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海滨小城》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9 .《海滨小城》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2 18:0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六 单元第 19 课 课时 共 2 课时 课型 精读课文
课题 海滨小城 主备
单元目标 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丰富语言的积累。 5.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 材分析 本文主要描写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语言清新,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城的热爱之情。全文共7个自然段,主要写了海上、海滩、庭院、公园、街道5个场景。第一、二自然段中的海与天、船舰、海鸥、云朵及早晨镀上了金黄色的事物,勾画出海上美丽的场景;第三自然段中各色的贝壳、喧闹的船队,写出了海边的场景;第四自然段从树的种类多、桉树叶香味浓、风凰树花开得热闹3个方面写了庭院里的树;第五自然段从格树的数量、样子及休息的人们3个方面写出了公园之美;第六自然段从走在路上的感觉、路面的干净两方面写出了街道之美。第七自然段点出了海滨小城的主要特点“美丽”和“整洁”。第四至六自然段都是围绕关键句写的。 课文配有一幅插画,民居错落在绿树之中,红日衬托着海天岛屿,海中点缀着来往的各色船只,蓝天下飞翔着海鸥,很好地表现了课文描绘的美景,既能为没到过海边的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又能帮助学生图文结合感受南国小城的迷人风光。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学语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但对刚上三年级不久的同学来说,体会文章准确地运用词语、恰到好处地表达还处于学习和积累的阶段。
教学目标 认识“滨、鸥”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臂”,会写“滨、灰”等13个字,会写“海滨、街道”等19个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 能找出第四至六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能摘抄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能找出第四至六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找出第四至六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基于关键问题的学习活动设计 板块一 质疑解疑,理解课题 认读课题,大胆质疑:什么是“海滨”? 板块二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识字情况,指导写字。 (1)认读词语,指导书写。 (2)积累词语,理清顺序。 板块三 緊焦“画面”,习得语言 1、交流“海天远景图”,归纳学习方法。 2、活动设计:我是最佳“小导游”。 板块四 品读课文,学习表达 1、读好课文,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融入想象。 2、找出第四至六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板块五 细读品味,釈累语言
作 业 设 计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向好朋友或者家长介绍海滨小城。
教 学 板 书 设 计 海滨小城 庭院美 树多、叶香、花美 又美丽 小城 公园更美 树多、叶密、人多 又整洁 街道也美 干净             
教 学 过 程 预 设 二次修改
第一课时 板块一 质疑解疑,理解课题 1.认读课题,大胆质疑。 提示:什么是“海滨”? 2.学习生字,解开疑惑。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并记住生字“滨”。 ②猜一猜“滨”的意思,再査字典读一读,看看自己猜得对不对。 ③根据解释,为“滨”找朋友,组成词语。 提示:靠近海的地方一海滨 靠近湖的地方一湖滨 靠近河的地方一一河滨 3.认读课题,说说自己的理解。 ①看一看祖国的地图,指一指海滨的位置。 ②说一说自己去过的海滨小城。 ③结合预习,说说本课中的“海滨小城”指的是哪里? 板块二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归类学习生字。 (1)多音字:臂。 提示:调动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试着读一读词语“胳臂”,查字典看看自己读的对不对。 当“臂”读作“bei”时,可以组词:胳臂;当“臂”读作"bi”时,可以组词:一臂之力 臂弯 臂膀 手臂。 (2)形近字:睬一踩、载一栽。 提示: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区分“睬”与“踩”、“栽”与“载”,再和大家交流交流。特别注意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它是大家区分形近字的好帮手。 仔细观察,看一看“栽”和“载”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特别注意观察并交流这两个生字中“木”与“车”在写法上的变化。 (3)易错字:鱼一渔。 提示: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先来说一说有什么好办法区分它们,再学习“鱼”的甲骨文,将“鱼”与“渔”的甲骨文进行对比,猜一猜“渔”的意思。 学习书写生字 a.你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声字结构特点:比如“滨”,形旁是“氵”,表示与水有关,“宾”是声旁,表示读音。另外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识记“渔 遍 躺 靠 洁”。 形近字辨析:业一亚 浩一洁 栽—载 踩—睬 b. 观察字形,交流写法。 “滨 渔 除 洁”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躺”左右等宽;“靠”上下结构,“遍”半包围结构,先写“扁”,再写“辶”。 c.指导写字规律:重点指导“遍 除 洁” “遍”注意“扁”户下面的部分,里面是一横两竖,“辶”是三笔写成,点、横折折撇、捺。 “除”,右边是“余”,竖勾不要露出第一个横。 “洁”,注意右边的写法,上面是个“士”,下面的短横压住横中线,下面的口,第一竖压住竖中线。 d.自由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说一说,广东这座海滨小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一找文中概括广东这座海滨小城特点的句子读一读。 4.