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百合花 哦香雪 群文阅读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 百合花 哦香雪 群文阅读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2 18:0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①1-5日放假,6-7日学生自愿自修。
②8-9日分别补上周三、周四的课,请老师们注意自己的课表。
【国庆作业定稿】
①家乡文化生活调查(建议8人左右一组,节后上交团队电子版报告成果,每个班老师批改后,选择三份优秀的到年级展示,我们统一彩色打印)(周五分发示范案例给每个学生参考)②完成《200练》中的两练(每班根据自己的进度布置是哪两练)
③《贡院学记》国庆后上交检查,完成1页的量。
④阅读《古文观止》第8-9篇和《唐诗》第10-12首(就是第五周的内容),10月9日(周日)晚上19:40-20:05检测。
【10月8日“十月乐章”诗歌朗诵会通知】
①请每个班10月6日前确定朗诵篇目和人员名单,节目时间限制在5分钟之内。当天我会在群里接龙。②PPT(配乐)等东西10月6日之前发到以下邮箱54606214@
于人物形象中品味小说中的青春内涵
——《百合花》和《哦,香雪》联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百合花》与《哦,香雪》,一段是战火纷飞的岁月中,闪耀着红色光辉的青春;一段是大山深处,因为火车的到来,面临着巨大变化的青春。
不同的故事,却一样地动人。
这节课,就来比较阅读这两篇小说,探寻其共性与差异,以及隐秘的文学力量。
小说要素
1. 情节结构
2.人物形象
3.环境描写
4.主题思想
知识链接
情节:全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情节。
根据情节的阶段性,小说可以分为四部分:
开端( 1—23段) → 带路
发展( 24—43段)→ 借被
高潮( 44—57段)→ 牺牲与献被
结局( 58—59段)→ 盖被
《哦,香雪》
第一部分(1—3):火车开进台儿沟
第二部分(4—56):姑娘们迎接火车
第三部分(57—72):香雪换铅笔盒
第四部分(73—83):香雪夜归
自然环境
01
社会环境
02
46年中秋的总攻
火车开进了台儿沟
雨后的山路、树枝与菊花、满月;
大山、月亮; 台儿沟
茅盾在《评价最近的短篇小说》中这样评价《百合花》:“我以为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个短篇中间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
“感动”是人们阅读的最直观最感性的体验,你认为这篇小说让人“感动”的地方在哪?
任务:人物是小说的。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写出你的感动点,写在课文右边的空白处。
赏析人物描写的角度(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一)正面描写
1. 肖像描写: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
2. 语言描写:①鲜明的展示人物的性格,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揭示主题。
3. 动作描写:使人物鲜活的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从人物的举手投足中窥见人物的心态性格等。
4. 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
5. 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
6. 细节描写:①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②深化主题。③推动情节发展。④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⑤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二)侧面描写
(1)借助次要人物烘托
(2)借助物象烘托
(3)借助环境烘托。
(4)与他人对比
一、创境设问:
小说家孙犁这样评价本文:“从头到尾都是诗的小说。”
铁凝自己说:“我追求穿越复杂的单纯。”
请同学们自读本文,谈谈这篇“诗化小说”,它究竟美在哪里呢?
