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精选备课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2):第2章 能的转化与守恒(章末整合+章末检测,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年春精选备课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2):第2章 能的转化与守恒(章末整合+章末检测,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4-02-28 21:02:32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章 末 整 合1.(2012·安徽理综,16)如图1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的圆弧轨道,半径OA水平、OB竖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自A的正上方P点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小球沿轨道到达最高点B时恰好对轨道没有压力.已知AP=2R,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从P到B的运动过程中 (  ).
合外力的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图1A.重力做功2mgR
B.机械能减少mgR
C.合外力做功mgR
答案 D
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时,不必探究运动过程的细节,只需考虑各力做功及物体在初、末状态的动能即可.
2.对于物体在恒力作用下的匀变速运动,如果不涉及加速度和时间,当优先考虑应用动能定理.
3.物体做曲线运动及变力做功时,一般要应用动能定理求解.1.(2011·课标全国卷)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
B.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性力做负功,弹性势 能增加
C.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 械能守恒
D.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 有关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解析 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一直做正功,重力势能始终减小,A正确;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运动员所受蹦极绳的弹力方向向上,所以弹性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B正确;蹦极过程中,由于只有重力和蹦极绳的弹力做功,因而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C正确;重力势能的改变只与高度差有关,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无关,D错误.
答案 ABC
2.(2012·福建理综,17)如图2表面光滑的固定斜面顶端安装一定滑轮,小物块A、B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初始时刻,A、B处于同一
图2高度并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剪断轻绳后A下落、B沿斜面下滑,则从剪断轻绳到物块着地,两物块 (  ).
A.速率的变化量不同
B.机械能的变化量不同
C.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相同
D.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
答案 D
解决关于系统中机械能守恒的问题时,必须要找准系统,正确判断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如果系统中发生能量的转化,则首先考虑机械能是否守恒,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只需分别表示出系统初、末态的总机械能,列出等式即可求解,也可用ΔEA增=ΔEB减来求解.
1. (2010·山东高考)如图3所示,倾角θ=30°的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长为l、质量为m、粗细均匀、质量分布均匀的软绳置于斜面上,其上端与斜面顶端齐平.用细线将物块与软绳连能量守恒的应用图3接,物块由静止释放后向下运动,直到软绳刚好全部离开斜面(此时物块未到达地面),在此过程中(  ).答案 BD
解答此类题目应理解以下规律:
(1)物体间发生能量转化或转移时,能量总量不变,在转化或转移过程中,有部分能量得不到应用,而损失掉.
(2)发生能量的转移时,能量的形式不变;发生能量的转化时,能量的形式发生改变,在确定能量转化的方向时,可以从消耗什么能,而得到什么能进行比较来确定.
章末检测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 如图1所示,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一子弹水平射入木块的深度为d时,子弹与木块相对静止.在子弹入射的过程中,木块沿桌面移动的距离为l,木块对子弹的平均阻力为f,下列说法正确的 (  ).
A.木块的机械能增加量为fl
B.子弹的机械能减少量为f(l+d)
C.系统的机械能减少量为fd
D.系统的机械能减少量为f(l+d)
解析 对子弹,f做负功,由Wf=-f(l+d),可知子弹的机械能减少量为f(l+d),B正确;对木块,f做正功,由Ek=fl,可知木块的机械能增加量为fl,A正确;对子弹和木块组成的系统,f做功产生热量fd,使得系统的机械能减少,故C正确、D错误.
答案 ABC
2.如图2,一轻绳的一端系在固定粗糙斜面上的O点,别一端系一小球,给小球一足够大的初速度,使小球在斜面上做圆周运动.在此过程中(  ).
A.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B.重力对小球不做功
C.绳的张力对小球不做功
D.在任何一段时间内,小球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总是等于小球动能的减少
解析 因有摩擦力做功,机械能不守恒,A错.因在竖直方向上有位置变化,故重力做功,B错.绳中拉力始终与运动方向垂直,不做功,C正确.合外力做功等于动能的变化,克服摩擦力做功等于机械能的减少,D错.
答案 C
3.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Ek表示动能,Ep表示势能,h表示下落的距离,以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下列所示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是
(  ).
解析 设物体的质量为m,初态势能为E0,则有Ep=E0-mg2t2=E0-mv2=E0-Ek=E0-mgh.综上可知只有B正确.
答案 B
4.如图3所示,A、B球质量相等,A球用不能伸长的轻绳系于O点,B球用轻质弹簧系于O′点,O、O′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将A、B球拉到与悬点等高处,使绳和弹簧均处于水平位置,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将两球分别由静止开始释放,当两球达到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两球仍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则 (  ).
A.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两球动能相等
B.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A球动能较大
C.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B球动能较大
D.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A球损失的重力势能较多
解析 由于A、B两球质量相等,下降高度相等,所以在运动到悬点正下方的过程中两球重力势能减少量相等,D错误;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知,A球重力势能减少量全部转化为A球的动能,而B球重力势能减少量转化为B球的动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故B正确,A、C错误.
答案 B
5. 如图4所示为质量相等的两个质点A、B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t时刻两个质点在同一位置
B.在t时刻两个质点速度相等
C.在0~t时间内质点B比质点A的位移大
D.在0~t时间内合外力对两个质点做功相等
解析 由题图知,B正确;根据位移大小由v-t图象中面积表示,则在0~t时间内质点B比质点A的位移大,A错误、C正确;根据动能定理,合外力对质点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D正确.
答案 BCD
6.人骑自行车下坡,坡长l=500 m,坡高h=8 m,人和车总质量为100 kg,下坡时初速度为4 m/s,人不踏车的情况下,到达坡底时车速为10 m/s,g取10 m/s2,则下坡过程中阻力所做的功为 (  ).
