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课件+导学案+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课件+导学案+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2-28 21:41:44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 听朗读比一比,看谁能找出朗读中读音有误的字。演讲比赛——每组出一名同学作为代表,选择你认为最好的一段,在讲台上演讲。
准备2分钟,自行朗读四遍。注意下列词语的字音和字形
逼狭(xiá) 崎岖(qí qū)

阻抑(yì) 回环曲折(qū)
亦复如是(yì)李大钊 李大钊同志,字守常,一八八九年十月二十九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他的诗文被鲁迅先生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著作有《守常文集》 《李大钊选集》。 这篇小品文写作的年代,五四运动的高潮已经过去。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和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社会黑暗到了极点。封建复古势力从一蹶不振中昂起头来,对新文化运动发动猖狂的反扑。帝国主义加紧了文化侵略。中华民族真如“大病初愈的病人”,千疮百孔,步履维艰。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把握文章的主题。
2、理解、运用比喻表达思想感情。
3、树立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试阐释文中提倡的“雄健的精神”。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试阐释文中提倡的“雄健的精神”。 “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
“雄健的精神”也就是这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这种种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高尔基在《海燕》中叫做“战斗的欢乐”,毛泽东则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欢乐”、这“乐”,就是本文中的“趣味”。
文中用了哪些比喻,表现作者什么情怀? 用长江大河比民族生命进程;用扬子江黄河比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用“浩浩荡荡”比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这些比喻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 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 ????
课题:《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一、教材分析: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杂文,它从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过程,说理形象,鼓舞人心。学好本文,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把握文章的主题。
2、理解运用比喻表达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树立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三、重点与难点:
运用比喻,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四、教法与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五、教学准备
课件 一案
六、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伴随着庄严的国歌响起,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不禁热血沸腾,激越的音符犹如勇士的铮铮铁骨,生命的激情被昂扬的乐曲点燃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就来欣赏李大钊写作的《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大屏幕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主学习——读准下列字音
逼狭( xiá ) 崎岖( qí qū ) 阻抑( yì )
回环曲折( qū ) 亦复如是(yì )
2.朗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
全文五个自然段:
第一段:说明人类历史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只有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艰难险阻的境界。
第二段:以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
第三段:以旅途征人以冒险为美趣比喻“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 。
第四段: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
第五段:以 扬子江、黄河比喻我们的民族精神。
【重点研读,品味赏析】
自学指导:速读课文相关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试阐释文中提倡的“雄健的精神”。
归纳:“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
“雄健的精神”也就是这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2、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归纳:这种种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高尔基在《海燕》中叫做“战斗的欢乐”,毛泽东则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欢乐”、这“乐”,就是本文中的“趣味”。
自学指导:品读文中关键语句,思考下面的问题。
3.试指出文中用了哪些比喻,表现作者什么情怀?
归纳:用长江大河比民族生命进程;用扬子江黄河比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用“浩浩荡荡”比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这些比喻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
【拓展延伸,巩固提高】
比较阅读《一篇振奋民族精神的雄文》
【课堂小结,达标测验】
1、历史的长河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儿女将永不停息,在奋进中求生,在求生中奋进。作为每个中国人,就让个人的磨难成就历史的灿烂,点缀永恒的星空。
2、做《同步学习》第36页
自我反思:




【相关链接】
李大钊(zhāo)(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和早期领导人。1907年入天津法政专门学校学习,1913年赴日本,1916年回国,任北京《晨报》主编。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1920年3月,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嗣后,对党的建设,工人、学生运动,统一战线,均有重大贡献。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平(现北京)。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著作有《守常文集》(1939年出版)、《李大钊选集》(1959年出版)、《李大钊诗选注》(1979年出版)。 李大钊女儿写了《十六年前的回忆》,写了李大钊被敌军严刑拷打,最终还是没有把党的任务说出来,体现了李大钊对党的敬爱和祖国艰巨任务的英雄气概,我们要学习李大钊对党的敬爱和对党的忠心!当李大钊等100个人被压上绞刑台的时候,李大钊第一个从容的走了上去,在绞刑之前,李大钊说了几句简短的话:“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万岁!”
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写于19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