学习活动二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圈一圈,归纳景象图的名称。小组里交流,修改。 (2)汇报交流,师引导归纳板书: 海天远景图、海上日出图、渔船归来图、小城庭院图、小城公园图、小城街道图。 5.课堂作业:作业本第1、2、3题。 第二课时 板块三 緊焦“画面”,习得语言 1.学习活动:我是“阅读高手”。 针对景象图,阅读对应的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的具体景物,说一说景物是什么样的。 步骤一:读一读。(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文中第1~6自然段中任意一段读一读) 步骤二:想一想。(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步骤三:说一说。(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头脑中的画面) 交流“海天远景图”,归纳学习方法。 以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场景。 2.活动设计:我是最佳“小导游”。 美丽的海滨小城要评选最佳“小导游”啦,你愿意参加吗? 步骤一:读读“小导游”的比赛海报,说说怎样オ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导游” 提示:表达清楚、准确、富有感染力 步骤二: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做到表达清楚、准确、富有感染力。 提示要说清楚景点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语言要流畅优美,表现要落落大方。 步骤三:以课文第1自然段及相对应的画面为蓝本,以小组为单位练习介绍。 步骤四:小组展示,全班评议。 提示:发现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色彩进行介绍;通过配乐、想象画面等方法练习读好课文第一段,为有感染力的介绍景物打下良好的基础。 步骤五:欣賞“海天远景图”的视频,像作者这样说一说。 步骤六:将想象的内容融入自己的解说词中,再来说一说。 步骤七:总结方法。 提示:读好课文;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融入想象。 步骤八: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自然段(景点),练习介绍。 提示:介绍小城庭院、公园和街道时,注意每一个段落的关键句。像这样在每节开头,能概括这一节主要意思的句子关键句(总起句)。在今后学习中,我们会经常碰到它。如果我们学习时能迅速找到它,对我们快速理解课文就会有很大的帮助。 随机完成作业本第5题(1)。 步骤九:小组展示,说说你心中的最佳“小导游”是谁?为什么 步骤十:为最佳“小导游”颁发荣誉证书 板块四 细读品味,釈累语言 1.快速阅读全文,画出文中的好词好句,读一读。 2.全班交流 句子ー:凤風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軍在一片红云中。 提示:“热闹”这个词很少用来描写植物,如果让你来写,你会用到哪个词。读一读,说一说自己透过“热闹”这个词,仿佛看到了什么?读好这个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句子二: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项撑开的绿缄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提示:榕树对于许多地方的学生来说都是比较陌生的,在学习中要借助图片让学生对榕树的样子有所了解,从而体会比喻句的恰当与生动。 随机完成作业本第5题(2)。 句子三:除了沥青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 提示:象声词“咯吱咯吱”使画面有了声音,更显生动。 完成作业本第4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要求:大声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再想想,作者写了这座小城的哪些景象 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指导 ◇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船上满载着银光闪闪的鱼,还有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 ◇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①教学生词胳臂”。指名学生读准字音,复习“臂”的另一个读音并练习组词,帮助学生 理解“胳臂”的意思。齐读 ②教学生字“载”。指名学生读,出示“栽”,引导学生与“载”进行比较,识记字形。提问 你能将句子中的“满载”换成另外的词语吗 帮助学生理解“载”的意思。 ③出示“的”字短语,指导学生做到不丢字不添字地读,再指名学生读通顺句子。齐读。 (2)借助问题,大致理清文章脉络。 ①提问:作者写了海滨小城哪些地方的景色 ②指名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海上、沙滩、庭院、公园、街道。 ③指导学生借助板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语文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学法指导,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教学《海滨小城》这篇课文时在此方面下了一番工夫,具体表现如下。  一、抓住重点,教出特点,交给学生一把自学的金钥匙。   在这节课里,教师做到有扶有放,半扶半放,扶得自如,放得洒脱,着力于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教给他们一把独立欣赏文章的金钥匙。如教师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先是诱导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品读这一重点段,接着就让学生运用同一方法去自学第五、六自然段,并作出小结。这样的“扶”“放”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讲巧练,抓准训练点。   教师的精讲巧练符合时代的特点,如理解第二部分课文内容后,教师让学生一个接一个有感情地朗读文中优美的句子;当小结第四自然段后,紧接着让学生完成填空题,这样不但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体现了教学目标的落实。是符合大纲中的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的要求。又如:总结全文后还设计了内容相似,结构相同,要求一致的语言训练,使学生觉得内容丰富有话可写。进而体现了读写结合的优越性。 不足之处:规范教师的语言。说话时应该尽量简炼,评价语应该尽量多元化。
备课 资料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