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2023届高三作文开头开篇如何引述材料
阅卷剧透:高考作文40秒看一篇! 阅卷老师到底在看什么
流程一:看篇幅
一篇作文拿到手,作为阅卷老师,会先大致看一下文章篇幅,如果篇幅首先就不达标,那么毫无疑问,你的作文分数不会高,因为老师会觉得你根本没话讲,说不出来。
流程二:看标题
如果是规定好的题目,这个环节就省了,如果是自拟题目,而你的文章标题起得新颖别致又有内涵,那么现在你的作文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类文。
流程三:看点题
老师的眼睛就会在第一段里找,找你有没有点题!看开头是否简短吸引人,如果开头写了半天,没有点题,你就掉到二类文了,这时,老师还不会认为你跑题了。他还会接着看。当然,如果你开头点题做得好,而且还有些小吸引人的部分,就还在一类文里。
这是有主观因素的,但差别不会太大。
流程四:看结尾
老师会把目光快速定位到文章结尾,最后一段你再次点题、总结、升华并且独立成段,好,如果开头结尾都不错,那么恭喜你,你的作文至少在二类文里了。如果你结尾拉拉杂杂写了一堆,抒情不到点上,只是为了凑字数,而你开头又没点题,那么可以肯定,老师的阅卷已经进入十秒倒计时了。可能会是三类文甚至是四类文。
流程五:看分段
最后,看了开头和结尾,现在开始看正文了吗?还不是。这时老师会把整个卷子大致看一眼,看看你的分段情况,如果你分段清晰,错落有致,那你又为自己增加了一些分数。如果你没有分段,就中间密密麻麻写了一大堆,老师的印象就会是:条理不太清晰,文章结构安排有问题。
流程六:看正文
一般判卷到这时候,作文好或不好,老师心里的预判分数都出来了,再下来开始看你的正文。如果是记叙文,你描写生动细腻,抓住了人物特点,运用了修辞手法;如果是议论文,你逻辑清晰,有意识地运用了各种论证方法,那么,你的作文就是一类文。至于扣分多少,就看你的文章能否投老师所好了。
2022新1卷回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审题
审 材 料
审引导语
审 要 求
第一层:第1、2句。写出围棋的三个术语并对其进行解释。简洁平实,贴近考生的理解;暗含褒贬。这一层为下面二层打下基础。第二层:第3、4句。这一层写做法,分正向和反向 “功夫”,指下棋的功力,也指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初学者”,指生手。第三层:第5、6句。这一层写为什么这样做。
材料有三个层次。三个层次是一个整体。
启示意义、结合材料、感悟与思考三个写作任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写作时不应局限于围棋,而应拓展出去,写领悟到的道理;以材料为起点,去延伸去深挖,强调对材料的领悟与思考。
完成了写作任务就属“符合题意”。
引导语较短,规定了写作任务。
要求的内容跟往年基本一样。
分等评价
材料
启示
关系
五类卷:35分以下
一类卷:54——60分
二类卷:48——53分
二类A段50—53;二类B段48—52
三类卷:42——47分
四类卷:36——42分
没有结合材料,谈启示意义,或谈感悟与思考;
只是扩展材料,没写有感悟与思考;
褒贬方向不对。对材料中给定的正向材料进行批评;对材料中给定的反向材料进行肯定。
完全抛开材料,另起炉灶;
思想不健康,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残卷,没有完成写作要求。均在此等立意给分。
全省73万考生,其中就有3万4千多人35分以下!
