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7.1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7.1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0 11:0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7课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预习任务
生平 屠呦呦,1930年12月生,浙江宁波人,中国中医科
学院中药研究所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屠呦呦60多
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
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为中
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作品 《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
评价 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
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抗疟药研究任务,屠呦呦任科技组组长。1969年1月开始,屠呦呦领导课题组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在收集2 000个方药的基础上,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对其中的200个方药开展实验研究,从中提取380余种提取物,利用现代医学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获得青蒿抗疟方案。
1.君臣佐使
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种人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指中药处方中的各味药的不同作用。这是中医将多味中药配合应用时,对中药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形象化的认识。君药:是针对病因或疾病的主要症状而起主要治疗作用的主体药物。“君药”是方之中心,所有药物均与之有关系。臣药:是协助主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是与“君药”共同构成方剂的主要基石。佐药:指起辅佐作用、减轻主药毒性的药,有正佐与反佐之分。使药:是一种引导的药物,即引经药,或调和药性的药物。其作用是引导其他药物到达目标处,或调和诸药,使其合力祛疾。
2.辨证施治
又称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过程。所谓辨证,就是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hāo
suǐ
ɡuī

nüè
zhǐ
yǎn
qiǎnɡ


ɡuān







彬彬




2.词语辨析
(1)称颂·称赞
[辨词] 称颂:赞美颂扬。词义较重。称赞:用言语表达对人或事物的优点的喜爱,侧重喜爱并加以赞美,多用于口语。
[选词] 十九大以来各种惠民政策不断推出,老百姓实实在在得到了好处,纷纷    党和政府;文艺工作者勇于担负时代使命,贴近人民,采用多种文艺形式    英明的中国共产党和伟大的时代。
称赞
称颂
(2)启示·启事
[辨词] 启示:是启发提示、启迪思想或激活思维。启事:是一种公告性的应用文体。
[选词] ①他仔细地看了一些报纸,寻找杂志的征稿    。
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    我们应该怎样度过一生。
启事
启示
(3)衷心·忠心
[辨词] 衷心:由衷之心,指发自内心的一种感情,但不一定仅仅是忠心,既可作名词也可作形容词。忠心:表示忠诚之心,只能作名词用。
[选词] ①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表示,完全赞成、    拥护宪法修正案草案。
②作为一名党员,应做到一腔热血为民谋福,一片    为国奉献,不忘初心。
衷心
忠心
(4)志愿·自愿
[辨词] 志愿:志向和愿望。既可作名词也可作动词。自愿:自己愿意而没有被强迫去做的。只能作动词。
[选词] ①在经济活动中,签订一个协议要本着    的原则进行。
②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在北京召开全国学雷锋    服务工作推进会。
自愿
志愿
(5)发现·发明
[辨词] 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或找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创造(新的事物或方法);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选词] ①今年年中,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    ”——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
②近日海龙屯景区在城墙维修工程中,    了一段与明代城墙截然不同的城墙,疑似宋代城墙。
发明
发现
(6)沧海一粟·九牛一毛
[辨词] 沧海一粟: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九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前者侧重于“小”,后者侧重于“不值一提”。
[选词] 人生在世,虽为     ,也不能碌碌无为,而应该向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学习,学习她的探索精神和谦逊品质。她认为成功属于整个研究团队,她的贡献只是     。
沧海一粟
九牛一毛
必学任务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简介了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及其团队发现并提取青蒿素的艰辛而漫长的过程,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科学家在探求真理中所表现的人格魅力,歌颂了他们敢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和为人类治疗和控制寄生虫类传染病所作出的革命性贡献。
1.文章的标题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中心,演讲稿的标题更是如此。思考《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这篇演讲稿的标题的用意所在。
我的答案:﹍﹍﹍﹍﹍﹍﹍﹍﹍﹍﹍﹍﹍﹍﹍﹍﹍﹍﹍﹍﹍﹍﹍﹍﹍﹍﹍﹍﹍﹍﹍﹍﹍﹍﹍﹍﹍﹍﹍﹍﹍﹍﹍﹍﹍﹍﹍﹍﹍﹍﹍﹍﹍﹍﹍
答案 标题有两层意思。从字面上看,青蒿素的发现对人类征服疾病只是迈出了一小步;另一方面,则指出了青蒿素的发现对人类征服疾病的作用:别小看这一小步,它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是用中草药治病救人的典型例子,也是中医药学对人类的馈赠。标题单独使用“青蒿素”这个词语更能表达情感。这个标题不仅揭示了“青蒿素的发现对人类征服疾病具有巨大的作用”这一主题,而且新颖别致,寓意深刻。
答案
2.文章前面的内容已经比较完整地介绍了有关青蒿素发现、发展、影响等内容,为什么还要花费较多的笔墨写“中医药学的贡献”这一部分?这是否有偏离题意或画蛇添足之嫌?
