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课程标准导航: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目 录
CONTENTS
01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02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时空观念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01
1、西班牙:1496年,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到16世纪中叶,已经把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2、葡萄牙:紧随西班牙侵入拉丁美洲,建立了巴西殖民地。
3、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下,其中绝大部分土地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小部分土地被荷兰、英国和法国占据。
欧洲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情况
政治方面:
1、西班牙:建立总督辖区,国王任命总督和高级官吏,并派人监督总督,总督代表国王在辖区内行使军事、行政和司法的最高权力。
2、葡萄牙:设立总督制度,国王任命总督,治理巴西,总督享有行政权和征税权。
欧洲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
1524年,西班牙设立了直属于国王的“印度事务院”,国王委派总督对殖民地实行直接统治。西班牙把美洲殖民地分为4大总督辖区:(一)新西班牙区:包括今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二)秘鲁区,包括今秘鲁和智利;(三)新格拉纳达区,包括今哥伦比亚、巴拿马、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四)拉普利他区。包括今玻利维亚、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总督掌管殖民地所辖地区民政、司法、军事及任命世俗、宗教主要官员的最高权力。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是巴西。这是拉美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葡属的一个总督区。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经济方面
1、掠夺财富。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
2、黑奴贸易。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致使其大量死亡。为弥补劳动力不足,他们还开展黑奴贸易。
3、限制发展。为保证殖民者的利益,宗主国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国家进行贸易,限制了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欧洲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
海外需要蔗糖,应运而生的甘蔗种植园是由种植园主获得赢利的欲望为推动力的企业,是为欧洲逐步使其国际化的蔗糖市场服务的。但是从种植园的内部结构来看,它的一些主要特点是封建性的,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它自给自足。另一方面,它使用奴隶。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重商主义、封建主义和奴隶制,就这样在一个经济和社会实体中结合在一起。但是国际市场是各种权力的中心,从早期开始,种植园体制就成为这个中心的组成部分。西班牙殖民者掠走了250万公斤黄金和1亿公斤白银。葡萄牙殖民者从巴西掠走价值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金刚石。
(2022年湖南长沙高一统考期末)从1545年到1800年,美洲出产了13.3万吨白银,其中大约75%输出到了欧洲。在白银生产、运输和贸易的刺激下,西班牙拉丁美洲殖民地形成了以白银产地为中心的“白银经济圈”。白银矿业生产区对食品、粗纺织品和驮畜等的需求,刺激了周围城镇及乡村经济的相应发展。“白银经济圈”的形成主要表明,西属拉丁美洲
A.形成了依附性经济 B.近代化开始起步
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主导了白银贸易
题目深化
【答案】A
【解析】材料“从1545年到1800年,美洲出产了13.3万吨白银,其中大约75%输出到了欧洲”“西班牙拉丁美洲殖民地形成了以白银产地为中心的‘白银经济圈’”体现的是美洲的白银主要流向了欧洲,形成了依附于欧洲的殖民经济,A项正确;材料与拉丁美洲的近代化无关,B项排除;殖民地经济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项排除;欧洲殖民者主导了当时的白银贸易,D项排除。
(2022年四川遂宁高一遂宁中学校考期末)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题目深化
【答案】D
【解析】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然引领开辟新航路,但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袱,而北美地区被英国殖民统治,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到这一地区,推动了北美的快速发展,因此出现这种差别主要是因为拉美移植了宗主国旧的生产方式,故选D;A、C项是拉美和美国的共性,排除; 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并不是主要原因所在,B项排除。
1、初期殖民方式:建立商站,以控制商路。
2、葡萄牙:到16世纪中叶,葡萄牙已经在亚洲建立了包括中国澳门在内的几十个商站。
3、西班牙:几乎与此同时,西班牙入侵菲律宾,将其变成了殖民地。
西、葡在亚洲的殖民活动
南亚:英国对印度的征服与掠夺
1、17世纪初,英国人来到印度。通过东印度公司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对印度的剥夺是其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
2、利用印度各地封建割据严重、国内社会矛盾尖锐的弱点,挑动印度人打印度人,坐收渔利;或者直接进行武力侵略。到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
东南亚:荷、英、法、美汇聚东南亚
1、荷兰: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侵入印度尼西亚,建立了巴达维亚殖民地,后来占了整个印度尼西亚。
2、英国:到19世纪末,英国已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
3、法国:侵占了越南、柬埔寨和老挝。
4、美国:从西班牙手里夺得菲律宾。
列强在亚洲的殖民侵略
西亚:英、法、俄在西亚的势力范围
1、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俄等国纷纷在奥斯曼帝国扩大势力范围,分割领土。奥斯曼帝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2、俄国和英国控制了伊朗的经济和内政,还分别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
东亚:中、朝两国遭受侵略
1、鸦片战争后,列强迫使中国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910年,日本吞并了朝鲜半岛。
列强在亚洲的殖民侵略
列强在亚洲的殖民侵略
(2022年河北廊坊高一校考期末)“英国和荷兰商人组织了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荷兰的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政府特许状赋予公司买卖和建立商埠的权利,为了公司的利益甚至有权发动战争。”这表明当时的股份公司( )
A.政府建立但由商人经营 B.仍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
C.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D.是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
题目深化
【答案】D
【解析】据题意可知,英荷两国的东印度公司被赋予了许多特权,这些特权都是为了应和两国在印度进行殖民扩张而赋予的,因此表明当时的股份公司是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这两个公司是商人组织的,不是政府建立的,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这两个公司的性质,排除B项;这两个公司是有利于世界贸易发展的,排除C项。故选D项。
(2022年青海西宁高一统考期末)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矛头直指荷兰。1652年,英荷矛盾激化进而触发三次英荷战争,两国及其盟国的海军舰队决战海上,争夺制海权。1674年第三次英荷战争结束后,荷兰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并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三次英荷战争是英荷两国的( )
