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1-20 17:46:36

文档简介

河北省高二年级上学期 12月联考
化 学
本试卷满分100分 身考试用时 75分钟 .
注意事项 : 1.答题前 身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
2.回答选择题时 身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身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 .如需改动 身用橡皮擦干净后 身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 回答非选择题时 身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
3.考试结束后 身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 1、选择性必修 2专题 1、选择性必修 3专题 1.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 16 C135.5 Cu64 Bi209
一、选择题 :本题分选择性必修2和选择性必修 3两个模块 男每个模块有3个小题 男每小题3分 男共
9分.请考生任选一个模块作答.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男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选择性必修2模块
1.科学家对物质结构坚持不懈的探索 身促进了化学学科的发展 身也使我们的物质文明越来越丰 富 .下列科学家与其成就相符的是
A.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原子的概念 B.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C.法拉第提出了苯的六元环结构 D.玻尔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下列关于物质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晶体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身常温下能够导电
B.白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 身分子相当稳定 身不容易发生反应
C.金刚石与石墨结构、性质不同 身互为同素异形体
D.14C与14N互为同位素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科学家提出的假设都是有依据的 身最终都能被实验证实
B.如图 身C60的分子结构模型是微观结构模型
C.CH3CH2.H能与 H2.形成氢键 身所以 CH3CH2.H能与 H2.互溶
D.物质结构的研究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
选择性必修 3模块
1.有机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有机物必含碳元素 身但含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
B.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可完全解决化石燃料资源短缺的问题
C.我国古代的酿酒和制醋过程中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D.牛胰岛素的成功合成标志着人类合成蛋白质时代的开始
2.3.0 g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身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分别为 4.4 g和 1.8 g身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高二化学 第 1 页(共 6页)】 .23-172B3.
A.该有机物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一定为 CH2.
C.该有机物分子中 C、H、.原子个数比为 1 :2 :1
D.该有机物属于烃类 ,C、H原子个数比为 1 :2 3.为测定某有机物的结构 ,用核磁共振仪处理后得到如图所示的核磁共振氢谱 ,则该有机物可
能是 吸
(

