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方略 人教版】2014年春高中历史导学课件(基础初探+要点归纳+达标测试):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全程方略 人教版】2014年春高中历史导学课件(基础初探+要点归纳+达标测试):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3-01 13:1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1)古代中国手工业在冶金业、制瓷业和丝织业等部门的发展成就。
(2)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发展的表现。
(3)古代中国手工业享誉世界的主要表现。
2.在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史实的基础上,探究思考:
(1)分析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的特点。
(2)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有哪些?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历程:
(1)夏、商、西周时期:以_________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
断。
(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3)西汉武帝以后:_________________等都收归官办。青铜铸造煮盐、冶铁、铸钱2.特点:
(1)由官府_________,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2)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_________,
产品大多精美。
3.地位: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
界上保持领先地位。直接经营不计成本【易错辨析】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一直领先
  尽管官营手工业产品大多精美,但由于其生产不计成本,同时其严格的管理严重挫伤了工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技术的传承,致使官营手工业的发展难以持久。明朝中叶以后,官营手工业被民营手工业超越。4.成就:
(1)冶金。司母戊鼎高炉炼铁水力鼓风灌钢法16世纪(2)制瓷。
①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②东汉:烧出成熟的_____。
③北朝:烧出成熟的_____。
④唐朝:形成_________两大制瓷体系。
⑤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
⑥明清:种类丰富,有青花瓷、彩瓷、_______争奇斗艳。江西
_______是著名的瓷都。青瓷白瓷南青北白珐琅彩景德镇(3)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①距今四五千年:已经养蚕,有了丝织品。
②商朝:已有织机,能织多种丝织品。
③西周:生产_________织物。
④西汉:长安的_________有数千工人。
⑤唐朝: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_____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⑥宋朝:品种繁多,织锦吸收_______中的写实风格。
⑦明清:_____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细密精致的
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斜纹提花东西织室波斯花鸟画苏杭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经营形态:
(1)家庭手工业:以_____为代表,作为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用来
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产品作为商品出卖。
(2)民营手工业:民间_________,产品主要供民间消费。纺织私人经营2.曲折历程:
(1)春秋战国和秦汉:得到发展。
(2)魏晋南北朝:遭受摧残。
(3)隋唐:恢复和发展。
(4)两宋以后:艰难发展,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主要出自
___________。
(5)元朝:_______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
(6)明中叶以后。
①___________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②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
出现了_________性质的生产关系,清朝时期继续发展。民营手工业黄道婆民营手工业资本主义【思维点悟】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的趋势,这种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提示:早期资本家与雇佣工人无人身依附关系,两者形成雇佣与被雇佣的劳动关系。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地位: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远销亚、非、
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素有“_____”和“瓷器大国”
之称。
2.表现:
(1)西汉开始: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亚洲、欧洲。
(2)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___________。
(3)明清:通过_____________,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明代烧制
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为欧洲专门烧制
西餐用具和鱼缸等。
3.影响: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丝国欧洲、非洲海上丝绸之路一、判断正误
1.煮盐、冶铁、铸钱、青铜铸造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收归官办,始于汉武帝时期。 ( )
提示:西汉汉武帝以后将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收归官办;而青铜铸造早在夏、商、西周时期就已经由官府垄断。×2.小农经济下,广大农户生产的手工业产品都用于自己的消费,而不进入市场。 ( )
提示:家庭手工业作为农户的副业,其生产的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而剩余的一小部分产品作为商品出卖。×3.两宋以后,民间消费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主要出自农户的副业——家庭手工业。 ( )
提示:两宋以后,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
4.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成为瓷器西传的重要通道。 ( )
提示:明清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说明海上丝绸之路成为瓷器西传的重要通道。×√二、问题思考
1.官府为什么要经营与控制手工业?
提示:(1)由于小农经济状态下的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不能满足官府的需要。
(2)官府要集中人力、物力,生产满足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奢侈品。
(3)专制社会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也有一定的影响。2.古代手工业由以官营手工业为主到以民营手工业为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1)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物质基础。
(2)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3)官营手工业陈旧的管理模式,压抑了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3.造成中国古代民间手工业艰难经营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1)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目的。
(2)规模小,世代严守技艺秘密,生产技术难以提高。
(3)统治者政策的限制。
(4)官营手工业征调优秀工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主题一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
【探究讨论】
材料一 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曲礼》材料二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三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6座。
材料四 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请分析: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哪一经营形态?其特点有哪些?