A.奴隶贸易路线争夺战
B.工业销售市场争夺战
C.特许贸易据点争夺战
D.海上殖民霸权争夺战
题目深化
【答案】D
【解析】根据“争夺制海权”、“荷兰丧失海上霸主地位并失去了北美殖民地”可知英荷战争争夺的是海上殖民霸权争夺战,D项正确;英荷是为了争夺海上殖民霸权,而非争夺奴隶贸易路线、工业销售市场和特许贸易据点,排除ABC项。故选D项。
15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就侵入非洲
19世纪中叶以前,殖民者在非洲的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在西非、中非和南非占领重要的港口和城镇,进行了持续几个世纪的黑奴贸易。
工业革命后,逐渐放弃黑奴贸易,转而进行全面的至今入侵。
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9世纪70年代以前,殖民国家只侵占了10%左右的非洲土地
19世纪后期,列强加快了侵略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步伐。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2022年福建福州高一校联考期末)到1885年,欧洲各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多数集中在沿海地区,实际控制的土地占非洲大陆的30%不到。到1914年,除埃塞俄比亚以外,几乎整个非洲彻底沦为殖民地。欧洲对非洲的殖民,大部分是在19世纪最后十几年和20世纪初的十几年里完成。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交通通讯工具取得了巨大突破
B.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C.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D.欧美国家军事力量的增强
题目深化
【答案】C
【解析】根据“到1914年,除埃塞俄比亚以外,几乎整个非洲彻底沦为殖民地。欧洲对非洲的殖民,大部分是在19世纪最后十几年和20世纪初的十几年里完成。”可得出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C项正确;A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D项;世界殖民体系还没有最终形成,排除B项。故选C项。
1、北非:英法争斗
(1)英国:1882年发动侵埃战争,占领了整个埃及,实际把埃及变成了殖民地。还以埃及为基地对苏丹实行武力扩张。
(2)法国:从19世纪30年代就入侵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
2、内陆扩展: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后期,欧洲探险者纷纷深入非洲腹地探险,为进一步侵略准备地理和人文资料。
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英、法、德
(1)英国:建立一个北起开罗,南至开普敦,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地。
(2)法国:把殖民地从西非的佛得角一直延伸到东非的索马里。
(3)德国:在赤道两侧建立自己的殖民地。
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2022年江苏南通高一江苏省如皋中学期末)19世纪末,欧洲主要列强都制定了侵略非洲的计划:英国妄图建立一个北起开罗,南至开普敦,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地,法国要从西非的佛得角向东非的索马里扩张;德国希望在赤道两侧建立自己的殖民地。这表明( )
A.列强掀起瓜分非洲狂潮 B.三国达成瓜分非洲的协议
C.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英国成为了世界殖民霸主
题目深化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英国妄图建立一个北起开罗,南至开普敦,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地,法国要从西非的佛得角向东非的索马里扩张;德国希望在赤道两侧建立自己的殖民地”等信息可知,这时期英、法、德等提出了在非洲大陆纵观交错的殖民计划,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在侵略非洲问题上列强争夺激烈,即列强争夺非洲的矛盾加剧,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英法德为侵略非洲而各自提出的殖民计划,没有体现三国瓜分非洲而达成的协议,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当时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出英国的实力,排除D项。故选A项。
4、柏林会议
(1)概况: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的会议。
(2)目的:为解决列强在抢夺殖民地过程中的矛盾和进一步瓜分非洲。
(3)内容:
“有效占领”。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
“地图上作业”。各国可以现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
(4)影响:柏林会议之后,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殖民国家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2022年河北石家庄高一统考期末)1884年,《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规定:“今后占据目前在其领地外的非洲大陆沿岸地区某领土的国家……应该向本议定书的签字国呈送与此有关的相应文件及声明,以便使后者在必要时有可能申述自己的要求。”这一规定( )
A.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B.便利了列强进一步瓜分非洲
C.客观上维护了非洲各国的领土主权完整 D.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原则
题目深化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应该向本议定书的签字国呈送与此有关的相应文件及声明,以便使后者在必要时有可能申述自己的要求”,结合1884年柏林会议的内容可知,列强通过会议协调了矛盾,规定了瓜分非洲的原则,有利于进一步瓜分非洲,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对非洲的瓜分,未涉及殖民体系形成的标志,排除A项;该规定会进一步瓜分非洲,严重损害了非洲各国的领主主权完整,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对非洲的掠夺,不是国际经济交流,排除D项。故选B项。
(一)形成
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表现:
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
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实际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
(二)原因
1、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是同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联系在一起的。
2、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越来越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三)影响
1、对世界: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扩张与争夺的加剧,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
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2、对殖民地半殖民地:
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
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
客观上传播西方制度、思想、生产技术,推动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的社会转型。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022年广东揭阳高一统考期末)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主要是因为当时( )
A.西方列强在殖民地问题上矛盾加剧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C.世界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
