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识源】(2014年春)高中语文 13 老人与海教案+学案+课件+练习(打包4套) 新人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金识源】(2014年春)高中语文 13 老人与海教案+学案+课件+练习(打包4套) 新人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01 14:31:12

文档简介

2014年高中语文 第3课 老人与海拓展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一、积累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附识/识别 痉挛/泾渭分明 月饷/响彻云霄
B.钥匙/锁钥 赡养/瞻前顾后 歆羡/万马齐喑
C.属意/属文 洗濯/擢发难数 舞蹈/韬光养晦
D.曲笔/曲解 契约/锲而不舍 篆刻/大笔如椽
答案:B
解析:A项,分别读zhì/shí,jìng/jīng,xiǎng/xiǎng;B项,分别读yào/yuè,shàn/zhān,xīn/yīn;C项,分别读zhǔ/zhǔ,zhuó/zhuó,dǎo/tāo;D项,分别读qū/qū,qì/qiè,zhuàn/chuá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新一届政府倡导节约之风,严禁官员大吃大喝。然而一些地方转变作风仍存在虚与委蛇的现象,阻碍了中央精神的贯彻落实。
B.近几年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棚户区改造。居住条件艰苦的群众,都兴奋地搬进新居,告别了长达数十年萍飘蓬转的窘迫生活。
C.税务部门为了要政绩,不断对原本经营困难的企业加重税收,甚至今年收取明年的税。这种寅吃卯粮的做法只能使企业更加困难。
D.如果胸无城府,缺乏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有调查得来的大量素材,也会茫然不知所措,更别说彻底地解决问题了。
答案:A
解析:A项“虚与委蛇”,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付。B项“萍飘蓬转”,比喻远离家乡,在外漂泊。C项“寅吃卯粮”,比喻经济困难,收入不够支出,预先支用了以后的进项。D项“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六名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事迹报告令在场的学子们心潮起伏,会场内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他们开拓进取精神的敬意。
B.如果不去改变发达经济体单独主导世界经济的格局,国际金融危机中暴露的问题仍将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转机,甚至还可能更加严重。
C.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旅游部门将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推出新的旅游项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
D.网络作为当今最先进的信息传播媒体,它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也催生出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兴网络文化。
答案:D
解析:A项,成分残缺,“表达”缺少主语,可在“响起”后加“的”。B项,搭配不当,“转机”应改为“解决”。C项,不合逻辑,“近年来”和“将”在时态上存在矛盾。
4下面语句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钢轨将这种作用力传给地面,从而对地面产生一个向右的切向力,这个力就是“夏尔谢夫力”,车速越快,“夏尔谢夫力”就越大。?
①由于地球的自转,任何移动中的物体都受到一个侧向的作用力
②由俄国铁路工程师夏尔谢夫于1903年发现
③在北半球向右,在南半球向左
④在北半球会受到向右的力,对钢轨产生挤压
⑤火车当然也不例外
⑥“夏尔谢夫力”,是“科里奥利力”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
A.⑥②①③⑤④    B.⑥②①③④⑤
C.①③⑤④⑥② D.①⑤③⑥②④
答案:A
解析:这段文字介绍什么是“夏尔谢夫力”以及“夏尔谢夫力”产生的原因。综合六个语句看,A项排列的顺序最恰当。
二、阅读鉴赏(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一天的等待
海明威
他走进我们房间关窗户的时候,我们还未起床。我见他一副病容,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缓慢,好像一动就会引起疼痛。
“怎么啦,宝贝?”
“我头痛。”
“你先上床。我穿好衣服就来看你。”
可是当我来到楼下时,他已穿好衣服,坐在火炉旁,一看这个可怜巴巴的九岁男孩就知道病得不轻。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知道他发烧了。
“你上楼去睡吧,”我说,“你病了。”
医生来后,量了孩子的体温。
“多少度?”我问医生。
“一百零二度。”
下楼后,医生留下用不同颜色胶囊包装的三种药,并嘱咐如何服用,并说,如果高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用不着担心。这是轻度流感,要是不引起肺炎,就没有危险。
我回到房里,记下了孩子的体温,并对各种胶囊的服用时间作了记录。
“想让我读点书给你听吗?”
