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艾青诗选》课件(共1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课件(共1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3 10:1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18张PPT)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北方》
《黎明的通知》
《大堰河---我的保姆》
《向太阳》
《火把》
《复活的土地》
《鱼化石》
《镜子》
《光的赞歌》
《刈草的孩子》
《太阳》、《礁石》、《煤的对话》
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青是个大形象。
——牛汉
《艾青诗选》:如何读诗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和创作历程。
01
赏析艾青诗歌的意象、语言等,探究读
诗的方法。
02
能够用学到的读诗方法去阅读诗歌。
03




单元诗歌知识回顾
内容回顾:
共同点:作者都以描写自然之景或特定物象为主,借此抒发某种情怀。
题目 作者 意象 情感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雪景 歌咏祖国壮丽河山
抒发诗人伟大抱负
《周总理,你在哪里》 柯岩 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等 对周总理的怀念
《我爱这土地》 艾青 鸟、土地等 对祖国深沉的爱
《乡愁》 余光中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思乡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 春风、春光、云烟、细雨等 对爱的歌颂
《我看》 穆旦 春风、青草、飞鸟、湖水等 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生命的敬畏、对万物的期待
读现代诗歌,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诗歌的形式。诗歌一般是分行写的的,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表现力。
(2)品味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语言更为精练优美,更有利于情感的抒发。
(3)把握诗歌的意象。透过诗歌表层物象, 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
(4)体味诗歌的情感。抒发情感是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最根本的区别。
(5)体会诗歌的理性美。诗歌情感美的背后往往蕴藏着理性美。




运用读诗方法,指导
阅读《艾青诗选》
艾青
(1910年-1996年),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中国现当代文学家、诗人、画家。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长篇小说《绿洲笔记》等。
方法一:知作者,明作品
笔名由来
又因为艾青出生在十二月,刚好农村的十二月是青的季节,“海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之后“艾青”这个名字轰动全国,妇孺皆知。
诗人在创作完著名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署名时,当他写下蒋字的“艹”字头后就停了笔,他突然想起蒋介石背叛革命,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好多人遭受了迫害,他感到与蒋介石同姓是一件耻辱的事情,便信手在“艹”字头下面打了个“乂”,这恰好是一个“艾”字,于是便以“艾”为姓。
1910年: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
1928年:在杭州学习绘画,后又到巴黎勤工俭学,继续学习绘画。
1932年:艾青回国,积极参加进步的文艺活动,不久被捕。
1937-1945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被下放参加劳动改造。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一再遭到批判。
1976年10月:重又执笔,再次焕发创作活力。
作者经历
题目解说
这是一部诗集。“诗”交代了本书所包含的作品的体裁。“选”表明仅是选取了作者20世纪30年代——70年代的代表性诗歌。其中,30年代选取33首诗歌;40年代选取17首诗歌,50年代选取了12首诗歌;70年代选取了25首诗歌。共计87首诗歌。
第一个创作高峰
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
代表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黎明的通知》《向太阳》《火把》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声震撼了中国大地,也把诗人们的诗思引向民族救亡的滚滚洪流。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
主要作品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北方》
《黎明的通知》
《大堰河---我的保姆》
《向太阳》
《火把》
主要意象
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土地
太阳
艾青诗歌主要意象
意象名称 意象内涵 创作特征
土地 对劳动人民、祖国之爱的命运的隐喻 ①“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②“土地”的意象还凝聚着诗人对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们的命运的关注与探索。
意象名称 意象内涵 创作特征
太 阳 对希望、光明、理想及战斗精神的隐喻 “太阳”的意象是诗人对希望、光明、理想追求的象征,是中国光明前途的象征,是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的象征,寄托着诗人对光明和理想的热切追求与向往。在诗歌中,诗人反复讴歌太阳、光明、黎明、火焰等。
艾青诗歌主要意象
一支流着母亲血泪的歌:
《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忧郁美
艾青出生时,他的母亲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命“克”双亲,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到家人歧视,还被送到大堰河家里寄养。养母大堰河给了艾青温暖的母爱。艾青于1932年被捕入狱,次年1月的一场大雪,让他想起了身世凄凉的大堰河,从而写了这首带有自传性质的抒情诗,借以赞颂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
《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这位伟大的为奴隶的母亲的命运是多么凄惨!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对乳母的深切怀念和痛悼。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肆意的排叙,长短错落的诗行,回忆大堰河辛劳的一生,刻画了她勤劳善良的品德。
对大堰河深切的眷恋和尊敬。
我是地主的儿子,
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
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
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
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
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
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钮扣,
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
大堰河仁爱善良无私,当乳儿被亲生父母领回家时,她恋恋不舍地哭了。
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钮扣,
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
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
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
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和大堰河家的生活状况作对比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细节描写
肆意的排叙写出了大堰河的勤劳淳朴和宽厚善良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
……
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美丽的梦境
凄惨的死亡
对比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这是大堰河所不知道的:
她的醉酒的丈夫已死去,
大儿做了土匪,
第二个死在炮火的烟里,
大堰河死后的凄凉
第三,第四,第五,
在师傅和地主的叱骂声里过着日子。
而我,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
当我经了长长的飘泊回到故土时,
在山腰里,田野上,
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
这,这是为你,静静的睡着的大堰河,
所不知道的啊!
