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问题达标评价单

文档属性

名称 最后一课问题达标评价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2-28 21:3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最后一课》拓展达标单
班 级 组 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分析人物形象,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爱国情感。
3、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难点:1、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
2、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
【拓展延伸】
通过合理的想象为本文写一个续篇。
①题目设计为《〈最后一课〉之后》。
②紧承上文一句话,围绕爱国主义的主题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如:愤怒的人们久久不肯离开教室,人们高呼:“我们要法语,不要德语!”“打倒普鲁士!”“法兰西万岁!”……普鲁士兵凶神恶煞地冲进教室,与人们厮打起来……人们含恨离去……几天后,大人、小孩、男人、女人聚集在一起,韩麦尔先生又给人们上法语课……
③结构要完整。
【达标检测】(10分)
1、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每空0.5分)
踱( ) 懊悔( )( ) 哽( )
chéng fá( )( ) 钥匙( )( ) qíd o ( )( )
2、填空。(5分)
(1)本文的作者是___ 国作家__ 。
(2) 本文的主要人物是 和 。
(3)这篇小说的线索是 。
【知识链接】
1、阿尔封斯 都德(1840—1897),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28岁的时候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最后一课》是他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当时正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时期,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地区。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普鲁士政府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2、时代背景
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3、小说常识。
小说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是以人物形象刻画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小说按篇幅、容量分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按内容特点分历史、科幻、爱情、讽刺小说。
小说要素:
人物(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环境(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