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九:走向整体的世界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五年(2018-2022)高考历史真题专项汇编卷 新高考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考点九:走向整体的世界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五年(2018-2022)高考历史真题专项汇编卷 新高考版(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20 09:0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考点九:走向整体的世界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022·山东】1.下图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示意图,两种作物是( )
A.小麦、玉米 B.玉米、水稻 C.小麦、甘蔗 D.水稻、甘蔗
【2022·山东】2.18世纪的些英国思想家认为,以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理论来描写和设计未来社会的图景,用理性来设计未来的国家体制,是非历史的和荒谬的……未来的社会,应该是每个人都参与到市场交换活动之中,通过市场、法律和道德三大基本要素来实现“文明和改善”的社会。这表明他们( )
A.否定理性的社会变革 B.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
C.倡导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D.强调社会分工的主导性
【2022·广东】3.从充满智慧的浮力小天平到比萨斜塔自由落体实验的传说,从摆的发现到用望远镜验证哥白尼的日心说,这些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描述的科学家是( )
A.达尔文 B.牛顿 C.爱迪生 D.伽利略
【2022·广东】4.17世纪的荷兰画家作品中经常呈现如下场景。整齐的城市、房舍、家具,妻子和儿女们的漂亮服饰,宴会上盛大的排场,海员的英勇,商业的辉煌以及穿梭于各大洋上的荷兰商船。这反映了当时荷兰( )
A.海外贸易丰富了艺术题材 B.浪漫主义艺术风靡一时
C.商业公司垄断新航路贸易 D.启蒙运动塑造社会风貌
【2022·广东】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包含一些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均不涉及的内容。例如关税,商业,铁路,邮政和电报等,关于个人权利却只字未提,这反映了德国( )
A.帝国结构的松散性 B.对外政策的扩张性
C.资本主义的保守性 D.君主制度的脆弱性
【2022·湖南】6.美国1787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均确定了联邦制度。美国参议院议席分配遵循各州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但在德国联邦议会中普鲁士邦则拥有足够多的议席行使否决权。这一现象根植于两国( )
A.人民的自愿选择 B.各州(邦)实力不同
C.建国路径的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2022·湖北】7.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期间,英国许多剧院不断上演富有意大利特色的戏剧。据统计,到1650年共有563部意大利戏剧在英国演出。莎士比亚的戏剧《无事生非》就是在意大利故事文本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由此可以看出( )
A.意大利的戏剧艺术水平高超 B.英国戏剧善于借鉴和创新
C.英国政治变革影响戏剧创作 D.人文主义逐步传播到英国
【2022·湖北】8.如图是发表于1805年的漫画《危险中的地球布丁:国家美食家在享用小点心》,其中两个人物代表的国家是( )
A.西班牙与葡萄牙 B.荷兰与英国 C.英国与法国 D.法国与普鲁士
【2022·湖北】9.1871年12月,岩仓具视率使团出访欧美。初到美国时,他的传统发式与和式礼服引来无数好奇的围观者,这刺激他剪掉发髻并订制西式礼服。1872年11月,岩仓具视拜见英国女王时已经是全身西式装扮。这一变化说明( )
A.维新官员积极践行“文明开化” B.日本社会生活开始西化
C.社会习俗的转变引领改革浪潮 D.岩仓使团重视外交礼仪
【2022·江苏】10.在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认为时间是一种天赋的,神圣的财富,时间不再是“走向永恒过渡”。他们在职业占用的时间之外,勤奋研究古典文艺,把珍惜时间、善于使用时间为座右铭。据此可知,人文主义者( )
A.追求经济利益 B.专业从事人文研究
C.重视现实世界 D.摆脱宗教信仰影响
【2022·辽宁】11.20世纪初,英国建立文官分类管理制度,采用品位分类的办法。品即官阶,代表等级、地位和报酬;位即职位,代表权力、职资和任务。官阶不随职位变动而改变。这反映了( )
A.贵族传统的延续 B.官员地位的降低
C.党派干预的加强 D.政府职能的扩大
【2022·浙江】12.没有巨富与极贫,“不大的一块田地,宅旁有一座花园,一个水声潺潺的泉眼,再加上一片小树林”,是他宣示的社会理想。社会底层的生活,使他对大部分国家的政府持批判态度,他认为人类生而自由、平等,他的思想启发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领导者。阅读其作品,感受其思想,他称得上是( )
①人民主权捍卫者
②浪漫主义之父
③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奠基者
④文艺复兴先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1·山东】13.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西欧宗教改革思想家们却将这视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却又共同推动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是因为他们都( )
A.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B.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C.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 D.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