“好的,如果你想读的话。”孩子说。他脸色苍白,眼窝下方有黑晕。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无动于衷。
我朗读霍华德·派尔的《海盗故事》,但我看得出他并没在听我读书。
“你感觉怎么样,宝贝?”我问他。
“到目前为止,还是老样子。”他说。
我坐在床脚边自个儿看书,等着到时间再给他服一粒胶囊。按理,他本该睡着了,然而,当我抬头看时,他却双眼盯着床脚,神情异常。
“你为什么不试着睡觉呢?到吃药时,我会叫醒你的。”
“我宁愿醒着。”
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你不必待在这里陪我,爸爸,要是你嫌麻烦的话。”
“不嫌麻烦。”
“不,我是说,要是你过一会儿嫌麻烦的话,你就不必待在这里。”
我想,或许他有点儿神志不清了。十一点钟,照规定给他服药后,我便出去了一会儿。
那是个晴朗而又寒冷的日子,地上覆盖着一层已结成冰的冻雨。我带着我那条爱尔兰红毛小猎犬,沿着大路和一条冰冻的小溪散步,但在这玻璃般光滑的地面上站立和行走是很困难的。那条红毛狗一路上连跌带滑,我自己也重重摔了两跤。
高高的土堤上长着倒垂下来的灌木丛,我们从那下面撵起了一群鹌鹑,我击落了两只。
有几只鹌鹑停落在树上,但大部分飞进了一堆堆的柴垛中。动身返回时,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在离房子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群鹌鹑,而且还剩下许多,改日可再去搜寻猎取。
回到屋里,他们说孩子不让任何人进入他的房间。
“你们不能进来,”他说,“你们千万不要传染上我的病。”
我来到他身边,发现他仍像我离开时那样躺着。他脸色苍白,但两颊上部烧得发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
我量了他的体温。
“多少?”
“大约一百。”我说。实际上是一百零二度四分。
“原先是一百零二度。”他说。
“谁说的?”
“医生。”
“你的体温没问题,”我说,“用不着担心。”
“我不担心,”他说,“但是我不能不想。”
“不要想,”我说,“放心好了。”
“我很放心。”他说着,眼睛直盯着前方。显然,他有什么心事,但在尽力控制着自己。
我坐下来,打开了《海盗故事》,开始读给他听,但我看得出来他不在听,于是我停了下来。
“你看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他问道。
“什么?”
“我大概还有多少时间就要死了?”
“你不会死。你怎么啦?”
“啊,不,我会死的。我听到他说一百零二度。”
“人不会因为得了一百零二度的高烧而死去的。你是在说傻话。”
“我知道会的。在法国上学时,同学告诉我说,发烧到四十四度就不能活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原来自上午九点起,整整一天他都在等死。
“你这可怜的宝贝,”我说,“你不会死的。那种温度计不一样。在那种温度上,三十七度是正常的。在这种温度上,正常体温是九十八度。”
“你肯定?”
