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十: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五年(2018-2022)高考历史真题专项汇编卷 新高考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考点十: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五年(2018-2022)高考历史真题专项汇编卷 新高考版(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20 09:0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考点十: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
【2022·广东】1.18世纪后期英国机器费用昂贵,工厂主想方设法让工人尽可能多干活。原来在工作中习以为常的唱歌、打瞌睡、喝酒、嬉戏等行为一概被禁止。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机器出现使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B.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分化
C.蒸汽时代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恶化 D.物价上涨制约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2022·湖南】2.恩格斯说:“这一观念特别是通过卢梭起了一种理论的作用,在大革命中和大革命之后起了一种实际的政治的作用,而今天在差不多所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中仍然起着巨大的鼓动作用。”“这一观念”指的是( )
A.对人类不平等的批判 B.对社会契约论的肯定
C.对分权与制衡的强调 D.对财产私有制的否定
【2022·江苏】3.1792年,英国工人阶级的组织“伦敦通讯会”通过发展会员、召开动员大会等方式发动群众,同时与“宪法知识会”等资产阶级改革团体协调活动。该组织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是( )
A.推翻英国君主专制 B.争取合法政治权利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实施八小时工作制
【2022·辽宁】4.18世纪下半叶,欧洲国家邮政业务的主要服务对象由政府逐步扩大到民间,各国邮局数量普遍增加,邮政体系进一步完善。如普鲁士地区的信件传递速度在24小时内可达150千米,邮递范围遍及欧洲。据此可知邮政业( )
A.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B.成为欧洲各国重点发展行业
C.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D.促进了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
【2022·北京】5.19世纪70—80年代,美国商人斯威夫特创办了肉类加工厂,把屠宰和包装分成几道独立工序,利用传送带进行流水作业,并雇佣工程师设计冷冻车厢,以便长途运输鲜肉。他还陆续开办工厂,利用肉类加工厂的下脚料生产肥料、肥皂和甘油等。斯威夫特的经营模式( )
①体现了产业分工不断细化
②得益于铁路交通业的发展
③成为近代机械生产的开端
④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范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21·山东】6.巴黎公社革命后,欧洲各国政府“感到有必要采取行动来对付危及秩序和文明的国际威胁。于是,警案进行国际性合作,剥夺逃亡的公社社员作为政治难民所应接受的保护地位”。这是因为( )
A.各国害怕与法国政府交恶 B.各国工人同情和支持巴黎公社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 D.巴黎公社倡导世界无产者的联合
【2021·河北】7.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英、法、美等欧美国家的一些理论报刊,刊载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同时,还刊载大量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文章,阐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报刊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
A.表明工人阶级力量的逐渐壮大 B.反映了第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
C.真正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2021·湖北】8.1808年,一位英国人在印度孟买购买棉布时,惊讶地发现至少有一半产于英国,且价格比劳动力低廉的印度所产的便宜,而棉花却来自印度,这说明( )
A.印度开启工业革命进程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英国海上霸权初步确立 D.机器化大生产更具竞争优势
【2020·北京】9.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723年沃波尔拒绝了英王授予的贵族爵位,因为他接受封爵就必须放弃在下院的席位 说明此时下院的权力已经超过上院
B 史学家发现杰斐逊在《独立宣言》手稿中,将“臣民”修改为“公民” 反映出民众普遍接受自由、平等思想
C 1871年巴黎公社规定,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禁止任意克扣工人工资,废除面包工人夜班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体现了对工人阶级经济权益的保障