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
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呈给你吻过我的唇,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
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
呈给大地上一切的,
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
你的儿子。
 我敬你!
爱你!
一九三三年一月十四日,雪朝
尽情呼告,直抒胸臆,把情感推向高潮。
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对大堰河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写作背景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空气里长大”的。因此他对他的养母大堰河(大叶荷)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刻骨铭心的。
主题情感
大堰河是作者的乳母。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细节描写抒发情感
叙事抒情结合
艺术手法
呼告
反复
对比
排比
写作特色
土地的忧郁: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20世纪30年代,艾青离开浙江老家前往当时被称作抗战中心的大都市武汉,却没有看到全民积极组织抗战的景象,到处都是无家可归的难民和流浪者,于是深夜在武昌一间阴冷的屋内写完这首脸炙人口的诗篇。
诗人为贫困的土地、苦难的祖国悲哀,表达对祖国、对人民、对土地深深的爱。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风,
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
  紧紧地跟随着,
  伸出寒冷的指爪,
  拉扯着行人的衣襟。
  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
  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
奠定了全诗凝重沉郁的感情基调
意象
土地
那从林间出现的,
  赶着马车的,
  你中国的农夫,
  戴着皮帽,
  冒着大雪,
  你要到哪儿去呢?
告诉你,
  我也是农人的后裔--
  由于你们的,
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
  我能如此深深地,
知道了,
  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
  岁月的艰辛。
  而我,
  也并不比你们快乐啊,
  --躺在时间的河流上,
苦难的浪涛,
画面1
大雪的林间
战争使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
  流浪与监禁,
  已失去了我的青春的最可贵的日子,
  我的生命,
  也像你们的生命,
  一样的憔悴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沿着雪夜的河流,
把自己和广大人民的苦难联系到一起,显得更亲切真实,具体描绘出蒙受苦难的中国人的煎熬和灾难。
一盏小油灯在徐缓地移行,
  那破烂的乌篷船里,
  映着灯光,垂着头,
坐着的是谁呀?
  ──啊,你,
  蓬发垢面的少妇,
  是不是
  你的家,
  --那幸福与温暖的巢穴--
已被暴戾的敌人,
  烧毁了么?
  是不是
  也像这样的夜间,
  失去了男人的保护,
  在死亡的恐怖里,
你已经受尽敌人刺刀的戏弄?
  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
  无数的,
画面2
雪夜的河流
人民疾苦
战争无情
中国妇女的悲凉处境
我们的年老的母亲,
  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
  就像异邦人,
  不知明天的车轮,
  要滚上怎样的路程?
  --而且,
  中国的路,
  是如此的崎岖,
  是如此的泥泞呀。
家国被占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迷茫无助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透过雪夜的草原,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
  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拥挤在,
  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反复咏叹,加强悲凉凝重的气氛。
饥馑的大地,
  朝向阴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苦痛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中国,
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所写的无力的诗句,
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1937年12月28日夜间 
中国革命的道路艰难而漫长。
流露出作者赤子般的情怀,向苦难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艾青在1937年创作的。当时中国发生了七七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面对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人们一方面在积极寻求救国之路,另一方面面对敌我力量悬殊,又难免陷入沉思,此时的中国民众正处在十分困难的时刻,艾青作为一个爱国诗人,怀着对中国农村和农民命运的关怀下,沉重地写下了这首现代诗。
主题情感
全诗通过描写大雪纷纷扬扬的场景以及农夫、少妇、母亲等形象,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表达了深厚的爱国之情。
《北方》
1938年初,艾青旅经陕西潼关时,因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端木良关于“北方是悲哀的”感叹而引发思绪,写下了这首诗。
战火逼近这里
1938年2月,战火逼近黄河,艾青在潼关写下这首诗。
奠定了这首诗“忧郁、悲凉、沉重”的感情基调
意象
《北方》
一天
  那个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
  对我说:
  “北方是悲哀的。”
不错
  北方是悲哀的。
  从塞外吹来的
  沙漠风,
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
与时日的光辉
——一片暗淡的灰黄
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
那天边疾奔而至的呼啸
带来了恐怖
疯狂地
扫荡过大地;
荒漠的原野
冻结在十二月的寒风里,
战争冷酷无情,令人恐惧。
荒凉的景象是当时中国现实的真实反映和象征。
灰暗色调
挣扎着前进……
几只驴子
——那有悲哀的眼
  和疲乏的耳朵的畜生,
载负了土地的
痛苦的重压,
它们厌倦的脚步
徐缓地踏过
北国的 ,
修长而又寂寞的道路……
那些小河早已枯干了
河底也已画满了车辙,
北方的土地和人民
在渴求着
  那滋润生命的流泉啊!