“绝对没错,”我说,“这跟英里和公里的区别一样。你知道,就像我们车速开到七十英里该折合成多少公里一样。”
“噢。”他说。
他那凝视着床脚的目光松弛了。他的紧张状态也终于缓解了。第二天,越发轻松了。为了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他会动不动哭起来。
(有删改)
5小说两次写到小男孩眼睛“盯着床脚”,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案:表现小男孩紧张害怕但又竭力克制自己的心理状态。
解析:这是两处细节描写,“盯”是写病中男孩的情态的关键词,要注意结合前后故事情节分析。
6小说采用“一天的等待”为标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标题没有明确“等待”究竟是什么,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②小说情节围绕“一天的等待”展开,标题贯串全文,是小说的行文线索。③“一天的等待”中,男孩直面死亡、坚强勇敢的精神得以彰显,突出了人物性格,揭示了小说主旨。(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小说的标题从内容上看,可以是小说中的人物,也可以是对小说的环境、中心情节的概括等;从手法上看,可以是线索,也可以设置悬念等。
7小说中的男孩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1)善良,体谅他人。不愿给父亲带来麻烦,怕自己的病传染给他人。(2)恐惧死亡却能坚强、勇敢地面对。面临死亡时没有哭闹,独自躺着,安静地等待死亡的降临。(3)天真而又脆弱。不懂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区别,误以为自己将要死去而等待了一天;当得知自己不会死去时,“为了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他会动不动哭起来”。
解析: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要抓住小说人物描写的内容,用概括的语言进行表述。
8有人认为小说中间插入的父亲外出打猎的两段文字是多余的,也有人认为这样写恰恰体现了小说构思的精巧。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6分)
答案:(1)是多余的。理由:①因为父亲打猎这件事游离于小说主要情节之外,给人以节外生枝之感,对于突出小说主要的人物形象和主题并没有什么作用。②孩子生病了,但父亲却高兴地去打猎,不合情理,是明显的败笔。③打猎时轻松愉快的情调与整篇小说营造的氛围不协调。
(2)这正是小说构思的精巧之处。理由:①明写父亲打猎的轻松愉快,暗写男孩在孤独恐惧中勇敢地等待死亡,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②宕开男孩的情况不写,而写父亲打猎的情景,使小说更具悬念。③父亲去打猎意味着他觉得孩子的病情不重,这与孩子自己的紧张恐惧形成鲜明的对比,增添了结尾的戏剧效果。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结构和艺术手法的鉴赏,要结合文章的内容、主旨,多角度分析体会,不可妄下断言。无论持什么观点,都要鲜明、准确,分析时有理有据。
三、表达交流(10分,每小题5分)
9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用如下形象的语言对艺术进行阐述:
艺术要通过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话,但这种完整体不是他(艺术家)在自然界中所能找到的,而是他自己的心智的果实。
请你用平易朴实的语言重新表述。(不超过50字)
答案:艺术要通过作品与世界交流,但这种作品并不是艺术家对外部世界的客观呈现,而是融入了他的主观因素。
解析:在歌德的这句话中有文艺术语“完整体”,有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向世界说话”是拟人,“心智的果实”是比喻。能把这些关键词句用通俗平实(不采用修辞手法)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
10(2013·江苏南京高三第二次模拟)仔细阅读下面的漫画,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话。
答案:狐狸:如今干什么都得有靠山! 兔子:凡事都要给自己留条后路!
解析:从漫画的前两个示例中可以看出,“格言”要紧扣这种动物的特点,并能暗示社会中某类人的工作方法或处世态度。可从“狐假虎威”和“狡兔三窟”的角度思考。
课件80张PPT。高中语文 老人与海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家海明威的生平与文学功绩
2、 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来把握人物——桑提亚哥这位硬汉子形象,找出文中人物的内心独白,进一步明确人物的永不屈服的精神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3、学习老人的永不服输的顽强精神
4、掌握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过程:
一、通过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着重了解其简洁明快的文风和他的作品中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
二、熟读课文,了解节选部分的内容。并梳理课文情节。
因为小说节选的部分比较长,共有97段,可以根据五次与鲨鱼搏斗、两次搏斗后的心理活动、最后返港回家把全文分为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五部分
第二部分 第六部分
第三部分 第七部分
第四部分 第八部分
三、老人在什么状况下与鲨鱼接二连三进行搏斗的?老人先后五次与鲨鱼搏斗结果如何?从中可以看出桑地亚哥是个怎样的人?
四、讨论探究
(一)老人为什么说:“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搏斗中老人获胜的原因是什么?
(二)你如何看待桑地亚哥的失败?从桑地亚哥身上你获得什么启发?
