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多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线上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多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线上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1-22 12:3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澧县多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线上期末测试
地理试题卷
(一)选择题部分 (二)解答题部分 总分
一、选择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某评测机构从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能源承载力、大气环境容量以及水环境容量五个方面来确定研究区的综合承载力,其大小最终取决于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瓶颈”作用的制约因素。表为“某市综合承载力测度表”,据此完成问题。
区域承载力 可承载人口规模上限(人)
土地资源承载力 5489090
水资源承载力 3273765
能源承载力 6434491
大气环境容量 4528653
水环境容量 3083635
1.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是
A.水资源承载力 B.能源承载力 C.水环境容量 D.大气环境容量
2.专家预测,2030 年该市能源承载力可承载人口规模将提高,最可能是因为该市
A.能源消费总量下降 B.能源总量大幅减少
C.能源利用效率提升 D.区域人口数量增加
武汉在近现代一直是我国的工业重镇,有众多“始祖级”工厂,诸如亚细亚火油公司、和利汽水厂、汉口英商电灯公司、南洋烟厂等(下右图),虽然今天它们已经成为“工业遗产”,但它们仍是这座城市的荣光,更见证了中国工业化起步与经济腾飞的历史征程。下左图为“武汉市中心城区首批工业遗产分布图”,回答下面两小题。
3.工业遗产的分布反应了武汉 城市早期
A.主要工业类型为大型重工业 B.工厂分布在交通干道沿线
C.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 D.中心城区的面积比现在小
4.以下处理工业遗产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A.适度改造开发,形成城市景观 B.原封不动保存,完整保留城市记忆
C.全部拆除改建,用作公共绿地 D.全面改造升级,恢复传统产品生产
西红柿起源于秘鲁等国、秘鲁的安第斯山森林地带至今有大面积的野生西红柿分布。如图为秘鲁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三小题。
5.由图文材料可以判断西红柿的习性是
A.喜温暖 B.喜湿热
C.需长于 17 小时的日照 D.需腐殖质高的黑土
6.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从美国引进并大规模推广耐储运、产量高的西红柿品种,其主要原因是我国西红柿
A.产品主要转向了美国市场 B.生产更多依赖温室大棚等设施
C.生产基地到市场距离加大 D.北方消费南方生产的格局形成
7.近年来,新疆的高番茄素西红柿在国内各地市场的份额逐年增大,其主要原因有
①新疆高番茄素西红柿价格优势明显
②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有较大幅度提
③我国交通条件和果蔬保鲜技术提高
④新疆西红柿生产有日温差大的优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几十年来,温室大棚的结构不断改进以增强大棚的温室效果。半地下室大棚是指大棚的耕作区下挖到地下一部分,深度约 0.5~1.5 米。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8.透明顶棚的主要作用是
A.增强大气逆辐射 B.增强太阳辐射
C.减弱地面辐射 D.减弱大气辐射
9.在地面下挖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棚内空间 B.提高棚内地温 C.保持土壤肥力 D.加快空气流通
10.如果地面下挖过深,对棚内作物的不利影响因素主要是
A.水分 B.光照 C.湿度 D.地温
2020 年 11 月 10 日,我国研发制造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图一),坐底深度 10909 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图二为某同学制作的地球圈层结构模型的照片。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三小题。
11.“奋斗者”号下潜马里亚纳海沟并坐底的过程
A.主要在生物圈和水圈 B.到达了莫霍面
C.主要在岩石圈内 D.到达了软流层
12.“奋斗者”号拥有一系列“高精尖”安全技术装备,以应对万米载人深潜过程中的重重危险。这些危险包括
A.某些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小,形成“海中断崖”
B.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大而持续递减,导致潜水器被冰冻
C.潜水器在下潜中受洋流和风浪的影响大
D.潜水器在下潜中会受到地震横波的影响
13.图一所示海域内渔业资源丰富,该海域内能形成世界性渔场的有利条件是
A.暖流经过 B.寒流经过 C.寒暖流交汇 D.河流汇入
如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4.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是由于其
①距水汽源地远
②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小
③地势南高北低
④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推断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带是
A.苔原带 B.森林带 C.森林草原带 D.草原带
16,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南部较干,主要原因是南部