D 1864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司法章程》,规定所有人都在同一法院,按照同一法律,遵照同一司法程序受审 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A.A B.B C.C D.D
【2020·天津】10.1751-1780年,法国学者狄德罗等主持编撰的《百科全书》陆续出版。该书编撰的经济来源,不是通常的资助人出资,而是约4000位订购者的预付款。到1789年,该书售出两万多册,创造了上百万里弗的利润。由此可以看出( )
A.启蒙思想家得到了全社会的追崇 B.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发挥重要作用
C.思想文化领域的大变革即将开始 D.资本主义剩余价值学说深入人心
【2019·浙江】11.阅读下列示意图表,结合所学判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生铁产量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
B.生铁产量的不断增加催生了大工厂制度
C.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铁产量的增加
D.生铁产量的变化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
【2019·浙江】1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一位发明家偶然发现,簧片在带铁芯线圈附近的振动可以导致圈内电流的强弱变化,反过来,同样的电流变化可以导致磁铁线圈附近簧片的振动。根据这一物理原理,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这位发明家是( )
A.爱迪生 B.莫尔斯 C.贝尔 D.马可尼
【2022·北京】13.拉丁美洲与欧洲
材料一
拉丁美洲与欧洲文化交流简表
年份 人物及事件
1764 “马德里皇家巴斯克国家之友协会”在西班牙成立,旨在推动科学、文化及经济发展。早期868名会员中有500多位墨西哥人
1768 墨西哥人阿尔扎特创办报刊,介绍《百科全书》及欧洲的科学新发现。他是法国巴黎科学院、“马德里皇家巴斯克国家之友协会”成员,还是抽水马桶球阀的发明者
1775 “马德里皇家巴斯克国家之友协会”成员、秘鲁人德奥拉维德因与伏尔泰等人交往受到当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
1788 法国人布里索在巴黎组建“黑人之友协会”,宣传废除奴隶制和奴隶贸易。圣多明各商人奥吉加入协会
1793 3位圣多明各代表参加法国国民公会,主张废除奴隶制
墨西哥城30多位学者受到当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罪名是谈论法国大革命,鼓吹殖民地独立等
1804—1805 委内瑞拉人玻利瓦尔游历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在巴黎亲历拿破仑称帝,在罗马发誓终结西班牙在美洲的统治
材料二
我们要牢记我们的人民既不是欧洲人,也不是北美人,不是出自欧洲,而是更接近非洲和美洲的混合……无法肯定我们到底属于人类哪一个家庭。
……
委内瑞拉一直是、仍然是、也必须永远是共和国。它的基础是人民主权、分权、公民自由和取消奴隶制,以及废除君主制和特权阶级。可以这么说,为了将各个阶层、各种政治观点和各种公共习俗重塑为一个整体,我们需要平等。
——玻利瓦尔在委内瑞拉国会上的发言(1819)
材料三
玻利维亚人包括:所有出生于本共和国领土之上者;玻利维亚父亲或母亲所生子女,包括那些生于本共和国之外但依法明确表示愿意居住在玻利维亚者;本共和国的解放者……获得归化许可或在本共和国居住满三年者;那些迄今为止仍为奴隶,在本宪法发布后获得解放者。
——玻利瓦尔起草的玻利维亚宪法(1826)
(1)阅读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与欧洲文化交流所涉及的重大时代议题。
(2)在拉丁美洲,玻利瓦尔被誉为解放者。结合上述材料和时代背景,评析他对欧洲启思想的发展。
【2022·山东】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地图上的文明史
图1 ——张芝联等《世界历史地图集》
图2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概括指出图1、图2的编绘者力图告诉我们些什么。
(2)如果让你绘制一幅1850年前后人类文明发展的地图,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
【2020·北京】15.“近代工厂之父”阿克莱特
材料一 英国传统纺织业以毛纺织为主。17世纪,印度棉织品和印花织物大量流入,引起了毛纺织业者的不满和骚乱。英国议会在1700—1721年间颁布多项法令,禁止进口和使用印花棉布。兰开夏毗邻重要的贸易港口利物浦。当地技术工人在市场需求刺激下,首先仿造印度棉织品。1735年,议会颁布法令将棉麻混合织物排除在禁令外。此后,兰开夏棉纺织业迅速发展起来。19世纪,兰开夏成为英国棉纺织业中心。
材料二 1732年,阿克莱特出生于兰开夏的贫困家庭。他曾是理发师和假发经销商,后来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并于1769年获得专利。1771年,他建立了第一个水力纺纱厂,除女工、童工外,还专门招聘了技术工人。他获得大量投资,陆续兴建十多个纺纱厂,创制了统一的工厂标准化管理体系。1790年,他引进了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许多企业家向他购买生产纺纱机的许可权或机器,借鉴其成功经验。阿克莱特还曾受封为爵士,当选过德比郡郡长。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兰开夏成为英国棉纺织业中心的条件。
