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精选备课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同步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年春精选备课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同步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3-01 17:1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单 元 检 测
(时间:45分钟 分值: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和西班牙王室议定的条件是哥伦布若在东方开疆拓土则可自任总督,但土地财富的9/10要归西班牙国王。这反映了哥伦布远洋航行的本质在于 (  )。
A.发财致富   B.传播宗教
C.殖民掠夺   D.海洋探险
解析 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在东方开疆拓土” “土地财富的9/10要归西班牙国王”可以判断哥伦布远洋航行的本质和真正意图是殖民掠夺。
答案 C
2.15世纪末教皇以穿过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附近的子午线为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两半球内新发现的土地分别划归两个最先开辟新航路的欧洲国家。这两个国家是 (  )。
A.葡萄牙和西班牙   B.法国和西班牙
C.荷兰和英国   D.法国和英国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划归两个最先开辟新航路的欧洲国家”,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史实可知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 A
3.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和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 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 ③开发土地资源 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①体现了对黄金(Gold)的追求;②体现了传播上帝(God)福音的动机;④体现了荣誉(Glory),③不包括在三个“G”之内。
答案 C
4.“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  )。
A.推动了地理大发现和科学进步
B.满足了宗教人士扩张天主教的愿望
C.反映了西欧工商业发展的要求
D.使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解析 B、D两项在引文中没有体现,可直接排除。从引文中的连接词“虽然……但……”可知,引文并非强调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意义,排除C项。故选A项。
答案 A
5.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经济的时代,而古希腊的战略家狄米斯·托克利也曾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l7世纪时控制海洋、拥有海上殖民霸权的国家是 (  )。
A.西班牙   B.荷兰  
C.英国   D.法国
解析 考查近代海上殖民霸权的演变。注意时间为17世纪,此时荷兰获取海上殖民霸权,称为“海上的马车夫”。西班牙为16世纪中期;英国为18世纪。
答案 B
6.1562年,英格兰人约翰·霍金斯从非洲掳掠了一批黑人运往美洲,以补充当地甘蔗种植园的劳动力。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
A.这次航行借助了西风漂流
B.蒸汽机为贩奴船提供了新动力
C.欧洲殖民扩张活动从此开始
D.促进了美洲种族成份的多样化
解析 蒸汽机出现是在18世纪,根据题干时间,B项首先排除。欧洲殖民扩张活动15世纪开始,故C项排除。从非洲到美州,借助西风漂流,路途更远,故A项错误。大批黑人运往美洲,促进美洲种族成份的多样化,故D项正确。
答案 D
7.1522年9月6日,麦哲伦的船队绕地球一周回到欧洲,这一消息迅速在欧洲传开。当时的人们议论纷纷,下列言论,最为合理的是 (  )。
甲说:这太夸张了,帆船根本不能越洋,而英国的汽船他们根本买不起。
乙说:这不可能,茫茫大海,一望无际,根本辨不清方向。
丙说:这有可能,据说是王室拨款资助他们远洋航行的。
丁说:这是真的,因为葡萄牙国王亲自迎接他们胜利归来。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当时的航海技术及航船已经可以进行远航,故甲、乙的说法均是不合理的;麦哲伦是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进行远航的,王室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选C项。
答案 C
8.1759年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  )。
A.社会贫富差别的扩大   B.工人运动的兴起
C.经济危机的发生   D.垄断现象的出现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提示:社会经济成果分流,应该理解为资本主义社会到来之初社会分配不公,导致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稳定,所以应该选择A。
答案 A
9.观察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统计表,从表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英国
(  )。
原材料 食品 工业制造业
出口贸易 7% 8% 85%
进口贸易 61% 33% 6%
A.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B.农轻重比例发展失调
C.进出口贸易逆差严重 D.工农业资源严重不足
解析 依据材料中“1854~1856年”这一时间可以判断是处于工业革命完成时期,原料进口比例大,而工业制造出口比例巨大。对殖民地的原料依赖及出口的工业品均居高不下,说明殖民体系的形成。
答案 A
10.“西欧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差别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欧洲用了四个世纪(1500~1900年)建立起其在世界范围的统治,而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了。”下列对材料中文明“扩张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B.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世界历史
D.欧洲国家最终确立世界霸权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种文明与传统的农业文明有本质的区别,再由“1500~1900年建立其在世界范围的统治”可知答案为A。
答案 A
11.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前来剪彩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在当时能让英国女王感到“荣光”的参展产品是 (  )。
A.火车机车、水力纺纱机   B.电灯泡、电动机
C.汽车、汽轮   D.电话机、内燃机
解析 1851年,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未开始,而B、C、D三项均含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答案 A
12.有人评论一种经济现象,认为它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这种经济现象开始盛行是在 (  )。
A.18世纪末的英国    B.19世纪末的美国
C.20世纪20年代的苏联    D.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
解析 由“节制生产”“独占一业”等信息可判断,这种经济现象应为垄断组织,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故选B项。
答案 B
13.19世纪后半期,股份公司大规模发展,广泛流行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股份公司的分布范围从金融、交通和公共事业等基础设施向钢铁、机器制造和商业扩散,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这一“发展”客观上反映了(  )。
A.新兴工业扩大规模的要求 B.科研与生产的直接结合
C.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D.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要求
解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资本需求日益庞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趋加强,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选A项。
答案 A
14.美国石油开采量从1860年的50万桶上升到1910年的2亿桶以上,反映了当时美国 (  )。
①新能源的开发成为重要产业 ②重工业地位上升
③内燃机广泛应用 ④成为最大石油输出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美国不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输出国,材料信息也不能体现这一点,故排除④。
答案 A
15.下表反映了英、美、德三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时间 英国 美国 德国
1860年 27.5 9.1 6
1900年 19 13 12
A.经济危机的影响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C.交通运输的改进   D.世界市场的形成
解析 从时间上看,经过1870年前后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和德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大大加快,所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也大大增加,英国则由于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重视而导致其工业生产逐渐落后,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开始下降。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8分,共2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却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5%。
——史钟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材料二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1520 1600 1670 170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5.25 8.25 13.5 17.0 21.0 27.5 51.0
材料三 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全世界纪录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材料四 ……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末英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化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治理环境的措施。(2分)
(4)综述以上材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2分)
解析 第(1)问,以概括要点的方式在材料一中找出促进工业发展的因素,如圈地运动、科技推广、工业革命等。第(2)问,从城市人口的构成、工业的污染等方面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第(3)问,注意各阶级各阶层的活动如方法、建议、宣传等。第(4)问,注意从科技、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来展开回答。
答案 (1)原因:立法推动圈地运动;重视科技;工业革命(蒸汽机的运用)。
(2)影响:推动城市化进程;导致环境严重恶化;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3)措施:英国政府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和斗争促进了环境的治理和改善。
(4)启示: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17.科学技术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归根结底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书中科学家占38位。下图两位科学家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时代发展。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特拉瑙带回了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权。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成德国90年代德国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1851年至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丁建宏《德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用具体史实说明“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时代发展”的理由。(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德国发展高新科技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后期德国科技发展的政治因素。(4分)
解析 第(1)问,难度较低,考查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科技成就。结合瓦特和法拉第的时代背景及主要成就作答即可。第(2)问,可根据材料及基础知识作答,根据题干“设立科研机构,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得出科技发展途径。政治因素结合必修一的相关知识作答。
答案 (1)万能蒸汽机解决了当时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电磁感应为电的发明和运用奠定了理论基础,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2)途径:内部研发;外部引进。因素:国家统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政府重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