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游站未来城”位于苏州昆山市,它从高空看上去就如同一座金字塔般层层叠叠,从低到高的面积逐渐减少。采用层层退台式的设计,让大部分房子都拥有露台。它将私人住宅、居家办公、创意会展中心融合在一起。完成下面小题。
1. 金字塔式的建筑风格的主要目的是( )
A 缓解交通拥堵 B. 保护居民隐私
C. 改善居住条件 D. 节省建筑材料
2. 进驻“游站未来城”的企业类型主要是( )
A. 小微企业 B. 中型企业 C. 大型企业 D. 特大型企业
“精明收缩”是在部分城市出现经济衰退、人口流失、房屋空置等背景下提出的,推行“更少的人口、更少的建筑、更少的土地利用”的发展理念,将投资重点放在调整城市功能。美国的扬斯顿是实行“精明收缩”的先锋城市,通过重新界定扬斯顿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缩减大量的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将其置换为生态绿地,实现城市的产业转型与环境改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精明收缩”理念限制了城市的( )
A 服务职能 B. 人口密度 C. 城市规模 D. 服务种类
4. 扬斯顿通过精明收缩方案的实施,可以( )
A. 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B.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C. 提高城市化水平 D. 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5. 下列城市中,宜将“精明收缩”理念用于实践的是( )
A. 重庆 B. 大庆 C. 三亚 D. 上海
在中医典籍中,对风、湿产生的原理有如下描迷:“寒热相将必然生湿于脉,故有脉浮之病变焦之热容入脉,与求相将而生那风风为寒热产生动差的在天之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下列天气系统成因和“寒热相搏必然生湿于脉”最相似的是( )
A. B.
C. D.
7. 下列地理事物的产生原理与“风为寒热产生动差的在天之气”所反映的原理相似的是( )
①海陆风②副热带高气压带③城市风④副极地低气压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岩层产状是指即岩层的产出状态,是由倾角、走向和倾向构成岩层在空间产出的状态和方位的总称。图1为岩层产状三要素示意图,图2为岩层产状图例说明图,图3为某区域略图,图中a、b、c、d、e为沉积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处岩层具有储水构造 B. 乙处适合修建地下隧道
C. a、b、c、d、e岩层由新变老 D. 该区域岩层具有明显的片理构造
9. 沿XY线作剖面,与其相符的地层分布可能是( )
A. B.
C. D.
10. 甲、乙两地地表形态的差异反映了( )
A 构造运动不同 B. 成岩时间不同 C. 堆积程度不同 D. 侵蚀程度不同
为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研究人员设计了4个温度梯度(0、5、10和20℃)和2个水分含量(重量百分比25%和40%)共8种高寒草甸凋落物处理试验,下图示意这8种处理下高寒草甸凋落物96天内累计CO2释放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温度和湿度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是( )
①温度增加,分解速率加快②温度增加,分解速率减慢③湿度增加,分解速率加快④湿度增加,分解速率减慢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2.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凋落物分解速度慢,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光照 B. 湿度 C. 气压 D. 温度
13.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固碳能力( )
A. 一直升高 B. 一直下降 C. 先升后降 D. 先降后升
潮流是指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海水垂直涨落时水体的周期性水平运动现象。按运动形式分为往复流和旋转流。左图示意海南岛中东部海域水深分布。右图示意海南岛中东部海域最大半日潮潮流椭圆(某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潮流矢量终点连接起来的接近椭圆的封闭曲线,长半轴和短半轴分别代表最大流速和最小流速,长轴方向代表最大流速方向,椭圆扁率越大的为往复流,扁率越小、越接近圆形的为旋转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关于海南岛中东部海域最大半日潮说法正确的是( )
A. 海域越深潮流流速越快 B. 旋转流以逆时针旋转为主
C. 海域越深旋转流越明显 D. 最大流速方向与海岸平行
15. 潮流形成旋转流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底地形的变化 B. 地转偏向力影响
C. 海水的往复运动 D. 海水的涨落幅度
16. 下列关于潮流说法正确的是( )
A. 影响沿岸气候 B. 形成大型渔场
C. 塑造海岸地貌 D. 不利污染扩散
二、综合题(共3题,共计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下游因黄河多次决口形成泛滥平原(黄泛平原),沙岗地和洼地广布,冬春季节风沙活动频繁。红薯是地下块茎的高产作物,喜温怕涝,喜疏松土壤。开封市在沙地采用起垄方式种植红薯,一年两熟,大面积种植红薯却加剧了当地的风沙活动。当地积极倡导采用“冬小麦—红薯”两茬轮作的保护性耕作模式(收割完冬小麦残茬的地表上,免耕直接种植红薯),很好地抑制了风沙活动。下图示意黄泛平原及起垄种植红薯景观。
