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外国诗两首》习题精选
【语言基础练习】
1、请你根据拼音在括号中写汉字,给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⑴树lí( ) ⑵yōu暗( ) ⑶沉jì( ) ⑷昏yùn( )
⑸栖息( ) ⑹草茸茸( ) ⑺欢嚷( ) ⑻喧响(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栖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沉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你在句后的括号里指出来。
⑴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
⑵明月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一切披上银装。( )
4、请写出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朗读语气。⑴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
。
⑵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
5、班级举办诗歌朗诵活动,其中有一项内容为“古诗词接龙”。要求将所给诗词的最后一个字,作为衔接句的第一个字。请你完成下面接力。
瑟瑟谷中风→风雨不动安如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精读品析】
阅读课文中的两首外国诗歌:《蝈蝈与蛐蛐》和《夜》,完成6—11题。
蝈蝈与蛐蛐
济慈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6、诗歌中那些诗句描写了盛夏景象和严冬景象?说说这些环境描写对写“蝈蝈与蛐蛐”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认为该怎样理解诗歌最后一句“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首诗本来只描写了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可为什么诗人却说成“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在诵读时,会品悟到诗人在诗歌中包含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
叶赛宁
⑴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⑵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⑶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 ⑷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在梦乡。/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10、“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一句中“轻轻地”去掉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诗第⑵——⑷节都描写了月色:第⑵节引人月光的意象描写夜的美丽:明月的银辉静静地洒落大地,周围的一切都沐浴在月色之中;第⑶节进一步描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大河、小溪、青草都在月光下熠熠生辉。第⑷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深化夜的静谧、美丽的氛围。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月色或月亮的诗歌?请试着写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赏析】
阅读雨果的《嫉妒的山丘》一诗,完成第12——14题。
嫉妒的山丘
(法国)雨果
⑴嫉妒的山丘有一天对阿特拉斯山说:/“你看我们的芳草地,你看我们绿油油的牧
场,/少女前来自由散步,/唱歌,欢笑,唱过以后遐想;/你看我们的脚,海浪吻着几乎不带吼声,/野蛮的海洋!你看我们额头的明净,/炎热的夏天和眼珠似的露水,/使它戴上花冠,光彩照人! ⑵“但是你,巨人──究竟怎么回事,在你秃顶上,/长着褐色眼睛的鹰不断翱翔?/究竟是谁,像是鸟在上面筑巢的树枝,/使你的宽肩和铁背弯成这样?/为什么在你黑黝黝的肋部有如许黑黢黢的深渊?/究竟是什么永恒的暴风打击你,以阴沉的电光?/究竟是谁在你头额上放下如许的皱纹、如许的雪?/从没有露出春天微笑的脸,/究竟是谁把它完成这样?/而且把它泡在什么汗水里边?……” ⑶阿特拉斯回答说:“那是因为我背负着一个世界。” (注:阿特拉斯是希腊神话中顶住天的巨神。)
12、你认为诗人把怎样的人比作高山?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诗几乎都是嫉妒的山丘说的话(第一、二两节诗),而阿特拉斯山却只说了结尾的那么一句话,诗人用的是什么手法?你能说说这句话在诗中所起的作用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你的周围有没有像嫉妒的山丘或阿特拉斯山的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践探究体验】
15、为什么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16、请仿照《蝈蝈与蛐蛐》与《夜》的诗句特点,尝试写几句小诗。
参考答案
4 外国诗两首
1、⑴篱 ⑵幽 ⑶寂 ⑷晕 ⑸qī ⑹róng ⑺rǎng ⑻xuān
2、⑴停留;歇息(多指鸟类)。⑵非常静,没有一点声音。
3、⑴拟人 ⑵比喻、拟人
4、⑴应读出赞美的语调。 ⑵应读出亲切的语调。
5、示例:山随平野尽;山光悦鸟性;山河破碎风飘絮。
6、盛夏景象:“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可喜的草丛”。冬日景象: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在逐渐升高的暖气”等句。诗歌将蝈蝈与蛐蛐的歌声与环境对比,从而达到以动衬静的效果。