枯死的林木
与低矮的住房
稀疏地,阴郁地
意象
战争给北方民众带来的苦难
散布在灰暗的天幕下;
天上,
看不见太阳,
只有那结成大队的雁群
惶乱的雁群
击着黑色的翅膀
叫出它们的不字与悲苦,
从这荒凉的地域逃亡
逃亡到
雁群的悲哀
北方的悲哀
绿荫蔽天的南方去了……
北方是悲哀的
而万里的黄河
汹涌着混浊的波涛
给广大的北方
  倾泻着灾难与不幸;
而年代的风霜
刻划着
广大的北方的
贫穷与饥饿啊。
而我
  ——这来自南方的旅客,
  却爱这悲哀的北国啊。
扑面的风沙
与入骨的冷气
  决不曾使我咒诅;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一片无垠的荒漠
北方是当时中国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景象就是当时中国的命运。表达了深深的爱国情感,为北国而悲哀,为困苦生活的劳苦大众悲哀。

也引起了我的崇敬
——我看见
我们的祖先
带领了羊群
吹着笳笛
沉浸在这大漠的黄昏里;
我们踏着的
古老的松软的黄土层里
埋有我们祖先的骸骨啊,
——这土地是他们所开垦
  几千年了
  他们曾在这里
  和带给他们以打击的自然相搏斗,
他们为保卫土地
  从不曾屈辱过一次,
  他们死了
  把土地遗留给我们——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讴歌北国民众自古具有的不屈的生存意志和保家卫国的决心,体现了诗人之深的爱国之情。
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
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
与宽阔的姿态,
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
坚强地生活在土地上
永远不会灭亡;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古老的国土
——这国土
养育了为我所爱的
世界上最艰苦
与最古老的种族。
 1938年2月4日 潼关
三次重复让人感到震撼,悲哀升华为巨大的力量,具有深刻哲理。诗人看到伤痕累累的祖国,但也在意识深处感到这也是曾经让人骄傲的祖国。讴歌了古老而悲哀的国土以及种族塑造了不屈不挠的灵魂。
写作背景
1938年,正值抗日战争爆发,艾青在中国北方山西、陕西等地流离,路过潼关之时写下这首《北方》。
主题情感
全诗人既悲叹北方的贫瘠落后以及战争给北方民众带来的苦难,又讴歌北国民众自古具有的不屈的生存意志和保家卫国的决心,具有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
《复活的土地》
我题目“复活的土地”,复活指中国的觉醒和新生。这里,作者是在号召人们奋起抗战,用鲜血捍卫祖国,建设美丽的祖国。
1937年7月6日,艾青在沪杭路车厢里写下这首《复活的土地》,诗人预言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即将来临。
“腐朽的日子”指的是诗人忧郁、悲伤的日子。“早已沉到河底”,腐朽的生活即将结束,表达了对民族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复活的土地
河岸上
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
到处是繁花与茂草;
而从那边的丛林里
也传出了
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
高亢的歌唱。
播种者呵
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
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
大地将孕育
金色的颗粒。
就在此刻,
你--悲哀的诗人呀,
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
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
久久负伤着的心里:
腐朽的日子早已沉到河底,
让流水冲洗得
快要不留痕迹了;
描绘了春天到来时,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的画面。诗人通过写河岸上欣欣向荣的春景,表达对民族觉醒的乐观态度。
号召人们及时播种,辛勤劳作,迎来丰收,其实是呼吁人民大众为了民族的复兴而奋起抗争。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
--苦难也已成为记忆,
在它温热的胸膛里
重新漩流着的
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表现的是“战斗者”因土地的复活而产生的情感激荡、热血沸腾的高昂情绪。
主题情感
诗歌描绘了旱灾下的悲惨画面,以及苦难带给了人们死亡和痛苦,但同时也带给了人们的觉醒,带给了人们要改变这种苦难处境的力量。
写作特色
1.标题含义丰富深刻。
“复活的土地”采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人预言伟大的抗日战争即将来临,并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对革命、对人民美好前景的向往,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充满信心。“复活的”指看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充满生机之时,诗人发现了别人还没有看见的新事物,联想到了苦难即将过去,发现了曙光似的预兆。“土地”象征着灾难深重的祖国。