【2021·河北】14.在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弗吉尼亚州的代表梅森主张国家的首都不应当设在任何一州的首府,如纽约、费城等;北方的康涅狄格州代表埃尔思沃斯反对由各州支付国会议员薪酬的决定。两人主张的共通之处是,通过宪法( )
A.确立联邦政府的权威 B.防止外部势力威胁国家安全
C.保持各州的自治地位 D.调和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
【2021·湖南】15.伏尔泰提出人类历史上有四个“值得重视”的时代:伯利克里时代、奥古斯都时代、文艺复兴时代和路易十四时代,并将路易十四时代作为最辉煌灿烂的黄金时代大加赞颂,伏尔泰的观点( )
A.体现历史进步的信念 B.肯定君主享有至高无上权威
C.强调历史的延续不断 D.反映启蒙运动天赋人权思想
【2022·辽宁】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林肯对美国作出了很大的历史贡献,其遇害后所产生的“伟大的解放者”形象深入人心,成为标准的美国历史叙事。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学界开始挑战这叙事。七十年代“新美国史学”流派出现,强调“自下而上”的研究视角,一些学者也注意挖掘相关档案文献材料进行研究。随着八、九十年代州权主义的抬头,林肯“伟大的解放者”形象受到颠覆性质疑。埃里克·方纳认为,林肯一方面提倡自由劳动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又认可奴隶制在南方的存在,这说明内战与解放奴隶并不直接相关。芭芭拉·菲尔兹也认为,内战中真正启动废奴进程的不是那些写在国会或总统文献上的文字,而是来自那些为争取自由而采取“主动行动”的奴隶。
——摘编自(美)埃里克·方纳:《给我自由!一部美国的历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肯“伟大的解放者”形象产生的史实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学界对林肯评价变化的原因。
【2022·浙江】17.反思资本主义扩张史,侵略与经营有如两翼,如影随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作为一个处体、作为一场统一的运动……是西欧封建社会内部某种扩张性体制形成的产物。
作为整体的西欧是如何通过向世界扩张获取利益的呢?……(一方面)是殖民主义者对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的抢劫、掠夺、奴役、剥削;(一方面)区别于古代殖民行动……把自己(西欧)转变成工业(手工业)生产中心……在不平等的关系上把西欧与世界各地结合起来,从而把世界各地的产品转化为自己的物质财富。……16世纪和17世纪初是西欧国家通过殖民征服和海外贸易,使自己向世界生产中心转化的过程。
——摘自王加丰《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
材料二
“印度失掉了他的旧世界,而没有获得一个新世界”。这是马克思在1853年以印度为例,对殖民地历史命运所作的精辟分析。
从19世纪中叶起,资本主义在全球进一步展开了扩张活动,世界文学领域出现了以批判现实主义风格为主的文学作品。英国作家狄更斯对这一时代有经典的描述:“那是最好的时代,那是最坏的时代。”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必修三等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路扩张的资本主义基本完成了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实现了人类历史空前未有的纵向和横向发展,不论是发展速度或规模。但在不断扩大和发展的同时,它面临着难以解救的矛盾。
世界之形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它的真实内容是什么呢?它的真实内容便是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其余地区、国家的统治。世界地区联系的加强,不外是西方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国家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控制。资本主义势力伸向全世界,可以说是“无远弗届”。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资本主义贪婪性的表现。在资本主义的扩张中,曾经“良好的锚地”戈雷岛却成了扩张者的跳板,并在历史岁月中见证了扩张者的诸般恶行,请结合所学予以概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析19世纪中叶,包括印度在内的殖民地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的境遇。综合说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是如何以笔为刃直面“最坏的时代”?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实现其“无远弗届”的手段及其所造成的结果。分析一路扩张的资本主义“横向发展”过程中“难以解救的矛盾”。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物种交流。示意图体现的物种交流方向是从旧大陆到新大陆物种交流,因此排除A、B两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甘蔗起源于东南亚,小麦原产区是西亚地区,因此C项正确;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示意图明显与此不符,故D项错误。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题干材料主要意思是英国启蒙思想家倡导通过市场、法律和道德来实现文明社会,说明英国思想家强调发挥人的主体作用,故C项正确,A项错误。反对政府过多干预,实行自由主义是亚当 斯密所倡导的,盛行于工业革命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人人参与到市场中,体现人的主体作用,但是没有强调社会分工的主导性,排除D项。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伽利略。根据“比萨斜塔自由落体实验”“用望远镜验证哥白尼的日心说”等信息可知,这些都是伽利略所进行的实验,因此材料描述的科学家是伽利略,D项正确;达尔文是生物学家,撰写了《物种起源》;牛顿是著名物理学家,创建了牛顿力学体系;爱迪生是发明家,他们都和“比萨斜塔自由落体实验”无关,排除A、B、C三项。