(2)从“时代与个人”关系的角度,解读阿克莱特的成功之路。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8世纪后期英国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的出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此时工厂主想方设法让工人多干活,目的是增加利润,这加大了对工人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加速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分化,说明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分化,B项正确;机器的出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但未说明工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排除A项;工人工作中的一些活动被禁止,但并不足以说明其生活境遇恶化,排除C项;材料信息和物价上涨无关,排除D项。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卢梭的启蒙思想。恩格斯的话,不仅肯定了卢梭的平等思想在法国大革命中的历史作用,而且把平等观念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联系起来,故A项正确。材料表明,恩格斯高度评价了卢梭的平等观念,B、C、D项三项与材料不符。
3.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792年,英国工人阶级的组织‘伦敦通讯会’通过发展会员、召开动员大会等方式发动群众同时与资产阶级改革团体协调活动”可以看出,当时英国工人采取了和平手段进行政治活动,其开展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争取合法政治权利,B项正确;早在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已经推翻英国君主专制并确立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是1848年,排除C项;实施八小时工作制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而不是“协调”,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
4.答案:C
解析:结合题干和所学知识,邮政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便利了物资和信息的传播,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C项正确;“工业革命”侧重于工业生产领域的变革,邮政业属于物流和通讯事业,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各国”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D项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C。
5.答案:A
6.答案:C
解析:题干大意是欧洲各国政府认为巴黎公社威胁到了现有的秩序和文明,所以要加强警察的国际性合作,遏制其发展,这是因为巴黎公社革命属于无产阶级革命,对资产阶级政府不利,故选C项;巴黎公社时期的法国政府与欧洲其他国家的政府是同样性质的,巴黎公社并没有影响其关系,排除A项;题干提到的是各国政府对待巴黎公社的态度,与各国工人无关,而各国工人并没有同情和支持巴黎公社的举动,排除B项;倡导世界无产者的联合是《共产党宣言》,而不是巴黎公社,排除D项。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发展。材料体现了欧美等国一些报刊刊载马克思主义和介绍马克思主义,这是为了迎合这些国家工人阶级的需要,可见马克思主义影响扩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有关,A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第二国际还未建立,故B项错误;C项夸大了马克思主义传播所带来的影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D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据题意可知,英国从印度进口棉花,纺织的棉布比印度低廉劳动力制造的棉布还要便宜,这说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是由于印度的手工劳动的,D项正确;根据题意可知印度并没有开启工业革命进程,排除A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排除B项材料信息和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无关,排除C项。故选:D。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A项,英国限制贵族成为下议院议员体现了英国上、下议院的议员代表英国臣民中的不同阶级和群体,不能混同,而非下议院权力超过上议院。故A项错误。B项,杰斐逊个人将“臣民”改为“公民”的行为不能代表民众的意志,无法推断民众对自由、平等思想的接受程度。故B项错误。C项,巴黎公社在改善工人劳动条件方面,颁布了禁止面包坊工人加夜班的法令,提出了劳动者8小时工作制的原则,体现了公社政权对工人群众生活状况和劳动条件的改善,这是对工人阶级经济权益的保障。故C项正确。D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与《司法章程》的颁布无关。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10.答案:B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据材料“不是通常的资助人出资,而是约4000位订购者的预付款。……创造了上百万里弗的利润”可以得出,利润的获得主要得益于新的生产经营方式——预付订书款,故B项正确。A项中“得到了全社会的追崇”说法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当时正值启蒙运动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发生“大变革”,而不是“即将开始”,故C项排除;资本主义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排除。
