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拓展达标单
班 级 组 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生活历程 。
2. 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关爱动物,善待生命
【重点难点】
1、重点:把握文章蕴含的深厚情感。
2、难点:对猫的细节描写的揣摩
【自主学习】
一、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
相称( )? 郁( )闷? 一缕( )? 娱( )乐? 污涩( )? 怂恿( )
婢女( ) ?蜷( )伏 惩戒( ) 怅然( )
2、识记作者:《猫》的作者是 ,你知道他的作品或主编的刊物有 。
二、自主学习问题组(课堂要解决的问题)
自主学习一:
1. 文中写“我”家养的三只猫,这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及亡失时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在文中勾画出相关的词句来)
自主学习二:
(一)、细节赏析
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2、跳读17—29自然段,研读以下问题:
第三只猫有着怎样的遭遇?“我”为什么要怀疑凶手是它?你是怎么理解猫的这个动作的?
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3、齐读第30、31段 ,事情澄清后,“我”心里十分难过,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
4、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二)整体赏析
1、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2、你学完这篇课文又怎样的人生感悟?(思考、讨论、交流)? ?按句式说话:“对于 ,我想?说:??????? ?????? 。”?
【拓展达标】
1、读下面这篇文章,体味作者在其中的情感
在这几天准备《猫》这篇文章时,我和作者一样,也始终有一股深深的内疚萦绕在心头,因为我也曾对一只可怜的猫做过足以让我悔恨的事。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为了打发我的无聊,母亲从遥远的亲戚家讨来一只刚断奶的小猫,也是花白的毛,但却不活泼,整日躲在角落里,也许是思念猫妈妈吧。
那时的我,淘气的要命,总是把小猫从角落里硬生生的扯出来,然后用手掐它的耳朵和爪子,有时甚至拎着它的尾巴,把它倒立起来,小猫总是无力的惨叫,但我却觉得很兴奋,因为我觉得它终于肯陪我“玩”了。
这样大约过了一个月吧,有一次我拎它的尾巴时,也许是本能的反抗,它用刚长出的爪子,在我的手背上留下血红的痕迹,我疼的一下子把它摔在地上,然后哭喊着去找妈妈。
妈妈做出决定,要把这只伤人小猫丢掉,我自告奋勇的去要求完成这个任务。黄昏的山谷里,太阳光凌乱而惨淡,我拎着小猫的脖子,任凭它怎样叫唤,我还是走到山林深处。我把小猫重重的丢出去,当我转身回去的时候,它又跑了回来,把头挨在我的脚上,似乎在请求我的原谅,那一刻我看到了小猫的眼睛里,充满了害怕和哀求。可想到手背上的伤口,我还是独自走开了。
今天,我的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给小猫一次改过的机会,便把它丢弃了,伤害了一只不能说话的动物。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也许,我也不会再养猫了。
2、你有过或者现在正在饲养小动物吗?描写一下你这个小动物,并写出对其所蕴含的独到的感情。
【知识链接】(包括作者、背景、作品简介等)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学者。福建省长乐县,
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曾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并主编《小说月报》。1925年和叶圣陶、胡愈之合编《公理日报》,揭露和抨击帝国主义制造“五卅”惨案的暴行。1927年“ 四·一二” 政变后,被迫旅居英、法、日等国。1929年初回国,一度在商务印书馆工作。后任北京燕京大学教授、上海暨南大学文学院长。抗战时期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抗战胜利后,创办《民主周刊》,被国民党当局查禁。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阿联酋,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还是著名藏书家,逝世后, 其家属将近十万册藏书全部献给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