A.沼泽分布少 B.太阳辐射强 C.河流向北流 D.远离北冰洋
二、解答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北黄海是被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包围的半封闭海域,海底中部地势平坦,开口朝南,地势向南黄海倾斜。北黄海西部海域发育有泥质区。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流域治理的影响,北黄海西部海域泥质沉积物分布面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图示意北黄海西部海域泥质区分布及洋流流向。
(1) 说出北黄海西部海域泥质沉积物的主要来源。
(2) 指出北黄海西部海域泥质沉积物的分布特征。
(3) 推测近年来北黄海西部海域泥质沉积区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8.西班牙的兰萨罗特岛(M 岛)是一个火山岛,植被稀少,多海雾,偶有短时大雨。为了适应当地环境,当地人将单株葡萄种植在宽 3~4 米、深 1~1.5 米的坑里,并在坑边用石块垒成半圆形石墙,起到防风和凝结露水的作用。下图为有关地理信息图。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2分)
(1) 归纳兰萨罗特岛的降水特征,并简要分析其成因。
(2) 分析该岛种植葡萄的有利气候条件。
(3) 分析该岛采用深坑种植葡萄的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 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 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 1931 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如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
(1) 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2) 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下表。
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改善水质发电增加生物多样性土地开发开采河沙改善航运条件
阶段 时间 主要措施 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
第一阶段 19 世纪 40 年代至 20 世纪 20 年代 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 ① 、 。
第二阶段 20 世纪 20~80 年代 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 ② 、 、 。
第三阶段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 恢复河流生态
(3) 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4) 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20.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塞尔维亚是欧洲东南部的内陆国,伏伊伏丁那自治省是该国北部重要的农业区。省内水利工程系统多瑙—蒂萨—多瑙运河历史悠久,全程 900 多千米,建有 84 座运输铁路桥、930 千米的灌溉渠道。谷物在诺维萨徳河港装船,通过河海联运输往世界各地。图 1 为伏伊伏丁那省地图,图 2 为诺维萨德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
(1) 说明多瑙—蒂萨—多瑙运河系统修建和运行的有利自然条件。
(2) 说明多瑙—蒂萨—多瑙运河系统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3) 伏伊伏丁那省人口外流较为严重,农村地区年轻人少,大量土地被荒废。为应对此现象,当地政府发起了“年轻人回归”运动,提供资金供年轻人购买机械等农资产品,并鼓励他们种植水果和蔬菜。
简述伏伊伏丁那省开展“年轻人回归”运动的好处。
答案
1-16 CCDAA CCABB AACDA B
17.
(1) 黄河以及流经两大半岛河流携带的入海泥沙。
(2) 泥质沉积物呈块状和带状分布;
山东半岛北部海域较辽东半岛沿岸分布面积较广。
(3) 北黄海海域泥质沉积物面积呈减小趋势。
原因:黄河及流经两大半岛河流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修建水库,河流携带泥沙减少;
海平面上升,海水侵蚀作用加强;
北黄海水域水文发生变化,沿岸流减弱。
18.
(1) 全年少雨,冬季稍多。全年少雨的成因:受副高控制时间长;沿岸有加那利寒流流经,降温减湿;冬季受南移西风带影响,降水稍多。
(2) 全年高温或热量充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3) 全年少雨,深坑利于收集雨水。
19.
(1) 上游(瑞士境内):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2) ①改善航运条件;防洪②发电;改善航运条件;土地开发(防洪)。
(3) 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4) 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20.
(1) 地势低平,修建运河工程难度小;河流较多,可利用的天然水道较多,工程量小;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河流水量变化小,利于航行;结冰期短,可通航时间长等。
(2) 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提高运输效率,提升运输能力;发挥防洪灌溉等功能,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带动资源开发、商业贸易、旅游等行业的发展等。
(3) 为农业生产提供劳动力,优化农业劳动人口年龄结构;开垦荒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种植蔬菜、水果,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丰富农产品种类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