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21 21:2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1947年3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是因为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
A.陕北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东北解放区 D.华东解放区
2.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
A.重庆谈判 B.蒋介石进攻中原解放区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3.(2022·吉林·八年级期末)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参加重庆谈判主要是为了
A.推迟内战爆发
B.争取和平民主
C.争取更大利益
D.争取舆论支持
4.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弱我强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C.“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5.1945年,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中所签订的著名协定是( )
A.停战协定 B.政协决议
C.“双十协定” D.何梅协定
6.1945年8月到10月间,全中国人民共同的关注点是( )
A. 北伐战争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重庆谈判
7.1949年春,在北平西苑机场阅兵时,毛泽东对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原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说:“北平和平解放,宜生兄功不可没。”这里的“宜生”是指( )
A. 李宗仁 B. 张学良 C. 佟麟阁 D. 傅作义
8.1945年,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重庆各界纷纷在《新华日报》上表达他们的喜悦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 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 渴望和平,争取民主
9.“图像是可视的历史。”下面这幅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发生在1949年4月23日,它标志着( )
A. 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被粉碎
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 国民党反动派赖以发动内战的精锐部队被基本消灭
D. 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统治的覆灭
10.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主要是为了( )
A. 避免内战,实现和平
B. 迫使日本帝国主义投降
C. 实现西藏和平解放
D. 商讨恢复经济建设的具体方案
11.小刚同学在探究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这一主题时,搜集到下面这幅图片。请你判断下图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
A.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B. 北伐战争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12.“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 )
A. 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B. 解放战争的进程
C.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D. 解放战争的影响
13.下图为淮海战役中人民支前统计表,它形象地说明了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能以弱胜强,打败敌人的哪一重要原因( )
A. 人民群众积极支援 B. 武器装备精良
C. 双方兵力悬殊 D. 将士作战勇敢
14.为了解决解放区的土地问题,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土地会议,通过了( )
A. 《天朝田亩制度》 B. 《中国土地法大纲》
C. 《资政新篇》 D. 《土地改革法》
15.为了解决解放区的土地问题,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土地会议,通过了( )
A. 《天朝田亩制度》 B. 《中国土地法大纲》
C. 《资政新篇》 D. 《土地改革法》
16.“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 )
A.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B.解放战争的进程
C.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D.解放战争的影响
17.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下列表述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A.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18.下列年代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不断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B.放弃攻打中心城市计划
C.建立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
D.重视发挥农民革命作用
19.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的沧桑历史。有人形象地说它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历史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
20、小茗在整理中国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②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③重庆谈判 ④解放南京
③②①④ B.②④③① C.②③④① D.④③②①
非选择题
21.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起点是哪一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3)十年内战时期,哪一事件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此次会议把哪一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5)解放战争时期,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中国共产党颁布了哪一文献?
(6)回顾党的革命历程,谈谈你的感悟。
2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青年学生首先奋起抗争;中国无产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长征》(1935年10月)
材料三: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十天之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去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场运动?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材料二中后四句诗反映了长征中的哪些重大军事行动?
(3)材料三中国共谈判的地点在哪里?经过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什么协定?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耻辱]
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发生后,当时的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导致怎样的结果?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内容,请你说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在此之前,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兄弟阋墙]
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我跟蒋显示(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口述历史》
(3)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 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这个事件是如何解决的?当时起调停作用的共产党领导人主要是谁?
[同仇敌忾]
毛泽东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同赫尔利的谈话》
(4)请列举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
[全面内战]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1948年9月到l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大决战。
(5)请问这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三大战役有何意义?在解放战争时期直接导致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什么?
[归纳总结]
(6)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国共两党应该怎样相处才更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发展?
答案
1-5ABBDC 6-10DDDDA 11-15DCABB 16-20CDDDA
21、(1)中共一大的召开。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遵义会议。
(4)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
(5)《中国土地法大纲》。
(6)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等。
22、(1)运动:五四爱国运动;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军事行动:抢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红军会师。
(3)地点:重庆;协定:《双十协定》。
23、(1)九一八事变;不抵抗;东北三省沦陷。
(2)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伐的统治;
(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周恩来
(4)台儿庄战役
(5)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南京解放(或渡江战役)
(6)国共两党和则两利,斗则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