4.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正是由于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殖民霸主,海外贸易繁荣,艺术上才出现了“海员的英勇,商业的辉煌以及穿梭于各大洋上的荷兰商船”等题材,由此可见海外贸易丰富了艺术题材,A项正确。材料不是憧憬未来的浪漫主义,而且浪漫主义出现的时间是18世纪末,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垄断公司,排除C项;材料和启蒙运动无关,排除D项。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宪法》。据题意可知,《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了很多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容,但没有涉及个人权利的内容。《德意志帝国宪法》未体现人权观念,反映了资本主义的保守性,C项正确;没有涉及个人权利的内容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的保守性,但不能据此说明帝国结构的松散性和对外政策的扩张性,更不能体现君主制度的脆弱性,排除A、B、D三项。
6.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由北美殖民地各州自由联合组建的国家,无论大州小州一律平等,因此美国参议院每州都平等地拥有两个席位,德意志帝国是经过普鲁士领导的王朝战争实现统一后建立的,普鲁士在联邦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因此“在德国联邦议会中普鲁士邦则拥有足够多的议席行使否决权”,C项正确。两国的联邦制度主要是社会上层精英决定的,并不是人民的自愿选择,排除A项;美国各州的实力也不相同,但仍然体现了平等的原则,排除B项;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并不能解释上述现象,排除D项。
7.答案:D
解析: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时间是1558年11月17日-1603年3月24日,根据材料“英国许多剧院不断上演富有意大利特色的戏剧”“莎士比亚的戏剧《无事生非》就是在意大利故事文本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及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伴随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D项正确;A项是对材料的误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英国上映的意大利戏剧数量较大,未涉及其他国家的戏剧作品,不能说明英国戏剧善于借鉴和创新,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人文主义传播的影响,未体现政治变革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
8.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805年的漫画《危险中的地球布丁:国家美食家在享用小点心》”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的是1805年进行殖民争夺的两个主要国家,这一时期主要是英法正在进行殖民争夺。英国这一时期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积极进行殖民扩张,获取新的市场和原材料产地,而这一时期法国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也正积极进行殖民扩张,C项正确。17世纪时西班牙与葡萄牙已经衰落,排除A项;荷兰在18世纪就已经被英国取代,排除B项;1805年的普鲁士并不具备与英法争夺殖民地的能力,排除D项。故选:C。
9.答案:A
解析:材料中岩仓具视率使团出访欧美期间,改易自己的发型和服饰,完全变成西式装扮,体现了岩仓具视作为维新官员积极向西方学习的行为,A项正确;题干材料涉及日本考察团在欧美考察期间发生的事情,不能说明日本社会生活开始西化,排除B项;材料只有岩仓具视一人的变化,未体现“改革浪潮”,排除C项;D项是对材料的误读,“重视外交礼仪”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
10.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人文主义者认为时间是一种财富,他们珍惜时间,善于利用时间,相较于之前封建神学认为时间是“走向永恒过渡”,这表明人文主义者更加重视现实世界的时间,珍惜时间,把握当下,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珍惜时间、重视现实,而不是追求经济利益,排除A项;材料明确提到人文主义者“在职业占用的时间之外,勤奋研究古典文艺,把珍惜时间、善于使用时间为座右铭”,但不能表明人文主义者专业从事人文研究,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宗教信仰”问题,排除D项。故选:C。
11.答案:D
解析:A.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贵族传统;B.从材料中看不出官员地位的下降;C.英国的文官实行政治中立的原则,材料体现不出党派干预的加强;D.材料中“英国建立文官分类管理制度,采用品位分类的办法”说明英国政府需要各种专业的官员,反映出政府需要管理的事情越来越多,政府的职能不断的扩大。故选:D。
1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卢梭的思想。根据“没有巨富与极贫,‘不大的一块田地,宅旁有一座花园,一个水声潺潺的泉眼,再加上一片小树林’”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卢梭的社会理想。卢梭主张人民主权论,提出了浪漫主义思想,所以他是人民主权的捍卫者和浪漫主义之父,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卢梭不是资产阶级法学理论的奠基者,③不符合题意;卢梭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不是文艺复兴的先驱,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
