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备课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1)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2)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3)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4)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5)_________________(6)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7)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8)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9)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10)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11)故为之文以志。(12)是岁元和四年也。
一、给下列字注音。
惴栗( )衽( )颓( )颢( )榛莽( )垤( )岈( ) 攒( )
二、解释下面重点字。
(1)僇 : ;恒: ;隙: ;徒: ;穷: ;披: ;更: ;极: ;是: ;未始: ;因: ;指: ;异: ;遨: ;衽席: ;岈然: ;洼然; ;若: ;累积: ;际: ;特立: ;培 土娄: ;引: ;就: ;释: ;冥合: ;志: ;斫: ; 缘: ;箕踞: ;漫漫: ;施施: ;觉: ;
(2)选出下面“然”字意思与其他不同的一项( )
A.颓然 B.苍然 C.岈然 D.然后
(3)下列句中加点“之”的意义或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B.皆在衽席之下
C.不知日之人 D.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
(4)辨析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
A.漫漫而游( )B.披草而坐( )C.箕踞而遨( )
D.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
(5)辨析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
A.始指异之( )B.皆在衽席之下( )C.故为之文以志( )D.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2.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3.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4.遂命仆过湘江,缘杂溪,斫榛莽,焚茅伐,穷山之高而止。
5.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6.攒蹙累积,莫得循隐。
7.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土娄为类。
8.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9.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四、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 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并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2、 文中第二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 文中最能概括西山特点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描写西山阔大气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认为“游于是乎始”,主要是因为西山宴游使他摆脱了“_____ __________”的阴影,产生了“____ ______”的感受。
6、写出作者游览西山的具体日期:
7、本文借景抒情,托物寓志,通过描写西山壮丽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8、从文中找出概写作者平日游踪的句子
9、从文中找出两组偶句。
10、文中第一段画线句子的句式有什么特点?
1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一句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12、用原文语句填空
(1)写作者被贬后心情的语句:
(2)写作者赴西山览胜过程的句子:
(3)写西山景象阔大的语句:
(4)表达作者与天地万物融为一起的悠闲、得意之情的语句:
(5)写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景之中的语句:
(6)抒发作者对西山宏伟景象赞美之情的语句:
(7)作者自述身世、表白心迹的句子是:
(8)文中写作者平时跟朋友踏遍永州山水的一个句子是:
(9)文中表达作者喜爱西山景色而不愿意离去的句子是:
(10)沉醉于西山景色,物我合一的语句是
(11)表现作者物我两忘,出世超尘的是
(12)表现西山高峻的句子是
(13)作者登高望远所看的景致是
13、我国古代诗词中写“山”的佳句很多,请写出两句,指明作者或出处。
14、本文运用了比照与映衬的写法,比如:
(1)开篇表明了被贬后的忧惧,苦闷心情,这与 形成对比。
(2)“未得”西山的遗憾反衬 ;
(3)写万物的渺小,更显示出西山的 ;
(4) 与社会现实的黑暗形成对照,激荡自己的情感。
15、第一段写“未得”西山之前的“漫漫而游”,与西山无关,为何还要写?
16、体会《始得西山宴游记》第1段“概写”与第二段“特写”的不同。
17、试比较《始得西山宴游记》和《小石潭记》总结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点。
18、这篇文章写景叙事中多有寄寓。独特出众的西山是作者情志的象征物,作者在对它的描写中融入了自己怎样的情志:
19、第二段分层:
(1)第 句,写: ;
(2)第 句至第 句,写山形高峻,气象阔大,与自然事例的独特。
(3)第 句至第 句,写饮宴之乐而忘归。
(4)第 句至第 句,写游西山之后的解脱感觉。
(5)第 句至第 句,交代写作原因及写作时间。
20、从文章材料间的关系讲,写平日游览,主要是为了 ;从描写的概括或具体来看,上文第1段属 写,第2段属 写。
21、第2段具体写西山特点的语句是第 句;是从 视的角度写的。文中概括西山特点的词语有 。
22、第2段第(7)句写出西山的 气象,第(8)句写出了 的情景,并流露出 的心情。
23、作者善于在山水之间渗入自己的感情,善于在事物之中寄寓个人的心志。如本文“西山之特立”是自己傲世蔑俗的暗示,《小石潭记》中“凄神寒骨”“以其境过清”是自己横遭贬放后的凄凉痛苦的写照。试在本文中找出这些寄情于景,寓志于物的描写文字。
24、本文题目不称《西山宴游记》,而称《始得西山宴游记》,为什么?
25、①“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这句话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萦青缭白”采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这个短语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___。
26、西山景物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展开描写的?
27、作者认为“游于是乎始”,主要是因为西山宴游使他摆脱了“_______________”的阴影,产生了“__________”的感受。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