)收
A.H3C CH3
=
B.(CH3)3CH
C.CH3CH2.H 5 4 3 2 1 0
D.CH3CH2CH2C..H 6/ppm 二、选择题 :本题共 6小题 男每小题 3分 男共 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男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4.下列有关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电池中电极是否作负极 ,只与金属的活泼性强弱有关
B.所有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
C.镀锌铁制品的镀层破损后 ,形成原电池 ,铁的腐蚀速率更快
D.燃料电池能量转化率高 ,且对环境污染小或无污染
5.N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L 1 m.1.L-1 NH4C1溶液中含有 NH 的个数为 NA
B.pH=1的稀硫酸中含有 H+ 的个数为 0.1NA
C.电解精炼铜时在阴极得到 64g Cu,转移电子的个数为 2NA
D.1 m.1S.2 与足量 .2 反应生成 S.3 的个数为 NA
6.氰酸(H.CN)与异氰酸(HNC.)互为同分异构体 ,可发生异构化反
应 H.CN(1)=—HNC.(1),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A.异氰酸的稳定性强于氰酸
B.异构化过程中碳氮之间的化学键发生了变化
C.氰酸的总键能小于异氰酸的总键能
D.升高温度 ,有利于异构化反应的正向进行 7.铁黄广泛用于建筑、涂料、橡胶、塑料等工业 ,工业上以硫酸渣(含 Fe2.3、Si.2 等)为原料制备
铁黄(Fe..H)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酸溶”工序适当加热可加快反应速率
B."还原”工序中加人的试剂 X最好用铁粉
C.若将"过滤I”得到的溶液加热蒸干也能得到 Fe..H
D.此工艺流程的副产物可作氮肥
8.将一定量的 NH4C1.4 固体置于一初始体积为 1 L且充有稀有气体的体积可变密闭容器中 , 在T ℃下 ,发生反应2NH4C1.4 (s)=—2N.2 (g)+4H2.(g)+C12 (g) △H<0,一段时间后
[高二化学 第 2 页(共 6页)] .23-172B3.
反应达到平衡,下列有关反应过程中的图像表示正确的是
9.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颗粒、大小相同的锌分别投人等体积、等 pH的 HA溶液和盐酸中 HA溶液中产生气泡 的速率比盐酸快 等浓度、等体积时溶液的酸 性:HA>盐酸
B 常温下,将 pH计置于 0.1 m.1·L-1 醋酸溶 液中 pH计读数为 2.9 醋酸是弱酸
C 将 3 mL 0.1 m.1· L-1 AgN.3 溶液加人盛 有 2 mL浓度均为 0.1 m.1·L-1 的 NaC1和 NaI混合溶液的试管中 混合溶液中出现黄 色沉淀 Ksp(AgI) < Ksp(AgC1)
D 常温下,将滴有几滴酚酞试液的饱和碳酸钠 溶液加热到 50℃ 溶液颜色加深,并产 生大量气泡 C.- 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三、选择题:本题共 4小题,每小题4分,共 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或两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 0分;若正确答案包 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 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 得 0分。
10.下列各离子组在指定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某无色透明溶液中:Cu2+ 、Mg2+ 、Br- 、S.-
B.使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中:Fe2+ 、NH 、C1- 、N.
C.常温下,1g= -13的溶液中:Na+ 、K+ 、C1- 、CH3C..-
D.常温下,c水 (H+ ) =10-12 m.1·L-1 的溶液中:Ba2+ 、A13+ 、F- 、I-
11.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如图,其成本便宜且对环境无
污染 。敏化染料(S)吸附在 Ti.2 纳米空心球表面 。光照
时:S(基态)S* (激发态) ,S* -e- S+ ,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该装置能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
B.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I+2e- ―3I-
C.敏化染料还原过程为 S+ +3I- ―S+I
D.该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需要补充电解质
12.C2H4 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利用乙烯制备乙醇:C2H4 (g) +H2.(g)
==C2H5.H(g) 。 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人 1 m.1C2H4 (g) 和
1 m.1H2.(g),测得 C2H4 (g)的平衡转化率与×103 的关系如图所
示,已知分压=总压×气体物质的量分数,用气体分压替代浓度计算
【高二化学 第 3 页(共 6页)】 .23-172B3.
的平衡常数叫压强平衡常数(Kp),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合适的催化剂能提高该反应的平衡转化率
C.若a点的压强为 pkPa,则该温度下的 Kp = (kPa)-1
D.若反应从开始到 b点用时 5min,则 0~5min内 ,.(C2H5.H)=0.06m.1.L-1 .min-1
13.常温下 ,向 20mL0.2 m.1.L-1二元弱酸 H2A溶液中滴加
0.2m.1.L-1 Na.H溶液 ,溶液中 H2A、HA- 、A2- 的分布分数
[如 A2- 的分布分数:8(A2- )=)]随
溶液 pH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②代表 HA- 的分布分数随溶液 pH的变化
B.常 温 下 ,A2- + H2. == HA- + .H- 的 平 衡 常 数
为 10-5
C.当V[Na.H(a)]=40mL时 ,c(.H- )-c(H+ )=c(HA- )+2c(H2A)
D.当V[Na.H(a)]=20mL时 ,溶液中存在:c(Na )>c(HA+- )>c(H+ )>c(.H- )
四、非选择题 :本题共 4小题 男共 57分.
14.(14分)现有下列物质:I.苛性钾溶液 Ⅱ .NH3 . H2. Ⅲ.H2S.3 Ⅳ.H2S.4 V.碘
水 V.KHS.4 W.氯化钡
(1)上述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有 (填标号 ,下同),属于弱电解质的有 (填标号)。
(2)为得到浓度较大的 V ,实验室在配制 V时 ,常加人 KI,该过程存在如下平
(
(
3
)常温下
,

V
1
LpH
=13

I

V
2
L
0.01
m
.
1
.
L
-1
Ⅳ溶液混合
,
所得溶液

pH
=12
,
忽略溶液混合时体积的变化
,

V
1
:
V
2
=

) (
的平衡将
(填"正向移动"或"逆向移动")。
)衡:I2 ( a)+I- ( a)==I ( a)。若向 V中加人一定量的四氯化碳 ,该反应
(4)用 0.1000m.1.L-1 的I滴定未知浓度的V溶液。
①盛装V溶液的滴定管为 (填"a"或"b")。
②若用酚酞作指示剂 ,到达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 。
③平行滴定三次所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I 的体积/mL V溶液的体积/mL
1 20.02 25.00
2 19.98 25.00
3 20.00 25.00
V溶液的浓度为 m.1.L-1。
④下列操作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填标号)。
A.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
B.滴定前滴定管无气泡 ,滴定后有气泡
C.到达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
15.(14分)一种 3D打印机的柔性电池以碳纳米管作电极材料 ,以吸收 ZnS.4 溶液的有机高聚 物为固态电解质 ,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 1,电池总反应为 6Mn.2 +3Zn+(6+x)H2.+
【高二化学 第 4 页(共 6页)】 .23-172B3.
(


