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说起“他”,人们从不吝惜赞美之辞——伟大的旅行家、开辟新航路的指明灯。也有人认为他“一本行记引来了强盗”。材料中的“他”是( )
A.马可·波罗 B.迪亚士
C.哥伦布 D.麦哲伦
2.1493年“他”第一次航海归来,天主教教主在巴塞罗那欢迎“他”凯旋。为纪念该事件,1886年建造了纪念碑,“他”( )
A.为以后开辟到亚洲的航路奠定了基础
B.开辟了从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
C.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3.17世纪被誉为“荷兰时代”,荷兰成为“模范国家”“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人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等,但到了17世纪晚期荷兰却风光不再,导致其急剧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缺乏保持高速扩张所需的资源
B.商业资本发达但工业资本不足
C.英法颁布一系列歧视性的法令
D.三次英荷战争中失去殖民优势
4.“他们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北大西洋的渔业、东方的商战、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年至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战争。”这里的“他们”指的是 ( )
A.葡萄牙与西班牙 B.英国与西班牙
C.英国与荷兰 D.英国与法国
5.某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着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指的是( )
A.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
B.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
C.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
D.欧洲与亚、非、拉美国家之间的鸿沟扩大
6.(2013·武汉模拟)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认为,“产业革命的技术不是出现在结构变迁以前,而是在其之后”。这里的“结构变迁”主要指(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资本主义启蒙运动的开展
C.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变化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7. “……(19世纪初)等于在世界大洋上开通了‘直达火车’,使欧洲人的活动从内海迈向远洋,开始了真正的全球时代。”材料评论的是哪一技术的应用( )
A.采矿技术 B.蒸汽技术
C.电力技术 D.无线通讯技术
8. 19世纪中后期,“贵族每天酗酒赌博来消磨时光,结果负债累累;一个年薪100镑的下院书记官一年受贿5 000镑;新兴的工厂主阶层一心只想如何发财,有了钱就在自卑驱使下拼命讲排场”。这最能体现出( )
A.工业革命引发了道德危机
B.工业革命导致英国政治更加混乱
C.工业革命引发阶级关系的变动
D.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9.(2013·梅州期末)1749年,英国托利党领袖博林布鲁克说:国家是一条船,地主是船主,商人只是乘客。这种说法在英国有一定的代表性。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 B.推行了君主立宪制
C.新的价值观念还未真正形成 D.英国推行凯恩斯主义
10.“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11.(2013·珠海一模)“引起我们注意的还不仅是资本数额的巨大……同时还有消除竞争,用有计划的生产组织代替资本主义生产中占统治地位的无政府状态。”材料中作者的意图是( )
A.用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
B.用手工工场代替家庭手工业
C.用垄断组织代替机器工厂
D.用国家垄断代替私人资本
12.某班历史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之后,对其“改变世界”的理解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最能体现出“改变世界”的是( )
A.改变了生产工具和经济组织
B.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
C.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国际格局
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13.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等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而导致“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能使这段叙述成为完整的因果关系的中间环节是( )
A.垄断组织的产生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
C.传统的制造业吸引了投资者 D.新型工厂制度的产生
14.19世纪末,随着世界被列强瓜分完毕,形成由欧洲列强支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它从一个侧面说明( )
A.工业生产方式极大地开阔和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和活动范围
B.财富积累的巨大可能性刺激了人们追求利益的欲望和扩张实力
C.社会发展机制上的革命性变化带动了全方位的社会形态的转型
D.在交融与冲突中主流文明横向拓展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15.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框架的整体世界基本形成,世界联系密不可分,这对世界发展的积极作用不包括( )
A.世界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
B.引发了列强重新分割世界的激烈斗争
C.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性变革
D.东西方交流引起程度不同的文化碰撞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6.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一个个大国凭借各种有利因素,迅速崛起,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的崛起就曾经震撼全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国诞生。经过几年艰苦卓绝的战斗,1781年,美国终于打败了英国殖民军队。两年后,英国承认美国独立。但是,年轻的国家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
材料二 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的颁布与实施,对美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 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很快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等地。19世纪中期,美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完成了工业革命,美国成为一个工业国家。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美国、德国等国蓬勃展开。在这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终于成为了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独立的标志是什么,这个文件有何重大意义,材料一中严峻的形势是指什么。(6分)