D.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题目深化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殖民体系是被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所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列强的矛盾,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排除D项。故选C项。
(2022年河南濮阳高一统考期末)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各国为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争先恐后地扩大自己的殖民帝国,把整个世界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这一体系( )
A.发生在向自由资本主义的过渡中
B.带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根源在于列强对外殖民扩张政策
D.缓和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题目深化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可以看出世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同时也带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B项正确;这一时期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排除A项;根源是资本主义的扩张性,不是单个的政策,排除C项;殖民体系的形成,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尖锐,排除D项。故选B项。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02
1、政治上:
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埋下了拉丁美洲独立的火种。
2、经济上:
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3、思想上:
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
4、外部条件:
法国大革命削弱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也严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美国的独立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
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的背景
(2022年河北保定高一统考期末)据表可知,拉美独立战争( )
A.受到法国大革命精神的影响
B.兼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
C.传播了自由、民主、平等思想
D.以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为目的
题目深化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拉美独立战争的部分领导人物或参加过法国大革命,或高度关注法国大革命,他们从法国大革命中吸取斗争精神和经验教训,引导拉美独立战争,A项正确:拉美独立战争不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排除B项;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是拉美独立战争爆发的背景,不是影响,排除C项:拉美独立战争以追求民族独立为目标,排除D项。故选A项。
(2022年山东日照高一统考期末)1913年10月,墨西哥革命领导者卡朗萨在一次演说中说,革命的目的“不仅是分配土地、有效选举、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上人人平等,而是更伟大、更神圣的事业,这就是确立实现正义、谋求平等、消灭强权的民族意识。”这说明革命( )
A.代表广大无产阶级利益 B.兼具民族民主主义性质
C.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D.旨在推翻帝国主义压迫
题目深化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不仅是分配土地、有效选举、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上人人平等,而是更伟大、更神圣的事业,这就是确立实现正义、谋求平等、消灭强权的民族意识。”,可以看出墨西哥革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双重特点,兼具民族和民主,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其代表的阶级,排除A项;材料不能得出是否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双重任务,排除D项。故选B项。
1、第一阶段:19世纪初
(1)法属海地:1804,拉开了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2)西属拉美:1826,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下,基本实现了独立
(3)葡属巴西:1822,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了独立
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概况
2、第二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1)背景
除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国。
独立后的拉美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2)概况
巴西:1889年,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墨西哥
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在农民起义军的支持下,墨西哥人民赶走了独裁。
1917年,墨西哥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
宪法评价: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概况
(2022年广东揭阳高一统考期末)有学者提到: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虽然回到了欧洲,但拉丁美洲社会仍然同1800年一样等级森严。在刚刚独立的国家里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允许奴隶制存在,保护罗马天主教会的财产,欺压下层民众;甚至美国总统门罗也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该学作者意在( )
A.美国即将成为新的世界霸主
B.葡萄牙和西班牙逐渐走向了衰落
C.殖民者在拉美实行专制统治和农奴制
D.拉美人民面临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
题目深化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在刚刚独立的国家里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允许奴隶制存在,保护罗马天主教会的财产,欺压下层民众……”,可以看出拉美国家走上独立道路,但是仍然面临着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D项正确;材料不能看出美国即将成为新霸主,排除A项;材料不能得出西葡的衰落,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拉美的独立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
史料一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使绝大多数拉美国家获得了独立,进一步传播了自由、平等、独立的观念,废除了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取消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商业专卖制度,为发展资本主义创造了条件。但是,也对各国的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并导致了军事独裁者长期保持政权,形成了拉丁美洲特有的考迪罗主义。另一方面,大地产制仍然保留,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仍然处于经济阶梯的最底层。民主革命的任务仍然摆在各国人民面前。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产生什么影响?
