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西省忻州市代县等地八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 我校初三学生体育考试上,发令枪打响时,产生了白烟,终点计时裁判看到白烟就开始计时。战争中也要用烟幕弹产生大量的白烟来遮挡敌人的视线,在发令枪弹和烟幕弹中都含有的成份是( )
A. 煤 B. 硫磺 C. 木材粉末 D. 红磷
2. 铁和氧气都是我们常见的物质,相信你对它们的一些性质进行过探究。请你判断下列关于氧气与铁丝反应实验的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铁丝能烧红,但不能燃烧起来
B. 铁丝可以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四射的火星
C. 进行该实验须先在装氧气的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或铺上少量的细沙
D. 燃烧完毕后留下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3.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快速地将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B. 不慎碰倒酒精灯,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水浇灭
C. 根据燃着的木条是否熄灭来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
D.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试管口放一闭棉花可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4. 下列变化中,与其它变化有根本区别的一种是( )
A. 水结成冰 B. 木材加工成课桌 C. 食物腐败 D. 石蜡融化
5.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绵延至今。生活中劳动的身影随处可见,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妈妈用天然气点火做饭 B. 小明主动帮忙用洗涤剂洗碗
C. 超市工作人员分类整理货物 D. 环卫工人清扫路面上的积雪
6. 年月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课,采取天地互动的方式进行,航天员老师在全新的问天实验舱授课,演示着天地迥异的实验现象。“天宫课堂”旨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广大青少年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
B. 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宇航员自由呼吸的问题,飞船舱内充满纯氧
C. 利用化学知识研发神舟十四号飞船的外壳材料
D. 利用化学知识研制宇航服,为航天员的生命活动提供保障
7. 小明在配制溶液时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这时他应该( )
A. 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 B. 向右盘中加砝码
C. 移动游码 D. 减少药品
8. 小明在完成“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进行了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倾倒液体
C. 滴加液体 D. 闻气体气味
9. 关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放出大量的热 B. 发出黄色的火焰 C.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火焰分成三层
10. 氧气可以与木炭、硫、铁丝等物质发生反应。下列关于这几个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从反应条件看:都是点燃
B. 从反应现象看:都有“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
C. 从物质状态看:反应物是固体和气体,生成物都是气体
D. 从物质种类看:反应物都是种,生成物都只有种
11. 阳曲县志记载:崇墉雉堞,壮丽甲天下,昔人有“锦绣太原”之称。进入新时代,未来五年是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的关键时期,以下做法不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
A. 积极植树造林 B. 加强废气处理 C. 露天焚烧秸秆 D. 垃圾分类投放
12. 某同学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
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试管外壁有水滴;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
A. B. C. D.
13. 甲、乙两同学各取相同质量的氯酸钾,乙同学用单独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氧气,甲同学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物的方法制氧气,如图所示图像能正确表示甲、乙两同学实验过程中产生氧气和加热时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14. 某同学欲用调至平衡的托盘天平称量食盐,称量时她把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了克以下用游码,这时她实际称得药品质量是( )
A. B. C. D.
15. 小言同学欲用量筒取液体,将量筒放平后,俯视读数为,她又加入少许液体后,平视读数恰好为。则小言实际加入的少许液体体积( )
A. B. 小于 C. 大于 D. 无法确定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2.0分)
16. 回答下列问题。
现有下列物质:空气;海水;二氧化碳;液氮,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 ______填序号。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集气瓶中预先装少量的水或细沙,原因是 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
17.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对空气的成分: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其它气体和杂质。按体积计算,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______从后面选项中选择填空。
A.
B.
