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十二:世界现代政治经济格局——五年(2018-2022)高考历史真题专项汇编卷 全国卷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考点十二:世界现代政治经济格局——五年(2018-2022)高考历史真题专项汇编卷 全国卷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21 08:2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考点十二:世界现代政治经济格局
【2018·全国卷Ⅰ】1.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2018·全国卷Ⅱ】2.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2019·全国卷Ⅲ】3.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
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
【2020·全国卷Ⅰ】4.1992年,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后,又制定了一系列负面清单,如规定外资占商业银行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普通股本的 30%,外资不得经营内陆港口、海运及空港等。这些规定旨在( )
A.发展国家特色产业 B.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
C.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D.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
【2020·全国卷Ⅱ】5.1950年以后的20年里,大多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持续的高增长率使经济定期波动的特点大为改观。西欧在1952年和1958年出现两次衰退,但每次衰退的程度都很轻,衰退后都继之以更高的增长率。这主要得益于( )
A.“自由放任”政策推行 B.“福利国家”的规模缩小
C.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D.“新经济”增长模式出现
【2020·全国卷Ⅱ】6.20世纪70年代以前,拉美各国外交政策的意识形态一直很浓。70年代,拉美大多数国家承认国际关系中的多种意识形态,主张不同社会政治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开展“多元外交”。这一变化( )
A.顺应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B.推动了亚非拉国家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C.表明了“一超多强”局面的出现 D.旨在应对欧盟国际地位提高带来的挑战
【2020·全国卷Ⅲ】7.1964年,主要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在1975—2006年联合国决议中,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这种状况( )
A.确立了世界多极化的格局 B.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C.遏制了战后全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 D.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局面
【2022·全国甲卷】8.1951年,美国黑人团体民权大会向联合国发起请愿活动,指控美国政府对黑人犯有种族灭绝罪行。美国政府指责请愿活动是共产主义的宣传,并寻找支持政府的黑人来驳斥这些指控。这反映出当时( )
A.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B.民权大会的指控缺乏事实依据
C.美国对待种族问题的态度受冷战意识影响
D.美国政府对国内的种族平等问题漠不关心
【2022·全国乙卷】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列出鼓励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项目,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引进加以指导,其后,日本政府逐渐放宽引进技术的管理和审查标准,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并承担引进过程中的一切风险,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1962年到1966年,在企业提出的技术引进申请中,有90.4%获得了批准。
——摘编自王永生《技术进步及其组织——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
——摘编自杨德才等《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
材料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中央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两国技术引进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技术引进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
【2022·全国甲卷】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各个积极备战的民族国家之间,存在一种均势,在这种环境下,国家开始具有了三种维度:科学国家,目的在于利用科学、技术和发明为国家服务;战争国家,随时准备保卫该国的政治、经济和帝国的利益;社会国家,它专注于解决危险的阶级问题和确保国内稳定。国家的这三个面向并列发展:它们是同一种抱负的不同侧面,同一项事业的不同分支,从柏林到巴黎,从巴黎到伦敦,再从莫斯科到纽约,它们无处不在。
——据(印度)萨维帕里·戈帕尔等主编《人类文明史,第7卷:20世纪》
上述材料是学者对1914年至20世纪70年代国家发展“面向”的定义和阐释。据此,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世界近现代某一历史时期的国家发展面向,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提出不少于两个面向,且不得与材料中的三个面向重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从材料可知,1945—1975年,联合国中来自亚洲、非洲的成员国增加。原因是二战后,亚、非许多国家获得独立,它们纷纷加入联合国,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大都属于第三世界,A项正确。欧共体成员增加与联合国成员国增加无关,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世界贸易范围和经济区域化,C、D两项错误。
2.答案:B
解析:20世纪60~70年代,由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三国农产品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国外市场,推动三国农村迅速实现机械化,故B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早在1947年就已发挥作用,故A项错误。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并不会迅速提高农村的机械化水平,故C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于20世纪70年代初,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3.答案:A
解析:“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是属于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现象,这种现象是二战后国家干预经济的结果之一,“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是国家干预方式的继续,不会取得成果,故选A项;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现象之一是通货膨胀,采取国有化属于传统的方法,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物价不会下降,排除B项;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现象对一般的方法都没有明显的作用,通货膨胀会继续,排除C项;“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也有推行自由主义的内涵,同样不能摆脱这一现象,更不会放弃自由经济,排除D项。
4.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墨西哥作为发展中国家,在集团经济发展中处于劣势,题目中墨西哥在商业投资、港口经营等方面做出的相关规定,是为了更好保护本国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经济安全,C项正确;题目中墨西哥的做法是为了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不是为了发展特色产业,排除A项;墨西哥政府行为旨在保护自身利益,改善对外贸易环境不是根本目的,排除B项;题目中墨西哥的做法不是为了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成果,排除D项。
