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是故乡明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 月是故乡明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1 17:3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你知道哪些和“月”相关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3 月是故乡明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
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他学贯中西,精通12国语言,是国际著名的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等。北京大学终身教授。
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
合作探究
1. 合作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2. 思考:
(1)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
(2)如何给文章划分层次?
1
2
3
4
5
6
7
童年往事
成年经历
开篇点题
1段
童年往事
2-4段
成年经历
5-6段
再次点题,呼应全文
7段
概括段意
同桌交流
默读第2-4自然段,同桌交流:
1. 作者回忆了哪些童年往事。
2. 如果你是作者,在回忆这些童年生活的时候,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
3. 作者借一些典型的往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提示 按时间顺序依次概括,不要遗漏。
数星星
摇知了
赏月
梦月
童年生活充满快乐,令人留恋。
作者借一些典型往事,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小组合作
小组分工,朗读第5、6自然段,注意转折词“但是”“然而”前后内容的不同。
小组讨论:作者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比?
作者先写了自己在异乡看月亮的感受,再写自己对故乡月亮的感情。这样对比,衬托出了故乡月亮在作者心中的地位。写自己在异乡看月,花了很多笔墨,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月是故乡明”的思乡之情。
1911年
1918年至1930年
1930年至1934年
1935年
1946年
出生于山东清平县
一个农民家庭
在山东济南求学
求学于清华大学
留学欧洲
回国任教于
北京大学
季羡林
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背井离乡,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待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
弱冠之年:20岁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知命之年:50岁
花甲之年:60岁
古稀之年:70岁
耄耋:90岁
小贴士
拓展思考
相比于在世界各地看到的月亮,在故乡小苇旁看到的月亮自然是“小月亮”。然而,作者深深地爱着故乡的“小月亮”。“小月亮”这称呼,凝聚的是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的深情。
作者为什么称故乡的月亮为“小月亮”?读到这样的称呼,你有什么感受?
月是故乡明
思念故乡
对故乡的回忆
离开故乡后的生活
课文结构
主题归纳
本文以清新、自然的笔调展现了故乡月色的美,回忆了作者在故乡的童年生活,并通过描写其他地方的月色来衬托“月是故乡明”这个主题,深切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