2.深沉而巨大的艺术审美力量
从第一节的四行诗起,语义和意向就是十分的现实。全诗昂奋地飞腾了起来,情绪也随之激荡不已,并感悟到土地复活和民族奋起的喜悦,以及迎接战斗的严峻的意义。
迎接曙光
——《黎明的通知》

黎明的通知
为了我的祈愿
诗人啊,你起来吧
而且请你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
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
我从东方来
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
我将带光明给世界
象征着抗战的胜利与光明的未来。
把黎明拟人化,以黎明的口气道出人们的企盼。
欢迎的方式
诗人和黎明合二为一,用“我”的呼喊,祈愿的抒情方式表现的,更真挚亲切。
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借你正直人的嘴
请带去我的消息
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
请他们来欢迎我----
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
打开所有的窗子来欢迎
打开所有的门来欢迎
欢迎的方式
具体的意象
让劳动者以宽阔的步伐走在街上吧
让车辆以辉煌的行列从广场流过吧
请村庄也从潮湿的雾里醒来
为了欢迎我打开它们的篱笆
请村妇打开她们的鸡棚……
请鸣响汽笛来欢迎
请吹起号角来欢迎
请清道夫来打扫街衢
请搬运车来搬去垃圾
请叫醒一切爱生活的人
工人,技师及画家
请歌唱者唱着歌来欢迎
用草与露水所渗合的声音
请舞蹈者跳着舞来欢迎
披上她们白雾的晨衣
请叫那些健康而美丽的醒来
说我马上要来叩打他们的窗门
请你忠实于时间的诗人  
表面是欢迎黎明,实则是欢迎光明、自由、幸福和解放。
解放区朝气蓬勃的美好生活
带给人类以慰安的消息
请他们准备欢迎,请所有的人准备欢迎
当雄鸡最后一次鸣叫的时候我就到来
请他们用虔诚的眼睛凝视天边
我将给所有期待我的以最慈惠的光辉
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
1942年
诗人带来黎明即将到来的通知,希望以此给予在战争阴霾笼罩下的人民一些鼓励和抚慰,同时唤起人民奋起抗日的信心和勇气。
写作背景
《黎明的通知》创作于1942年,正处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抗战初期,艾青辗转于西北黄土高原,又冒着生命危险从重庆来到了延安。在解放区,艾青清晰地感受到,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因此,艾青创作了这首《黎明的通知》,以特有的敏感向人们表达了这种新鲜的感受,传达了中华大地快要天亮的信息。
主题情感
全这首诗以黎明的口吻热切地唤起一切事物来迎接美好新世界的到来,充满着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对新社会新生活的坚定信念,赞美了解放区朝气蓬勃的美好生活,同时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全诗运用了象征、拟人、排比句式,两行一列的结构使得全诗节奏非常明快,富于音乐感。
写作特色
《向太阳》
1938年创作的一首长诗。诗长400余行,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艾青写的最长的一首诗,由九个各自独立又前后呼应的章节组成。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再现了抗战时期民族觉醒之后,所呈现出来的热烈而广泛的抗敌御侮、誓死为国的动人情景,全诗以"我"为线索,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想把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城市与乡村、工人与农民、过去与现在、黑暗与光明的联系与斗争异常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太阳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
——引自旧作《太阳》
开篇引用旧作,预示着新中国“日出”即将到来,为“向太阳”做铺垫。
一 我起来
我起来----
像一只困倦的野兽
受过伤的野兽
从狼藉着败叶的林薮
从冰泠的岩石上
挣扎了好久
支撑着上身
睁开眼睛
比喻
一系列动词
对光明自由的憧憬
二 街上
早安呵
你站在十字街头
车辆过去时
举着白袖子的手的警察
早安呵
你来自城外的
挑着满箩绿色的菜贩
……
排比
警察、菜贩、清道夫等,展现了一幅幸福祥和,美好安宁的场景
六 太阳照在
初升的太阳
照在我们的头上
照在我们的久久地低垂着
不曾抬起过的头上
太阳照着我们的城市和村庄
照着我们的久久地住着
屈服在不正的权力下的城市和村庄
太阳照着我们的田野,河流和山峦
广大人民在专制统治的压迫下的卑微和无奈。
照着我们的从很久以来
到处都蠕动着痛苦的灵魂的
田野,河流和山峦……
今天
太阳的炫目的光芒
把我们从绝望的睡眠里刺醒了
也从那遮掩着无限痛苦的迷雾里
刺醒了我们的城市和村庄
也从那隐蔽着无边忧郁的烟雾里
太阳的无比光明热烈,具有强大的力量,反复出现,起强调作用。
刺醒了我们的田野,河流和山峦
我们仰起了沉重的头颅
从濡湿的地面
一致地
向高空呼嚷
“看我们
我们
笑得像太阳!”
