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作文专项突破: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取材?
技巧指导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你平时注意关注生活了吗?你在写作时,注重交流分享了吗?其实,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我们的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关注生活,交流分享。
现代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让学生脱离现实生活,教学做分离。表现在作文教学上,老师命题随意,不去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而学生则“为赋新词强说愁”,无病呻吟,胡编乱造,没有真情实感。其实,生活是文学创作唯一不竭的源泉,脱离了现实生活,学生就会说假话、空话、套话,怎么能打动人心呢?
有人认为,中学生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每天就是“三点一线”,除了学习就是考试,有啥可写?可能有些老师也有这样的想法。这种观念是站不住脚的,这是对中学生的心理缺乏深入细致了解的肤浅认识。其实,只要我们真正走进中学生的生活,用心聆听他们的心声,就会发觉,学生们的生活是充满童真童趣的,是鲜活生动又不可重复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童年和少年生活的情感体验是否丰富,将决定他(她)一生成长的道路顺利与否的基本走向。因此,章熊先生认为,中学是一个人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这期间,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迅速发展,然而处在经验抽象思维阶段,理论抽象思维只在少数学生身上初步形成。学生的写作内容随着视野拓展变化,中学生的心灵发展大体遵循这样的轨迹:个人感悟——对社会的思考——历史文化的渗透。因此,写作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仔细巧妙地引导扶持学生们沿着这条道路加快自己的步伐。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怎样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美呢?这需要老师的耐心和细心,更需要艺术。语文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关注社会,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平时与假期有机地联系起来,将其中的得意与失意,成功与失败,喜悦与痛苦,闲适与辛酸等等,用日记的形式记下来,日积月累,天长日久,就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情感积累得越丰厚,学生写作时就越轻松,就会左右逢源,妙笔生花了。
例如最近,我让学生们写一写《父母小传》,许多孩子觉得没什么可写,要么就写得很平淡,不能打动人心。为什么呢?原来现在的中学生几乎天天被关在学校,偶尔回家不是做作业就是看电视,或者上网打游戏,他们对父母缺少了解,两代人之间缺乏应有的情感交流。加上学校的感恩教育,有时只满足于口头说教,难怪有的学生连父母的生日都记不得!这必须引起我们的警觉。我让学生每周回家必须和父母交谈至少一小时,谈谈自己的学校生活,了解父母的青少年时代,或者和父母互换角色,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回校后再和老师同学交流。不到三周,再让学生去写自己的父母,有不少学生就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在集体交流与分享时,许多学生感受到父母的艰辛,联系《背影》等课文,产生了情感共鸣,有的唏嘘不已,潸然泪下。
总之,老师们,同学们!平时,我们如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多观察,多体验;写作时,说真话,抒真情,注重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展示相互评改的过程,就会让孩子们在写作时,如鱼得水,下笔如有神了。
技巧运用与点评
妈妈,我想为您写传记
如东县双甸中学806班 王沈妍 同学
小时候,她曾经将所有的糖装进了口袋;她也曾经憧憬那轻松愉快的生活;也曾经计划那完美无缺的旅行。
(★赏析:开头运用排比,写出妈妈小时候的美好愿望,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可是,就在她长大的刹那间,那些“曾经”都烟消云散。不是她忘记了,而是生活的压迫,让她像被囚禁的鹰一样,想挣脱,却无能为力。
(★赏析:小作者这一节笔锋一转,运用对比,写出她长大后的变化。“她像被囚禁的鹰一样”这个比喻,生动表现生活的压力之大。)
她是我的妈妈。
(★赏析:这一节引出写作对象,解开悬念。)
她从孩子的形状,变成了大人的模样,生活中所经历的伤,谁又能想象?
(★赏析:小作者这一节运用反问,引起下文。)
初中学历的她选择了做衣服,这一做就是16年!好在那时候,她遇见了爸爸,这让她枯燥乏味的生活多了些许幸福感。再后来,我出生了。对于别人来说,那是一种依靠,而可能对我妈妈来说,那是一种负担。
(★赏析:这一节写妈妈坚持做衣服16年!包含了多少艰辛和劳累。“我”的出生,为什么是一种负担?再次设置悬念,引人深思。)
我从懵懂的孩子长大成懂事的少年。这几年,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是妈妈,陪我静看春华秋实,栉风沐雨;是妈妈,为了我面容憔悴,日渐苍老;是妈妈,为我驱寒散热,却独自承受痛苦!
(★赏析:小作者这一节写长大后的“我”对妈妈爱的理解。运用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面容憔悴”“ 日渐苍老”“ 独自承受痛苦”等词语,饱含深情,令人动容。)
她为了生活,努力奔波,却忘了歇歇也不为过。她因为做衣服做了16年,整天坐在凳子上,用脚踩在踏板上,一踩就到晚上。12个小时,做着同一种工作,是个人都会腻,而她却16年如一日,从不在我们面前“卖惨”。
(★赏析:这一节小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写妈妈踩踏板做衣服的辛劳。在对比中,突出了妈妈坚持的力量。)
直到一天半夜,我感到口渴,静悄悄地从床上“爬”起来,路过了爸妈的房间,偶然地听见了一段对话:
“哎呀,你来帮我捶捶背。干了一天的活,累死我了!”