7、最后一句这是诗人的联想,他将前后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让冬天“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蝈蝈的乐音”,交织成一首此起彼伏的“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
8、开头疲于暑热的鸟儿,其实是春天的歌手,况且,春秋两季正是百鸟争鸣,千虫欢唱的黄金时节。这样,实际上诗人是揭示了一年四季大自然歌声不绝的规律,从而赞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美。这种美是永恒的,“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正点出了这首诗的主题。
9、对大自然的由衷的赞美和热爱。
10、不好。因为“夜来临,四下一片静”,静得连溪水也不好意思大声流淌,只能“轻轻地”,突出了夜的静谧,如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11、示例: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李白;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
12、诗人把顶天立地的人比作高山。 全诗辛辣地嘲讽了像山丘一样自以为是和无知的人,赞美了像阿特拉斯山一样顶天立地的人。
13、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人借嫉妒的山丘之口,通过对比手法来反映两者的不同,阿特拉斯山虽然只有一句答话,但是这一句便让嫉妒的山丘无地自容。
14、示例:有这样的人,尤其是像阿特拉斯山一样的人很多很多。譬如,孔繁森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要把西藏人民的困难都背负在自己的身上,有一分光,发一分热,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和幸福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不求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求不浪费生命,不碌碌无为,要珍惜现在,把握青春,勤奋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15、示例:生1:蝈蝈和蛐蛐是大自然的成员,他们的歌声就组成了大地的诗歌。生2:诗人选择夏天的蝈蝈和冬天的蛐蛐来写,是想用来代表一年四季。有如接力赛,蝈蝈将接力棒传给蛐蛐,蛐蛐再传给蝈蝈。生3: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生机勃勃,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赞美。
16、示例:①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当所有的花朵在冰雪中消失,隐藏在某个角落就有一种芳香,在空气中飘荡,那就是寒梅的芬芳啊!(仿《蝈蝈与蛐蛐》) ②松林幽暗隐去绿装,长脚秧鸡收敛欢嚷,潺潺流水浅吟低唱,淡色月光拥你入梦乡。(仿《夜》)
第4课《外国诗两首》学案
教师寄语:读诗使人聪慧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能力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3.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基础知识
1、读准下列加线字的音
虔( )信 颤( )抖 镶嵌( ) 深邃( )
晨曦( ) 河畔( ) 瞰( )望 黝( )黑
2、《祖国》一诗的作者_______(国别)诗人________(姓名);《黑人谈河流》一诗的作者是美国黑人文艺运动的领袖__________(姓名),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探究:
① 怎样理解“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一句的内涵和作用。
②诗人描绘了俄罗斯的河山风景和俄罗斯人民的生活,这些内容在诗中起何作用
③ 诗人主要采用了什么方式来抒发感情的?
④ 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何特色?
合作释疑:
① “我认识河流”在诗中有什么深刻含义?
②诗中排比句的内涵是什么?
③“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④ 这首诗在语言结构上有何特点?
课内精读
阅读《黑人谈河流》,完成练习。
我了解河流:
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
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晨曦中我在幼发底河沐浴。
在刚果河畔我盖了一间茅舍,
河水潺潺催我入眠。
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
当林肯去新奥尔良时,
我听到密西西比河的歌声,
我瞧见它那浑浊的胸膛
在夕阳下闪耀金光。
我了解河流:
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1) 依次写出诗歌中出现的下列河流,分别位于哪个大洲。
刚果河( )幼发拉底河( )尼罗河( )密西西比河( )
中华文明发祥地所在的大河是
(3)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4)“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这句诗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在诗歌中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拓展迁移
阅读席慕容《成熟》,回答问题。
成熟
童年的梦幻褪色了
不再是 只愿做一只
长了翅膀的小精灵
有月亮的晚上
倚在窗前的
是渐呈修长的双手
将火热的颊贴在石栏上
在古长春藤的阴里
有萤火在游
不再写流水帐似的日记了
换成了密密的
模糊的字迹
在一页页深蓝浅蓝的泪痕里
有着谁都不知道的语句
1、 作者说“童年的梦幻褪色了”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2、 诗歌中“修长的双手”代指什么?
