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人应当坚持正义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人应当坚持正义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2 21:0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应当
坚持正义
柏拉图
作家作品
柏拉图是古希腊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对柏拉图一生影响最大的是苏格拉底。柏拉图20岁拜苏格拉底为师,直到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派处死。
老师死后,柏拉图不想在雅典待下去了。28岁至40岁,他都在海外漫游。
柏拉图留下了许多著作,多数以对话体写成,常被后人引用的有:《辩诉篇》《曼诺篇》《理想国》《智者篇》《法律篇》等。《理想国》是其中的代表作。
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核心。他认为物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非物质的观念世界。理念世界是真实的,而物质世界是不真实的,是理念世界的模糊反映。柏拉图死后,他所创业的学园由门徒主持,代代相传,继续存在了数世纪之久。
柏拉图
苏格拉底(约前469一前399)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他好在街头与人辩论伦理道德等问题,公开反对奴隶主民主制,特别是雅典后期的激进民主派。后来因为有人控告他与克利提阿斯关系密切,反对民主政治,用邪说毒害青年。苏格拉底因此被捕入狱。按照雅典的法律,在法庭对被告判决以前,被告有权提出一种不同于原告所要求的刑罚,以便法庭二者选其一。苏格拉底借此机会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他自称无罪,认为自己的言行不仅无罪可言,而且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结果,他被判了死刑。在监狱关押期间,他的朋友们拼命劝他逃走,并买通了狱卒,制定了越狱计划,但他宁可死,也不肯违背自己的信仰。就这样,这位70岁的老人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苏格拉底
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判决执行前夕,苏格拉底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他越狱逃跑,并买通了狱卒,制订了越狱计划。
但苏格拉底不赞同逃跑,他宁可死,也不肯违背自己的信仰。他针对格黎东的建议,抛出了“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层层铺垫,步步设问,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
课文记载的就是这次谈话的过程。
了解背景
对话录,柏拉图代表作之一,是他对话系列的统称。古希腊哲学在公元前六至四世纪发展到高潮。柏拉图的三十篇对话录,是最具特点的散文体裁。这种文体记述了当事人的对话。
《柏拉图对话录》选收的四篇由古希腊语直接译出,集中反映了苏格拉底临死前的思想、生活和谈话,其中所探讨的问题,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哲学思想和方法的最集中的缩影。
对话录
整体感知
课文朗读录音
★围绕主要问题,苏格拉底与格黎东之间分别讨论了哪几个问题。
人的行事应该听从谁
人行事与否的判断标准
不正当的判断标准
★理清文章思路
★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在死亡面前要不要坚持正义。
第二部分:苏格拉底以身体被毁类比正义被毁,形象地说明了坚持正义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苏格拉底引导格黎东得出结论——坚持正义,绝不越狱。
格黎东的劝说 苏格拉底的反驳思路 结论
劝说苏格拉底听从众人的建议逃跑(否则,在不知情的外人看来,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他的朋友未尽心尽力解救他。)
逃狱是对亲朋好友的负责,具有可行性。
对当前的困境深感疑惑与焦虑。
◆格黎东的三次提议分别是什么?苏格拉底是怎样反驳的?
★格黎东在苏格拉底的步步设问下有着怎样的表现?
苏格拉底的设问源自生活,符合生活常理,所以格黎东没有办法去反驳,反而只能随声附和,如“只听从一个人的”“很明显”“怎么不是呢”“我想是这样,苏格拉底”“不能”等,这样的回答显示出他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对话录之所以这样写,正是为了突出苏格拉底辩驳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
在“请你告诉我”后,苏格拉底连用“是不是”来质问格黎东,进一步确立自己的观点,强调坚决不容许故意做不正当的事的道理,指出承受一些比死刑更加重或比较轻的刑罚的必要性,同时,告诫格黎东必须坚定信念,至死无悔。排比句式的使用,增强了表达效果,有一气呵成之效。
★当被格黎东问“你看我们该怎么办”时,苏格拉底连用了七个“是不是”的问句,这对表达看法有什么作用?
★从文中看,苏格拉底的论辩有何特点?
①以设问推动思维的发展。
②总是以谦和的态度发问,语气亲切诚恳,语调相对平和沉稳。
③不轻易回答对方的问题,他通过让对方不间断地回答问题,使对方一步一步进入自己的逻辑轨道。
④层层铺垫,步步设问,深入浅出,既以理服人又生动活泼,体现了高超的“劝说”艺术。
★苏格拉底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试结合本文加以概括。
①苏格拉底有信仰,有原则,有底线,舍生取义,绝不苟活。
②苏格拉底人格高尚,心胸坦荡,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③苏格拉底为人和蔼,待人和善,循循善诱,有着高超的谈话技术。
★如何理解苏格拉底面对死刑判决时的坦然从容与镇定?
苏格拉底认为他留下来,接受死刑,便是坚持了自己的原则。他通过承受不义的判决来坚持自己的正义。为正义而死,坚决不做不义之事,苏格拉底用自己的实践来证明了他的哲学理论,实现了他的哲学追求。
主题概括
苏格拉底与格黎东的这篇对话,集中体现了苏格拉底关于应当坚持正义的思想。
在苏格拉底看来,正道、道理、道义、正当等理念,都是人应当遵从的原则。只要是不合乎这些原则的众人的意见、看法,都是不可取的,不值得重视或理会。即使在身体受到损害甚至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人们也应当选择“正当”的行为。
以坏报坏,以不正当报不正当,因不符合真理,亦应摒弃。
主题概括
阅读课文解析资料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