“结合材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一定要告诉学生要学会“奉命写作”即结合材料来写作,因为他们进入社会以后的职业写作都是“奉命写作”,而不是自由写作。
写作引导语就是写作的任务与指令,它有明显测试学意义与区分度要求,因此必须把写作引导语吃透、审准、审优,然后再下笔。作为成年人的考生,教师一定要引导他们意识到写作题是他们的三观、思维品质、思辨素养、说理意识、表达能力等的集中展示,因此平时的写作训练一定精细化、科学化、整体化、系统化。
把本手功夫做足,妙手就会水到渠成、俗手就可主动避免。这样,我们的学生离开考场时、离开学校时,就不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评卷总体分析
导入: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首句标其目。”意思是作品一开头就要切题,要开门见山。明代著名学者谢榛所写的《四溟诗话》中则有“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的说法。即是说,作品一开头,就要像放炮似的,使人耳目为之一震。一篇好文章,注定要有一个吸引读者阅读的开头。
纵观近年来高考作文题,大多以材料作文为主,从写作文体上来看,写议论文的同学占多数,要想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写好开头很关键,接下来,我就以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为契入点,谈谈这种类型的作文题在写成议论文时,如何准确恰当地引用材料,完成指定任务,开门见山亮出自己的观点。
一、学情分析,查找原因
經过几次联考,加上平时的周测与平时练笔,通过分析学生写作情况,我发现部分同学作文开头存在一些问题,比较集中的问题有:
1. 引述材料过长,不简洁,不概括。
2. 引用材料时剪裁不精准,没有针对自己所选角度引述材料。
3. 开头观点不明确,比较含糊。
4. 完成任务意识不强。
5.光顾及开篇的文采而忘引述材料。
6.引述材料生硬或直接照抄。
二、回顾真题,把握方向
例一:2019年全国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
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二:2020年全国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三:2021年全国新高考卷作文题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三则作文题,有共同点,都是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就是我们常说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类作文题的特点就是在原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任务型写作是先“读”后“写”,是读后有感而发,“读的内容”和“感的内容”要有机地联系起来,开头要引述材料,后面要针对材料,根据具体情境,完成写作任务和写作要求。
三、佳作欣赏,探求方法
1.2019年全国卷优秀作文开头 文题: 逐劳动之光,扬时代之帆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热爱劳动自古便为中华儿女的优秀传统,在这片辽阔的神州大地上,人们一直是在用劳动创造财富与幸福。这是无可争议的,然而在我们的校园里随着时代车轮滚滚向前,种种不理解、不愿意、不尊重劳动的声音如沙尘般扬起,遮蔽了青年人追逐梦想的视线。(根据所选立意角度,定向引述分析材料)今天,就让我领大家一起去探讨吧——探劳动之真理,逐劳动之光,扬时代之帆!(明确观点,回扣标题)
点评:本文开头有明确的完成任务意识,符合演讲稿的格式。开篇叙述作文材料,边叙边议。准确地抓住了材料中劳动这一关键词,从自己所选取的立意角度,定向引述分析材料,最后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又回扣了标题。
2.2020年全国卷优秀作文开头 文题: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非常荣幸在此分享我的读书心得。昔有鲍叔,有知人之智,向齐桓公举荐管仲,终成齐国一代霸业。他人皆赞誉管仲之匡扶之功,独有司马迁有知人之明,而“多鲍叔能知人也”。(根据立意角度,定向概括分析材料)司马迁与我心有戚戚焉。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之中,我最敬佩的便是鲍叔,因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观点鲜明,回扣标题)
点评:本文开头有明确的完成任务意识,恰如其分地使用材料,合理剪裁,善于取舍,根据所选立意角度简要概括材料,有针对性地分析材料,点明在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之中,他最敬佩的便是鲍叔,最后既亮出自己的观点——“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也回扣了标题。
方法小结:
(一)引用材料技巧:
1. 开头要有针对性地使用材料,合理取舍,根据立意角度简述材料。
2.根据所选立意角度,有针对性地分析材料,挖掘内涵,开门见山亮出自己鲜明的观点。从材料到观点,过渡要自然。
(二)树立四种意识:概括材料意识、明确观点意识、完成任务意识、回扣标题意识。
(三)思路结构技巧:可以采用“引述材料——评析材料——提出观点”或“引中评——提出观点”等写作模式。
1. 引述材料审题后,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引述材料,引述材料要有侧重点,有针对性,概括材料要简洁。概括材料要关注三巧:(1)字数要巧。最好不要超过60字。(2)内容要巧。做到简洁,不拖泥带水。(3)扣题要巧。紧扣题目,观点鲜明。