1、积极影响:
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彻底推翻了西班牙、葡萄牙长达三个世纪的封建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
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国家大多数建立了共和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打击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势力,配合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2、局限性:
没有铲除封建主义,只完成了民族独立,未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面临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拓展补充: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的评价
(2022年黑龙江绥化高一校考期末)1823年,美国在“门罗宣言”中提出,美国要尽量避免与欧洲国家的冲突,同时也要避免卷入欧洲国家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坚决实行“不干涉原则”,并力求建立“美洲体系”,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这说明美国这一时期的对外政策( )
A.实现了对拉丁美洲的直接控制
B.具有孤立主义和扩张主义的双重性
C.阻断了美洲和世界的经济交流
D.意在支持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题目深化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门罗宣言”旨在将拉美从欧洲列强的势力范围中挣脱出来,以便于自己对拉美的干预和控制,并建立相对独立的“拉美体系”,这既体现了该宣言的孤立主义,又反映了其扩张主义,B项正确;该宣言加速了美国对拉美的干预和控制,并未实现对拉美的直接控制,排除A项;该宣言旨在实现美国对拉美的控制而非阻断拉美与世界的交流及帮助拉美实现民族独立,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一)亚洲觉醒的背景
1、政治上: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2、经济上: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列强侵略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
3、思想上: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
(二)亚洲觉醒的概况
1、印度民族解放运动(1905-1908年)
(1)领导:1885年,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国民大会党(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
(2)目标:1905年,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主张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3)高潮:1908年,由英国殖民当局逮捕提拉克引发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
(4)意义:表明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亚洲觉醒
2、伊朗立宪革命
(1)时间:1905—1911年。
(2)成果: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3)结果:在伊朗统治阶级和俄英等外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4)影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3、中国辛亥革命
(1)性质: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2)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亚洲觉醒
(2022年江西宜春高一期末)如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人民掀起的部分反帝反封建运动。这些运动都( )
A.广泛发动人民群众
B.实现了完全民族独立
C.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D.传播了民族民主思想
题目深化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印度国大党领导的反英斗争、伊朗立宪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传播了民族民主思想,D项正确;辛亥革命就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各国没有实现完全的民族独立,排除B项;印度民族运动失败,没有建立民主共和国,排除C项。故选D项。
(2022年黑龙江绥化高一校考期末)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伊朗、土耳其、中国相继爆发了变革封建制度的革命,菲律宾掀起了民族解放战争,印度的独立运动发展成群众性的反帝爱国热潮。同时,越南、朝鲜、印尼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这一切汇成了亚洲革命的洪流。这些事件( )
A.导致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B.体现了亚洲民族意识的党醒
C.普遍采用了暴力斗争方式
D.加剧了亚洲各国国内的矛盾
题目深化
【答案】B
【解析】亚洲各国的革命或者民族解放运动体现了亚洲民族意识的党醒,B项正确;殖民体系瓦解是在二战后,时间不符,排除A项;有的国家不是采用暴力方式,排除C项;D项说法有误,排除D项。故选B项。
1、埃及抗英
(1)政党: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
(2)口号: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
(3)概况:1882年,祖国党领袖、爱国军官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进行了英勇无畏的抗英斗争。
(4)结果:抗英失败,阿拉比被俘,英国占领埃及。
2、苏丹马赫迪起义
(1)背景:英国在控制埃及的过程中,也把侵略矛头指向埃及的邻国苏丹。
(2)过程:1881年,苏丹爆发反英大起义。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号召人民起来斗争,赶走外国侵略者。这次武装起义持续近20年,起义者曾占领苏丹大部分地区。
(3)结果:起义失败,英国控制了苏丹。
非洲的抗争
3、埃塞俄比亚抵抗意大利侵略
