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作者:叶君健黄庄中心中学
伊廷军
看戏学习目标:1、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了解艺术大师梅兰芳。
2体会本文运用关键词句描写歌声、描写场面的表现力量
3理解写作文章要根据表达中心意思的需要,而对材料加以详略取舍
梅兰芳简介: 梅兰芳,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江苏泰州人,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就开始学戏,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连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再次来沪,演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34天。? 背景资料:穆桂英挂帅(梅兰芳饰穆桂英)
此剧是1959年梅兰芳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剧目。也是他晚年的代表作。该剧是根据河南梆子《穆桂英挂帅》改编成京剧,由陆静岩、袁韵宜执笔,郑亦秋执导。颂扬巾帼英雄穆桂英不计私愤,报国为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剧情是:佘太君辞朝,穆桂英隐退,西夏入侵,边关告急。寇准献计,宋王传旨在校场比武,亲选帅才。穆桂英儿子杨文广、女儿杨金花参加比武。杨文广在校杨劈死奸臣之子王伦,夺得帅印。宋王知系杨家后代,命二人携印归家,请穆桂英挂帅。穆桂英见了帅印,感于朝廷对杨家刻薄寡恩,不愿出征。佘太君劝勉以御外侮为重,穆桂英为保卫祖国,誓师挂帅出征。 简介 梅兰芳在这出戏中饰穆桂英。她已不是年轻的穆桂英,而是一个饱经忧患、退隐闲居的妇女,一变而成为统率三军的大元帅。采取前青衣,后刀马旦的处理方法。从主题思想到人物心理活动,直至唱腔设计,化妆造型、身穿足蹬、舞台美术、灯光布置等都要贯串爱国主义这条红线,调动一切艺术手段为这一主题服务。梅兰芳深有体会地说:“像这样扮演身兼两种截然不同的行当的角色,我还是初次尝试。”譬如第五场《接印》中穆桂英手捧帅印高唱:“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出征谁出征”的歌词和第八场《发兵》十二句的唱词,从[西皮导板]转[原板]转[南梆子]再又转回[原板]、[摇板]曲调,巧妙变化,充分刻画了穆桂英浩然正气,威武雄壮,决心杀敌,报效国家的巾帼英魂。
穆桂英挂帅这些词你会读吗?(liǎn)( yì) (shèn)
收敛 屹立 蜃楼
(kēng qiāng) (ē nuó)
铿 锵 婀 娜
忠心耿耿 金碧辉煌
非常忠诚 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一、1、第一段“但暑气并没有收敛”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突出天气的闷热,更能反衬出观众的热情。
2、第二段列举出剧场内的各式观众,这是否多余?为什么?
不多余,这更能体现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喜爱梅兰芳的演出。更能突出它的艺术是人民的艺术。自由朗读,回答问题请您欣赏:
穆桂英挂帅赏析感悟(1)、“烟雾不散,还在屏住呼吸”
句中的“烟雾”指凝结在一起的“热力”和“暑气”;”海”指“人群”。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演员出场前观众们耐心等候时的情景,表现出观众焦急和渴望的心情。
(2)、“那里面有歌,……为国为民的热情。”
这句话用排比和对比的手法简介了剧情内容,用墨极为俭省质疑交流:作者怎样艺术地表现了观众看戏的热情?
友情提示:(1)、借环境描写表现观众素质高
(2)巧用“海”的比喻,形象地表现观众的热情讨论思考:作者在最后才交待穆桂英的扮演者是梅兰芳,那可不可以在一开始就提出来内容呢?
主旨感悟:课文描写了群众观看京剧表演大师 梅兰芳 先生演出 《穆桂英挂帅》 的场面,赞美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热情的观众和热情的艺术家。
拓展延伸: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祝同学们学业有成,天天有个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