目前我国对城市空气质量监测项目中,一般不考虑的是 ______。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硫
D.可吸入颗粒物
18. 量筒是常用的化学仪器,请围绕量筒回答下列问题。
正确读取示数的方法是视线与 ______保持水平。
用量筒量取水时,一般采用的量筒规格 ______。
19. 某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继而发生氯气罐爆炸,周围的许多群众紧急撤离。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有剧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根据以上信息,氯气的物理性质有 ______。
据报道:氯气罐内为液氯,因氯气罐泄漏处置不当使液氯急剧挥发产生爆炸,造成氯气罐爆炸的直接原因属于 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0. 刚装修的房屋或新买的家具会释放甲醛,空气中甲醛含量过高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小强在互联网上查到有关甲醛的如下信息: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于水,其的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常用于标本的防腐保存。甲醛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点燃时,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甲醛能与蛋白质中的氨基反应,使人体内蛋白质性质发生改变。减少甲醛的伤害,要从控制污染源做起,开窗通风可有效的释放甲醛。吸收甲醛可利用绿萝、吊兰等植物吸收、利用活性炭的孔隙结构捕捉甲醛分子,还可利用央视推荐的紫加黑除甲醛,能够把甲醛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试回答下列问题:
甲醛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这些属于甲醛的 ______性质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福尔马林是一种 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纺织品在印染过程中要用到甲醛,为避免衣服上残留的甲醛对人体的危害,新买的衣服建议 ______后再穿。
写出甲醛在空气中燃烧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
活性炭和紫加黑除甲醛的区别是 ______从物质变化角度进行说明。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1. 今有、、、、五种装置如下图所示。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理由是 ______。
当观察到装置中 ______时,开始收集。
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 ______,然后再熄灭酒精灯;某同学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是 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8.0分)
22. 请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Ⅰ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 ______;
Ⅱ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装置为 ______填字母,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
Ⅲ用装置收集氧气时,如何判断气体收集满了 ______;
Ⅳ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乙炔气体,该反应的反应速率较快,制取该气体最好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填字母。
氧化铜能否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催化作用?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用天平称量,取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图实验:
Ⅰ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
Ⅱ试剂为 ______,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
Ⅲ若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则______。
【结论】过氧化氢能被催化、分解。
23. 小林同学在体育课上腿部擦伤,医务室的大夫在她伤口上涂了医用过氧化氢溶液,小林看到伤口处产生了小气泡,很好奇。为什么瓶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涂到伤口上,分解就加快了呢?
Ⅰ、小林准备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过氧化氢分解的快慢,实验前在注射器中吸入过氧化氢溶液,量筒内装满水。实验开始时,向试管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Ⅱ、小林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探究实验
【查阅资料】
过氧化氢是人体代谢废物之一,它能够对机体造成损害,人体存在过氧化氢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快慢有影响,人体正常体温是。
【提出猜想】
猜想: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体温比瓶中的温度高。
猜想: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伤口中有过氧化氢酶。
【进行实验】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两次进行实验,均注入过氧化氢溶液
第一次在常温下进行
第二次将试管浸在的温水中 量筒中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均为 ______
分两次进行实验
第一次将装有一小粒过氧化氢酶的试管浸在的温水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
第二次 ______ 第一次,量筒中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 ______
第二次,量筒中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 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过氧化氢酶的作用
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实验中第一次收集到的氧气体积为 ______。
实验中横线部分应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
为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还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的是 ______。
A.产生气泡的快慢
B.测定收集等体积气体所需时间
C.分别测定不同时间所产生的气体体积
【实验反思】
小林反思了实验过程,认为人体中过氧化氢酶是在体温条件下发挥作用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不足。因此又补充进行了几组实验,量筒中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加入过氧化氢酶 不加过氧化氢酶
反应温度
收集到气体体积
通过这些数据,你能得出的新结论是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煤、硫磺、木材粉末燃烧的产物主要气体,不会出现白烟,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为白色固体;所以在发令枪弹和烟幕弹中都含有的成份是红磷。
故选:。
本题可根据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分析推断,白烟就是白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生成白烟一定生成白色固体。
本题难度不大,充分理解实验现象和生成物的组成等方面的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答案】
【解析】解:、铁丝在空气中能烧红,在氧气中能燃烧,故A错误;
B、铁丝可以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四射的火星,故B正确;
C、进行该实验须先在装氧气的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或铺上少量的细沙,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故C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故D正确;
故选:。
A、根据铁丝在空气中能烧红,但不能燃烧进行分析;
B、根据铁丝可以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四射的火星进行分析;
C、根据放入少量水或铺上少量的细沙,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进行分析;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氧气的化学性质等,注意理解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3.【答案】
【解析】解:、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应缓慢地将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说法错误;
B、不慎碰倒酒精灯,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不可用水浇灭,说法错误;
C、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因此不能燃着的木条来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说法错误;