2. 评析材料在“引材”之后,要有对材料的精炼点评,作为过渡到中心观点上的桥梁。
3. 提出观点在“过渡”之后,亮出自己观点。观点要能扣住材料,还要准确、鲜明。
(1)扣材——所确立的论点必须是根据材料生发出来的。
(2)准确——论点应从材料的中心意义或材料的重要角度、主要方面引申出来,不是从材料的非中心意义、次要角度、次要方面来确立论点;要找准立意角度与社会现实的对应点。
(3)鲜明——语言表达要清晰而简洁,尽量不使用抒情性及描述性语言。
四、使用方法,修改提升
以学生习作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被网友调侃为“发明界的泥石流”的河北青年发明家“手工耿”,获得了2020年菠萝科学奖的发明奖,并上了央视《讲述》节目。他的发明被戏称为“无用良品”,比如“不锈钢脑瓜崩”“菜刀手机壳”等等,看似没有多少实用性,但充满创意,让人捧腹大笑。这些发明虽然不太实用,却都是在向好奇心致敬,反映了一个普通人在思考与创造过程中的智慧和快乐。“手工耿”的意义,也许不在于他发明的东西,而在于他对待科学研究的非功利态度,在于他这种纯粹的科学和创新精神。
以上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学生原作: 文题:科学研究,富我中华
青年发明家“手工耿”,获得2020年菠萝科学奖的发明奖,受到广大网友的调侃。他的发明虽不太实用,但充满创意,让人捧腹大笑。“手工耿”的发明,重要的不是发明的物品,而是对科学的探究与追求,他纯粹的科学和创新精神,正是当代青少年都应该学习的。
点评:没有根据所选立意角度定向概括材料,分析材料缺乏针对性,观点不明确,标题与内容不相符。
升格指导:首先,本标题不够切题,要修改,其次要定向引述概括材料,有针对性地分析材料,阐明自己的观点。
修改提升:
(致敬科学,纯粹创新 ) 河北青年发明家“手工耿”,因其“无用良品”发明而走红,这些发明看似无用,实则体现了他对待科学研究的非功利态度及纯粹的科学创新精神。致敬科学,纯粹创新,是“手工耿”给我的最深感悟。
点评:标题运用并列式动宾短语拟题,形式对仗,内容精炼,论题鲜明。引述材料时,紧扣非功利态度及纯粹的科学创新精神,定向分析概括,最后阐明观点,有明确的完成任务意识,又回扣了标题。
五、拓展演练:
完成2021年全国新高考卷作文题的开篇,做到开篇引材,观点明确,80字以内。
材料: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示例:一百多年前,领袖毛泽东曾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强弱之论。(引述材料,高度概括,简洁明了)于今而言,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有完成任务意识)强者不可滥用其强,弱者应发奋图强。(提出中心论点,紧扣标题。)
点评:开头引述材料,高度概括,簡洁明了,有完成任务意识,开门见山,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回扣了标题。
示例2
不喜不悲,化弱为强
事有好坏,人有强弱。身体不够强壮可以加强锻炼以野蛮体魄,相反,身体强壮的人不注意管理也会变得虚弱。毛泽东早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强者会变为弱者,弱者也可以成为强者。我想“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这给我带来了启迪:不喜不悲,化弱为强。
何谓“不喜不悲,化弱为强”也?其必曰:不以强喜骄,不以弱卑懦。我们要坚信,强弱是可以转化的,不必因此大喜大悲。
不喜不悲,化弱为强是实践个人价值的好选择。或许你的身体免疫下降,但只要你强加锻炼,必能取得进步。锻炼身体如此,个人发展也应如此。不滥用强项,加强提升改善弱项,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实现个人价值。君不见,耄耋之年钟南山也依旧坚持每天跑步,他的身体一直很好,这离不开他不滥用强项的原因。个人发展也应如此,不喜不悲,化弱为强才能更好地在这个社会中站立,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不喜不悲,化弱为强是形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一个社会要想进步,必须持其强,强其弱。曾记否?清朝政府社会“闭关锁国”,滥用其强,最终落得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下场。正是晚清“生而强者却自喜”,才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相反,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民众,在百废待兴中起步,在一穷二白中发奋,百年沧桑取得强者辉煌,从弱者到强者,不喜不悲,才给人民带来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与社会环境。
不以强喜,不以弱悲
强者一定为强者,弱者一定为弱者,似乎理应如此。然而青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天天会变。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由此可见,强弱并非一成不变,强者不以强喜,弱者不以弱悲。这于万事万物均有深刻启示。
生而为强者,理应不以强喜,自强不息,不滥用其强。
有道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那么强者既已为强,又何必还要自强呢?早在1917年,青年毛泽东说道: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而至弱。由此观之,自强是必要的,尤其是强者。生而为强者,更容易被自身所迷惑,从而孤芳自赏,目中无人,滥用其强,终至失其所强。纵观历史,我们皆知,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何其强大,然最终也不过十余载就灭亡,这是为何?生而为强,不自强反而滥用其强,贪图享乐,奢侈骄纵,又如何能长久?是以强者不以强喜,方可成为至强。
