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内容 一.陌上桑(2) 年 月 日
第 周 第 节
教学目的1、疏通文意并理解。2、学习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3、理解主人公罗敷忠贞不二、机智勇敢的反抗精神。重点疏通文意并理解。难点理解主人公罗敷忠贞不二、机智勇敢的反抗精神。
教 学 过 程 教法学法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谈骨气》这篇课文吗 孟子给“有骨气”下的定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对,我们今天又要认识一个“有骨气”的人,还是一位美丽的女子。
二、全班齐读。读懂词语。
1.落实下列重点词。
隅、 好女、 善 、著 、踟蹰 、姝 、尚、 一何 、居 、何用、 专 、盈盈、 冉冉 、殊
2.理解下列多义词。
为:自名为罗敷 青丝为笼系 缃绮为下裙
系:青丝为笼系 青丝系马尾
居:夫媚居上头 四十专城居
3.区别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几何 、宁可 、但 坐 、立 、骑、 谢 、不
三、分组演读。读出层次。
第三节重点写“罗敷夸婿”的情节。罗敷夸婿完全是有针对性的,有三个层次。分三组试读这个片断,每组读出一个层次,教师通过停顿检验学生对层次的把握是否正确。
学生每读一层,教师进行讲解:
使君出巡,自然很有威势,于是她先夸丈夫的威势(学生读出相应的文字):丈夫骑马出门,后面跟着上千人的僚属、差役;他骑一匹大白马,随人都骑黑色小马,更显得出众超群;他的剑,他的马匹,全都装饰得华贵无比。
使君官做得大,她就再夸丈夫的权位(学生读出相应的文字):丈夫官运亨通,十五岁做小吏,二十岁就入朝作大夫,三十岁成了天子的亲随侍中郎,如今四十岁,已经做到专权一方的太守。言下之意,目前他和你使君虽然是同等官职位,将来的前程,恐怕是难以相提并论了!
最后是夸丈夫的相貌风采——这是表现男子美的名句(学生读出相应的文字):丈夫皮肤洁白,长着稀稀的美髯,走起路来气度非凡,用这些来反衬使君的委琐丑陋。这么一层层下来,罗敷越说越神气,越说越得意,使君却是越听越晦气,终了必然是灰溜溜逃之夭夭。读者自然也跟着高兴,直到故事结束。需要说明的是,罗敷的这位丈夫,也是童话中白马王子式的人物,不可拿生活的逻辑去查考。 三、悟。自读课文一遍,从内容、主题、写法特点及语言等角度出发,进行发现探究,用“这是一首……的诗”说话。如:
这是一首叙述采桑少妇严词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的诗。
这是一首歌颂(赞美)中国古代劳动妇女的机智、勇敢的性格的诗。
这是一首表现人们爱美的天性的诗。 四、评。感受人物形象。
本文主要塑造了一个动人的女主人公形象——罗敷,她是一个虚构的人物,“罗敷”是古代美女的通称。自读课文一遍,理解罗敷这个形象,用“罗敷是一个……”说话。如:
罗敷是一个以采桑养蚕为业的年轻美貌的农家女。
罗敷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女子,既是一个贵妇人,又是一个采桑女。 罗敷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女子,既是一个贵妇人,又是一个采桑女。
罗敷是一个不畏权势、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维护妇女尊严的具有无穷人格魅力的形象。
罗敷是一个作者理想化的集仪表美、内心美于一体的理想化的女性形象。 小结:这样的女性,在现在看来不足为奇,但在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她们被视为男子的附属品,特别是有姿色的女子,往往成为权势者的猎物和玩物。在那个时代,创作出这样一首诗,就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情境导入落实实词分组演读,讲读结合。以读促思,概括内容、写法、语言,鼓励各抒己见。引导学生概括、评价人物形象。
教 学回 顾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