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两万五千里长征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两万五千里长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3-03 08:2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农村革命根据地图中央革命根据地最大的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左右江鄂豫皖海陆丰湘鄂赣井冈山根据地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闽浙赣湘鄂西、湘鄂边、洪湖川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红军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这使国民党惊恐不安,于是蒋介石调集军队, 向我红色根据地发动五次“围剿”。
中央红军五次反“围剿”情况表毛、周、朱采取游击战、运动战执行左倾冒险主义方针政策打阵地战胜利
胜利
胜利
胜利失败 第十七课
二万五千里长征(1934.10---1936.10)课程标准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目的
经过:起止时间
转折点 :
路线(重要事件):从 出发,突破四道封锁线
血战湘江,强渡乌江,占领遵义
遵义会议后 四渡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渡过 跳出敌人包围圈,取得战略主动权 强渡 飞夺_____
翻过 过 ;
(1935年10 月), 会师;
结果:胜利标志
胜利的原因
历史意义 P97
启示: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王明的左倾错误 为保存革命力量被迫战略转移1934---19361936年三大主力会宁会师遵义会议(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长征胜利的原因?1.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红军战士浴血奋战;
3.广大人民的支持; 不怕牺牲、艰苦奋斗、
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艰苦奋斗精神、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长征精神
4.有强大的精神支持
如果说,长江是中华民族的自然摇篮,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象征,那么,长征,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丰碑。 ——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合作探究中央红军由几万人锐减到几千人。那么,长征到底值不值得走?为什么?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胜利的意义:
1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 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毛泽东启示①中国革命的道路艰难曲折。
②方针政策的制定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③中共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克服缺点, 不断创新。
长征,几乎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总共有15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路上一共368天用在夜间行军。剩下来的100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56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5000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每走342华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和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以说近乎奇迹。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壮大根据地发展国民党统治集团恐慌疯狂的围剿根据地根据地军民的反围剿第五次失败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初期损失惨重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长征胜利在长征途中,1935年前后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发生了重大变化:1 、领导核心变化: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正确领导;
2、红军处境变化:由失败、被动到节节胜利;
3、党的自身建设变化:中共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4、革命中心发生变化:由南方转移到北方
1.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2.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事件是(  )
A.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
B.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
C.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人民军队
D.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DA反馈练习3.红军被迫长征取得胜利,这一历程说明( )
①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②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③中国革命道路艰难曲折 ④中国革命需要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4.万里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的战略转移。这里“转移”是指( )
A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变化
C革命的中心地区发生转移
D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变化
cC 5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主要
是因为( )
A、确定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决定由张闻天负总责
C、取得了对蒋介石军事上的胜利
D、停止了 “左”倾错误领导A练兵营6.红军长征途中,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是在(   )
A.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后
B.四渡赤水后
C.渡过金沙江后
D.强渡大渡河后 c7.随州白云学校举行“重走长征路”活动课竞赛,张强同学准备在演讲活动中再现下列历史场景。其中取材不当的是( )
A.四渡赤水河
B.飞夺泸定桥
C.翻越大雪山
D.会师井冈山
D8.红色旅游是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之一。肖玲同学暑假外出旅游,她想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你能为她设计吗( )
①遵义会议 ②第五次反“围剿”
③吴起镇会师 ④会宁会师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D
9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B
10.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唱到:“一道道那个山来吆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歌词描述的是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的感人场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 )
A.遵义 B.瑞金
C.吴起镇 D.会宁C 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谁为什么事件而写的?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A、 B 、C、D 四处分别是 、 、 、 (填写地名)
(3)材料一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你认为红军长征途中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2个即可)
(4)这场斗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红军的什么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材料二:观察长征示意图:ABCD参考答案
(1)毛泽东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 瑞金、遵义、吴起镇、 会宁。
(3)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共产党内部的“左”倾错误的干扰;自然环境的恶劣;民族关系的复杂等。(任答其中两个就可)
(4) 略 恶劣的自然条件、缺少粮食给养红军长征时遇到了哪些困难?血战湘江(油画)强渡乌江天险。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复杂的民族关系红军在彝族区留有的标语红军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1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2共产党内部的“左”倾错误的干扰;
3自然环境的恶劣;
4民族关系的复杂等。 链接 瑞金
1934年10月冲破四道封锁线
渡过湘江
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
1935年10月三大主力
会宁会师
1936、10长征的经过遵义会议时间、内容、意义

遵义会议时间
内容
意义1935年1月
纠正了----增选-----
确立了-----挽救了—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