生而为弱者,理应不以弱悲,奋发图强,不自甘懦弱。
习总书记有言:“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即使生而为弱,又有何妨?青年毛泽东认为:生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弱者不甘其弱,心怀大志,志在强者,终有一日也能登上至强之顶。因此,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甘懦弱,情愿永在井底仰望星空,而不愿跳出井底看一看这满天的浩瀚星河,终是日渐消沉,自我放弃。顾城写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弱者不以弱悲,发奋图强,方可至强。
至强至弱,非一成不变;至弱至强,恰在于自身。
“历史长河奔腾,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回望中国历史数百载,又何尝不是由强至弱而又至强?大唐盛世,何其繁荣?外国使节络绎不绝,贸易来往数不胜数,丝绸之路沟通东西,封建王朝领先世界数百年。而后无论多么强盛,中国曾沦为奴隶的历史也永远不会改变。南京大屠杀,火烧圆明园,这一桩桩一件件屈辱都记在我们心间,提醒着我们不可再为弱者。纵使中国沉沦百年,不甘的弱者大有人在,从嘉兴南湖驶来的一艘红船,引领着中国人民一步一步走向至强。看今朝,“中华儿女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在咫尺,中华民族必将屹立于东方不倒。生而为强者,滥用其强,于是有了昨日的中国;生而为弱者,不甘其弱,于是成就了今天的中国。
不以强喜,不以弱悲,天之诱我以至于强,亦可知也。
“三手”的好开篇示例
1.以本手为基,避俗手之劣,创妙手之举
围棋有“三手”——“本手、俗手、妙手”,本手是指基础的正统下法,俗手是看似合理实则有损的下法,妙手是出人意料的精妙之举。只有对本手理解深刻后,才能避免俗手之劣,创妙手之举。而这也恰合我们的学习之道。
以本手为基,方能避俗手之劣。学习上我们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历史上因为不以本手为基,而终沦为俗手的例子比比皆是:方仲永以父之志,只追求年少的妙手展示,不注重本手的积累,最终泯然于众人;某国发射火箭时,其突然解体,究其原因,竟只是一接焊的瑕疵而致……,由此可见,要是基础上的不夯实、不完善,都可能酿成大祸,一朝俗手而满盘皆输。
以本手为基,方能创妙手之举。古人云:妙手皆偶得,我却认为妙手是夯实本手的必然结果。且看苏轼文章行云流水,雄浑光辉,是其偶成之举?非也,而是他少时博览群书,父母教导下的必然,再看今年冬奥我国的火炬设计与吉祥物设计,若没有平日对设计的琢磨,又怎能见叶落而心念生,谋传统与科技而创新意?所以我以为妙手非偶得,它是夯实基础的必然结果。因此,只有以本手为基,深刻理解,方能创妙手之举。
实际上,以本手为基,避俗手之劣,创妙手之举,并不仅仅是局限于围棋或学习的道理,而是一条具有普遍性的规律。于个人学说如此,于国家传承创新亦如此。
何为创新?这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的拓展新意,是以创新当为妙手,而本手自然是传承。唯有对本手传统的深刻理解方能创有活力的创新妙手之举。试看《只此青绿》的万众瞩目,正是对《千里江山图》背后的体悟,才能实现好评如潮;试看《唐宫夜宴》的袅舞姿,正是对唐史唐制的细察,才能实现广受褒奖;试看《洛神水赋》流风白雪,正是对《洛神赋》的详知,才能完成惊鸿一现。而再回头看看市面上的一些粗滥的文创,借古风之名扰乱市场,谁不认为这是对传统的抛弃而招致的俗手。因此,好的创新必然立足于对传统的深刻理解 ,其败举也必然出于对传统的不顾。
而对于当下的我们而言,首要的是学识的夯实,作为我们的本手,未来报身于家国事业创新时,方能创出妙手避开俗手,为自己,更为中华文化书写美好画卷。
得分:19+19+20=58
开篇能吸睛(加分项,巧引材是关键)
《 以本手沉潜,以妙手行远》
人生如棋,棋局万变。有人规规矩矩地按照棋理走,收获了本分人生;有人总能出乎意料,在普通的轨道上宕开一笔,精妙至极;但也有人,从来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行棋貌似合理,实则已留下满盘遗憾。
人生到底该何去何从?笃行本手,妙手,亦或是俗手?我认为,以本手沉潜,稳国根基;避免俗手,杜绝浮躁;以妙手行远,方成大器。
开头两段稍加修改更吸睛:
围棋术语里有“本手”“妙手”“俗手”之称,演绎着棋局之机变。有人规规矩矩地按照棋理走,收获了本分人生;有人总能出乎意料,在普通的轨道上宕开一笔,精妙至极;但也有人行棋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实则已留下满盘遗憾。人生该笃行本手,妙手?亦或是俗手?我认为,当以本手沉潜,以妙手行远。
归纳总结
考场作文不同于一般的写作,既受写作时间限制,又有任务指令要求,最后还要接受阅卷老师的评价打分,所以,在短时间里,要写出既切合题目要求,又受阅卷老师喜欢的作文,写好开头尤为重要。
考场作文的开头,要像凤凰的头部一样,不大,但美丽、精彩,引人注目。对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要明确各项任务,开头要恰如其分地使用材料,合理剪裁,善于取舍,根据所选立意角度简要概括材料,有针对性地分析材料,开门见山亮出自己鲜明的观点。在行文中完成各项写作任务,如果是观点型标题,还要有回扣标题意识。
简言之,就是要有四种意识,即:1)概括材料意识;2)明确观点意识;3 )完成任务意识;4)回扣标题意识。
高中三年摸爬滚,何须考前还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