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0 21:0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这十四篇文章隐含的一条主线:
在中国 人和人是如何联结在一起的?
《差序格局》和《系维着私人的道德》这两篇文章是核心。
《差序格局》
费孝通主要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说明中西方社会格局的不同。
西方“团体格局”:人人平等,界限分明,拥有宪法观念,团体中不抹杀个人权利;
中国“差序格局”:以己为中心,波纹外推,呈现出“愈推愈远,关系越淡”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伸缩性。
西方人吹牛可能吹自己,而中国人喜欢吹嘘关系,吹嘘自己离权力中心的靠近。
比较:团体格局vs差序格局
概念:什么是差序格局?
是指一种以自己为中心,并像波纹一样向外推出的,和自己发生亲属、地缘等社会关系的那种有着亲疏、远近之别的,并能够伸放收缩的中国社会结构的格局。
“伦”:同类同族之人的条理、顺序。(段11)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这“水波纹式 ”的人际关系构架生动描绘了“差序格局 ”概念 。
圈子是为传播信息、传递能量、交流情感而存在的。在现代网络社会,不论是使用微信、QQ、还是微博等社交软件,人们都处于一定的圈子中。这个圈子以自我为中心,产生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一圈圈推出去,产生影响,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微信“朋友圈”点赞
传统的“差序格局”依托于血缘关系、地缘关系等社会关系,互联网的发展,为传统差序格局注入了新内涵,微信、微博、QQ 等,人们可以隐去现实中的身份、年龄、地位等,根据自己的兴趣、心情等进行交往,但是 “圈子”的结构依旧是差序格局。
微信朋友圈“私”的特点。微信朋友圈的互动,只限于微信好友之间,而要成为好友,一般情况下需要通过身份验证。并且朋友圈的可见天数可分为最近三天、最近一个月、最近半年及全部,甚至于朋友圈某些好友是否可以看见都是可以单独设置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能看见对方朋友圈微信就已经代表自己处于对方的圈子之中。甚至于关系不好的微信好友,可以 选择进行拉黑或删除处理,彻底排除在“圈子”之外。朋友圈中很多人之间相互点赞是一种常态,主要因为微信朋友圈具有“私”的特点。虽然“点赞”有着多方面的内涵,可能是出于对内容感兴趣也可能是对发布者的欣赏,但“肯定”与“赞赏”是最主要的含义。关系较近的朋友、同事、同学、师生之间,微信朋友圈之间进行点赞,由虚拟网络生活辐射到现实生活中,更利于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15.下列事例 不能体现“差序格局”的一项是( )
A.苏秦游说失败之后,潦倒回乡,“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
B.两三家合住的院子,积满灰尘,长满荒草,谁也不想去清理。
C.痛骂贪官的人遇到父亲贪污时,不但不骂,而且代父亲掩饰。
D.游牧部落成员间互相依赖,他们以团体形式在山林里求生。
——2022.7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
D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本章的逻辑关系:中西社会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格局,而不同的社会格局引起了不同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体系。
在差序格局下,缺乏团体道德,难以找到一个笼统的道德观念,道德依附于差序的人伦存在。
为什么孟子要骂墨子“无君无父”?(段18)
探究“中国式人情社会”是如何产生的?
思考:《红楼梦》中贾雨村攀附贾家后,在应天府审理薛蟠打死冯渊的命案,在得知薛蟠属于“护官符”上的四大家族后,便胡乱判了此案,这个现象表明什么?
表明传统社会并没有超越私人关系的法律道德。
思考:团体格局中道德体系有什么特点?
(1)团体道德建筑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团体超于个人,控制个人的行为。
(2)团体道德离不开宗教观念,宗教是团体的象征。
(3)亲子等私人联系被否定,团体的代表——神必须无私,保证个体与团体的关系相等。
(4)需要有代理者(政府)执行团体意志,且保障个人权利,不得滥用权力,否则被剥夺代理资格。
思考: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有什么特点?
(1)道德出发点是自己,由己向外推以构成一根根私人联系,每根绳子被一种道德要素维持着。(例:对父母要孝,对君主要忠义,对朋友要忠信等)。
(2)没有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笼罩性的道德观念(仁只是私人关系道德要素的共相)。
(3)没有不分差序的兼爱,所有道德标准不能超脱差序的人伦而存在。
(4)道德因所施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
探究:
2015 年 5 月 9 日,《长江日报》“社会新闻版”有这样一篇报道:一位父亲在高速公路开车时打电话,旁边的女儿一再提醒父亲不要拨打电话,可父亲不听劝阻,最终女儿选择报警。此事引起社会争议。报道一出即上了微博热搜,以下是网友留言:
网友甲:看似残酷,实则温馨,这是对父亲真正的爱,为“中国好闺女”点赞!
网友乙:这也太不孝顺了,这毕竟是她父亲啊,她怎么可以这样做!
假如你也是网友,请结合本文观点从道德角度评析女儿的做法。
参考:
新闻中的女儿报警劝阻父亲高速公路上边开车边打电话的违法行为,明显是拥有现代社会结构格局下的道德观点,而非乡土社会那套道德体系,乡土社会差序格局中的道德体系是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而女儿的做法不再为满足道德元素“孝”而罔顾法律,在今天法治社会中这个孩子的举动是值得肯定和推广的。
探究:
学者曾于二十多年前在论著中说:差序格局对中国人行为方式、道德观念的影响非常深远。“公私不分”“私人道德”盛行,在现代化的今天也不能说是完全消解。这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转型,无疑是起着消极的作用。
那么,“差序格局”对于中国的发展,到底起着消极作用还是积极作用,请你结合实际生活谈谈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