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作文专项突破:细节描写增强文章感染力技巧指导
技巧指导
“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作家李准这样说细节,巴尔扎克也强调:“惟有细节能组成作品的价值”。
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又具体的典型情节,或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的一种描写方法,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描写,能让你的作文更有感染力,更能博得阅读者的青睐。
那么,该如何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并进行细致刻画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细心观察生活,善于捕捉人物细小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中细微的事件
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观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一两个好的细节,就能使人物形神兼备。例如作文《父亲》有这么一段细节:“我走出门,就惊呆了,天啊,父亲只穿着一双破旧不堪的解放鞋,而且连袜子也没穿,那露出的脚趾不住地往里缩。”这个小细节就是作者在认真观察父亲当时的穿鞋情况下,捕捉到的一个细节,它使父亲的形象更加真实、高大。
二、要选取真实、典型的细节
真实是细节的生命。细节只有真实地再现生活,文章才能生动逼真。同时,细节贵在精而不在多,要善于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来写。如《老王》中对老王来送香油和鸡蛋时的细节描写,“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这些描写可能会令人觉得害怕,但是它真实而又典型地写出了老王生命垂危的样子,表现作者当时那种真切的感觉,让人难忘。
三、精心刻画,使细节描写生动、逼真。
1.简墨白描画细节。用白描的手法描摹细节,是最基本最常见的细节描写方法。其关键是抓住事物的特征,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事物的动态和风貌,使其不仅逼真而且传神,有意蕴。如鲁迅《故乡》中对少年闰土有这样的描写:“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尽力向一匹猹刺去。”简单几笔就勾勒出一位勇敢、富有活力的少年英雄形象。
2.个性动作显细节。富有个性的动作描写也是细节描写的主要方法。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寿镜吾先生读书入神时的动作:“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寥寥几笔,一个可爱的“宿儒”形象跃然纸上。
3.特色语言现细节。细节描写还可以重点描述人物具有特色的语言,以其语言细节反映人物性格。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对他的父亲有这样的描写:“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父亲的话语很平常,却渗透了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
4.外貌特点刻细节。细致刻画人物外貌神态的细微变化,也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台阶》中“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通过细致描绘父亲的头发,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父亲的形象。
5.巧借道具写细节。这里所说的道具,不是指“舞台道具”,而是指能烘托渲染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细小的景或物。如:“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台阶》)这里借助周围的“道具”景物来刻画父亲,形神兼备。
6.妙用修辞绘细节。描写细节时,要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细节更生动。例如:“那愁苦的脸就像树皮一样枯干”不仅写活了人物,还反映出了人物苦难的生活,更推动了情节,让读者找到了愁苦的根源。