5.答案:C
解析:从材料可知,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都有所恢复与发展,结合所学,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的发展。故C项正确。自由放任在罗斯福新政时期已经被抛弃。故排除A项。此时福利国家规模扩大。故排除B项。D项是90年代。故排除D项。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项。
6.答案:A
解析:由“主张不同社会政治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开展‘多元外交’”可知,“多元外交”的出现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产物,材料中的变化顺应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A项正确。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与题干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B项错误。两极格局瓦解后,“一超多强”局面出现,与题干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C项错误。1993年欧盟成立,与题干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D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七十七国集团是一个为扭转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被动地位的经济组织。材料中“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的做法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故B项正确。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是一种趋势,并没有确立,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美苏争霸的相关知识可知,七十七国集团没有能够遏制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故C项错误;两极格局下七十七国集团未能改变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政治格局的局面,故D项错误。
8.答案:C
解析:1951年正处于冷战时期,美国政府面对黑人团体在联合国大会上的指控,认为民权大会的请愿活动是共产主义的宣传,以此来反对民权大会的指控,美国政府对待种族问题的做法显然是受到了冷战意识的影响,C项正确。1955年华约成立标志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排除A项;美国历史上白人残酷对待黑人,民权大会的指控有事实依据,排除B项;战后美国政府关注到了种族平等问题,D项表述绝对,排除D项。
9.答案:
(1)特点:日本:政府指导,私人企业主导;制定法律保障;引入标准逐渐放宽;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引入技术主要来自欧美;日本加入资本主义阵营。中国:政府主导;国际合作和自力更生相结合;引入技术主要来自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引入范围广泛,侧重尖端技术。
(2)背景:日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对日本的扶持;日本经济在二战中遭受重创,战后经济恢复的需要。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边倒”外交政策;苏联对新中国前期的支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遏制;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以及一五计划的推动;受到冷战的影响。
(3)历史经验:科技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和引入技术相结合;重视尖端国防科技的研发;重视科技人才的引入和培养;注重技术创新;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解析:(1)特点:日本:根据材料“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可知,政府指导,私人企业主导;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可知,制定法律保障;根据材料“日本政府逐渐放宽引进技术的管理和审查标准”可知,引入标准逐渐放宽;根据材料“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列出鼓励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项目”可知,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根可知,据材料“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引入技术主要来自欧美。中国: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可知,政府主导,计划发展;根据材料“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可知,国际合作和自力更生相结合;根据材料“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可知,引入技术主要来自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引入范围广泛,侧重尖端技术。(2)背景:日本:根据材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政府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对日本的扶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冷战时期,日本加入了资本主义阵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经济在二战中遭受重创,因此大量引入技术。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从外交环境看,这一时期苏联对新中国的前期支援与后期遏制;从经济发展角度看,这一时期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以及一五计划的推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技术引入受到冷战的影响。(3)历史经验:根据材料“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可知,科技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和引入技术相结合;从发展领域看,重视尖端国防科技的研发;根据材料“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可知,重视科技人才的引入和培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要注重技术创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0.答案:发展面向和阐释:金融国家,利用货币优势维护本国利益。二战结束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以英镑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而这一时期的美国成为战后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其意图建立以美元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1944年,美国主导下签订了《布雷顿森林协定》,1945年随着世界银行和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在这一体系下,通过两挂钩一固定的运行机制,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也为美国通过美元维护自身利益提供了便利;福利国家,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来缓和社会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二战后,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家干预下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为了避免严重的社会贫富差距问题,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对社会收入进行重新分配,构建了惠及大部分群体、类型多样的社会福利制度,以尽可能的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综上所述,不管是金融国家还是福利国家,虽然发展面向不同,但其核心依然是维护本国利益。
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国家发展面向。首先阅读和整理材料,材料中心是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国家发展的三种“面向”。然后提出世界近现代某一历史时期的国家发展面向。最后,围绕提炼的论题予以论述,注意史实准确、言之有理、符合逻辑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