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竹影(课件+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 竹影(课件+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01 10:02:34

文档简介

课题:《竹影》
一、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通过写爸爸和我们一起画竹影,并讲解我们提出的问题,传授了有关的绘画知识,使孩子们了解了中西方绘画的差异,激发了孩子们的绘画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启发学生对艺术创造的认识和体验,使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三、重点与难点:
理解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四、教法与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五、教学准备
课件 一案一单
六、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竹是中国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梅、兰、竹、菊”古称“四君子”,在诗歌、文章、绘画中到处可见它的身影。那么,在几个小伙伴的眼里,竹影又有些什么样的特殊趣味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明确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教师解读。
【整体感知】
读知字词
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弥( )漫 水门汀( ) 参差( )不齐
2、看拼音写词语
piě( ) shū mì( ) zhàn( ) téng( )椅
qiè( )意 朱shā( ) 口头chán( )
读明内容
1、快速的来阅读这篇文章,读完后试着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本文主要叙述了我和小伙伴夏夜乘凉时看竹影、画竹影 ,以及和爸爸讨论竹影的事情,表现了真切的童真童趣,说明真善美和艺术有时就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
2、文中的小伙伴在夏夜乘凉时做了许多富有童趣的事情——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画竹影。那么你能从文中找出来,并说说你觉得最有趣的一段吗?
3、“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怎样理解这句话?
明确:中国画重写意,重神韵,像符号;西洋画重写实,重形似,像照相。
【妙点揣摩】
美点赏析
1、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夕阳渐渐隐去,天空暗下来时的情景,富有生活情趣。
2、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 丛竹叶中。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我们的眼中。
明确:“闪烁”一词形象地写出了月亮透过晃动的竹叶时的景象。
【拓展延伸】
1、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为什么用“竹影”作为本文的标题,而不是“谈画”或者“童年趣事”?
明确:“竹影”实际是本文的叙述的缘由、源头;也是文章的线索,即:看竹——画竹——品竹。用“竹影”做标题,比用“谈画”或者“童年趣事”更具体、实在。
2、文中写道“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来得很久了。”通过这句话中以及后来爸爸的表现,你觉得,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爸爸对孩子描竹影的游戏是支持和鼓励的,爸爸善于保护孩子的童真、童趣,善于保护孩子的创造力。 “爸爸 ”是以艺术领路人的身份出现,他适时地利用孩子的游戏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
【成果延伸】
一次童稚的游戏,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使“我”和伙伴们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我们看似平凡的生活其实是美好的,只要你们有敏锐的眼睛, 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
知识链接
1、关于作者 
丰子恺 (1898~1975),浙江崇德人,原名丰润。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漫画家、散文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被国际友人誉为 “ 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
他的漫画风格独特,多以儿童为画面的主人公,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深受人们喜爱。
他的散文在文学史上影响也很大,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甘美的回忆》、《率真集》等。
课件20张PPT。竹影丰子恺竹是中国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梅、兰、竹、菊”古称“四君子”,在诗歌、文章、绘画中到处可见它的身影。那么,在几个小伙伴的眼里,竹影又有些什么样的特殊趣味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 丰子恺 (1898~1975),浙江崇德人,原名丰润。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漫画家散文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他的漫画风格独特,富有创意,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他的散文在文学史上影响也很大,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甘美的回忆》、《率真集》等。
丰子恺被国际友人誉为 “ 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 。
他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多以儿童为画面的主人公,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深受人们喜爱。学习目标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理解爸爸对孩子向艺术殿堂的引领,并知道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一、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弥( )漫 水门汀( ) 参差( )不齐
二、看拼音写词语
piě( ) shū mì( ) zhàn( ) téng( )椅 qiè( )意 朱shā( ) 口头chán( )mítīngcēn cī撇疏密蘸藤惬砂禅三、解词 惬意:心里满足或感到畅快。
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1、结合预习,我们一起快速的来阅读这篇文章,读完后试着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什么人、干什么、表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本文主要叙述了 ,
以及 的事情,表现
了 ,说明真善美和艺术有时
就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我和小伙伴夏夜乘凉时看竹影、画竹影和爸爸讨论竹影真切的童真童趣2、文中的小伙伴在夏夜乘凉时做了许多富有童趣的事情——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画竹影。那么你能从文中找出来,并说说你觉得最有趣的一段吗?★ 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夕阳渐渐隐去,天空暗下来时的情景,富有生活情趣。
★ 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细微,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
★ 另有一种微光,渐渐地在那里强起来。示例——看天★ 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看月★ 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 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 丛竹叶中。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我们的眼中。 “闪烁”一词形象地写出了月亮透过晃动的竹叶时的景象。看人影★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头上有一缕一缕的细烟,好像漫画里所描写的动怒的人。描竹影★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
出许多竹叶来。看竹影★我们同时发现了映在水门汀上的竹叶的影子,同声地叫起来: “啊!好看啊!中国画!”。看天
看月
描人影
看竹影
描竹影强烈的好奇心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极强的模仿力(童心童趣)23、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为什么用“竹影”作为本文的标题,而不是“谈画”或者“童年趣事”? “竹影”实际是本文的叙述的缘由、源头;也是文章的线索,即:看竹——画竹——品竹。用“竹影”做标题,比用“谈画”或者“童年趣事”更具体、实在。 4、文中写道“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来得很久了。”通过这句话中以及后来爸爸的表现,你觉得,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爸爸对孩子描竹影的游戏是支持和鼓励的,爸爸和蔼可亲,理解儿童心理,善于保护孩子的童真、童趣和创造力。 “爸爸 ”是以艺术领路人的身份出现,善于把握时机教育孩子。 他适时地利用孩子的游戏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
欣赏名画 思考问题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各自不同特点人 物风 景静 物“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怎样理解这句话?
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中国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中国画不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中国画重写意,重神韵,像符号;西洋画重写实,重形似,像照相。 一次童稚的游戏,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使“我”和伙伴们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我们看似平凡的生活其实是美好的,只要你们有敏锐的眼睛, 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