我的答案:﹍﹍﹍﹍﹍﹍﹍﹍﹍﹍﹍﹍﹍﹍﹍﹍﹍﹍﹍﹍﹍﹍﹍﹍﹍﹍﹍﹍﹍﹍﹍﹍﹍﹍﹍﹍﹍﹍﹍﹍﹍﹍﹍﹍﹍﹍﹍﹍﹍﹍﹍﹍﹍﹍﹍
答案 文章的题目是“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这说明青蒿素的发现只是中医药学在治疗疟疾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人类需要面对、征服的疑难杂症还有很多,而中医药学在同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的斗争中,还要进一步发挥威力。所以在“中医药学的贡献”这一方面,作者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介绍,使人们对中医药学的价值、效用有更加充分的了解,激励人们去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医药学、重视中医药学、研究中医药学,从而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作出新贡献。因此,重点介绍这一部分非但没有偏离题意或画蛇添足之嫌,恰恰是作者的写作意图所在,即增强文章的厚度和深度,给人以更多的启发与思考。
答案
答案 启示:屠呦呦在从中草药中提取具有抗疟作用的提取物的工作进展甚微、自己处于困惑之中时,看到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的有关记录,一改传统的加热提取方式,用低温提取使提取物抗疟效果大幅度提升。
3.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屠呦呦对抗疟药的研究是怎样从传统医药学中得到启示的?她认为中医药学对人类有哪些贡献?
我的答案:﹍﹍﹍﹍﹍﹍﹍﹍﹍﹍﹍﹍﹍﹍﹍﹍﹍﹍﹍﹍﹍﹍﹍﹍﹍﹍﹍﹍﹍﹍﹍﹍﹍﹍﹍﹍﹍﹍﹍﹍﹍﹍﹍﹍﹍﹍﹍﹍﹍﹍﹍﹍﹍﹍﹍
答案
贡献:①从中草药青蒿中提取的抗疟药物青蒿素,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②中药砒霜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③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石杉碱甲”是我国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④心血管病的治疗受益于中医药学,许多证据支持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⑤生物力药理学,旨在将中药的药效和血流的生物力学影响相结合,用于防病治病。
答案
答案  ①团队通力合作。在青蒿素研发过程中,“523”项目的合作者通力合作,共攻难关。②医学文化深厚,文献丰富。历代医籍、老中医等相关文献尤其是东晋名医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为其医药研究发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③国家提供研究平台。国家启动全国范围的“523”项目来抗击疟疾,发起抗疟大规模合作项目,为屠呦呦提供了研究平台。
4.屠呦呦成功研发青蒿素的客观因素有哪些?
我的答案:﹍﹍﹍﹍﹍﹍﹍﹍﹍﹍﹍﹍﹍﹍﹍﹍﹍﹍﹍﹍﹍﹍﹍﹍﹍﹍﹍﹍﹍﹍﹍﹍﹍﹍﹍﹍﹍﹍﹍﹍﹍﹍﹍﹍﹍﹍﹍﹍﹍﹍﹍﹍﹍﹍﹍
答案
5.试分析下列语句中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1)奎宁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
我的答案:﹍﹍﹍﹍﹍﹍﹍﹍﹍﹍﹍﹍﹍﹍﹍﹍﹍﹍﹍﹍﹍﹍﹍﹍﹍﹍﹍﹍﹍﹍﹍﹍﹍﹍﹍﹍﹍﹍﹍﹍﹍﹍﹍﹍﹍﹍﹍﹍﹍﹍﹍﹍﹍﹍﹍
(2)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2__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
我的答案:﹍﹍﹍﹍﹍﹍﹍﹍﹍﹍﹍﹍﹍﹍﹍﹍﹍﹍﹍﹍﹍﹍﹍﹍﹍﹍﹍﹍﹍﹍﹍﹍﹍﹍﹍﹍﹍﹍﹍﹍﹍﹍﹍﹍﹍﹍﹍﹍﹍﹍﹍﹍﹍﹍﹍
答案 (1)“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语言的严谨性,既强调了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与奎宁的发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隐含着奎宁的发现也涉及其他因素的信息。
(2)画线部分,通过准确列举一连串数量庞大的数字,强调了科学研究的工作量之大、过程之艰辛,从侧面体现了作者科学严谨、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与精神。
答案
如何运用引用手法