(2)材料二中的美国宪法体现了哪些原则?(3分)
(3)材料三显示,通过两次工业革命,美国经济迅速腾飞。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两次工业革命中美国有哪些重大发明。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的美国,对当时晚清中国有何影响?(11分)
17.工业化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能源,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一个国家的内地交通方面,人们从未见过任何革命能够比得上美国在几年时间内所实现的那种革命。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我们的一切出产都增加了价值。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材料二 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00年的1 200万吨,进而上升到1861年的5 700万吨。……在1850年至1913年间,硝酸盐、钾碱和过磷酸钙的产量从微不足道的数量分别上升到899 800公吨(其中四分之三用于制肥料)、1 348 000公吨和16 251 213公吨……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产品、也提供农业产品的世界市场。加拿大的小麦、澳大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英国艺术家约瑟夫·特纳画出了汽车的速度。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当那个时代最有发明才能的机械师布鲁内尔出现在他设计的英国桥梁的开幕式上时,乐队演奏:“好啊!英雄来了!”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交通领域变革的历史背景及对英国社会的影响。(8分)
(2)据材料二、三,说明工业化对世界农业发展及能源利用的影响。(8分)
(3)据材料三,指出人们对于工业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4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本题关键信息是“旅行家”“一本行记”。由《马可·波罗行记》引发的“寻金热”可知,“他”是指马可·波罗。
2.【解析】选C。根据时间信息“1493年”和关键信息“巴塞罗那欢迎‘他’凯旋”可知“他”应该是哥伦布,哥伦布的重大贡献就是发现了美洲大陆,故选C。
3.【解析】选A。根据所学,18世纪荷兰经济迅速衰落的原因有:工业生产基础薄弱,缺少发展工业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对外贸易极不稳定,商业缺少有力的支持;在国外竞争中受到严重打击,削弱了实力。据此最主要的应是工业生产基础薄弱,缺少发展工业所必需的物质条件,选A项。
4.【解析】选C。结合材料很容易判断应是指三次英荷战争。关键信息:“北大西洋的渔业、东方的商战、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1652年至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战争”。
5.【解析】选D。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美国家开始进行野蛮的殖民掠夺,欧洲逐渐强大,亚、非、拉美国家日益贫困落后。
6.【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可利用排除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变化都是出现在工业革命之后,排除。资本主义启蒙运动的开展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与结构变迁关系不大。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是指政治制度的变迁,是指一种社会结构的变动,符合题干要求。
7.【解析】选B。由材料中“在世界大洋上开通了‘直达火车’”这一关键信息,可判断是轮船的出现,这一技术应用是指蒸汽技术。
8.【解析】选A。材料中“贵族”“新兴的工厂主”等不同的生活表现,反映出在工业革命推动下,引发出一系列的社会道德问题。
9.【解析】选C。材料体现的是工业革命开展前对商人阶层的看法,说明当时新价值观还没有形成。
10.【解析】选A。本题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了新兴行业电力工业、钢铁工业等,工业布局进一步趋向集中,重工业突飞猛进。本题选A。
11.【解析】选C。由材料中“消除竞争”“代替资本主义……无政府状态”等关键信息,可判断C符合题意。
12.【解析】选B。改变世界主要是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日益加紧侵略广大亚非拉国家,使亚非拉国家逐渐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其原有的社会经济结构也受到巨大冲击,其社会形态也逐渐转型。
13.【解析】选D。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迁移运用能力。题干中的时间18世纪起到19世纪可知与工业革命有关。
14.【解析】选D。 列强对世界的瓜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交融冲突中主流文明横向拓展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15.【解析】选B。 解题要求是“积极作用”,而B项属于消极作用,故答案为B。
1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第(1)题结合所学即可回答。第 (2)题考虑美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即民主、三权分立、联邦制等原则。第(3)题概括两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成果,影响则考虑近代列强的侵略战争。
答案:(1)标志: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意义:标志着美国的诞生;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旗帜,指引美国人民为独立英勇奋斗;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反抗压迫的精神,这些理念成为美国人民努力争取的目标。严峻形势:松散的邦联政府不利于美国的统一和强大。(6分)
(2)原则: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民主原则;中央集权的联邦制原则。(3分)
(3)重大发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1807年富尔顿发明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4分)影响:鸦片战争后,美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增加了侵略权益;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派出赴美留学幼童,为中国培养了杰出人才,促进中国的近代化;1900年美国加入侵华军队,组成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并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7分)
17.【解析】本题考查对工业革命的认识。第(1)题分析交通工具的革新是由于社会的现实需要导致的,然后总结对英国社会的影响。第(2)题考虑农业资源的开发,农产品储藏,农作物的追肥等问题。第(3)题工业化一方面有助于改善生产和生活,另一方面也会带来环境问题,应辩证分析和看待。
答案:(1)工业革命;原料、商品运输发展的需要。(2分)促进人口、物资流动;加强经济间联系;改变人们时间观念;增大人们的活动半径;冲击等级观念。(6分)
(2)粮食储运条件的改善;新型肥料(化肥)使用;加快农牧产品在世界上的流通。(6分)蒸汽机的使用增加了对煤炭的需求和开采。(2分)
(3)歌颂。(2分)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凸显了人的力量。(2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