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精选备课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随堂课时反馈检测: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基础+能力,含解析,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年春精选备课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随堂课时反馈检测: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基础+能力,含解析,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3-01 12:42:18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
形成
(时间:25分钟 分值:30分)
A组(基础题)                  
1.一战到二战期间,主要发达国家把一些在金融贸易方面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国家及海外殖民地联系在一起,组成货币集团并相互对抗,为改变这一局面采取的关键措施是 (  )。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D.签订关贸总协定
解析 注意题干是针对金融领域的货币对抗问题而采取的措施。B、C、D三项虽然都是与经济有关的措施,但不是主要解决货币问题,故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2.从世界历史研究发展的角度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所产生的重要历史意义是 (  )。
A.确立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
B.扩大了美国的对外经济扩张
C.较好地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D.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解析 注意答题方向:从世界历史研究的角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之后成为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一个工具,但客观上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货币秩序的稳定。
答案 C
3.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实际就是美元“绑架”全球,其基本特征是 (  )。
A.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
B.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
C.美元与黄金挂钩,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D.包括中国在内的44个国家代表共同签订
解析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征就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的汇率和比价。
答案 C
4.在征集为下幅漫画命名的活动中,哪一命题是不妥当的 (  )。
A.《新设全球货币体系势在必行》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式的新体系》
C.《用人造货币取代美元有助于稳定》
D.《美元应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
解析 漫画中的寓意是呼吁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式的新体系来管理国际汇率,认为用人造货币取代美元,能解决一些与各国可能出现庞大贸易赤字有关的问题,还有助于稳定。A、B、C三项都体现了这层意思。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时美元已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尽管70年代初美元失去霸主地位,但迄今为止仍是最主要的货币,D项不妥当。
答案 D
5.1947年,美国倡议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目的是 (  )。
A.保持美元在世界上的垄断地位
B.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C.垄断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贸易
D.凭借经济实力控制更广阔的世界市场
解析 A、B两项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后的目的和结果。而美国的这一倡议是为扩大世界贸易市场而采取的行动,C项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美国倡议成立”是从其自身的利益去考虑。
答案 D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三个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这三个组织是 (  )。
①关贸总协定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③世界贸易组织
④世界银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即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故①②④正确。③世界贸易组织是1995年建立的,排除。
答案 C
B组(能力题)
7.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  )。
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C.实现了无壁垒的自由贸易
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
解析 二战后世界货币金融体系、贸易体系(协调贸易纠纷机制)的建立改变了此前世界经济体系,不断走向制度化。
答案 B
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35美元等价于1盎司黄金,各国货币再与美元挂钩,这本质上说明 (  )。
A.实行了固定汇率制
B.美元在货币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
C.美国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D.美元与黄金价值相等
解析 这样的规定使美元取得了高于其他各国货币、等同于黄金的地位,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这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
答案 C
9.某组织的宗旨是通过一个常设机构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为国际货币问题的磋商和协作提供方法;协助成员国建立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等。该组织的标志是 (  )。
解析  通过题干中组织宗旨的表述可知该组织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四幅图片依次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标志。
答案 B
10.某组织的主要活动是举行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的谈判。这种谈判有一个专门术语称为“回合”。下列关于该组织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非正式的国际组织
B.不是联合国的下支机构
C.是一个地区性的贸易组织
D.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
解析 从名称上看,关贸总协定只是一项“协定”,但它实际上等于是一个“组织”。“总协定”是一项“临时适用”的关于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多边国际协定,它是一个国际性的贸易组织,并不是地区性的。
答案 C
11.(10分)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一战到二战之间,各国货币基本上没有遵守一个普遍的汇率规则,处于混乱的各行其是的状态。主要发达国家把一些在贸易、金融上与其有密切联系的国家以及国外殖民地联在一起组成货币集团并相互对抗,使外汇交易向有利于这些大国的方向发展。
——《世界通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初,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一些国家出台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措施。欧洲各国的许多人一度拒收美元。
——《经济发展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为改变这一局面,西方大国作出了什么努力?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提炼材料即可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时间信息“一战到二战之间”,显然大国们在二战后为改变货币汇率混乱而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回答第三小问影响就可迎刃而解。第(2)问,第一小问从“20世纪70年代初,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上得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信息。第二小问即可结合所学知识轻松作答。
