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第三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进入变化的世界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中,很多东西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你能从生活中举出一些发生变化的例子吗?通过数据感受变化1、婴儿在6个月、1周岁、2周岁时体重分别大约是出生时的2倍、3倍、4倍,6周岁、10周岁时体重分别约是1周岁时的2倍、3倍. (1)上述的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2)某婴儿在出生时的体重是3.5千克,请把他在发育过程中的体重情况填入下表:
(3)根据表中的数据,说一说儿童从出生到10周岁之间体重是怎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3.57.010.514.021.031.52、测量小车从不同的高度下滑的时间,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下表: (1)支撑物高度为70厘米时,小车下滑时间是多少?
(2)如果用h表示支撑物高度,t表示小车下滑时间,随着h逐渐变大,t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3)h每增加10厘米,t的变化情况相同吗?
(4)估计当h=110厘米时,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5)随着支撑物高度h的变化,还有哪些量发生变化?哪些量始终不发生变化? 概念介绍在“小车下滑的时间”中,支撑物的高度h和小车下滑的时间t都在变化,它们都是变量(variable).其中小车下滑的时间t随支撑物的高度h的变化而变化.支撑物的高度h是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le),小车下滑的时间t是因变量(dependent variale).
概念介绍
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小车下滑的距离(木板的长度)一直没有变化.像这种在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constant). 在“儿童从出生到10岁的体重变化”中,儿童的体重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年龄是自变量,体重是因变量.
借助表格,我们可以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在表格里,通常把自变量放在上(或左)面,把因变量放在下(或右)面.练习提高1.我国从1949年到2009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如下(精确到0.01亿):
(1)如果用x表示时间,y表示我国人口总数,那么随着x的变化,y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练习提高1.我国从1949年到2009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如下(精确到0.01亿):
(2)x和y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练习提高1.我国从1949年到2009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如下(精确到0.01亿):
(3)从1949年起,时间每向后推移10年,我国人口是怎样的变化?练习提高1.我国从1949年到2009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如下(精确到0.01亿):
(4)你能根据此表格预测2019年时我国人口将会是多少吗? 2.人口与环境是我们应该关心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应的任务.
(1)据世界人口组织公布,地球上的人口1600年为5亿,1830年为10亿,1930年为20亿,1960年为30亿,1974年为40亿,1987年为50亿,1999年为60亿,而到2011年地球上的人口数达到了70亿.用表格表示上面的数据,并说一说世界人口是怎样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2)表一:国家统计局对于2003年至2010年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费用的统计见下表:
表二:根据国家统计局对于全海域海水水质评价结果的统计,较清洁海域面积在2003至2010年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阅读完两个表格,你有哪些感想?3.研究表明,当钾肥和磷肥的施用量一定时,土豆的产量与氮肥的施用量有如下关系:
(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当氮肥的施用量是101千克/公顷时,土豆的产量是多少?如果不施氮肥呢? 3.研究表明,当钾肥和磷肥的施用量一定时,土豆的产量与氮肥的施用量有如下关系: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氮肥的施用量是多少时比较适宜?说说你的理由.
(4)粗略说一说氮肥的施用量对土豆产量的影响.4.某电影院地面的一部分是扇形,座位按下列方式设置:
(1)上述哪些量在变化?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2)第5排、第6排各有多少个座位?
(3)第n排有多少个座位?请说明你的理由.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你的收获和体会?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常量.
2.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能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布置作业1.习题4.1:P100-问题解决4、5
2.分小组设计一个小试验,用表格记录试验结果,并根据试验结果设计几个问题。 课件19张PPT。第三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2 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第1课时)回顾与思考在“小车下滑的时间”中
支撑物的高度h和小车下滑的时间t都在变化,它们都是变量.
其中小车下滑的时间t随支撑物的高度h的变化而变化,
支撑物的高度h是自变量
小车下滑的时间t是因变量
观察思考确定一个三角形面积的量有哪些?
三角形的底和高
请同学们欣赏“变化中的三角形”诱导探究如图,△ABC底边BC上的高是6厘米。当三角形的顶点C沿底边所在的直线向B运动时,三角形的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
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三角形的底边长度是自变量
三角形的面积是因变量诱导探究如图,△ABC底边BC上的高是6厘米。当三角形的顶点C沿底边所在的直线向B运动时,三角形的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如果三角形的底边长
为x(厘米),那么三角形
的面积y(厘米2)可以表示
为_____________。y=3x诱导探究如图,△ABC底边BC上的高是6厘米。当三角形的顶点C沿底边所在的直线向B运动时,三角形的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当底边长从12厘米变
化到3厘米时,三角形的面
积从________厘米2变化到
_________厘米2.369学习新知y=3x表示了 和
之间的关系,它是变量y随x变化的关系式。
注意:关系式是我们表示变量
之间关系的另一种方法,利用
关系式,如y=3x,我们可以根
据任何一个自变量值求出相应
的因变量的值。
三角形底边长三角形面积巩固提高你还记得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吗?