在《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文中,作者运用引用手法表现自己在探求青蒿素的艰难历程中,是如何实现重大突破的。在第一阶段,作者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但经过测试,抗疟效果不佳。好不容易发现青蒿提取物有一定抗疟效果,但实验结果很难重复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在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痛苦背景下,文中引述道:“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书中有这样的话: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作者巧妙引用典籍著作,阐述传统中医药学的重大意义及作用,材料真实可信,富有权威性,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引用是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公理、名言警句、经典著作、历史文献、谚语、俗语、传说、古今诗文等,以此为依据,表达思想感情、证明观点的修辞手法。运用引用辞格,既可使文章言简意赅,较有权威性,有助于说理抒情,又可增加文采,增强表现力。
引用分明引与暗引两种。
1.明引
明引又叫直引式,直接引用典籍文献、名言警句或诗句等来阐释文章的中心。如下面的片段:
在人类的语言中,有一个最神圣、最崇高、最永恒、最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具有不朽的价值的词,那就是“祖国”。屈原抱石怀沙、投身汨罗江时,想到的是祖国。陆放翁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梦魂为萦、念兹在兹的也是“祖国”。东晋道教学家、化学家、医药学家葛洪说:“烈士之爱国也如家。”所报者,也是“祖国”。对祖国,他们有着浓烈、深沉、溶解不开的爱恋。
2.暗引
暗引可分为三种类型。
(1)修饰式,即引语在文中作定语,以修饰语的形式出现。如下面的片段:
从为治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从“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戚继光,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从“愿与人民共患难,誓拼热血固神州”的朱德总司令,到“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边疆卫士,真是英雄万千!他们在奉献之时,从没想过要得到什么回报,而是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智慧乃至生命献给了崇高的事业。
(2)镶嵌式,把引用的内容,组织进自己的叙述或议论中,变成自己话语的一部分。如下面的片段:
漫漫秋夜,冷冷秋风,你孤枕难眠,辗转反侧,“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再回首,那携手穿行于菜花间的快乐往事;再回首,那临窗共饮酒赋诗的闲情岁月。不会忘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那场离别啊!你追忆这一切,“欲语泪先流”。你日夜盼明诚归来,相思成灰,离恨成草,以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姑且起身,坐于院中。折一剪红梅,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你愁了,拿来一壶水酒,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你“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啊!你深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你也懂得“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也许,是你早已厌倦了这种离别的痛苦了吧!
(3)化用式,它不是把原句组织进自己的文章,而是将典故、故事或某种意境、片断性的镜头等组织进自己的文章。如下面的片段:
诗是色彩斑斓的梦。这梦里有灞桥伤别的烟柳暮云,有鲲鹏水击三千里的羽翼,有小轩窗里默默的相对,有大漠长河的遥遥思念。诗,是一支神来之笔,勾勒鹦鹉洲上的芳草,点化二十四桥的明月,渲染香炉峰的紫烟。我爱诗,因为我难以抗拒自己的心灵在这美妙的诗行中与先哲们的心一起跳动的感觉,难以抗拒让自己忘情于呐喊者或低吟者所创设的一个个优美意境中的感觉。诗,让我体验屈夫子不能从俗的喟叹,让我领略魏武帝碣石山旁壮心不已的豪情,让我沉浸于康桥边静谧的月夜,让我品味雨巷中那份丁香似的忧伤。
『针对练笔』
请学习暗引中的修饰式手法,以“感恩”为话题,写一个120字左右的片段。
答案:﹍﹍﹍﹍﹍﹍﹍﹍﹍﹍﹍﹍﹍﹍﹍﹍﹍﹍﹍﹍﹍﹍﹍﹍﹍﹍﹍﹍﹍﹍﹍﹍﹍﹍﹍﹍﹍﹍﹍﹍﹍﹍﹍﹍﹍﹍﹍﹍﹍﹍﹍﹍﹍﹍﹍﹍﹍
答案  (示例)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和希望。它是一种最美的心态,是人生幸福的源泉。生命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红尘往事里,我们应感恩“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那惦记的眼神,感恩“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那恳切的教诲,感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温馨的臂弯。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