答案 (1)现象:各国货币汇率混乱,各货币集团无序竞争。努力: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影响: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使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形成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
(2)问题: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原因:日本、西欧崛起;美国实力相对削弱;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第23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时间:25分钟 分值:30分)
A组(基础题)               
1.1946年9月19日,丘吉尔在苏黎士大学发表的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中指出:“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欧洲国家为此进行最初的实践是 (  )。
A.建立北约   B.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C.组建欧洲联盟   D.成立欧共体
解析 题干叙述了欧洲联合的史实,对比B、C、D三项,B项最早。A项是美国主导下的军事组织。
答案 B
2.它提供了密切联系联邦德国与西方的最初手段,为法德永久和解奠定基础。它带来了作为共同市场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楷模的共同机构的新形式。上述材料中的“它”是指 (  )。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欧洲煤钢共同体   D.欧洲联盟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的道路。1952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材料中的 “它”是指欧洲煤钢共同体,故选C项。
答案 C
3.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虽然对美关税下降率远小于美对墨西哥下降比率,但大量产品的涌入,仍然使墨西哥经济受到巨大冲击,这最能说明
(  )。
A.发达国家侵略发展中国家经济
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合作面临挑战
C.墨西哥经济实力较差
D.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弊大于利
解析 北美自由贸易区内,只有墨西哥是发展中国家,从材料可以看出,其经济受到很大冲击,说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合作面临挑战。
答案 B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由此诞生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经济区域组织。美国以成员国身份参与的经济组织有
(  )。
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③北美自由贸易区 ④欧洲联盟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1992年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签订协定,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1989年澳大利亚等l2国举行会议,亚太经合组织成立。故选B项。
答案 B
5.下列各项图标所代表的区域经济组织中,有中国参加的是 (  )。
解析 以上四幅图分别是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国家联盟和欧盟的标志,中国参加的只有A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答案 A
6.近年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地区事务。其根本目的是 (  )。
A.积极为本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B.促进亚太地区国家的团结
C.建立亚太地区各国间持久的结盟关系
D.与美日等国抗衡,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
解析 良好的国际环境、友好的邦交关系,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条件。
答案 A
B组(能力题)
7.从1952年至今,欧洲的一体化不断发展,它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这里的“整体利益”是指 (  )。
A.社会稳定、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高
B.共同的农业政策和稳定的货币体系
C.健全的共同市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D.稳定的货币体系与健全的共同市场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通过联合增强西欧的竞争实力。因此这里的 “整体利益”就是指社会稳定、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高。
答案 A
8.2011年8月5日,《爱尔兰时报》在评价某组织时说它“正面临一个十字路口,一条道路通向政治影响深远的进一步融合,另一条通往无序瓦解的暗谷。如果半个世纪的融合以突然解体告终,欧洲经济和政治版图将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动荡。”这个组织是 (  )。
A.北约   B.华约  
C.欧共体   D.欧盟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欧盟。从材料中“政治融合”、“半个世纪”、“欧洲经济和政治”等信息判断,它不是军事组织,所以排除A、B两项,通过材料中的“正面临”,可排除C项。
答案 D
9.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建立、1993年欧盟成立、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这些主要表明 (  )。
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减弱
B.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
解析 亚太经合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对当今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经济区域集团组织。因此,它们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答案 C
10.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  )。
①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 ②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③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
④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20世纪80、90年代世界经济趋势的理解。③不符合亚太经合组织,因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日本、美国等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故应该排除,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项。
答案 C
11.(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92年2月上旬,欧共体12国在马斯特里赫特市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
材料二 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政府首脑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从而形成了拥有3.6亿人口,年平均总产值约6万亿美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材料三 1991年,中国、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地区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标志着这个地区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加强。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说明了什么?(6分)
(2)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对亚太经济有何影响?(4分)
解析 第(1)问,应抓住三则材料中的区域集团化组织从而得出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第(2)问,则应考虑到中国和亚太乃至整个世界的关系,从而确定正确答案。
