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2 18:1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胡福明,男,1935年7月生, 江苏无锡人。1955年9月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专业,翌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1962年毕业后,到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1982年11月调至江苏省委工作。2001年退休。2018年12月,胡福明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作者介绍
为什么一篇文章能够引起如此强烈的社会反响?
——回顾高中所学课文,从文体角度进行思考。
必修上册第2单元第5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新闻评论
——在文本内圈划梳理相关信息,从写作背景的角度进行思考
写作背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本中相关背景:
(1)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早被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解决了的问题。但这些年来,由于“四人帮”的破坏和他们控制下的舆论工具大量的歪曲宣传,把这个问题搞得混乱不堪。
(2)“四人帮”处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鼓吹种种唯心论的先验论,反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例如,他们炮制“天才论”,捏造文艺、教育等各条战线的“黑线专政论”,伪造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必然变成走资派的“规律”,胡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的经济基础”的谬论,虚构儒法斗争继续到现在的无稽之谈,等等。
(3)林彪、“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胡诌什么“一句顶一万句”“句句是真理”。
(4)现在,“四人帮”及其资产阶级帮派体系已被摧毁,但是,“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破碎。
(5)“圣经上载了的才是对的”这种倾向依然存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工作上,“四人帮”都设置了不少禁锢人们思想的“禁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本中相关背景:
理论上混乱:检验真理标准混乱不堪——“违心的先验论”,“天才论”,“黑线专政论”等。
思想上的禁锢:精神枷锁——“圣经上载了的才是对的”“一句顶一万句”“句句是真理”。
实践上限制: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
本文的主要论点是什么?你能否梳理出文章的论证思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
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得出结论
提出论题
论证检验真理标准的现实必要性
四方面分别展开论述
提出观点
提出论据
立驳结合
导语
初读感知
历史的回忆——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写作和修改过程
胡福明
我到北京以后的修改,有几点说明:第一,把文章由三部分变成四部分,增加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作为第二部分。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样的修改有什么作用。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部分:
有的同志担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会削弱理论的意义。(P17)
有的同志说,我们批判修正主义,难道不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去衡量,从而证明修正主义是错误的吗?(P18)
作者以虚拟论敌的方式,把可能会对上文观点提出的质疑或者攻击内容直接呈现出来,然后通过辩证分析论证,反驳这些质疑,从而有力支撑自己的观点。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部分的增加无疑是让文章的整体架构更加完整,理论体系更加完善,从而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解放思想,推动国家社会变革的力量。
速读课文第一部分,圈点勾画重要语句,详细分析其论证过程和论证方法。
课文研读
引用经典理论:
马克思:……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毛泽东: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逻辑推理(三段论):
大前提: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
小前提: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
结论: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阅读第一部分,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论证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引用经典理论文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的观点论证“一个理论,是否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
引用毛泽东的观点论证“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
以门捷列夫制定元素周期表、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被证实两个事例论证“只有实践,才能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
运用马克思主义被承认为真理及国际共运史、中国革命实践中的具体事例进一步证明“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引证
例证
速读课文第三部分,分析其论证过程和论证方法。
课文研读
论证思路:
①马克思和恩格斯修改、完善《共产党宣言》的例子,证明革命导师们不仅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亲自用实践去检验一切理论,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论(第14段)。
②毛泽东在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时多次写按语的事例,证明革命领袖一贯严格要求不断用革命实践来检验自己提出的理论和路线(第15段)。
③最后得出结论:革命导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永葆其青春(第16段)。
论证方法:引用经典文献和典型事例进行论证的特点。
文章在以典型事例有力论证“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的论点之下,针锋相对的指出“四人帮”以及“两个凡是”等相关论调的荒谬,这样便给当时存在的绝对真理或顶峰论来了个釜底抽薪,在立论的同时有力的进行驳斥。
立中有破,以“立”蓄力,直击要害
课文研读
再读课文第四部分,分析本部分论证思路。
行文思路:①分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强调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实践的标准。(第17段)
②然后用毛泽东的相关观点证明任何理论都要由实践来检验,并且要不断修正,进而批判林彪、“四人帮”的相关谬论。(第18、19段)
③总结正确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任务、新要求,呼吁全党和全国人民:我们要有共产党人的责任心和胆略,勇于研究生动的实际生活,研究现实的确切事实,研究新的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第20段)
怎样理解第四部分中, “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它既具有绝对的意义,又具有相对的意义”这句话的含意?
①就一切思想和理论都必须由实践来检验这一点讲,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②就实践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上都有其局限性,不能无条件地完全证实或完全驳倒一切思想和理论这一点来讲,它又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③今天的实践回答不了的问题,以后的实践终究会回答它,就这点来讲,它又是绝对的;
④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它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①文章综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
①引用论证。文章大量引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实践论》《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等革命导师的经典论著中的著名论断,有的甚至标上了卷次和页码,以示严谨。这些引用准确、权威,具有毋庸置疑的说服力。
②举例论证。文章以门捷列夫制定元素周期表、哥白尼提出太阳系学说等科学史上的事实以及革命导师的事例来论证论点,选例典型,说服力强。
③对比论证。“四人帮”种种唯心主义谬论的失败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生命力的强大,一反一正,对比鲜明,突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论点的正确性。
论证特点
②文章是如何将立论和驳论相结合的?
论证特点
文章首先确立了中心论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然后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革命导师树立了光辉榜样等方面展开论述,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相结合,富有说服力。这是立论。
立论
驳论
在此过程中,又多处和驳论相结合。
如反驳“有的同志担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会削弱理论的意义”的观点;
批驳“四人帮”炮制的种种歪理邪说;
批驳有的同志的担心等,这样使文章的针对性更强,批判更有利。
(1)直接反驳,即运用论据或推理,直接证明敌论点是错误的方法。
(2)反证法,为了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可以先证明与其相矛盾的另一论点是正确的,这就是所谓反证法。
(3)归谬法,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以它为前提,推导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论点是错误的。
如果按那些政治“精英”们所述的理论来分析,只会产生这样一个现实:即凡是走上资本主义私有化道路的国家,全部或至少大都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得快。但可惜的是,这种现实还不存在,这种材料在现实的世界上还没有。
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为了驳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错误论点,就提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个正面论点,然后运用古往今来的事实,证明这一论点的正确性,从而驳倒了反面论点。
用例
用例
反证法的例子:王戎7岁时,与小伙伴们外出游玩,看到路边的李子树上结满了果子.小伙伴们纷纷去摘取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伙伴问他为什么不去摘?王戎回答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小伙伴摘取一个尝了一下,果然是苦李.王戎是怎么知道李子是苦的呢 他运用反证法:如果是甜的,路边的李早就被人摘完了。
甲说:“人年龄越大,就会懂得越多。”
乙用归谬法反驳:“如果说年纪越大,懂的就越多,那么那些百岁老人就是这世界上学问最高的人了”。
课文小结
继“五四”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中国二十世纪的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冲破了思想束缚,恢复了党的正确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为之后的改革打开了思想枷锁。全文紧紧围绕“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这个核心问题,通过经典理论引用、典型事例列举、正反对照等方式,借助严谨、周密的推理,从各方面论证实践与真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