3、 “流水帐似的日记”是否代表童年的时光?
4、你认为“在一页页深蓝浅蓝的泪痕里有着谁都不知道的语句”这两句诗应该怎样理解?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1、qián chàn qiàn suì xī pàn kàn yǒu
2、俄国 莱蒙托夫 休斯 哈莱姆的桂冠诗人
理解探究
(1)“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这一句统摄全诗,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这是个奇特的想法。下面的诗句围绕这种“爱情”展开。
(2) 在《祖国》中,诗人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还详细描述自己在原野夜色中旅行的感受,以及和农民一起欢乐的场景。诗人没有使用激烈昂扬的口气直接抒发对祖国的爱,只让自己的情感在寻常的生活里缓缓释放。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里,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俄罗斯祖国深切的爱,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
(3) 直抒胸臆是本诗抒情的主要方式。一开头,诗人就说“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接着诗人使用了几个表示让步的句子强调他对祖国的这种爱情是无以替代的。又接着“我爱……,我爱……”,诗人反复强调,把自己炽热的爱国感情融化在俄罗斯生活的动人画卷之中。因此,直抒胸臆是诗人抒情的主要方式。
(4) 首先,想象奇特。他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这是个奇特的想法。
其次,语言平淡而感情炽热。诗人没有选择雄伟壮观的景象抒发诗兴,而借助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物:草原.森林.河流.小路.灯光,还有俄罗斯人民一组组快乐而简单的生活画面来抒发感情,于平淡中风本色更显感情的深沉、厚重。
合作释疑
(1) 遍布世界的大大小小的河流,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摇篮,是人类精神与物质文明的发祥地。“我认识河流”这一句诗的象外之旨,就是我认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
(2) 兰斯顿?休斯在《黑人谈河流》这首诗中,以不可遏止之势,把诗人胸中的郁积宣泄出来,他用一幅一幅的历史图画,把我们的思想带到了绵邈的人类的洪荒时代,让我们感到了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黑人民族的伟大作用。把抽象的哲理,完全融会于形象的诗句之中。
(3) “我的灵魂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为由于黑人对“河流”(历史)的见证,人类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灵魂”里有所积淀。这句诗,是作者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这句诗在第二节和第五节两次出现,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
(4) 这首诗在语言结构上,长句.短句互相交错,参差跌宕;四个排比句,上半句结构相似,下半句发生变化,均不相同。这样的变化既有诗行结构整齐均衡的一面,又不失之呆滞化一;既有诗行形式上的跳跃,又不失节奏上的宫商之声。
课内精读
1、非洲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2、黄河
3、诗歌中的“河流”是一个高度凝练的意象。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是对黑人曾经作出过的杰出贡献的歌颂。
4、“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为由于黑人对“河流”(历史)的见证,人类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灵魂”里有所积淀。这句诗,是作者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这句诗在诗歌中两次出现,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
拓展延伸
1、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时侯的事情已经渐渐淡忘了。
2、 成长起来的人。
3、是
4、略
4 外国诗两首
教学目标:
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
2、写景诗的特点
3、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4、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 学习和欣赏第一首诗《蝈蝈与蛐蛐》
作者简介:济慈,美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既成孤儿,自幼喜爱文学,他的一生写了不少的著名诗篇,如《夜莺颂》等,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三、?? 读熟诗歌,注意体会所表达的感情
四、?? 整体把握;
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五、?? 问题研究:
这首施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六、?? 课后练习一:
诗人这样写,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二首:《夜》
一、?? 作者简介:
叶塞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
二、?? 赏析,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第一节:写夜的静谧
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
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
三、?? 结合课后练习二训练:
1、? 用自己的话,描绘所写的夜景
2、? 这首诗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
四、?? 反复朗诵这首诗,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美景
五、??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