答案 (1)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经济向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一些国家建立了比较稳定的经济联系。
(2)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使这一地区的经济合作有了更加美好的前景。
第24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时间:25分钟 分值:30分)
A组(基础题)             
1.下列三幅图所反映的现象,在当今世界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C.世界贸易日益走向制度化
D.经济全球化影响日常生活
解析 麦当劳、肯德基是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从图片可以看出其足迹遍布全球各地,深深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答案 D
2.学者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20世纪)……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是指(  )。
A.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B.生产和贸易全球化
C.世界市场一体化
D.国际分工日趋明显
解析 当今全球化是一个发展趋势,因此B、C两项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D项在工业革命期间就已经出现。
答案 A
3.近年来,国际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新的英语词汇,如BRIC(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金砖四国)、Chindia(中印)、Chimerica(中美国)等。这表明(  )。
A.中国对外实行广泛的结盟政策
B.中国专注于亚欧之间的经济合作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国家间合作和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解析 新的英语词汇表面看是字母的组合。实际上反映了国与国之间的密切联系。A项表述错误,B项过于片面,C项没有说明经济之间的联系。
答案 D
4.下图是美国儿童和非洲儿童照片对比,你认为要改变这种巨大反差,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
A.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倡导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
C.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建立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解析 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要克服这种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答案 A
5.世界贸易组织是 (  )。
A.以经济全球化为中心的多边贸易组织
B.以区域经济集团化为基础的多边贸易组织
C.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的多边贸易组织
D.以知识经济为载体的多边贸易组织
解析 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答案 C
6.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 (  )。
①我国产品、产业的升级换代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③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④建立完善的世界贸易体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同时也可以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
答案 D
B组(能力题)
时间
数额(亿元)
1980年
520
1997年
4 000
1998年
4 400
7.读全球外国资本直接投资增长表,它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 (  )。
A.国际分工日趋成熟
B.资本的国际化流动加快
C.国际贸易不断发展
D.市场不断扩大
解析 从表格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的外国资本投资比80年代增长迅速,说明了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加快。A项不能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投资额变化主要反映的是资本的流动状况,C、D两项偏离表格信息。
答案 B
8.2012年3月13日,美国、欧盟和日本计划就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措施向世贸组织提交正式诉讼,控诉中国限制稀土出口,试图为其本土制造商降低成本。中国正在准备积极回应。针对这一贸易纠纷,根据世贸组织的宗旨与原则
(  )。
A.中国应取消针对稀土出口的种种限制
B.中国应运用贸易壁垒保护本国经济利益
C.世贸组织应协调与缓和贸易双方的矛盾
D.美、欧、日应在国际市场上另寻稀土资源
解析 世贸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因此,出现材料中的现象后,世贸组织会协调与缓和贸易双方的矛盾。
答案 C
9.2011年12月16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八次部长级会议在日内瓦正式批准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俄罗斯人们需要了解的相关世贸组织的内容不包括(  )。
A.1995年是其建立的时间
B.成员国市场是开放的
C.贸易壁垒的消除是时间问题
D.规范化、法制化的贸易体系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确立了
解析 规范化、法制化的贸易体系是随着世贸组织的成立而建立的。
答案 D
10.“我们代表99%”、“华尔街是贪恋和腐败的象征,但是他们之所以这样,是政府允许他们这样”、“现在就革命”、 “要工作,不要战争”,这些是2011年美国“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中的口号。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美国贫富差距非常严重
B.质疑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
C.主张推翻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D.出现较为严重的金融危机
解析 本题考查当今世界经济趋势。C项中没有体现题干内容,以上内容是属于经济要求而没有体现政治要求,故C项正确。A、B项体现题干中“华尔街是贪恋和腐败的象征……是政府允许他们这样”一句,2011年由于世界经济危机出现了“占领华尔街”运动,D项符合相关内容。
答案 C
11.(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这个问题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工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 全球招工大厅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劳工买方市场。它使美国的挣工资者与全世界成百万的工人直接竞争生产工作职位。
——胡成国《全球化中的美国对外经济战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推动全球化的媒介有哪些。(3分)
(2)在反对全球化的问题上,材料三的视角是什么?其出发点是什么?中国政府为什么要积极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4分)
解析 本题以全球化为切入点。第(1)问,注意从材料中提取,如材料一中“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材料二中的“扩大产品销路”、“资本输出”等这些词语中概括。第(2)问,视角要从材料中分析;中国加入世贸的原因可从中国的需要和全球化的角度论证。第(3)问,经济全球化的利可从资源、日常生活、经济发展等角度阐述,经济全球化的弊可从贫富差距、投机性和风险性、生态危机、自然环境等角度作答。
答案 (1)因素:国际贸易、传教、殖民扩张、黑奴贸易、倾销商品、资本输出。
(2)视角:着眼于社会就业(经济角度)。
出发点:保护民族经济(保护本国就业岗位)。
原因:加入世贸组织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
(3)利: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有效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极大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弊:加大了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加剧了世界经济的投机性和风险性;掠夺性开采破坏了发展中国家的自然环境,引发了全球性生态危机;发达国家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