自读欣赏——《哦,香雪》
人物美、景物美、语言美、情感美
这两篇小说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矛盾就曾评价《百合花》“善用前后呼应的手法布置作品的细节描写”。请同学们从这一角度细读小说,找一找两篇作品中有哪些前后呼应的细节,并从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反映人物心理、表达主题等角度探究它们的作用。
任务:鉴赏小说中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
一、鉴赏小说中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
作品 前后呼应的细节 作用
《百合花》
《哦,香雪》
一、鉴赏小说中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
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01
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02
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03
一、鉴赏小说中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
01
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02
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一、鉴赏小说中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
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01
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
02
一、鉴赏小说中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
百合花暗示人物的美好心灵,代表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圣洁的情感;野菊花体现人物的乐观、热爱生活;馒头反映人物的真诚善良品质。
通讯员
热爱生活、纯真害羞、不畏牺牲、体贴别人的小伙子。
从他总和“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看出他细心地关怀同志;从他的腼腆羞涩,看出他的朴实、纯洁;从他借被子而又想送回去的举动,看出他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从他掩护群众和伤员渡河,看出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
新媳妇
是一个美丽淳朴、善良羞涩的农村女性形象。在战争面前又表现出果敢坚决及对通讯员的崇敬和痛惜。
①深明大义。如把唯一的嫁妆新被子借出来。(动作描写)
②真诚淳朴。如一直为通讯员肩膀的破洞而歉疚。(心理描写)
③对革命的诚挚,对烈士的钦敬。如把自己的被子盖住通讯员。(动作描写)
课后作业
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分析主人公形象特点和塑造人物的方法。分析香雪的人物形象,并比较和其他姑娘的不同。
01
是文化的化身
有一回她向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妇女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还问到它的价钱。…她才停下脚步意识到,自己地行为是多么可笑啊。
02
单纯善良、自卑
这是一只可以自动合上的铅笔盒,…香雪的小木盒呢,尽管那是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一阵哒哒声中有几分羞涩地畏缩在桌角上。
03
向往知识
她放下篮子,心跳着,双手紧紧扒住窗框,认清了那真是一只铅笔盒,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
04
坚毅、执着
她学着“北京话”的样子,轻巧地跃上了踏板。…也许,她所以能够在几秒钟内就决定上车,正是因为她拥有那么多鸡蛋吧,那是四十个。
比较(对比)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
香雪 其他姑娘
相同点
不同点
直接 原因
根本 原因
都有着对山外世界的关注,对美的热烈的向往和追求。
注重外表美、物质
追求知识、文明和进步
香雪是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的同学有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而她只有一只“小木盒”,同学常常取笑她。
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与别人的需求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她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所在。
03明手法归主旨
思考“百合花被子”和“铅笔盒”象征着什么?研读课文,完成下表:
学习活动三
篇名 物象 象征意义 情感 手法
《百合花》
《哦,香雪》
篇名 物象 象征意义 情感 手法
《百合花》 百合花 人性美 淳朴、无私、高尚,军民鱼水情,战友真挚情 象征
细节描写
以小见大
《哦,香雪》 铅笔盒 父亲做的小木盒:象征着贫穷、落后、封闭。 自动铅笔盒:象征着文化知识、现代文明。 摆脱落后、融入现代文明的渴望;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
补充:细节描写是对事物的基本组成单位进行细腻刻画,如对人物的一举一动、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环境中的细小物体进行细致描摹。细节描写的主要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以小见大一是从日常生活中选择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小事物以揭示重大主题。二是借用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来刻画典型形象。
总结归纳
《百合花》描写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队发起总共之前,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线包扎所,之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的故事。小说赞美了小通讯员的崇高品质,也展示了军民之间的友好关系。
总结归纳
《哦,香雪》主要讲述香雪的一段“历险经历”:她在火车停靠的一分钟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小说赞美了台儿沟迫切地要求冲破封闭的文化氛围。歌颂山里姑娘的自尊自爱和纯美的心灵,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
04拓展欣赏“诗化小说”
一、创境设问:
小说家孙犁这样评价本文:“从头到尾都是诗的小说。”
铁凝自己说:“我追求穿越复杂的单纯。”
请同学们自读本文,谈谈这篇“诗化小说”,它究竟美在哪里呢?
自读欣赏——《哦,香雪》
人物美、景物美、语言美、情感美
拓展:“诗化小说”
1、淡化情节,散化结构,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故事性不强,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和跌宕起伏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情节。
2、注重环境描写,注重营造散文化的意境氛围,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与传统小说相比,散文化小说注重对自然风光、民情风俗和生存状态等意境氛围的营造。
3、在主旨表现上,更突出情调:不像传统小说那样,它不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注重突出对某的情感态度、生命态度、价值判断等。
4、语言散文化:或语言质朴、口语化,或整散结合,诗化等等。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