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选择题
1.1947年,土地改革运动在解放区广大农村迅速掀起,这次土地改革所依据的文件是( )
A.《资政新篇》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天朝田亩制度》 D.《土地改革法》
2.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解放战争时期的史实,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淮海战役
②转战陕北
③解放南京
④挺进大别山
A.④①③②
B.②④①③
C.①②③④
D.④②③①
3.下图为解放战争进程示意图,请结合图中信息填出▲所在位置的内容( )
A.消灭国民党主力 B.推翻国民党统治
C.建立新中国 D.实现国家统一
4.观察下图,可以看出中国人民解放军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
A.挺进大别山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解放南京
5.“四十昼夜风云,三千里路程;雄师南下,越黄泛,铁骑饮马长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材料描写的事件(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发起了渡江战役,占领了南京
6.毛泽东曾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事实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这个“转折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它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7.“四十昼夜风云,三千里路程;雄师南下,越黄泛,铁骑饮马长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材料描写的事件(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发起了渡江战役,占领了南京
8.整理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图示有助于我们了解.( )
A.国共十年内战的主要进程 B.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历程
9.面对某一个历史事件,毛泽东曾豪迈地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 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
A.百团大战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南京解放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0.1947年,敌我双方的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共中央做出了战略进攻的部署。标志着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千里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11.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出:“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开做,这里的“基本任务”是( )
A.收复延安 B.挺进大别山 C.解放北平 D.渡江作战
12.邓小平在总结这段历史时反复强调:'整个解放战争最困难是挑这个担子。”这是刘邓大军顾全大局、不怕牺牲,实现毛泽东战略决策的伟大壮举。“伟大壮举”指的是( )
A.辽沈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13.解放战争期间,东北解放区有100多万农民参军,华北解放区有近100万农民参军;广大农民还积极参加民兵,民兵参战者200多万人,作战10多万次,共歼敌20多万人。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解放战争顺应民意 B.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C.国民党的黑暗统治 D.共产党的宣传动员
14.有人在1948年3月提出:“土地斗争与军事斗争,成为中共当前政治斗争的两个主要源泉……前者保障后者的成果,后者扩大前者的范围,而真正决定最后胜负的还在于前者不在于后者。”以上材料认为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
A.解放区土地改革赢得民心
B.解放军官兵英勇作战
C.人民不满腐败的国民政府
D.解放军装备优于对手
15.为适应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从1946年到1948年底,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 )
A.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B.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C.推行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D.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16.毛泽东所作的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述的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7.诗言志,史铸诗。下列诗句再现了中国近代史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重大历史事件。若按照事件发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②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④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差耻
A.②①④③ B.③①②④ 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
18.标语和口号,不仅折射着时代精神,还能在情感上打动人,其意义和作用不容忽视。下列口号按产生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③自强、求富 ④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19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下列诗句反映的历史时期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②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④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①③② D.④③②①
20.“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是毛泽东所写众多七律诗之一,它写在( )
A.辽沈战役之时 B.淮海战役之时 C.平津战役之时 D.解放南京之后
二、非选择题
21.在中国历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影响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8 年10月,毛泽东指出:“中国迫切需要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这个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完成。从广东出发向长江发展的1926- -1927 年的革命,因为无产阶级没有坚决地执行自己的领导权,被买办豪绅阶级夺取了领导权,以反革命代替了革命。”
(1)材料中“从广东出发向长江发展的1926- -1927 年的革命’指哪一历史事件 “以反革命代替了革命”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二 某事件后蒋介石接受的六项主张:“(1)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2)释放.上海爱国领袖和一切政治犯,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3)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4)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5)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6)实行其他具体的教国办法。”
(2)材料二中的某事件是指什么事件 该事件的解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中国共产 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以弱胜强的雄魂史诗,显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
——摘自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讲话
(3)列举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抗战战役各一例。由材料三归纳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材料四抗战胜利后, 国民党企图恢复抗战前“一党专制,一人独裁”的局面,1945年8月中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的较量。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随后,通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贏得了执政党的合法地位,领导人民当家做主。
——摘编自人民8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材料四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指的是哪--事件 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人战略进攻的事件是什么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
(1)请将材料一时间轴上A、B两处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补充完整,并写出B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具备的条件。
材料二:下图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片反映的史实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或历史意义。(任选两幅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
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的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材料二
材料三 电视剧《解放》深刻地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全面而又形象地告诉观众: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历史选择了新中国。
(1)根据材料一,指出解放战争初期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表现出怎样的态势。这样的态势决定当时双方各处于怎样的战略地位?
(2)根据材料二说明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事件发生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中“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答案
1-5CBBAB 6-10DBCDA 11-15BBBAA 16-20DADDD
21、(1)北伐战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发动反革命政变,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国民大革命失败。
(2)西安事变;揭开了国共合作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敌后战场:百团大战。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等)
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或类似的表达)
重庆谈判;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2、.(1)A:五四运动爆发;B: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所具备的条件包括国际条件: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国内条件: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干部基础: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的出现。
(2)图1井冈山会师的意义是:井冈山会师极大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保存了一大批坚定的红军政治干部和军事干部,聚集了湘赣边界武装力量的精华;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坚定了边界党和群众建立和发展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信心和决心,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伟大意义。
图2甘肃会宁会师标志合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长征胜利保留和锻造了红军骨干,争取了战略主动,大批红军将士成为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中坚力量,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奠定了军事斗争发展的坚实基础,打开了军事斗争新局面。
图3百团大战的意义: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 百团大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图4 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府的垮台,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
23、(1)国民党处于优势,中国共产党处于劣势。 国民党处于战略进攻地位,中国共产党处于战略防御地位。(答出国民党处于进攻,中共处于防御均可给分)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是一场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和民意的战争,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其它言之有理也可)
(4)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拥护或信任;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毛泽东的高超军事指挥艺术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