其中的字母表示什么?
巩固提高如图,圆锥的高度是4厘米,当圆锥的底面半径由小到大变化时,圆锥的体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
自变量、因变量各是什么?
圆锥的底面半径的长度
是自变量
圆锥的体积是因变量
巩固提高如图,圆锥的高度是4厘米,当圆锥的底面半径由小到大变化时,圆锥的体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2)如果圆锥底面半径为 r
(厘米),那么圆锥的体积v
(厘米3)与r的关系式为
______________
巩固提高如图,圆锥的高度是4厘米,当圆锥的底面半径由小到大变化时,圆锥的体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3)当底面半径由1厘米变
化到10厘米时,圆锥的体
积由 厘米3
变化到 厘米3 。
合作交流议一议:
你知道什么是“低碳生活”吗?“低碳生活”是指人们生活中尽量减少所耗能量,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的一种方式。 合作交流议一议:
(1)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用关系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其中的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_。 合作交流议一议:
(2)在上述关系式中,耗电量每增加
1 KW·h,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___________。当耗电量
从1 KW·h增加到100
KW·h时,二氧化碳排
放量从_______增加
到_____________。合作交流议一议:
(3)小明家本月用电大约110 KW·h、天然气20m3、自来水5t、油耗75L,请你计算一下小明家这几
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随堂练习1、在地球某地,温度T(℃)与高度d
(m)的关系可以近似地用
来表示,根据这个关系式,当
d的值分别是200,400,600,
800,1000时,计算相应的T值,
并用表格表示所得结果。随堂练习2、仿照“议一议”中的(2),你能说一说家用自来水二氧化碳排放量随自来水使用吨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吗?反思升华同学们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会用关系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能利用关系式求值。 课后作业课本P104
1、直接做在书上的作业:知识技能1、2。
2、做在作业本上的作业:数学理解3.
3、需要实际调查的作业:问题解决4(以报告单形式上交) 课件21张PPT。第三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3 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第1课时)归纳课前预习内容
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图象课上展示: 请根据下图,与同学讨论某地某天的温度变化情况。(1)上午9时的温度是多少?12时呢?(2)这一天的最高温度是多少?是在几时达到的?最低温度呢?
(3)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从最低温度到最高温度经过了多长时间?AB情境引入:(4)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下降?
(5)图中A点表示的是什么?B点呢?
(6)你能预测次日凌晨1时的温度吗?说说你的理由。AB 请根据下图,与同学讨论某地某天的温度变化情况。情境引入: 前图表示了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它是温度与时间之间关系的图象。
图象是我们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非常直观。纵轴横轴合作学习 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称为横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
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称为纵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纵轴横轴合作学习几千年来,骆驼对于住在亚非沙漠地带人们的生活至关重要。它们不仅运送人和货物,而且还被用作结婚的馈赠礼物,或是杀伤人后的罚金。骆驼也被进口到澳大利亚,其中一些逃到中部沙漠地带,成为野生群落。你了解它吗—沙漠之舟骆驼的睫毛很长,可以挡住风沙。它的皮很厚,夜里可以保暖,白天则隔热。生活在沙漠里的人们将单峰驼用作坐骑。图片显示的是双峰驼,比单峰驼强壮,更适于运输货物。你了解它吗—沙漠之舟骆驼体温变化的图象(1)一天中,骆驼的体温的变化范围是什么?它的体温从最低上升到最高需要多少时间?
骆驼体温变化的图象(2)从16时到24时,骆驼的体温下降了多少?骆驼体温变化的图象(3)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骆驼体温变化的图象(4)你能看出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第一天8时有什么关系吗?其他时刻呢?骆驼体温变化的图象(5)A点表示的是什么?还有几时的温度与A点所表示的温度相同?
A骆驼体温变化的图象(6)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骆驼的趣事?与同伴进行交流。
海水受日月的引力而产生潮汐现象,早晨海水上涨叫做潮,黄昏海水上涨叫做汐,合称潮汐。潮汐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是某港口从0时到12时的水深情况。运用巩固 (1)大约什么时刻港口的水最深,深度约是多少?
(2)大约什么时刻港口的水最浅?深度约是多少?
运用巩固(3)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港口水深在增加?
(4)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港口水深在减少?运用巩固(5)A,B两点分别表示什么?还有几时水的深度与A点所表示的深度相同?
(6)说一说这个港口从0时到12时的水深是怎样变化的。运用巩固AB反思是成长的标志。
是成功的开始。
请勿忘填写学案中的自我反思部分自我反馈
1. 谈谈我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2. 本节课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课堂小结1、阅读读一读内容。
2、108页习题1、2。
3、绘制一张关于自己体温的图像,并且至少提出五个问题并进行解答,谈谈看过折线统计图后的感想。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