11.答案:A
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跨度是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40年代。根据材料可知,英国的生铁产量从18世纪末之后迅速增加,这主要与工业革命的进行有关,A项正确。机械化生产催生了大工厂制度,B项错误;电力的广泛应用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C项错误;工业革命的进行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D项错误。
12.答案:C
解析:根据“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即可判断该工具为电话,其发明者为贝尔。故C项正确。爱迪生发明电灯;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机;马可尼的成就在于将电磁波的理论运用到无线电通信上。故A、B、D三项错误。
13.答案
(1)时代议题:科学主义;启蒙思想;反对殖民主义;民族主义;废除奴隶制。
(2)发展:反殖民主义;废除奴隶制;实行参与式的民主;各阶层平等;反对君主制,实行共和制。
评析:玻利瓦尔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孟德斯鸠的影响,并结合拉丁美洲的实际,提出了“反殖民主义”“拉美独立自主”“反对君主制”“实行共和制”“取消奴隶制”“各阶层平等”等主张,对于推动拉丁美洲独立解放、建设民主共和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4.答案:(1)图1:亚非欧古代文明存在一定的区域联系;图2:1500年前后的世界虽然有地区上的差异,但本质上是农业文明,生产力水平较低。
(2)设计:世界各地区存在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但是以西欧,尤其是英国为中心,标注为“世界工厂”,以工业文明区域、农业文明区域进行空间区分。理由:1850年英国以及欧洲和美国已经完成或者进行工业革命,属于工业文明区域,其中英国工业化程度较高,成为世界工厂;同时期的亚非拉广大地区依然处于农耕文明时代,在经济上逐渐依附于欧美。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文明的发展。第(1)问,图1:根据图1中亚非欧之间的路线可以推断,地图编绘者意在说明在公元前4千年至公元5世纪,亚非欧古代文明存在一定的跨区域联系;图3:根据图2中图例上的说明“食物采集者……原始农业……先进农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绘图者力图说明1500年前后的世界存在着地区上的差异,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都属于农业文明。第(2)问,第一小问,解答本问要明确本题中的时空观念。通过审题可知,要求绘制1850年前后的世界地图,此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各地区存在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标注以西欧特别是英国为中心,向世界各地进行辐射,意在说明工业文明的传播和对外殖民扩张;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0年英国以及欧洲和美国已经完成或者进行工业革命,属于工业文明区域,其中英国工业化程度较高,成为世界工厂;欧美国家对商品市场和原材料的需求刺激了更大程度上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日渐形成,西方在对外殖民扩张的同时,也促进了文明之间的交流。
15.答案:(1)英国传统毛纺织业有着长期的技术积累;殖民扩张提供了原料和市场;印度棉织品的传入刺激了英国国内市场;法律的调整有利于棉纺织业的发展。兰开夏的地理位置有利于获取原料;这里的技术工人首先仿造印度棉织品,为棉纺织业提供了技术基础。
(2)因为出身贫寒,阿克莱特对于商业机会有敏锐的嗅觉和灵活的头脑。1764年-1767年,纺织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提高了纺纱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纺纱和织布效率的不同步问题。阿克莱特对赚钱机器——纺纱机兴趣浓厚,他和钟表匠约翰·凯一起在普勒斯顿租了房子。1768年,他发明了水力纺纱机,还在次年获得了为期14年的专利,这种纺织机械就是有名的“水力纺织机械”。他因此获得大量投资,陆续兴建十多个纺纱厂,创制了统一的工厂标准化管理体系,被誉为“近代工厂之父”。由此可见,第一次工业革命为阿克莱特的成功创设了有利的社会条件,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潮流势不可挡,时代中的一粒灰,落在个人那里,可能就是一座山。
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及阿克莱特。(1)由材料“英国传统纺织业以毛纺织为主”“17世纪,印度棉织品和印花织物大量流入”“国议会在1700—1721年间颁布多项法令,禁止进口和使用印花棉布”“兰开夏毗邻重要的贸易港口利物浦”“当地技术工人在市场需求刺激下,首先仿造印度棉织品”可直接归纳兰开夏成为英国棉纺织业中心的条件。(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由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阿克莱特是近代工厂之父,他的成功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考生可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珍妮纺纱机的出现对阿克莱特事业起步的影响,由此深入到“时代与个人”的角度,言之有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