(1)当地春季红薯种植采用地膜覆盖技术效果显著,说明采用这种技术的主要目的。
(2)分析开封沙岗地起垄种植有利于红薯生长的原因。
(3)说明“冬小麦—红薯”两茬轮作保护性耕作模式能抑制风沙的原因。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冰冻圈是地球系统中水体处于冻结状态的负温圈层,主要分布在地球两极和部分高山地区,是体现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和明显的证据。它为人类提供淡水资源供给、水文和生态调节等各种惠益,也带来雪崩、泥石流等严峻挑战。随着全球变暖和温室效应现象的出现,冰冻圈范围正在发生变化,这不仅影响自然系统,也将对全球的人文、经济、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下图表示1979-2019年北极海冰和南极海冰范围的变化图。
(1)地球各圈层间存在密切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关系。说出与冰冻圈联系密切的圈层名称。
(2)分析地球北极、南极海冰范围变化的特点。
(3)冰冻圈范围变化是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暖而造成的。从大气受热过程和人类活动影响角度分析其形成机制。
(4)为保障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倡议实施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模式。简述可采取的措施。
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地质史上,四川盆地经历了海盆-湖盆-内流盆地-外流盆地的沧桑巨变,形成了震旦纪(元古宙晚期)—中三叠世海相沉积层和晚三叠世到始新世(新生代古近纪)陆相沉积层,两大沉积层厚度分别达4.7千米和2.7千米。独特的地质演化史使得四川盆地蕴藏了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等资源。
材料二川江(长江四川盆地段)地质历史时期曾经为古长江的西支,自东向西汇入南流的古金沙江。受流水作用影响,其与古长江的东支即现今的长江中下游得以贯通,流向转为向东流。图为“四川盆地地形与水系示意图”。
(1)指出四川盆地海相沉积层的化石中可能所含有的动植物种类。
(2)流水作用使川江流向改变并与古长江东支贯通,请描述其作用过程。
(3)从地层特征说明四川盆地能源矿产丰富的原因。
三明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地理试题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题答案】
【答案】1. C 2. A
【3~5题答案】
【答案】3. C 4. D 5. B
【6~7题答案】
【答案】6. A 7. C
【8~10题答案】
【答案】8. C 9. A 10. D
【11~13题答案】
【答案】11. A 12. D 13. D
【14~16题答案】
【答案】14. C 15. B 16. C
二、综合题(共3题,共计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当地春季蒸发旺盛,采用地膜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春季易受冷空气影响,地膜覆盖可以改善热量条件,起到保温、增产效果;当地春季风沙活动频繁,可起到抑制风沙的作用。
(2)沙地土壤疏松、通气性良好;岗地利于排水,不易发生涝灾;起垄种植可加厚土层,有利于地下块茎生长,且更易排水。
(3)两茬作物种植季节相连,可减少地面裸露时间;红薯生长初期可利用小麦秸秆覆盖地表,或留茬免耕减少对土壤的扰动。
【18题答案】
【答案】(1)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2)全球(北、南极)海冰整体规模缩减;北冰洋海冰(北极海冰)自1980年以来海冰整体范围呈减少趋势;南大洋海冰(南极海冰)范围较稳定;2015年后两地区的海冰范围均为减少趋势;20世纪最后几年到2015年间还略有增长。
(3)(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对可见光(太阳短波辐射)有高度透过性,对地面长波红外线辐射有高度吸收性,通过大气长波辐射将大部分能量返还地面,补充地面能量损失,产生对地面保温作用;(人类活动影响角度):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破坏自然界植被,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浓度)升高;加快全球大气温度的上升,产生和加剧温室效应和气候变暖,造成全球冰冻圈范围的不断缩减。
(4)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减少C02排放:发展煤炭气化(液化技术),提高化石能源的利用率(节能减排;减少能耗);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新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使用清洁能源),调整和改善能源利用结构: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和提升植被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消化能力;提高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减少能源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国际合作,实施减缓措施等。
【19题答案】
【答案】(1)藻类;无脊椎动物;鱼类
(2)由于古长江东支溯源侵蚀;河流切穿分水岭;袭夺了川江,川江改向东流,两河贯通
(3)有古生代到中生代早期深厚海相沉积地层,可能蕴藏油气资源;中生代为成煤重要时期,有中生代到新生代陆相地层,可能蕴藏煤炭资源;沉积层巨厚,矿产储量丰富且储存条件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