……
对光明的向往和渴求。
九 我向太阳
我奔驰
依旧乘着热情的轮子
太阳在我的头上
用不能再比这更强烈的光芒
燃灼着我的肉体
由于它的热力的鼓舞
我用嘶哑的声音
歌唱了: 
以太阳为情感载体,通过对太阳光、热的描写,表达自己对光明理想及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
“于是,我的心胸
被火焰之手撕开
陈腐的灵魂
搁弃的河畔……”
这时候
我对我所看见 所听见
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宽怀与热爱
我甚至想在这光明的际会中死去……
1938年4月 武昌
本诗总结,这是一首抒情诗。
写作背景
《向太阳》创作于1938年春的武汉。武汉当时作为民族解放战争的一个重镇,正轰轰烈烈地掀起保卫大武汉的群众性活动。艾青立即全身心地投入了这个显示着民族觉醒和战斗决心的现实世界。心中鼓荡着的激情和创作欲求,与现实结合的强度显然达到了燃烧的程度。
主题情感
通过“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追求。
写作特色
1.全诗贯穿着一个总体的象征形象,那就是太阳——以太阳来象征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希望;从“我”一个饱经忧患的知识分子的角度,采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抒发抗战高潮到来之时的激奋之情,歌颂了解放战争给民族带来的新生。
2.语言简洁明快,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特点,运用排比,引语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火把》
1940年春末,艾青离开湘南前往重庆任教。他想到了无数青年儿女投身到抗日斗争中,于是他以场显示人民群众伟大力量的火炬大游行为背景,写下这首长诗。
“唐尼时候到了 快点吧”
“李茵
你坐下
我梳一梳头
换一换衣……
你看我的头发
这么乱
我的梳子
哪儿去了?”
“你的梳子
刚才我看见的
它夹在《静静的顿河》里”
“啊 头发都打了结
以后我不再打篮球了
今天下午我沿着那小河回来
……


(节选)
一 邀
火把从那里出来了
火把一个一个地出来了
数不清的火把从那边来了
美丽的火把
耀眼的火把
热情的火把
金色的火把
炽烈的火把
人们的脸在火光里
把革命比作美丽、耀眼、热情、金色、炽烈的火把,体现了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显得多么可爱
在这样的火光里
没有一个人的脸不是美丽的
火把愈来愈多了
愈来愈多了 愈来愈多了
火把已排成发光的队伍了
火把又流成红光的河流了
火光已射到我们这里来了
火光已射到我们的脸上了
诗人虽然身处黑暗战乱的时代,但仍然对光明的前途充满希望。在光明中生存的人们是那样美丽耀眼,为了革命事业奋斗的人们是那么可爱活泼。“火把愈来愈多了”同样表达出诗人对于革命光明的信心。
你们的脸在火光里真美
你们的眼在火光里真亮
你们看我呀我一定也很美
我的眼一定也射出光采
因为我的血流得很急
因为我的心里充满了欢喜
让我们跟着队伍走去
跟着队伍到那边去
到那火把出来的地方去
火把是时代光明的象征,由广大人民的爱国热情燃起。
到那喷出火光的地方去
快些去 快些去 快去
去要一个火把……
“给我一个火把!”
“给我一个火把!”
“给我一个火把!”