提示:(1)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
(2)特点:国家支持、规模大、耗费巨大、分工细。
2.材料二体现的手工业经营形态又是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特点。
提示:(1)家庭手工业。
(2)特点:是农业的副业,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3.结合材料三、四,分析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提示:(1)官营手工业由于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
(2)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3)地区性分工更加明确,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要点归纳】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的比较主题二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成就及其影响?
【探究讨论】
材料一 灌钢法:(綦毋怀文)又造宿铁刀,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刚(钢)。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斩甲过三十札。今襄国冶家所铸宿(铁)柔铤,乃其遗法,作刀犹甚快利,不能截三十札也。
——[唐]李百药《北齐书·綦毋怀文传》材料二 1世纪时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曾说过:“(赛里斯)林中产丝,驰名宇内。丝生于树叶上,取出,湿之以水,理之成丝。后织成锦绣文绮,贩运到罗马。富豪贵族之妇女,裁成衣服,光辉夺目。”
材料三 进入17世纪,西欧皇室和宫廷开始兴起收藏中国瓷器之风。……法王路易十四命令首相马扎兰创办中国公司,到广东订造标有法国甲胄纹章的瓷器,凡尔赛宫内列有专室收藏中国陶瓷;而17世纪的英国人直接用“中国货”指来自中国的瓷器。
——百度百科请分析: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冶铁业中灌钢法的哪些特点?以灌钢法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提示:(1)特点:生产工序复杂,产品质地优良。
(2)影响:①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一直领先世界;②推动了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的应用,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普林尼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提示:(1)我国古代丝织业生产水平高,生产的丝织品质量上乘,已成为古罗马贵妇的首选之物。
(2)汉朝时有很多丝和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运往西方。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西欧皇室和宫廷为什么兴起收藏中国瓷器之风。“订造标有法国甲胄纹章的瓷器”反映了中国瓷器外传的方式怎样?
提示:(1)原因:中国制瓷工艺先进,质量上乘,具有较高的工艺收藏价值。
(2)方式:根据客户的订单生产。【要点归纳】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
  2.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春秋战国以前,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以后,形成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并存的格局。 3.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行业众多、分工细致、组织形式严密、管理制度完善,主要生产武器装备等军用品和供皇室贵族消费的日用品。它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上等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十分精美。如工官制度、匠户制度都属于官营手工业的范畴。 4.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其中某些部门在明清时期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如明代,纺织手工业作坊和工场中集中了数量众多的雇工,而且在一些纺织业发达的地区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5.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1.史籍记载,西汉初期,大工商业者“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这一情形得到根本改变是在 (  )
A.战国末年 B.秦朝时期
C.西汉武帝时期 D.东汉时期
【解析】选C。由题干材料反映的信息来看,民间大工商业者经营的煮盐、冶铁等手工业规模很大。而在西汉武帝时期将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从而改变了民间大工商业者经营的煮盐、冶铁等手工业规模很大的局面。2.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繁荣时代的代表作。它们铸造于 (  )
A.原始社会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解析】选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青铜铸造繁荣时代是在商周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反映了商周时期青铜铸造繁荣的成就。3.(2013·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宋代制瓷业发达,被称为瓷都的是 (  )
A.景德镇   B.佛山    C.武昌    D.开封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故选A。4.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苏杭地区丝织业 (  )
A.民营作坊兴盛 B.已采用大机器生产
C.官府经营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解析】选A。题干材料“比屋皆工织作”“机杼之声,比户相闻”反映了苏州、杭州丝织业兴盛,但其经营是分散的,属于民间手工业的经营特征。B、D在题干中并未反映。5.(2013·河南学业水平测试)有一碑文记载:“(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这种情况说明了 (  )
A.苏州失业人数较多
B.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D.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
【解析】选C。解题时注意题干材料中机匠与机户的相互关系。题干材料反映了机户与机匠之间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6.(2013·深圳高一检测)中国被称为“丝国”,最早可能始于 
(  )
A.汉代 B.隋唐 C.两宋 D.元朝
【解析】选A。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故选A。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土宜于陶。宋景德年间,始置镇,奉御董造(奉皇帝之命督造),因改名景德镇。
——《景德镇陶录》
材料二 据史书记载,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极细,“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万历年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长年受雇者按年或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景德镇设镇之初,制瓷业迅速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你得出结论的依据是什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景德镇制瓷业的发展状况。第(1)题,解题时注意材料一中“土宜于陶”“奉御董造”等关键信息,然后结合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分析归纳。第(2)题,由材料二中“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可判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其依据可从景德镇制瓷业的规模、分工、雇佣关系的形成等角度分析。
答案:(1)瓷土资源丰富;政府的支持,征调优秀工匠,资金充足。
(2)变化: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依据:规模较大,分工协作,形成雇佣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