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识源】(201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备课集锦(课件+教案+学案+习题精选)(打包4套) 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金识源】(201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备课集锦(课件+教案+学案+习题精选)(打包4套) 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01 14:27:15

文档简介

《1.2爸爸的花儿落了》
  1.你了解作者情况吗?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富的,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另外有《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2.测一测你的注音速度。
  肿( )胀( )   叮嘱( )  恐惧( )  
  骊( )歌   花圃( )
  3.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含义为: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问答题。
  (1)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但文中处处有伏笔。试做点分析。
  
  (2)课文中“我”从爸爸的一席话引出对往事的回忆和眼前事的思考。阅读下面爸爸的三句话看看勾起了“我”对哪些事情的回忆,简要叙述这几件事情。
  ①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②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③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3)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前一部分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②想象“我”回家时所见到的情景,说说这情景预示着什么。
  
  ③“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4)“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是多么怕呢!”你可能也有过这样的感受,试结合自己的体验与同学讨论:“我们”为什么既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5~6题。
  有一天,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因为爸爸已经在吃早点。我听着、望着大雨,心里愁得不得了。我上学不但要晚了,而且要被妈妈逼着穿上肥大的夹袄,(是在夏天!)踢拖着不合脚的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走向学校去!想到这么不舒服的上学,我竟有勇气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过了一会儿,妈妈进来了。她看我还没有起床,吓了一跳,催促着我,但是我皱紧了眉头,低声向妈妈哀求说:
  “妈,今天晚了,我就不去上学了吧?”
  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儿。
  5.遇到过以上情况吗?如遇到应该怎么办?
  
  6.对父亲的行为你认可吗?
  
  
  
参考答案
  1.略
  2.zhǒnɡ zhànɡ zhǔ jù lí pǔ
  3.实指夹竹桃的败落 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
  4.(1)文章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的话,又如当年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妈妈的眼睛红肿,毕业典礼结束后,急忙赶回家;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的。
  (2)①回忆起爸爸叫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付款。②回忆爸爸惩罚她赖床不起,使她明白爸爸对她的爱是很深的。③回家后看到垂落的夹竹桃,掉在地上的青石榴,得知爸爸死讯时,她虽然很悲伤,但是想到爸爸说的话,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于是表现出从未有过的镇定和安静。
  (3)略 (4)略(教师点拨,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5.略 6.略
  
2爸爸的花儿落了
【导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导学重点】
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导学难点】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课时:2?两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导学】
1. 导入新课:(创设教学情景)
2.?标题的解读,双重含义?重音应放在哪里?

5.“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6.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拓展提升】
7.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则点出了爸爸的离开人世。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同学们可以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第二课时
【预习导学】
1.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怎样引出的?
2.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3.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合作探究】
4.?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5.?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
6.“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7.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我们”为什么很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
8.课文中还有什么情节会引起你的阅读兴趣?谈谈体会。
9.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
【拓展提升】
10.有首歌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今天的文章让大家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那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作者的文章和同学们的发言合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父爱的乐章,让我们把这些内容记在本子上,印在脑海里,留在我们成长的记忆长河中。
11.小作文:《世上还有爸爸好》
2《爸爸的花儿落了》第一课时:1.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 2.落了?——花儿凋谢了????爸爸的生命之花凋谢了。? ?
3.字词?肿胀(zhǒng)(zhàng) 叮嘱(dīng)(zhǔ) 恐惧(kǒng)(jù) 玉簪花(zān)花圃(pǔ)鸡毛掸子(dǎn) 挪窝儿(nuó)离开原来所在的地方,这里指起床。 耻笑(chǐ)鄙视和嘲笑。 咻咻(xiū)(xiū)模拟挥舞鞭子时发出的声响。
?骊歌(lí)告别的歌。 4.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5.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6.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念的感情。7.略