你们看
我这火把
亮得灼眼啊……
诗人欣赏那些为了歼灭敌人而挺身而出的人们,“给我一个火把”正体现了这样乐观而无畏的精神。
写作背景
这首诗的产生直接来源于1939年7月7日为纪念抗日战争两周年桂林所举行的火炬游行。当时游行场面声势浩大,艾青在桂林参加了游行,受到极大震动。
人物背景
诗作以一次热火朝天的群众火把大游行为背景,描写了一个虽有爱国热情却相当脆弱的女青年唐尼思想感情的变化。最初,唐尼参加群众大会,心中关注的仍是个人恋爱的悲欢。接着描绘火把游行的壮观场面对唐尼心灵的震憾,再写唐尼在女友李菌的帮助下,否定了自己小资产阶级的脆弱和囿于个人感情的缺陷。尾声写唐尼携带火把回家,暗示她接受了光明,并在斗争中受到了鼓舞和教育,内心的黑暗已经消退。
主旨情感
《火把》借人们索求火把,表达了 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写作特色
1诗人善于准确地捕捉感觉,提炼生动意象“火把”,具有广阔的象征空间。
2 语言简洁明快,呈现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不追求整齐划一的诗节。
3 善用比喻,对话,朴素而又隽永,增强了诗歌的真切感和表现力。
前后创作风格变化明显
后期(20世纪70年代):
主题:以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为主旋律。
风格:语言朴素而又隽永,纯净而又深刻集中;形式变化多端,诗句节奏单纯、明快。
前期(20世纪30年代):
主题: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风格:风格凝重、深厚、大气,形式朴素、自然,表达浓烈的情思
艾青作品
《大堰河,我的保姆》
《我爱这土地》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复活的土地》
《北方》
《太阳》
《黎明》
《火把》
《黎明的通知》
《向太阳》
土地
太阳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直接抒情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土地的感情。
意象分析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的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祖国遭受侵略蹂躏
人民的悲愤和激怒
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土地”和“太阳”
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
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我爱这土地》《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诗歌,以“土地”为主要意象,表达了诗人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体现了他崇高的信仰。
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请结合具体诗歌说说你的理解。
“土地”和“太阳”
示例: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北方》和《复活的土地》都用了“土地”这一意象来表达情感。《我爱这土地》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表达了他对祖国深挚的爱恋之情。《北方》和《复活的土地》中用“土地”象征着灾难深重的祖国,表达对祖国的
忧思之情。
哲理诗代表作
《鱼化石》
《镜子》
《光的赞歌》
第二个创作高峰
艾青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是在1978年以后。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创作中断了20年。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艾青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经过了二十年的沉寂,诗人“归来”,诗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
代表作品有:《鱼化石》《镜子》《光的赞歌》等。
《鱼化石》
久被压抑的情感澎湃高涨,他在鱼化石上找到了流溢之口。鱼化石的形1978年,艾青重返诗坛,象和诗人心中的思绪撞击,使诗人产生了灵感。
发出对生命的本质思考: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




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上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进了灰尘。
发挥想象,写想象的虚景,诗人用轻松愉快的语言描绘变成鱼化石前鱼儿动作活泼、精力旺盛、自由自在地游动的场景,及在火山爆发后埋入灰尘的情景。
鱼儿化石前的快乐、自由、活泼,反衬出遭遇灭顶之灾、失去自由的不幸。
过了多少亿年,
地质勘探队员,
在岩层里发现你,
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
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
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第二人称“你”叙述,显得更亲切自然。
一个偶然的机会,成为鱼化石的鱼被发现了,看上去似乎和原来没有改变,但鲜活的鱼已经没有了生命。
凝视着一片化石,
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
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运动,
在运动中前进,
即使死亡,
能量也要发挥干净。
