侵入人体后,在体液中机体需要借助_________细胞产生的抗体,将其
凝集并抑制其繁殖,对于感染病毒的靶细胞,机体则需要通过_____________细胞的作用促
其裂解并释放病毒。
(4)该病毒发病时人体会发烧,发烧也是一种机体增强免疫力的反应,当体温高于 38.5℃时,
应适当服用退烧药。退烧过程中,机体散热量增加,主要通过促进皮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 2点)
(5)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疫苗的接种率将会连年提升。接种冠状病毒疫苗能够预
防冠状病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每空 2分,共 12分)请据图回答下列与植物生长素有关的问题:
(1)____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方向是
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甲分析比较敏感性:根 _________芽(填大于或小于)。
(3)图乙中根部 a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 b侧的生长素浓度,主要因为生长素发生了__________
运输。下列现象能体现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作用的有_____________。
A.根的向地性 B.茎的背地性 C.顶端优势 D.向光性
(4)根据丙图信息,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 m,则其背光
一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__________。
A.大于 m,小于M B.小于 m C.大于M,小于 i
28.(每空 2分,共 16分)下图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和年龄组
成的变化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试卷第 7页,共 8页
(1)前 10年中鼠的种群密度最小的年份是第__________年,第 8年时若调查鼠群的年龄组成,
调查结果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相似,8-10 年中种群数量将__________(增加、减少)。
(2)据甲图分析,在调查的 20年间,种群数量接近“J”型增长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__,符
合此时间段的年龄组成图像是图乙中的__________。
(3)该草原中动物分层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
(4)在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用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用
标记重捕法调查鼠的种群密度,若部分标记物脱落,则调查结果将__________。
29.(每空 1分,共 9分)某生物群落中的植物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还生长着少量的灌
木,没有乔木生长;动物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生活着两种植食性动物 A、B,肉食
性动物 C,C以 A为食,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相关问题∶
(1)该生物群落属于__________(填"森林"或"草原")群落,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该群落中没有乔木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物群落中,同一地段中各种群的种群密度是不相同的,这体现了生物群落具有
__________结构,该结构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 2点)等因素的影响。
(3)该生物群落中,A与 B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0-t1的后期,A的种群数量增长减慢,最终停止增长,从种内和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 8页,共 8页盘锦市兴隆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参考答案
DABBC
CCBCA
DBCDC
AADCC
21.CD
22.BC
23.ACD
24.AB
25.ABD
26.(每空1分,共8分)
(1) 抗原
(2) 下丘脑 产热大于散热(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3) 浆 细胞毒性T
(4) 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 汗腺分泌增多,散热增加
(5) 体内产生了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
27.(每空2分,共12分)
(1) 色氨酸 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
(2) 大于
(3) 横向 AC
(4) A
28.(每空2分,共16分)
(1) 10 C 减少
(2) 16—20年 A
(3) 食物和栖息环境
(4) 取样器取样法 偏高
29.(每空1分,共9分)
(1) 草原 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还生长着少量的灌木,没有乔木生长;动物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 草原生物群落缺水,高大的乔木不耐旱,难以在该生物群落中生存
(2) 水平 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与动物的影响等(每答1点1分,共2分)
(3) 竞争 A和B都是植食性动物,具有共同的生活资源与空间 由于资源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同时A与B的竞争和C对A的捕食,也都会抑制A种群数量的增长,所以A种群数量停止增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