“我让你没事休息休息,你就是不听,现在好了,该呀你!”
“切,孩子不要吃饭,买衣服吗?你以为钱是大风刮来的吗?”
(★赏析:这几节,小作者通过听父母的一段对话,生活化的语言,生动地表现妈妈的辛勤和爸爸的体贴,侧面烘托了妈妈的感人的形象。)
我从此发自内心地认识到,妈妈,您深深地爱着我,无微不至地爱着我。这一份爱,如同那洁白的茉莉花,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同时,妈妈,您也是我日夜牵挂,深深爱着的人啊!
(★赏析:这一节,小作者运用第二人称,直接抒发了对于妈妈的感激和回报之情,感人肺腑。)
妈妈,您这小半辈子,像是勤勤恳恳的牛儿,默默为我和家庭耕耘劳作,我要成为您的传记的撰写者!让您的那些美好的梦想,成为现实!
(★赏析:结尾运用比喻,把妈妈比喻成“勤勤恳恳的牛儿”,自己决心为妈妈作传,首尾呼应,余味无穷。)
总评:
小作者关注生活,选材新颖,视角独特,叙述和描写了妈妈为家庭辛勤劳作,赞扬了妈妈的默默奉献精神,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开头,小作者运用排比和对比,写出妈妈小时候的美好愿望和长大后的变化,“生活中所经历的伤,谁又能想象”一句,设置悬念,发人深思。
中间,小作者先写妈妈坚持做衣服16年,表现她的辛劳和执着。再写逐渐长大的“我”,对于妈妈的理解和认识。“陪我静看春华秋实”“为了我面容憔悴”“ 为我驱寒散热”等句子,真切动人。尤其是作者写了自己无意中,听到父母的一段对话,表现妈妈辛苦劳累的原因。母亲的爱像“那洁白的茉莉花,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充满诗意的比喻,令人遐想。
结尾,小作者决心为妈妈作传,让妈妈美梦成真,表达感恩之情。余音袅袅,情思绵绵。(指导老师 陆建胜)
佳作欣赏
我心中的宝藏
双甸中学805班 冯周涛
我心中的宝藏,并不是什么华丽的事物,也不是多么高尚的精神,她可能是你每天见过,但并不留意的事物——一条小河。
在我家门口前有一条小河,在它周围围有很多东西,比如蔬菜、果树、野花、动物等,还有像我一样的闲人,而它就在那里静静地待着,享受着属于它自己的宁静。但这份宁静,总是被小时候赶鸭子的我给打破。鸭子在河面上吃浮萍,钻进水里吃螺丝。羊偶尔会来河边,喝口水。
我就在岸边钓钓鱼,打磨打磨时光。有时钓上来几条比较大的鱼,虽然只有几次,但当时的心情绝对是非常兴奋。因为我还要向家里的人炫耀了一番呢!我赶一赶鸭子上岸,有时竟然会看见黄鼠狼!不过,这些黄鼠狼胆子特别小,只要发现我瞄了它一眼,就溜走了,所以它们就几乎没有吃到鸭子的机会。但我在钓鱼的时候,会集中精力在鱼竿上,根本没有时间管它们。为此还丢过几只鸭子,遭到家长的责骂,虽然只是说了几句,但我并没有放在心上。每次赶鸭子回去的时候,总是惊心动魄的,生怕再走丢了,走丢的鸭子可能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当然,小河边,我有美好的回忆,也有尴尬的经历,比如我两次落水。第一次落水,是我在钓鱼时,鱼竿突然被一条鱼拽走了。当时我把鱼竿放在一旁,鱼竿被拽入水中,我就慢慢往前移,伸手去拉的时候,突然我就滑入水里。虽然河并不深,但我还是不敢动,我就大声的呼喊“救命!”妈妈听到了,急忙飞奔过来,立即把我拉上了岸。
第二次,我走过这条河时在想心事,不觉左脚绊了右脚,因为之前刚刚下过雨,河边比较滑,我就又落入河里了。这次,我喘着气,慢慢地爬上了岸。可是我的全身都是浮萍,被家长说了几句,但是我心里却充满惊险刺激的乐趣。
可惜现在,这条河已经被填起来了,种上了庄稼,但它带给我的美好回忆,却像宝藏一样,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指导老师 陆建胜)
课后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世间万物,彼此分享,将生命千丝万缕地关联。高山流水,春华秋实,我们分享自然的馈赠;诗书礼乐,衣食住行,我们分享人类文明,至爱亲情。
分享与成长一路相伴。分享知识、见解、体验,激活思维,启迪了智慧;分享美食、雅趣、乐事,升华情谊,斑斓了岁月。分享是爱的给予式,令幸福加倍,痛楚减半,还原了生命原本的亮丽。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