13.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文艺复兴中肯定人的价值和欲望,宗教改革中主张因信称义,都是对人的重新审视,冲破了传统的束缚,故选A;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是思想解放运动,没有能够提升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排除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天主教会,而非神学,排除C;文艺复兴中没有沉重打击罗马教会的统治,排除D。
1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政治的确立。材料体现代表认为不能将中央政府首都放到任何一州,防止中央政府受所在州的影响,国家议会的议员的工资也不能由各州支付,防止各州对国会议员产生影响,可见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保持联邦政府的独立性和权威,故A项正确;B项中“外部势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主旨不是保持各州的自治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南北矛盾,故D项错误。
1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伏尔泰认为历史上有四个值得重视的黄金时代,距离他最近的路易十四时代是他认为的最辉煌灿烂的黄金时代,所以伏尔泰是认为后世要胜于前世的,体现了历史进步的信念,故选A项;伏尔泰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不会肯定君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伏尔泰的历史进步观,而非强调历史延续不断,排除C项;材料内容和天赋人权思想无关,排除D项。
16.答案:(1)史实依据:1862年林肯签署《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允许叛乱诸州奴隶参加联邦军队;1865年签署法令,废除所有州的黑人奴隶制;1861年到1865年,林肯以美国总统身份率领美国民众打败了南方蓄奴州发动的叛乱,并由此受到极端分子仇视,被刺杀。
(2)原因:史学研究的发展和新视角的出现;史学方法的创新和文献资料的发掘;州权主义的抬头;美国内战前,林肯认可奴隶制在南方的存在,内战爆发后,只废除叛乱诸州的奴隶制;真正推动奴隶制废除的是奴隶长期不懈斗争。
解析:(1)史实依据:根据材料一“林肯对美国作出了很大的历史贡献,其遇害后所产生的‘伟大的解放者’形象深入人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肯在面临国家分裂的危机时,坚定勇敢地领导联邦进行了一场4年内战,捍卫了美利坚民族的统一,践行了美国平等、自由的传统,奋力与破坏势力作斗争,不仅废除了残忍的奴隶制度,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平,即使是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故将他称之为“伟大的解放者”。(2)根据材料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学界开始挑战这一叙事。七十年代‘新美国史学’流派出现,强调‘自下而上’的研究视角,一些学者也注意挖掘相关档案文献材料进行研究。”和“埃里克·方纳认为,林肯一方面提倡自由劳动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又认可奴隶制在南方的存在,这说明内战与解放奴隶并不直接相关。芭芭拉·菲尔兹也认为,内战中真正启动废奴进程的不是那些写在国会或总统文献上的文字,而是来自那些为争取自由而采取‘主动行动’的奴隶。”并结合所学可知内战中真正启动废奴进程的不是那些写在国会或总统文献上的文字,而是来自那些为争取自由而采取“主动行动”的奴隶,林肯在内战中追求的首要目标不是废除奴隶制,而只是保存联邦,为了保存联邦,林肯可以在废认为奴问题上做出让步,更愿意推动一种由州政府启动的、渐进的、对奴隶主带有经济补偿的废奴措施。故美国学界对林肯评价变化的原因一是对内战爆发初期林肯废除奴隶制的思想变化,二是林肯废奴思想的不彻底性。
17.答案:(1)表现:野蛮掠夺殖民地;建立海外商品市场。
概述:贩卖奴隶活动的中转站(或“最有代表性的奴隶贸易枢纽”,或“奴隶贸易集散地”);亲历殖民时代种种罪恶;奴隶贸易的历吏见证。
(2)命运:成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国际市场(或“商品倾销地”)、原料产地(或“原料掠夺地”)和劳动力供应地。
直面:真实再现社会现实;深刻揭露社会矛盾和弊端;深入剖析和强烈批判。
(3)手段:军事和经济双重暴力。
结果:把世界连结为一个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整体。
矛盾: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解析:本题考查早期的殖民扩张。第(1)问,根据材料“(一方面)是殖民主义者对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的抢劫、掠夺、奴役、剥削;(一方面)区别于古代殖民行动……把自己(西欧)转变成工业(手工业)生产中心”得出是野蛮掠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对于戈雷岛的阐述结合所学进行作答即可,即这是贩卖奴隶的中转站,亲历了殖民时代的罪恶,是奴隶贸易的历史见证。第(2)问,根据“印度失掉了他的旧世界,而没有获得一个新世界”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包括印度在内的殖民地沦落成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劳动力的供应地。现实主义文学家通过文学的手段真实再现社会现实,深刻揭露社会矛盾和弊端,深入剖析和强烈批判,做到了以笔为刃直面“最坏的时代”。第(3)问,根据材料“它的真实内容便是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其余地区、国家的统治”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实现其“无远弗届”的手段包括军事和经济手段,最终实现了把世界连结成为一个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整体的结果。一路扩张的资本主义“横向发展”过程中“难以解救的矛盾”则是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