充电
)ZnS.4==6Mn..H(不溶于水) +ZnS.4 .3Zn(.H) 2 .xH2.。请回答下列问题。
(1)放电时负极为 (填"锌膜,或"Mn.2 膜,) ,正极质量 (填"增大,、"减小, 或"不变,)。
(2)充电时 ,S.- 向 (填"锌膜,或"Mn.2 膜,)移动。
(3)以该电池为电源电解如图 2所示的饱和食盐水。
①若 Mn.2 膜连接 N极 ,锌膜连接 M极 ,工作一段时间 ,图 2 中右侧的现象为 , N极的电极反应为 。
②若 Mn.2 膜连接 M极 ,锌膜连接 N极 ,工作一段时间 ,图 2 中右侧的现象为 , 当电路中通过 0.2 m.1电子时 ,两极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 L气体。
16.(14分)某工厂采用联合焙烧法以辉泌矿(主要成分为 Bi2S3 ,含有 FeS2、Si.2 杂质) 与软锰 矿(主要成分为 Mn.2)为原料制备 Bi.C1和 MnS.4 ,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焙烧时过量的 Mn.2 分解为 Mn2.3 ,Bi2S3、FeS2 转变为 Bi2.3、Fe2.3 ;
②金属活动性:Fe>(H) >Bi>Cu;
③常温下 ,相关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的 pH范围如下:
离子 开始沉淀 pH 完全沉淀 pH
Fe2+ 6.3 8.3
Fe3+ 1.6 3.1
Mn2+ 8.1 10.1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联合焙烧,时 Mn.2 和 Bi2S3 反应生成 MnS.4 的化学方程式:

(2)Bi2S3 在空气中单独焙烧生成 Bi2.3 ,同时产生一种气体产物 ,若用过量的 Na.H溶液吸 收该气体 ,则所得溶液的溶质为 。
(3)"酸浸,时 Mn2.3 转化为 MnC12 ,则生成的气体 A为 (填化学式) 。
(4)"转化,时加人金属 Bi的目的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5)若沉淀完全时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浓度为 10-5 m.1.L-1 ,则由表中数据计算可得: Ksp[Fe(.H) 3]= 。
(6)水解生成 Bi.C1的离子方程式为 。
【高二化学 第 5 页(共 6页)】 .23-172B3.
(7)若取 10kg泌含量为 79.42%的辉泌矿 ,经过上述流程(泌元素在整个流程中损失率为 5%),某同学经计算可制得Bi.C1固体的质量约为 9.40kg,该同学的计算结果 (填"正确n或"不正确n),理由是 。
17.(15分)利用水煤气(主要成分是 C.和 H2 及少量的 C.2 )合成甲烷 ,既可以有效解决当前 面临的能源危机 ,又能推动煤化工的绿色发展 。该过程涉及的反应有:
①C.2 (g)+H2 (g)==C.(g)+H2.(g) △H1 =+41.2 kJ·m.1-1
②C.(g)+2H2 (g)==CH4 (g)+.2 (g) △H2 =+35.6 kJ·m.1-1
③H2 (g)+.2 (g)==H2.(g) △H3 = -241.8 kJ·m.1-1
(1)反应④2C.(g)+2H2 (g)==CH4 (g)+C.2 (g) △H4 = kJ·m.1-1 ,该反应在 (填标号)自发进行。
a.高温下 b.低温下 c.任何温度下均可以 d.任何温度下均不能 (2)在某催化剂作用下仅发生反应2C.(g)+2H2 (g)==CH4 (g)+C.2 (g),测得相同反应
时间内 ,不同温度下甲烷产率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甲烷产率在 220℃时达到最大值 ,请简述其原因:

