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寒假作业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1947年,一则消息传到陕北,毛泽东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20多年来,革命一直处于防御地位,自 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这段话中 的内容是( )
A.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B.淮海战役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2.1947年夏,“刘(邓)的部队越过陇海铁路,向南猛插300英里,在鄂豫皖边界……开辟出一块新的根据地。”这一历史事件( )
A.粉碎了国民党重点进攻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宣告了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3.为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从 1946 年到 1948 年底,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 施行( )
A.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 D.平均分配土地和粮食
4.1948年底,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故宫、颐和园等北京古代建筑,避免战争对文物的损坏。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5.关于下图形势,毛泽东说:“蒋介石伸出两个拳头打我们,一个在山东,一个在陕北。两个拳头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的战略方针,就是要紧紧地拖住这两个拳头,让刘邓大军进军中原,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一刀”指的是( )
渡江战役 B.淮海战役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辽沈战役
6.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 )
A.武汉 B.重庆 C.台湾 D.上海
7.“毛泽东在河北西柏坡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并且取得了三大战役的完全胜利”。三大战役取得完全胜利的历史意义是(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8.平津战役前,著名建筑史学家梁思成曾十分担心北平文物和古城墙毁于战火,但事实上它们最终几乎完好无损地得以保存。这主要是由于( )
A.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 B.解放军采取速战速决的策略
C.北平人民群众的全力保护 D.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退
9.蒋介石认为中国共产党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军事举动( )
A.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D.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10.“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材料中“打到外线去”开辟大别山根据地的主力部队是( )
A.东北解放军 B.刘邓大军 C.中原解放军 D.华北解放军
11.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土地政策,将抗战时的政策改为( )
A.三三制政策 B.减租减息的政策
C.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D.农业互助组政策
12.在《人民解放战争》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收集了相关学习资源,如表中的学习资源与主题相符的一组是( )
序号 资源 名称
① 视频 《飞夺泸定桥》
② 图片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③ 文献 《我所知道的党的七大》
④ 遗址 古田会议旧址
A.① B.② C.③ D.④
13.这一战后,东北解放区成为巩固的战略后方。毛泽东信心十足地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现在看来,只要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这一战”指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三大战役
14.1948年9-11月林彪、罗荣桓指挥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是( )
A.淮海战役 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15.毛泽东在一首诗中吟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意义是( )
A.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C.解放了东北全境
D.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16.下列年代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不断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B.放弃攻打中心城市计划
C.建立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
D.重视发挥农民革命作用
17.下列图片呈现的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大生产运动
C.解放区土地改革 D.农业合作化运动
18.历史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关于下图所反映历史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时间是1946年7月
B.地点在陕西西安
C.此后,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
D.土地改革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19有人在1948年3月提出:“土地斗争与军事斗争,成为中共当前政治斗争的两个主要源泉……前者保障后者的成果,后者扩大前者的范围,而真正决定最后胜负的还在于前者不在于后者。”以上材料认为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
A.解放区土地改革赢得民心
B.解放军官兵英勇作战
C.人民不满腐败的国民政府
D.解放军装备优于对手
20.下面是不同时期的2份土地改革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都是农民阶级颁布 B.都真正实施了方案
C.都制定了相应的土改总路线 D.都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材料二: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有430万人,装备精良并有空军、舰艇以及美国的大量援助;中国共产党只有127万人,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没有飞机、坦克,大炮很少。这时,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并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材料三:1949年,解放军将领周克玉写了一首诗:“千帆竞渡断浪飞,万炮齐放敌垒摧。扬子江头雷霆夜,铁军雄师显神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说的“两个拳头”指的是什么 “插上一刀”指的是什么 “插上一刀”有何历史意义
(2)请写出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名称。概括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3)材料三描写的是哪场战役的场景 这场战役解放了哪座著名城市 它的解放标志着什么
(4)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武器装备 接受100万日军的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材料二 1947年6月底至8月,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长驱直进插入国民党战略纵深地带,……带动内线各战场的人民军队也逐渐转入反攻。
材料三
材料四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国共全面内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的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三与材料四有什么内在联系?并请简要说明理由。
(4)说说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意义。
23.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尽管表面上清王朝仍继续维持其统治地位,但实际上中国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拥有独立完整的国家主权,在许多方面不得不受制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摆布,成为西方诸列强掠夺和奴役的对象。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二 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以证明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等到自强、变法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编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概括其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拳匪运动”是指什么运动?这次运动曾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31~1945年中国社会的时代特征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是什么(至少两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说明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完成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答案
1-5CBBCC 6-10CCABB 11-15CBACD 16-20DCDAD
21、(1)建立黄埔军校,进行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
(2)西安事变;国共内战基本结束,国共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3)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淞沪会战、第三次长沙战役等;百团大战等
(4)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
(5)国共两党合则两利,战则两败。
22、.(1)国民党实力远远比共产党强(或敌强我弱);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揭开了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的反攻的序幕。
(3)内在联系:解放战争的速胜是与人民群众全力支持分不开的。理由:①人民群众积极参军,使解放军兵源深厚。②人民群众组织民兵保卫后方。③人民群众大力支持前线,保证了解放军打胜仗,最后夺取解放战争胜利。
(4)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23.(1)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义和团运动;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或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并发展;或中国共产党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或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或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正确的战略战术;蒋介石集团坚持独裁统治和内战政策不得人心等;(原因两点)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或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