《第2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
学情分析:
《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孩子”。从题目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文章随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时而记眼前之事,时而忆从前往事,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文章重点写了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而动人,令读者仿佛能依稀的看到文字的幕帘后面,闪烁着一双盈盈的泪眼,“童稚里充满了哀怨,纯真中蕴含了惆怅”。品味语言,体会父爱,感悟成长,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是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
2.理解“爸爸”的形象。
3.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4.学习记叙中的伏笔与照应。
依据教学目标1、2点制定教学重点为:
(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2)理解“爸爸”的形象。(3)品味语言,体会父爱,感悟成长
依据学情制定教学难点为:
(1)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2)记叙文中的伏笔与照应。(3)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2.理解“爸爸”的形象。3.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生词、理清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肿胀(zhong zhangg)??? 叮嘱(zhu)??? 骊歌(li)廊堆(yan)??? 徘徊(pai huai)??? 抽屉(ti)
2.解释下面的生词:(1)肿胀: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郁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2)叮嘱:再三嘱咐。(3)恐惧:惧怕,害怕。(4)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
3.阅读全文,质疑。
4.思考: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
??? 1.作家作品简介。2.导语?。
三、正课
??? 1.质疑:文中对“爸爸”的回忆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试从课文中找出这方面的例子。
? 讨论并归纳:
? (1)开篇从衣襟上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2)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
??? (3)从钟声响了,毕业典礼就要开始,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
??? (4)从韩主任的讲话,我们唱骊歌,想到很多人都盼望自己长大,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寄钱的事;???? t文章回忆部分是插叙。文章采用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 2.质疑:“爸爸”的鼓励和惩罚对“我”的健康成长有哪些影响?
??? 讨论并归纳:
??? (1)六年前他参加我们学校的那次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时,曾经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今天。“六年后”到了,“我”真的成为优秀的毕业生被选做这件事。
??? (2)六年前有一天下大雨,“我”因赖床不起而受到爸爸的打。并坚持要“我”去上学。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
??? (3)爸爸不拿“我”当孩子,让“我”到东交民巷的正金银行寄钱给正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我”也闯练成功;
??? (4)当“我”从老高那里得到爸爸病逝的消息,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安静,这是爸爸长期教育的结果。
??? 3.质疑:“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讨论并归纳:爸爸表面上很严厉,严格要求“我”打“我”,逼“我”上学,实际上却充满爱心。他亲自给“我”送花夹袄和两个铜板。爸爸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爸爸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爸爸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四、小结?????? 这篇文章是随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的,所以文章采用插叙手法,从眼前的事回忆往事,写出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对自己的鼓励和教育,塑造了爸爸严厉而不失爱心的形象。
五、作业???? 完成课后第一题。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
2.理解“爸爸”的形象。
3.学习记叙中的伏笔与照应。
教学重点:
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
2.理解“爸爸”的形象。
教学难点:记叙文中的伏笔与照应。
教学过程:
一、预习
??? 再次阅读全文后,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个部分,思考研讨与练习二。???
二、导入
???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爸爸这个人物形象,理解了文章的插叙手法。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两个语段以及记叙文中的伏笔与照应的问题。
三、正课
??? 1.朗读从“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在这学校里啦”。
??? 2.质疑:我在一年级的时候,每天早晨醒来“又愁又怕”,愁的是什么,怕的又是什么?
??? 讨论并归纳:愁的是已经这么晚了,到学校去准又是迟到被罚站;怕的是罚站在门边时同学们的眼光使我害羞。
??? 3.质疑:爸爸是个商人,家里也很有钱,为什么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
??? 讨论并归纳:对孩子严格要求,不娇生惯养。
??? 4.质疑:爸爸见我不起床为什么打我?
??? 讨论并归纳:对孩子不娇生惯养,严格要求。
??? 5.质疑:爸爸既然打了我为什么又给我送花夹袄和两个铜板?
??? 讨论并归纳:爸爸表面对我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 6.质疑:爸爸对我的严格教育对我成长有什么影响?
??? 讨论并归纳: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门的学生之一,而且成为最优秀的小学毕业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
??? 7.朗读从“快回家去……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 8.质疑:我为什么要赶着回家“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 讨论并归纳:这是亲人间的一种预感,在文中也成为爸爸即将离开人世的伏笔。
??? 9.质疑:文中类似这样的伏笔还有哪些?
??? 讨论并归纳:
??? (1)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