(1)背景:1894年,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
(2)过程: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独立,全国人民英勇抵抗。
(3)结果:1896年埃塞俄比亚人民打败侵埃意军,迫使意大利签署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埃塞俄比亚保持了自己的独立。
非洲的抗争
(2022年河北唐山高一统考期末)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过程中,非洲人民不断抗争。其中,埃及阿拉比领导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是突出事件。这些事件( )
A.矛头直指封建势力
B.采取不同的方式动员民众
C.结果均以失败告终
D.形式上暴力与非暴力并存
题目深化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非洲人民不断抗争……”,可以看出埃及,苏丹和埃塞俄比亚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动员民众,反抗外来的侵略,B项正确;矛头对准的是殖民侵略,排除A项;埃塞俄比亚的斗争最后胜利,排除C项;三者在形式上都是暴力反抗,排除D项。故选B项。
1、从运动性质看: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或革命运动。
2、从斗争纲领和口号看:描绘出了发展资本主义前景的新蓝图,如印度国大党提出的民族平等和自治要求,中国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墨西哥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宪法。
3、从运动主要力量看:新的阶级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体,如印度孟买工人总罢工,改变过去以农民为主体的状况。
4、从运动发展趋势看:经过了从改革到革命的发展过程。
5、从斗争形式看:出现新式和旧式民族运动并存的状况。如苏丹马赫迪起义和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都未超出旧式民族运动范围。
拓展补充:全面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民主运动
(2022年辽宁沈阳高一新民市第一高级中学校考期末)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被称为"亚洲的觉醒",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其"新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 )
A.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作用
B.斗争目标在于追求自由与平等权利
C.用资产阶级共和制取代君主立宪制
D.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紧密结合起来
题目深化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洲觉醒不仅指亚洲人民掀起反帝反封建斗争,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更是指亚洲资产阶级从改良走上革命,走上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因此其"新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紧密结合起来,D项正确;亚洲觉醒以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为主体,也包括旧式农民起义,A项说法不准确,排除;亚洲觉醒的目标在于追求民族独立,排除B项;C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项。
1、拉丁美洲
(1)革命范围广,时间长,成果丰硕。
(2)革命任务具有反封建和反殖民压迫双重性质,争取民族独立是首要任务;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3)独立运动的领导者是土著地主集团中的先进分子,并不是本地区的资产阶级。
(4)独立运动的结果具有特殊性。经济上封建大地产制没有被根本触动并有所发展,政治上“考迪罗主义”盛行。
拓展补充: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2、亚洲
(1)新兴的资产阶级掌握了革命领导权,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提出了革命纲领,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的旗帜;进入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阶段。
(2)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开始在不同程度上与工农运动结合起来(新的阶级力量参加)。
(3)各国的工农运动从自发斗争逐步转向自觉斗争,尤其是亚洲的工人阶级表现了革命的彻底性。
(4)亚洲各国革命者在斗争中相互支持、彼此激励,并开始进行联合尝试。
拓展补充: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3、非洲
(1)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是反对殖民主义的主要形式(斗争水平总体上相对落后,主要是旧式民族运动
(2)有组织、规模大、持久的武装反抗,甚至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卫国战争。
(3)领导力量多样,有宗教领袖、国王、知识分子等。
(4)城市反帝运动兴起。如埃及开罗罢工斗争。
西
(2022年甘肃酒泉高一统考期末)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围绕某一主题搜集了下列图片资料。这一主题应是( )
A.国际工人运动
B.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C.思想解放运动
D.亚非拉的反封建革命
题目深化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孟尼利克二世领导了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提拉克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人,马赫迪领导了苏丹反英大起义,玻利瓦尔领导了西属拉美独立运动。这些人物是亚非拉各国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人,B项正确;图中人物都不是工人阶级的代表,排除A项;四个人物的事迹不能体现思想解放运动,排除C项;马赫迪领导了苏丹反英大起义不符合反封建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