A.-4 000 J B.-3 800 J
C.-5 000 J D.-4 200 J
解析 由动能定理可得mgh+Wf=m(v-v),
解得Wf=-mgh+m(v-v)=-3 800 J,故B正确.
答案 B
7. 构建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型社会深得民心,遍布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自动充电式电动车就是很好的一例.电动车的前轮装有发电机,发电机与蓄电池连接.当骑车者用力蹬车或电动车自动滑行时,电动车就可以连通发电机(克服电磁阻力)向蓄电池充电,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储存起来.现有人骑车以500 J的初动能在粗糙的水平路面上滑行,第一次关闭自动充电装置,让车自由滑行,其动能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如图5甲所示.第二次起动自动充电装置,其动能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第二次向蓄电池所充的电能是 (  ).
A.200 J B.250 J C.300 J D.500 J
解析 设电动车与路面之间的摩擦阻力为f,由题图甲知,关闭自动充电装置时,由动能定理得-fl1=0-Ek0,则f=50 N,由题图乙知,起动自动充电装置后,电动车向前滑行时用于克服摩擦力做功为fl2,设克服电磁阻力做功为W电,由动能定理得-W电-fl2=0-Ek0,则W电=Ek0-fl2=200 J,A正确.
答案 A
8.机车从静止开始沿平直轨道做匀加速运动,所受的阻力始终不变.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机车输出功率逐渐增大
B.机车输出功率不变
C.在任意两相等的时间内,机车动能变化量相等
D.在任意两相等的时间内,机车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不相等
解析 机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速运动,vt=at,输出的功率P=Fvt=Fat,逐渐增大,A正确、B错误;由于机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相等时间T内速度变化量Δv=vt-v0=aT相同,D错误;动能变化量ΔEk=m(v-v)=m(2v0+aT)aT,与初始速度有关,在相等的时间内,动能变化量不相等,C错误.
答案 A
9.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开幕式时,我们从电视上看到夜晚上海燃放起美丽的焰火.燃放礼花弹时,要先将礼花弹放入一个竖直的炮筒中,然后点燃礼花弹的发射部分,通过火药剧烈燃烧产生的高压燃气,将礼花弹由炮筒底部射向空中.若礼花弹在由炮筒底部击发到炮筒口的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W1,克服炮筒阻力及空气阻力做功W2,高压燃气对礼花弹做功W3,则礼花弹在炮筒内运动的过程中(设礼花弹发射过程中质量不变) (  ).
A.礼花弹的动能变化量为W3+W2+W1
B.礼花弹的动能变化量为W3-W2-W1
C.礼花弹的机械能变化量为W3-W1
D.礼花弹的机械能变化量为W3-W2-W1
解析 重力做功-W1,炮筒的阻力和空气阻力做功-W2,高压燃气做正功W3,由动能定理知ΔEk=W3+(-W2)+(-W1)=W3-W2-W1,故B正确、A错误;除重力外的其他力做的总功为W3-W2,故机械能变化量为W3-W2,C、D错误.
答案 B
10. 如图6所示,卷扬机的绳索通过定滑轮用力F拉位于粗糙斜面上的木箱,使之沿斜面加速向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动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
B.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克服摩擦力和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之和
C.木箱克服重力做的功大于木箱增加的重力势能
D.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机械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解析 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增加,C错误;由动能定理可知-WG-Wf+WF=mv2,所以WF=mv2+WG+Wf=ΔEk+ΔEp+Wf,A、B错误、D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个小题,共40分)
11.(20分)在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将小车放在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上,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一端固定在小车上.实验中平衡摩擦后,小车的另一端用细线悬挂钩码,细线绕过固定在长木板上的定滑轮,线的拉力大小就等于钩码的重力,这样就可以研究拉力做功和小车动能的关系.已知所挂钩码的质量m=1.0×10-2kg,小车的质量m0=8.5×10-2kg(取g=10 m/s2).
(1)若实验中打点纸带如图7所示,打点时间间隔为0.02 s,每三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O点是打点起点,则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B=________m/s,小车的动能EkB=________J.从钩码开始下落至B点,拉力所做的功是________ J,因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7
(2)根据纸带算出相关各点的速度v,量出小车运动距离s,则以为纵轴,以s为横轴画出的图线应是________,图线的斜率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因为小车做匀加速运动,由平均速度公式得
vB= m/s≈0.2 m/s;
小车的动能EkB=m0v=1.7×10-3 J;
拉力做的功W=Fs=mgsOB=1.76×10-3J;
结论: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拉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
(2)C 小车的加速度a
答案 见解析
12.(20分)滑板运动是一项惊险刺激的运动,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图8是滑板运动的轨道,AB和CD是一段圆弧形轨道,BC是一段长l=7 m的水平轨道.一运动员从AB轨道上的P点以vP=6 m/s的速度下滑,经BC轨道后冲上CD轨道,到Q点时速度减为零.已知h=1.4 m,H=1.8 m,运动员的质量m=50 kg,不计圆弧轨道上的摩擦,取g=10 m/s2,求:
图8
(1)运动员第一次经过B点、C点时的速率各是多少?
(2)运动员与BC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大?
(3)运动员最后停在BC轨道上距B点多远处?
解析 (1)以水平轨道为零势能面,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v+mgh=mv,
得vB=8 m/s;从C点到Q点的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v=mgH,得vC=6 m/s.
(2)从B点到C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μmgl=mv-mv,得μ=0.2.
(3)由能量守恒定律知,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因滑动摩擦而产生的内能,则有μmgs=mv+mgh,
代入数据得s=16 m,n==2,
故运动员最后停在距B点7× m=2 m的地方.
答案 (1)8 m/s 6 m/s (2)0.2 (3)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