??? (2)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很悲痛。
??? (3)当我进了家门,看到旁边的垂落的夹竹桃和落下的没有长成的小石榴,都在暗示爸爸的去世,以花喻人,人去花落。
??? 10.质疑:听了老高的话,知道爸爸去世的消息,我为什么“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 讨论并归纳:这是爸爸长期对我严格要求教育的结果。如爸爸说过:“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爸爸也不拿我当孩子,让我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汇款。爸爸说:“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最大。”爸爸叮嘱我“闯练,闯练”。所以我能意识“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 11.讨论:研讨与练习三。
??? 12.质疑:文章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 讨论并归纳:文题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
??? 13.质疑:文章多次写花有什么用意?
??? 讨论并归纳: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中间写爸爸爱花的天性,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和落下的没有长成的小石榴”回应前文,暗示花落人亡。以花为线索贯穿全文,使全文充满人情味而又严谨周密。
??? 14.质疑:有的专家认为文章除了爸爸爱花这条线索还有一条线索是什么?
??? 讨论并归纳:另一条线索是毕业典礼。文章从毕业典礼前写起,写到爸爸病倒了,不能参加我的毕业典礼,然后回忆爸爸多年来对我的严厉管教。对子女真诚的爱。毕业典礼中又疏密有致地叙述爸爸叫我到银行汇款的事,让我去闯练。毕业典礼后,英子听到爸爸辞世的消息,表现出了惊人的“镇定”“安静”,这是爸爸对我长期教育的结果。
??? 爸爸爱花和毕业典礼这两条线索中,前者是主线,因为作品所要刻画的主要形象是爸爸,在作品中起主导作用。而后者是副线,是为情节的发展有序而设置的,它对主线只是起着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然而这两条线索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交映生辉。
四、小结
??? 本文以爸爸爱花和毕业典礼为线索,重点写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
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文章采用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五、作业? 练习 3
课件20张PPT。2.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苗栗县人。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她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因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1948年回到故乡台湾。走近作者  曾任记者、编辑、后从事文艺创作。她的创作丰富,代表作有散文集《两地》《芸窗夜读》;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烛心》;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等。走近作者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创作缘由鸡毛掸子咻咻玉簪花骊歌肿胀叮嘱恐惧花圃dǎnxiū xiūzānlízhǒng zhàngdīng zhǔkǒng jùpǔ挪窝儿nuó耻笑chǐ检 查 预 习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淤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肿胀:再三嘱咐。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比喻犹疑不决。检 查 预 习叮嘱:题目含义——一语“双关”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败落。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含而不露、哀而不伤初读课文解题合作探究 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是怎样引出的?  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是怎样引出的?衣襟上的夹竹桃医院探望眼前回忆探病时的话六年前赖床受罚礼堂钟声响了,爸爸不能来,不能料理花儿爸爸爱花的情景韩主任讲话,我们唱骊歌爸爸要“我”闯练,叫“我”到银行汇款给日本的陈叔叔毕业典礼回来,看见零落的花儿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插叙  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照应,文章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中间还写了爸爸的爱花,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花”在全文中多次出现,它结构中起怎样的作用?理清线索爸爸没有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我”想起昨天在医院看望爸爸的情景。“我”想起爸爸逼“我”上学的事。“我”想起院里的花今年都没有上肥,而爸爸平时最喜爱花。回忆爸爸让“我”单独汇钱的事,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长大了。一、(1-12)二、(13-31)三、(32-34)四、(35-53)五、(54-68)毕业典礼前毕业典礼中毕业典礼后理清线索  文章两条线索并行1.以“夹竹桃花”为线索。
2.以“毕业典礼”为线索。 从全文看,爸爸是个怎样的人?简单归纳一下“我”成长的历程。 合作探究文章表达了爸爸对女儿怎样的感情?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但文中处处有伏笔。请找出这些伏笔。  1.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2. 很重感情,他听到叔叔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3.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从全文看,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重点表达了爸爸对女儿的深情和盼望女儿长大、懂事的情感。文章表达了爸爸对女儿怎样的感情?1.“我”去医院看望爸爸,爸爸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
2.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的”。
3.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 。
4.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
5.回到家,见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但文中处处有伏笔。请找出这些伏笔。简单归纳一下“我”成长的历程:  “我”在爸爸的管教下克服了懒惰的毛病,在爸爸的鼓励下有了挑战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爸爸激励坚强地面对爸爸去世的噩耗。1.课文中还有什么情节引起你的阅读兴趣?谈谈体会。
2.以“爸爸,我想对您说”为开头,对文中的爸爸或自己的爸爸说几句话。体验与反思体裁:自传体短篇小说。主旨:本文记叙“我”的童年往事:父亲对“我”的期望与教诲,以及父亲的去世令“我”成长起來,抒发“我”对父亲的无限怀念。总结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