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和澳门
香
港
祖国
回
归
第13课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部编版八下历史
一、统一之由: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一)
香港问题的由来
1842年《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
1860《北京条约》
割让九龙半岛
1898《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租借新界(租期99年)
(二)
澳门问题的由来
1553年
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1573年
用500两,获得了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但澳门领土主权仍属中国
1849年
葡萄牙关闭澳门的中国海关,停止向清政府缴纳地租
1887年
《中葡和好通商条约》确认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门”的权力,中国丧失对澳门的管理权
香港问题、澳门问题都是历史遗留问题
七子之歌·澳门
闻一多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150多年间,28任港督都是英国委派、女王任命,从未征求港人意见,从未民主选举产生
占香港人口98%的华人长期不能享有平等的公民权和参与权
进入20世纪,中国人在香港还被抽藤条,被搜身
1843年,港英政府实施宵禁,以:“盗贼横行”为由禁止华人夜间行走,强令华人夜晚行走时必须“手持灯笼,以便识别”
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实现统一呢?
武力统一
和平统一
OR
“我多年以来一直在想,……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统一的问题……好好了解研究一下我们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解决方法,总要从死胡同里找个出路。”
——《邓小平文选》,第3卷
“从历史角度看,大陆与香港、澳门、台湾长期处于分离状态,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从现实来看,港、澳、台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经济有了较大发展,那里的人民已经习惯于那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
——《邓小平文选》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二、统一之策:”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
两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 陆
港澳台
实行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保留
前提和基础
主体
补充
“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
意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三、统一之路: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
香港的回归
1.艰辛谈判
1982年中英首次谈判
“钢”
与
“铁”
的
较
量
邓小平
谈判的题目就是一个,归属问题,如果我们根本谈不拢,中国将考虑接收香港的时间和方式。
英:主权换治权
中:主权没商量
将香港的领土主权归还给中国,但是由英国来治理
1.艰辛谈判
1984年12月正式签署
《中英联合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
22轮
为什么是1997年?
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中规定的租期为99年
1898+99=1997年
2.交接仪式
神圣的时刻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中·江泽民
英·查尔斯王子
2.交接仪式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接管香港防务受到香港人民的热烈欢迎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香港驻军,既是国家主权的体现,
也是维护香港社会安定繁荣的需要!
3.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1997年7月1日上午,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
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宣誓就职
祖 国
香
港
江泽民题词:“香港明天更好】
寓意着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象征着祖国统一;
红白两色体现了“一国两制”的精神。
(二)
澳门的回归
1987年4月正式签署
《中葡联合声明》
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举行现场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
祖国统一
小组探究
为什么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
1978年以来四川GDP增速
“两弹一星”科技成就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
“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指导
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根本原因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三)
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意义
国 内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材料1:香港、澳门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使海峡两岸的人民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增加了信心和希望。
材料2:香港回归中国之际,阿根廷总统梅内姆表示要仿效香港的“一国两制”方式与英国和平解决马岛主权问题。
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
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范例
国 际
隔绝—交往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两岸·溯源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夏商时期,称“岛夷”属于九州中的扬州。
隋唐时期,隋炀帝派人三次出师到达“琉球”。
明朝末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1895年,清政府被迫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三国时期,孙权派一万官兵到达“夷州”。
元朝,在台湾设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泉州。
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1885年,设台湾行省。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光复,回归祖国。
1949年12月13日从成都飞离大陆,海峡两岸就此进入38年的隔绝状态。
1975-4-5 病逝于台
台湾问题的性质:中国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部事务(内政)
渡江战役
不懈努力,打破僵局
请结合地图册和课文,完成表格。
党和政府对台湾的政策调整 时间 领导人 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
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后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武力)解放台湾
和平解放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八项主张
胡锦涛
四点意见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它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倡导两岸“三通四流”,标志着对台方针政策的重大发展,掀开了两岸关系发展历史新的一页,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通
邮
通
航
通
商
探亲
旅游
考察经商
1987年10月15日,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台湾成立海峡基金交流会
(海基会)
1990年
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海协会)
1991年
两岸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九二共识)
1992年
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
(汪辜会谈)
1993年
两岸关系的发展
和平之旅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习马会
2003年01月26日
“特别荣幸再次来到中国台湾金马做颁奖嘉宾。这次见到很多熟悉面孔,接触很多新面孔,认识很多新朋友,我感到两岸一家亲。”
涂们
课堂总结
港澳历史
遗留问题
“一国两制”
伟大构想
1997年香港回归
1999年澳门回归
同舟共济 砥砺前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陆:社会主义制度
港澳:资本主义制度
一国
两制
理论
成功
实践
展望
未来
根本原因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祖国国力增强
祖国团结统一
推动实现
进一步促进
课堂巩固
1.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了香港、澳门与中国大陆长期的分离,直到20世纪末我国才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澳门顺利回到祖国怀抱,得益于哪一方针的指引( )
A.政治协商 B.民族区域自治
C.“一带一路”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一国两制”构想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是中国传统政治智慧的一次天才式创造。首次成功运用“一国两制”构想解决的历史问题是( )
A.西藏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台湾问题
D
B
课堂巩固
3.“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C.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D.两岸关系的发展
4.“一国两制”实施的根本前提是( )
A. 和平统一方式 B .一个中国原则
C. 平等谈判原则 D. 实现经济互助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