(三)文中的独白有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从刻画人物性格和表现文章主题两方面分析)
五、名句积累:
1、人并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给打败。(也译成: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桑地亚哥)
2、人生充满不幸和灾难,人生无论怎样都只能是一场悲剧,然而只要有这种精神和风度,人就能在明知会失败仍要拼搏的悲剧中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和人格的尊严。”(《二十世纪美国小说史》傅景川著)
3、创作要像海上的冰山,八分之一露在上面,八分之七应该隐含在水下。露出水面的是形象,隐藏在水下的是思想感情,形象越集中鲜明,感情越深沉含蓄。(海明威作品的“电报式风格”)
六、课外拓展
1、阅读下面这首诗,理解一下诗人描绘的画面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2、阅读《老人与海》可以领悟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尤其是懂得如何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请写一篇读后感(800字左右),记下自己读书的收获。
高中语文 老人与海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作家海明威的生平与文学功绩
2、 掌握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来把握人物——桑提亚哥这位硬汉子形象,找出文中人物的内心独白,进一步明确人物的永不屈服的精神和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把握课文的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老人的永不服输的顽强精神
教学重点:分析故事情节,找出人物内心独白,把握人物“硬汉”形象
教学难点:掌握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教学方法:情境法、启发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通过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着重介绍其简洁明快的文风和他的作品中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作者简介) 一个酷爱打猎、钓鱼的作家。他到过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他的身上中过237块弹片。他的头上缝过57针。他曾在非洲两度飞机失事,严重的脑震荡使他的视力和健康每况愈下。这就是海明威。他的经历,孕育出他那硬汉的性格。 二、熟读课文,了解节选部分的内容。
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约占全书的六分之一。从书中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老人与鲨鱼的搏斗共分五个回合。用鱼叉杀死一条灰鲭鲨,鱼叉被带走,大马林鱼被吃掉四十磅;用刀子杀死两条星鲨,大马林鱼被吃掉四分之一;用刀子杀死一条犁头鲨,刀子折断;用短棍击退两条星鲨,大马林鱼半个身子都被咬烂了;用短棍劈打成群结队的鲨鱼,短棍丢掉又用舵把,大马林鱼再也没什么可吃的了,只剩下残骸……五个回合的搏斗结果却是一无所有,“他知道他终于给打败了,而且一点补救的办法也没有”。 三、研习课文
(一)梳理课文情节
因为小说节选的部分比较长,共有几段?(97)那我先给大家一些提示,大家可以根据五次与鲨鱼搏斗、两次搏斗后的心理活动、最后返港回家把全文分为八个部分。 [学生从文中找,讨论交流后明确] [课件展示]
第一部分(开头-后来它就慢慢地沉了下去),老人与第一次与一头鲨鱼的搏斗。
这一部分,以鲨鱼的巨大勇猛来衬托老人的勇敢,一个高大的形象就在与鲨鱼的搏斗中刻画出来了。
第二部分(“它咬去了大约四十磅”-他连一只鸟儿也看不见),写老人杀死一条鲨鱼之后的心理活动。(在与鲨鱼的搏斗之后,又是老人内心的激烈斗争,是自己信心与毅力的较量。)
第三部分(他已经在海里走了两个钟头-也许结果会很好的),写老人与两条星鲨的搏斗。(在与两头鲨鱼的较量中,我们看到了老人的智慧与勇敢。)
第四部分(“下一个来到的鲨鱼是一条犁头鲨”-“鲨鱼才又向他扑来”),与犁头鲨的战斗。
第五部分(“老头儿看见两上褐色的鳍”-“即使现在也能行”),老人又与另两条星鲨搏斗。
第六部分(“他不愿再朝那条死鱼看一眼”-“我多么希望我不必再跟它们斗呀”),写筋疲力尽的老人的心理活动。
第七部分(“可是到了半夜时候”-“没有其重无比的东西在旁边拖累它了”),与群鲨的搏斗。
第八部分(“船还是好好的”-结尾),与鲨鱼搏斗了一夜的老人回到家里。
(二)老人在什么状况下与鲨鱼接二连三进行搏斗的?老人先后五次与鲨鱼搏斗结果如何?从中可以看出桑地亚哥是个怎样的人?