②下列表述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
标号)。
a.恒容恒温容器中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b.绝热恒容容器中 ,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c.恒温恒压容器中 ,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
d.2.正 (C.)=.逆 (CH4)
(3)科技工作者还实现了将 C.2 转化成 CH4 ,某温度下 ,在容器体积恒定为 1.0 L、C.2 和 H2 初始投料量分别为 1 m.1和 4 m.1的条件下 ,发生反应I和反应Ⅱ:
I.C.2 (g)+4H2 (g)==CH4 (g)+2H2.(g)
Ⅱ .C.2 (g)+H2 (g)==C.(g)+H2.(g)
当CH4 和C.在含碳的三种物质(C.2、C.、CH4)中体积分数均为40%时 ,反应达到平衡状 态 ,则 C.2 的平衡转化率为 % ,该温度下反应I的平衡常数 K= 。
(4)660K时 ,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C.(g)+2H2 (g)==CH4 (g)+.2 (g),其速率方 程为.正 =k正 cm (C.)·cn (H2 ),k为该反应的速率常数 ,C.、H2 的初始浓度 c(C.)、 c(H2),以及初始速率.正 如表所示:
编号 c(C.)/(m.1·L-1) c(H2)/(m.1·L-1) .正 /(m.1·L-1 ·min-1)
1 0.1 0.1 0.3
2 0.1 0.2 1.2
3 0.2 0.2 2.4
①m= ,n= 。
②若 C.、H2 的初始浓度均为 0.3 m.1·L-1 ,则生成 CH4 的初始速率为 。
【高二化学 第 6 页(共 6页)】 ·23-172B3·河北省高二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
化学参考答案
选择性必修2模块
1.B【解析】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A项不符合题意;凯库勒提出了苯的六元环结构,C项不符合题
意: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D项不符合题意。
2.C【解析】氯化钠晶体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在常温下是不能自由移动的,不能导电,A项错误:白磷不稳定,
在空气中易自燃,B项错误;4C与4N是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不互为同位素,D项错误。
3.A【解析】科学家提出的假设并不一定就是完全正确的,如凯库勒提出的苯分子结构曾经被认为能够解释
苯分子的性质及其不饱和度问题,但是后来通过实验发现关于苯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的说法是错误的,A项
错误。
选择性必修3模块
1,B【解析】甲醇和乙醇做燃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石油资源短缺的问题,B项错误。
2.C【解析】由题意可知,该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1,2g,氢元素的质量为0.2g,有机物的质量为
3.0g,则该有机物中含有1.6g氧元素,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1:2:1,由于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
量未知,不能确定其分子式。综上所述,C项正确。
3.A【解析】由核磁共振氢谱可知,该有机物中有两种位置的氢原子,比值为3:2,A项符合题意;(CH):CH
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组峰,峰面积之比为9:1,B项不符合题意;CH CH2 OH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三组峰,C
项不符合题意;CH CH2 CH2 COOH的核磁共振氢谱有四组峰,D项不符合题意。
4.D【解析】原电池中电极是否作负极,除与金属的活泼性强弱有关以外,与电解质溶液的浓度、酸碱性等也有
一定的关系,如Mg一Al与NOH溶液构成的原电池,Al作负极,A项错误;吸热的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
成原电池,B项错误:镀锌铁制品的镀层破损后,锌比铁的活泼性强,形成原电池后,锌作负极,仍能保护铁,C
项错误。
5.C【解析】NH时会发生水解,1L1mol·L1的NHCI溶液中含有NH时的个数小于NA,A项错误;未给出
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稀疏酸中含有H+的个数,B项错误:SO与O的反应是可逆反应,1 mol SO不能完
全转化成SO,D项错误。
6.D【解析】异构化反应HOCN一HNCO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不利于其正向进行,D项错误。
7.C【解析】HSO4是难挥发性酸,蒸干FeSO4溶液得不到FOOH,C项错误。
8.C【解析】逆反应速率应从0开始,且NHC1O,为固体,不能表示正反应速率,A项错误:容器体积可变,反
应过程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B项错误:反应过程中,产物的质量与物质的量均按一定比例增加,其
平均摩尔质量不随时问变化而变化,D项错误。
9.B【解析将颗粒,大小相同的锌分别投入等体积、等pH的HA溶液和盐酸中,HA溶液中产生气泡的速率
比盐酸快,说明HA是弱酸,等浓度、等体积时溶液的酸性:HA<盐酸,A项不符合题意:AgNO溶液过量,
溶液中出现黄色沉淀,不能比较AgI与AgC1溶度积的大小,C项不符合题意:水解是微弱的,不会产生大量
气泡,D项不符合题意。
10.C【解析】无色溶液中Cu+不能大量存在,A项不符合题意;酸性溶液中,F+与NO会发生氧化还原反
应,B项不符合题意:常温下,c水(H+)=10-12ol·L1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呈酸性时,F不
能大量存在,呈碱性时,A+不能大量存在,D项不符合题意。
1.AB【解析由光照时:S(基态)S(激发态),S一eTO,S可知,太阳能转化成电能,A项正确:N
极→3I厂,得到电子,为正极,电极反应为I+2e一3厂,B项正确:敏化染料还原过程为2S十3
一2S十I,C项错误;I与I可互相转化,循环往复,不需要补充,D项错误。
12.BD
【解析】由图像中CH,(g)的平衡转化率随一×10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一×10越大,CH,(g)的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23-172B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