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寒假作业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解放战争中,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标志是( )
A.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B.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林彪罗荣桓解放东北
2.下图照片拍摄于1945年,它反映的史实是( )
A.国民党一大 B.重庆谈判 C.抗战胜利 D.平型关大捷
3.1949 年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受阅部队与群众游行队伍从东交民巷旧使馆区穿过以宣誓主权,宣告旧时代的结束。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南京条约》、渡江战役 B.《马关条约》、淮海战役
C.《辛丑条约》、平津战役 D.《辛丑条约》、辽沈战役
4.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局占领南京》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 )
A.渡江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5.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
A.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B.近代交通工具和交通管理事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C.1935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D.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了南京
6.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没有鲜花,没有仪仗队,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里的"喜讯"指( )
中共二大召开 B.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C.中共七大召开 D.渡江战役取得胜利
7.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真实目的是( )
A.实现国内和平 B.实现民主政治
C.建立联合政府 D.争取备战的时间及政治上主动
8.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后,指挥西北野战军同国民党军队作战的主要将领是( )
A.邓小平 B.彭德怀 C.刘伯承 D.聂荣瑞
9.据记载,到1948年底,在山东解放区,有2000多万翻身农民从地主、富农手中获得了近3000万亩土地。山东解放区农民获得土地得益于( )
A.打土豪、分田地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实行耕者有其田 D.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0.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有这样的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该诗句再现的军事行动( )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11.“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歌颂的是哪次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12.1947年,土地改革运动在解放区广大农村迅速掀起,这次土地改革所依据的文件是( )
A. 《资政新篇》
B. 《中国土地法大纲》
C. 《天朝田亩制度》
D. 《土地改革法》
13.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解放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 )
①精良的武器装备 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③丰富的物资供应 ④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4.某连环画中的一页写道:“杜聿明集团被围困在陈官庄一带方圆10余里的地区,……30余万国民党军和随军而来的家属,吃饭成了大问题。撤出徐州时,只带了几天的粮弹。于是,30余万人的生命全系在飘飘忽忽的降落伞上了。”该文字所述的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徐州会战
15.为了加快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共中央抓住时机,作出战略决战的决策,决定首战东北。为此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 )
A. 平津战役 B. 淮海战役 C. 辽沈战役 D. 渡江战役
16.1946年,当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时,周恩来说:“我们并不因为蒋(介石)破坏了这些协定,就以为没有了收获。因为全国人民都承认了这样的事实,认为中共的地位是不可抹杀的。”这表明( )
A. 共产党通过重庆谈判赢得了民心 B. 美国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 共产党在战场上连连打败国民党 D. 国民党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17.1949年春,在北平西苑机场阅兵时,毛泽东对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原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说:“北平和平解放,宜生兄功不可没。”这里的“宜生”是指( )
李宗仁 B. 张学良 C. 佟麟阁 D. 傅作义
18.下图为淮海战役中人民支前统计表,它形象地说明了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能以弱胜强,打败敌人的哪一重要原因( )
A. 人民群众积极支援 B. 武器装备精良
C. 双方兵力悬殊 D. 将士作战勇敢
19.1946年,当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时,周恩来说:“我们并不因为蒋(介石)破坏了这些协定,就以为没有了收获。因为全国人民都承认了这样的事实,认为中共的地位是不可抹杀的。”这表明( )
A. 共产党通过重庆谈判赢得了民心 B. 美国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 共产党在战场上连连打败国民党 D. 国民党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20.1949年春,在北平西苑机场阅兵时,毛泽东对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原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说:“北平和平解放,宜生兄功不可没。”这里的“宜生”是指( )
李宗仁 B. 张学良 C. 佟麟阁 D. 傅作义
非选择题
2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部以国共两党合作与对抗为轴心而转动的历史。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什么?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请从社会矛盾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国共两党能够实现“由内战到联合抗日”,中国共产党为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作出了怎样的努力?
(3)从1948年9月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抓住时机同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决战包括哪几次战役?战略决战的意义是什么?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战胜了装备精良、实力强大的国民党军队,最终推翻了国民党统治而建立了新中国,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它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材料二:八路军的大捷,其估价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我们的士气……使日寇知道中国大有人在,锐气受挫,不敢如以前那样的长驱直入。
材料三: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以锐不可当之势,先后跨越重重障碍,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完成了一次无后方依托,以长驱直入插进敌人战略纵深为特点的特殊形式的进攻行动。
(1)材料一中的“伟大传奇”指什么事件?该事件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八路军的大捷”发生在哪场战争中?该战争取得胜利,哪一地区回到了祖国怀抱?
(3)材料三中的“进攻行动”指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4)通过三则材料人民军队的英勇斗争,你受到怎样的精神鼓舞?
23、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漫画“话”阴谋)
(1)解读这两幅漫画,判断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图一中的“和平方案”或图二中的“协议”指的是什么?图一中的磨刀与图二中人物背后的奸笑有何深层次的含义?
(史料“露”狰狞)
史料一: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密令国民党军队将领,遵照他的《剿匪手册》,努力进剿。胡宗南、孙连仲部20余万人沿着平汉、同蒲、正太、平绥、津浦5条铁路,气势汹汹地向解放区推进,进攻的目标是要割裂华北解放区,抢占北平、天津。
史料二:美军驻华总司令魏德迈集中在中国与印度境内所有的军用和民用飞机,帮助蒋介石将驻湖南芷江的第六军运到南京。
(2)上述两则史料说明蒋介石正在为什么作充分准备?哪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在幕后与其狼狈为奸?蒋介石最后正式撕毁其虚伪的面具是在什么时候?
(策略“战”敌人)
史料三:从1946年6月26日起至7月底,中原军区各路部队均胜利突围。这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它牵制了国民党军队30个旅的兵力,保存了主力,建立了两块根据地,并留下小部分兵力坚持原地斗争,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的作战。为以后的战略反攻和夺取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中原解放区各路部队面对敌人的进攻采取的军事策略是什么?这次军事胜利对解放战争全局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
1-5CBCAD 6-10BDBCD 11-15DBDBC 16-20ADAAD
21、(1)标志:国民党一大召开。意义:推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推动中国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2)矛盾: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努力:提出和平解决、联蒋抗日的主张;周恩来到西安谈判,同各方协商。
(3)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意义: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答出一点即可)
22、(1)红军长征;甘肃会宁会师。
(2)抗日战争;台湾。
(3)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学习人民军队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具有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不畏艰险的艰苦奋斗精神等。
23、(1)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2)为发动全面内战作准备。美国。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3)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以后的战略反攻和夺取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