A年老体衰 精疲力竭 头昏眼花 右手受伤
左手抽筋 没有食物 缺乏武器 孤立无援
B①用鱼叉杀死一条鲭鲨
②用刀子杀死两条星鲨
③用刀子杀死一犁头鲨
④用短棍击退两条星鲨
⑤用短棍劈打成群鲨鱼
C每次胜利都付出惨重的代价,最终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
D硬汉形象: 孤独,背运,贫穷,年老体衰,但是他乐观,自信,坚韧
忍着饥饿,疼痛,贫穷,竭尽全力,不屈不挠,顽强
(一个面临厄运甚至绝境 永不屈服 永不放弃…… 的硬汉子!)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桑地亚哥
四、讨论探究
(一)老人为什么说:“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搏斗中老人获胜的原因是什么?
这句话是桑地亚哥的内心独白,也是小说的核心精神,它生动地揭示了桑地亚哥的内心世界和人
生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的思想观与价值观的反映。这句话意味着,人生的使命是奋斗,是与命运做不懈的抗争。人生下来虽然面临种种自然与社会的挑战,也许这些挑战强大到足以把人的肉体消灭,但一个人只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不屈服的精神,人就永远是胜利者。
小说中的老渔夫桑地亚哥虽然最终没能保住大马林鱼,但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他表现出无与
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是精神上的胜利者。
在这场勇气、毅力和坚韧的较量中,毅力支撑着老人的身体,希望支撑着老人的精神,而经验使老人获得希望。年老的圣地亚哥用智慧而不是靠仅有的体力,用知识和机智而不是靠仅存的傲慢来支撑自己,最后取得了这一次的胜利。 (二)你如何看待桑地亚哥的失败?从桑地亚哥身上你获得什么启发?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
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这样一个“硬汉子”形象。小说中的大海和鲨鱼象征着与人作对的社会与自然力量,而老人在与之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表现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虽败犹荣,精神上并没有被打败。可以说,这样一个形象,完美地体现了作者所说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思想。
(三)文中的独白有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从刻画人物性格和表现文章主题两方面分析)
本文除了有关老渔夫桑地亚哥与鲨鱼搏斗场面的描写,还有大量人物的内心独白,它们忠实地记录了桑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这几天的心态,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这些内心独白不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那内心的自豪感、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而且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光彩,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构成小说的重要特色。海明威早期小说中的硬汉子多是“哑巴公牛”,言语不多,缺乏思想,而老渔夫桑地亚哥却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具有坚强的理性,是用思想支配行动的人,因此成为海明威小说中刻画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
五、小结:
在归航的途中,面对鲨鱼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他一直战斗到手无寸铁,赤手空拳为止。尽管失掉了那条费尽千辛万苦才捕到的大鱼,但是,他却是一位英雄和胜利者。其实,当他的鱼刀被折断的时候,我们谁都明白:完了,再也无法击退鲨鱼的袭击了。往后,无论怎样的努力,终将归于失败。不知你怎么看,要是我,一定举起双手向鲨鱼投降。但是,那个倔强的老头根本没有屈服和妥协的念头——不管能不能赢,他决不低头。不论你是多么凶恶的鲨鱼,只要你敢于咬我的鱼,我就要向你举起木棍——只要有东西可举,我就要举,然后重重地敲下来。实在无物可举时,我还会举起赤空的拳头——尽管这于事无补。那么,是什么支撑起这位勇士的不屈的灵魂的呢?那就是是自信,那就是毅力!
   这部小说表现了一种奋斗的人生观,即使面对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胜利。也许结果是失败的,但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就如这位老渔夫一样,虽然老了,倒霉、失败;但他仍旧坚持努力,而能在失败的风度上赢得胜利。
六、课外拓展:
1、阅读下面这首诗,理解一下诗人描绘的画面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制。(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
2、阅读《老人与海》可以领悟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尤其是懂得如何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请写一篇读后感(800字左右),记下自己读书的收获。(写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