当然,运用细节描写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真实,要符合生活实际,细节要准确可信,经得起推敲;二要有选择,细节要为表现中心服务,要服从人物刻画的需要,巧妙安排,切忌繁琐的自然主义的描写;三要新颖,切忌一般化。另外,为了强调某一细节的重要作用,可对此进行反复多次的描写。
技巧运用与点评
走近你,才知道
双甸中学704 陈宗鹏 同学
(★赏析:文题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
伴着日日夜夜的操劳,我走近了你——母亲;伴着日复一日的陪伴,我走近了你——母亲;伴着无微不至的关爱,我才走近了你——母亲。
(★赏析:开头运用排比,句式整齐,富有文采,引起下文。开头也可以开门见山,或者设置悬念。)
伴随着时光的年轮,我已经14岁了。上了中学,不知为何,我和母亲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一次,我数学考得十分不好,心情低落。我低着头走着走着,在路上,不知被什么东西给弄跌了,一旁人哈哈大笑起来,我脸红得就如苹果一样,生气地在人群之中走动着。一转眼,便到了我的家,把门一开,只见妈妈在帮我洗衣服。我一进来,把书包往床上一扔,妈妈用严厉的目光盯了我一下,我十分不情愿地把书包拿起来,放到书桌上。我心中也更加委屈了。妈妈神色缓和下来,用亲切的语言对我说:“儿子,有没有考试?”我心中灵机一动,妈妈又不知道我考试了,那我不如不告诉了吧!“没有!”我连忙回答道。
(★赏析:这里交代事情的起因,写自己考试失利后,生气地回到家,扔书包到床上。妈妈由“严厉的目光”到“神色缓和”,写出了细节,表现妈妈对儿子的理解和宽容。)
于是我从书包里拿出一本英语书,开始念了起来。妈妈突然在书桌里找什么,是什么呢?哦,是试卷。妈妈抽出了一张得分101的数学试卷,大声对我吼道:“这是什么呢?你为什么要骗我?考了就考了,没考就没考,都这么大的个人了,撒什么谎?”我一时回答不上来。“好啦,读你的书吧,下一次一定要记得,无论你考了多少分必须要告诉我,千万不要说谎话!”“知道了,妈,我知道了。”我回答道。
(★赏析:事情产生了波澜,妈妈发现了试卷。从“吼道”等语言描写,突出妈妈对“我”欺骗行为的愤怒,对“我”的责备和教育。这里还可以通过神态、环境以及心理描写,写母子之间的矛盾产生和激化,这样更具感染力。)
妈妈继续帮我洗衣服,我在那里读书,过了一会儿,我便去上床睡觉去了。
过了不久,我听见了一阵哭声,悄悄地走过去一看,都已经11点多了,妈妈还没有睡,在那里检查我的作业。她要洗衣服,还要帮我准备明天的早饭,她自言自语地说道:“希望儿子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吧!”这时我的心里酸痛了起来,一个女人,为家吃了许多苦,还不是女强人?再回头一看,岁月的沧桑早已使妈妈的脸上留下了痕迹。
(★赏析:这里照应文题,走近妈妈,进行细节描写,写出自己对于妈妈的理解的过程。“悄悄”写出我的脚步之轻,妈妈检查作业、洗衣服、准备早饭,从“我”的角度,侧面烘托了妈妈的辛苦和劳累。我“酸痛”的心理描写,妈妈脸上留下“岁月的沧桑”的痕迹,更让主题呼之欲出。)
我想起来了,十年前,我肉嘟嘟的,在家里与妈妈嬉戏玩耍,十分快乐。转眼间时间过去了,我也因此失去了童年的快乐,但妈妈的陪伴和严格教育,让我真正成长起来。想到这里,我的泪情不自禁地往下流。我忍不住,上去紧紧抱着妈妈说:“妈妈我错了,对不起!”伴着哭声与对话,我才发现,妈妈不像以前一样年轻了,头发也已经变白了两三根,我理解过妈妈的良苦用心吗?
(★赏析:这里的一段心理描写,虚实结合,写出母子矛盾的化解过程,令人心动。联想和想象,让妈妈生动形象,让情感自然流露,增加文章的内涵和意蕴。在对比中,突出“走近你,才知道”的题旨。)
妈妈,走近你,才知道你对我的呵护有多好;走近你,才知道你对我的爱有多么深;走近你,才知道你是一个多么坚强的女人。岁月啊,你慢慢走,不要以让妈妈慢慢变老……
(★赏析:结尾改变人称,用第二人称,直接抒发作者对于妈妈的理解和感激之情,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岁月啊,你慢慢走”一句,引人遐想,回味无穷。)(指导老师:陆建胜)
总评:
小作者从生活中选材,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开头,作者运用排比,紧扣题目,引起下文。中间,他多次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先渲染设置悬念,如“上了中学,不知为何,我和母亲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入胜。然后,作者细致描写自己考试失利的情景,先写自己欺骗妈妈,接着妈妈发现真相后,对儿子的严格教育。