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最后四句富有哲理,在生活中如果遇到痛苦和挫折,要勇敢地抗争,生命的意义在抗争中得到升华。
理性美
文本解读
《鱼化石》是一首深沉隽永充满哲理的小诗。诗人从鱼化石中获得了人生感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并且通过象征手法,用鲜明生动的意象鱼化石、朴素平凡的语言,道出了最普通、最基本的人生哲理:在生活中,要勇敢地抗争,生命的意义在抗争中得到升华。
艺术特色
1、本诗用哲理性的诗句统领全篇,使象征性更加明朗;同时又用生动意象和鲜明形象,引导人们探索生命的意义。
2、借物喻人的咏物诗
3、对比手法
《镜子》
创作于“文革”之后,是时代的动向与诗人感受相结合的产物。在极“左”思潮泛滥时期,把说假话当作正常现象。林彪之流公开宣扬“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诗人通过写镜子能照人的物理属性,联想到世态人心。
镜子
只是一个平面
却又是深不可测
它最爱真实
决不隐瞒缺点
它忠于寻找它的人
谁都能从它发现自己
或是醉后酡颜
或是鬓如霜雪
有人喜欢它
因为自己美
有人躲避它
因为它直率
甚至会有人
恨不得把它打碎
拟人、象征
鞭挞和嘲讽了生活中的种种丑恶现象,弘扬了正直无私的品格。
镜子的率直与忠诚
直言刚烈之士
文本解读
这是一首哲理小诗,通过镜像反观人生,含蓄地刻画了人们对于直言之士的种种态度,鞭挞和嘲讽了生活中的种种丑恶现象,弘扬了正直无私的品格。
《光 的 赞 歌》
这首诗是艾青二十年来在“光”的指引下对历史、人生和社会思考的结晶,传达出他在新时期重获生存、创作权力后要倾力创作的心声,寄托了其对光明追求的情思
三、
它可望而不可及
漫游世界而无体形
具有睿智而谦卑
它与美相依为命
诞生于撞击和磨擦
来源于燃烧和消亡的过程
来源于火、来源于电
来源于永远燃烧的太阳
光 的赞歌
(节选)
这是对自然之光的科学理解,同时也有象征的意味: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要依赖于光。“光”是要经过斗争得来的。
太阳啊,我们最大的光源
它从亿万万里以外的高空
向我们居住的地方输送热量
使我们这里滋长了万物
万物都对它表示景仰
因为它是永不消失的光
……
赞美“光”这神奇的物质

从此光流传到人间
我们告别了刀耕火种
蒸汽机带来了工业革命
从核物理诞生了原子弹
如今象放鸽子似的放出了地球卫星……
光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光怪陆离的世界:
X光,照见了动物的内脏
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


我歌唱抗争,我歌唱革命
在黑夜把希望寄托给黎明
在胜利的欢欣中歌唱太阳
我是大火中的一点火星
趁生命之火没有熄灭
我投入火的队伍、光的队伍
把“一”和“无数”溶合在一起
进行为真理而斗争
抒发个人情怀与抱负。

和在斗争中前进的人民一同前进
我永远歌颂光明
光明是属于人民的
未来是属于人民的
任何财富都是人民的
和光在一起前进
和光在一起胜利
胜利是属于人民的
和人民在一起所向无敌
赞美像“光”一样的社会正义
文本解读
诗人借“光”这一意象,赞美“光”这神奇的物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字里行间饱含着睿智哲思。
艺术特色
1 富有哲理的象征手法。诗中的“光”,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象征,真、善、美的化身。通过对光的赞美,热情讴歌了社会历史的不断进步、人类理想的永恒追求。
2 深沉热烈的抒情方式。充满热烈澎湃的激情,一直是艾青诗歌创作的突出特点。
礁  石
艾 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象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这首诗写于1954年7月,正值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之初,百事待兴,但却困难重重。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与战争时期一样,中国人民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舞。
  这首诗富有意蕴,既可以看作是两种力量的斗争,又可以看作具体而有所指的敌我较量,还可以把礁石看作坚韧、不屈不挠的精神的代表……
全诗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歌咏,寄寓了深沉的生活哲理内涵。诗歌形象明朗、纯净,洋溢着一种昂扬奋发的乐观情绪。
“礁石”象征了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
艺术特色
1、独特的意象和主题,其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而主题则是爱国主义
每一个具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意象,在这意象中凝聚着他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观察和认识和诗人的独特的思想和感情。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而主题则是爱国主义。土地的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的最深沉的爱。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诗人通过意象表达了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种感情在近代中国人民中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2、具有忧郁的诗绪