如何写出“走近你,才知道”的主题?应该是起承转合,水到渠成,不能过分生硬。如文中,作者被妈妈教育后,晚上11点,再次悄悄去看妈妈,发现妈妈还在检查作业!由此,他展开想象,对比十多年来妈妈的变化,自然而然地写出妈妈的辛劳。从眼泪“情不自禁地往下流”到“紧紧地抱着妈妈”说“对不起”,写出自己对于妈妈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包含对妈妈的美好祝愿,希望妈妈不再变老。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融合,就会更好。
结尾处,作者运用排比,写出了妈妈的呵护之好、爱子之深、意志之强。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抒发对妈妈的理解和感激之情,首尾呼应,令人遐思。
佳作欣赏
朋友的味道
我与你相识,颇有些迟了。
但我很庆幸,在能够读懂你的年华里,接触到你,成为你的遥远的朋友。
我依稀记得,最初接触到你的文字,那是一篇怀人叙事的文章。那时候,深爱你的荷西已经不在人世,但你依旧记得,在过去经济拮据的时候,他奢侈地送过你几株百合花,只因那单纯而美好的生活体验。你嗔怪他“奢侈”,却也深深咀嚼出苦涩的浪漫。时过境迁,当你手捧百合花,站在他墓前的时候,那份涌入心头的酸涩,有谁能懂呢?娇嫩洁白的百合花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你的视线模糊了,我的心也被濡湿了。
我认为你是个极洒脱浪漫的女子。为了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便潇洒去寻,万水千山走遍,只为找到前世的乡愁。在那里,没有你想象中的浪漫生活,但你总会将生活点缀成艺术。“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一曲《橄榄树》,便是你心灵最真实的写照。
你自己也说过,始终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可以将心留下来居住。但在撒哈拉,面对艰苦的生活,你一住便是多年。一个习惯了流浪的游子,一颗不安于平稳的心灵,犹如一株无根之苇,随风沙起落。我不是很理解那种无所顾虑的生活态度,没有承诺,没有保障,甚至没有理由,只有看似不负责任的冲动。你的率真和坚持,世上又有几个人能够懂呢?
但是,我懂你。
回想起刚入高中的我,正是像你这样,对一切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也在暗自思忖,甚至是倾吐一腔热情:自己一定要为这里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然而,随之而来的种种困难开始磨炼我的意志,甚至削平我的棱角,让波涛汹涌的湖面,逐渐变化为一汪深不见底的潭水,泛不起一丝涟漪。竞争使人怯懦,对手着实强大,逃避似乎成为解决问题最直接的方法。渐渐地,一种与世无争的心理陡然叫嚣,一股无形的压力,给了我——这个脆弱的人猛然一击,使我不再自信,压弯了我的腰。
“低头”,成了最常见的姿态;“鸵鸟”式的隐藏,变得如此可笑;曾经的壮志雄心,成为笑话;“散发弄扁舟”的情怀,终究渐渐淡忘。渴望被关注与鼓舞,却害怕表现自己,思前想后的顾虑如一座大山,终究无法攀爬。
这时候,我在温暖的阳光下,轻轻捧起你的书,心灵逐渐沉静下来。你曾说:“当初坚持要去沙漠的是我,不是荷西。但最终决定长期生活下来,却也是为了他,不是我。”我想,一个人能为了追逐自己所爱的人的脚步,放弃现实安稳的生活,毅然决然地踏足于一方陌生土地。这样的男人,的确值得你为他停留。我仿佛真切地看到了荷西手中握着的那枝芦苇,那样坚韧,那样执着,那样不顾一切。
“还有还有,还有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你终究还是背上行囊,去为自己疲惫不堪的心,找一处栖息之所。记得你说过:“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你的喜怒哀乐,也构成了我生命中的音符,唱响了我的人生之歌,成为我精神和灵魂上的“芦苇”。
你,三毛,我的朋友,你的味道妙不可言,犹如芦苇花的清香,沁人心脾。在得知你悄然结束自己的生命时,我不禁惊诧出声。原来你早已不在,但记忆中你的形象,仿佛依旧鲜活,永不漫漶。
课后练习
请以“向上,向上!”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合理运用细节描写,不少于600字。
题析:
向上,主要有两重理解。其一,基于表层意义的,向着高处努力攀登。如:我们学习、爬山,草树萌发、生长、蜗牛努力攀爬、鸟儿振翅高飞等。其二,基于精神层面的,直面挫折积极向上。
写作中,应尽量兼顾两层含义,虚实相生。像《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望岳》、《登飞来峰》等,既有具体的向上攀登或生长的物象,又蕴含着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