“忧郁”渗透了诗人的灵魂,是构成艾青诗歌艺术特性的基本要素之一。我们可以把它叫做“艾青式的忧郁”。艾青的忧郁一方面来自个人的经历和性格,来自于留学法国时期所感受到的“漂泊的情愫”和西方象征派、印象派文学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来自于特殊的时代。在抗日战争的炮山中,艾青辗转于北方,亲眼见识了北方农民的现实苦难,与我国古老民族的感时愤世、忧国忧民的传统产生了心灵的契合。因此,这种忧郁里,浸透了诗人对祖国、人民的极其深沉的爱,更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忠实和深刻的思索。但艾青的忧郁并不是消极的,其所给予读者的是一种“深沉”的力量,表现的是他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坚强的信念。
3、艾青诗歌以散文美,创造了现代自由体诗的一座高峰
艾青的诗感情真挚、语言朴素、不求外在形式的整齐,也不注重押韵,比以往某些自由体更自由。艾青的诗歌是现代新诗发展了近二十年后的新成果,所以,它在成长中,吸取了现代新诗的广泛的营养。这时,自由体诗已经有了很大发展,既有蒋光赤、殷夫等的政治抒情诗的实践,也有冰心等诗人的小诗形式可供借鉴,而且更重要的是,新诗还经过了格律诗的提倡、探索和象征派诗的介绍、实践,他同时也广泛受到了惠特曼、马雅可夫斯基、叶遂宁、波特莱尔、蓝波、凡尔哈仑等外国诗人的影响,这样,在艺术上就比以前的自由体诗有了很大的提高。
4. 诗中有画,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以及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刈草的孩子》
5.富有哲理。《大堰河——我的保姆》、《春》、《黎明》、《煤的对话》
简言之,他善于准确地捕捉感觉,并在主客观的融合中提炼形神兼备的生动意象,使之成为感情与理智的复合体,具有多层次的联想意义和广阔的象征空间。
他的多数诗不强行押韵,也不追求字、行、节的整齐划一、但也有少数诗外形无拘无束却注重营造内在的节奏与旋律。善用比喻象征,短句活泼多姿,长句气势浩荡,朴素而又隽永,纯净而又深刻。
艺术特色
典型题重现
难点探究预测
许多经典名著中的“小人物”展现了“大情怀”,“大”往往根植在“小”中。请结合《大堰河我的保姆》大堰河的内容加以分析。不少于100字。
示例一:大堰河是个童养媳,她的名字就是她出生的那个村庄的名字。大堰河普良、勤劳、坚强,是旧中国的农村女的典型。她饱受了“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得到的是“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但她心地善良,勒劳朴实,性格坚强。她充满着对生活的希望和理想,“她含着笑”洗衣、涤菜,“她含着笑”喂猪、晒豆晒麦,不畏艰难困苦,辛勤劳动,表现了她的坚强性格。她的形象,同时也是那些和土地连在一起的劳动人民的形象。他们都植根在大地上,都有着劳动者的伟大品质。
典型题重现
难点探究预测
想象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概括,文学创作离不开想象,特别是科幻小说和诗歌,请结合《艾青诗选》谈谈“想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示例:想象手法在诗歌中被广泛应用,诗人借助奇妙的想象展现丰富的情感世界,把抽象的感情变成具体的艺术形象表现了出来。另外,借助瑰丽想象,构筑诗歌意蕴,同时还会触发读者,使读者产生无限联想。如艾青的《我爱这士地》,诗人把自己比作了一只鸟,借助鸟儿用“斯哑的喉咙歌唱土地”表达作者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抽象的爱国之情具体化,更能激发读者的共鸣,使读者产生无限联想。
现代诗歌阅读方法指导
1、知作者,明作品。
2、抓意象,悟情感。
3、看形式,品语言。
4、体会诗歌的理性美。
学爱国、坚韧、执着的品质
  艾青说:“诗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我们读艾青的诗,因其自然纯粹,唤起了苦难中的爱和希望;我们读艾青的诗,因为我们和诗人一样,深爱着这片土地和阳光。我们的读诗之旅才刚刚起步,愿我们继续从艾青的诗歌中汲取土地的气息、光明的力量!




阅读《艾青诗选》
阅读《艾青诗选》
明确要求:
1、分小组,自由阅读,按《<艾青诗选>阅读活动流程》来反馈探究结果。
2、关注表格中的阶段任务,按时完成。
阅读活动计划
时间 阶段任务 完成形式
1---3周 朗读或翻阅《艾青诗选》,对感兴趣的诗歌进行赏析,完成 阅读记录卡。
自主阅读
4---5周 分组制作PPT,课堂交流读书感受,分享读诗卡片。
课堂交流
6周 开展艾青诗歌朗诵会
朗诵比赛
7周 展示、交流阅读成果(制作书签、手抄报、诗歌创作、读后 感等)
教室橱窗
《艾青诗选》阅读记录卡
诗歌篇目
摘抄精彩语句说说初读感受
连接时代背景
品读诗歌意象 体味诗歌情感
备注:可以选择感受最深的几个选项进行阅读记录。
《艾青诗选》阅读记录卡
诗歌篇目 《手推车》
摘抄精彩语句说说初读感受 “穿过寒冷与静寂,从这一个山脚,到那一个山脚。彻响着,北国人民的悲哀。”
这句诗借手推车表现了“北国人民的悲哀”,强烈地表达了悲怆的抗议。
连接时代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8年初。当时,中国士兵在律北线、在残壁废垒间浴血抗战,艾青为民族解放战争所振奋,从南方来到北方。在北方,他看到了抗战的持久与艰巨,也目睹了黄河流域民生之多难。在这里,有的人照旧穷奢浮佚,寻欢作乐,而人民——诗人的父老兄弟,则在生死线上挣扎;黄土地——民族与人民的母亲,为悲哀的风卷去了春天的绿色和秋阳的光辉,冻结在裹冷与静寂里。于是作者创作了这首诗以表现北方农民在战争年代的艰苦。
品读诗歌意象 体味诗歌情感 手推车是一种象征的意象。
首先,它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历史命运和所遭受的深重灾难,其次,诗人借助手推车表现了“北国人民的悲哀”,同时也蕴含着对保守、呆板、落后的生活方式悲哀。手推车既是诗人对苦难制造者的一个瓶颈,又悲怆的抗议,也是对改变手推车的生活方式,振奋人民族精神的哲理性启示。
备注:可以选择感受最深的几个选项进行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