D、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试管口放一闭棉花可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说法正确。
故选:。
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来分析;
B、根据酒精灯失火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C、根据气体的性质与鉴别方法来分析;
D、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灭火的方法、气体的鉴别方法等,难度不大。
4.【答案】
【解析】解:、水结冰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木柴加工成课桌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食物腐败有菌类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石蜡熔化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5.【答案】
【解析】解:、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故正确;
B、用洗涤剂洗碗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分类整理货物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清扫路面上积雪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6.【答案】
【解析】解:、该活动能够使广大青少年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该选项正确。
B、人吸入纯氧会发生氧中毒,所以飞船舱内应充满富氧空气,该选项不正确。
C、感知利用化学知识研发神州十四号飞船的外壳材料,该选项正确。
D、体验利用化学知识研制宇航服,为航天员的生命活动提供保障,该选项正确。
故选:。
A、该活动能够使广大青少年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
B、人吸入纯氧会发生氧中毒,所以飞船舱内应充满富氧空气。
C、能够感知利用化学知识研发神州十四号飞船的外壳材料。
D、体验利用化学知识研制宇航服,能够为航天员的生命活动提供保障。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答案】
【解析】解: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步骤是:调节天平平衡,先向右边托盘添加砝码和拨动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天平指针偏向左偏移,说明药品的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药品.
故选:.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天平指针偏左,说明药品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药品.
托盘天平的使用是化学的基本操作之一,是中考考查的热点,掌握天平的使用步骤、注意事项、误差分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答案】
【解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时,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点,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要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对准手心,试管倾斜,试剂瓶口与试管口挨紧。故选项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
D、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9.【答案】
【解析】解:、蜡烛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蜡烛燃烧,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蜡烛的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发出黄色的火焰,蜡烛刚熄灭时,灯芯上产生一缕白烟,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蜡烛燃烧的现象,掌握蜡烛燃烧的现象并能灵活运用即可正确解答本题;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0.【答案】
【解析】解:、木炭、硫、铁丝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从反应条件看:都是点燃,故选项说法正确。
B、木炭、硫、铁丝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都有“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的现象,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物是固体和气体,生成物分别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是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木炭、硫、铁丝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分别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四氧化三铁,反应物都是种,生成物都只有种,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根据木炭、硫、铁丝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条件、反应的生成物等,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生成物的状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
【解析】解:、积极植树造林净化空气,防风固沙,保护环境,故A符合这一思想;
B、加强废气处理,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环境,故B符合这一思想;
C、露天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C不符合这一思想;
D、垃圾分类投放,可以减少垃圾的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故D符合这一思想。
故选:。
“锦绣太原城”盛景说的是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和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新发展理念的内容。
12.【答案】
【解析】解: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符合题意;
试管外壁有水滴,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而使试管炸裂,符合题意;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略向下倾斜,不符合题意;
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而使试管炸裂,符合题意;
故均可能造成试管炸裂。
故选:。
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最终发现试管破裂,主要原因是试管的受热不均匀造成的,据此分析在加热过程中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的因素即可正确解题。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当造成玻璃仪器破裂的原因,熟知给试管加热时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3.【答案】
【解析】解:单独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需要加热到较高的温度下才能分解产生氧气;而加热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物时,高锰酸钾首先受热分解产生氧气,生成的二氧化锰又可用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由此可知:高锰酸钾的分解温度低于氯酸钾,因此高锰酸钾先分解,高锰酸钾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能催化氯酸钾的分解,使反应速率加快,因此,甲先产生氧气,且甲的反应速率比乙快,甲的斜率大于甲;由于高锰酸钾分解也会产生氧气,因此最终高锰酸钾和氯酸钾的混合物受热分解生成的氧气比单独加热氯酸钾多,因此最终甲产生的氧气比乙多。
故选:。
单独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需要加热到较高的温度下才能分解产生氧气;而加热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物时,高锰酸钾首先受热分解产生氧气,生成的二氧化锰又可用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各物质的颜色、状态,反应的条件、类型,以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发生装置的相互联系;并且,一定要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催化作用;等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及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14.【答案】
【解析】解: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质量。
故选:。
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位置放反,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列等式进行计算.
托盘天平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掌握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答案】
【解析】解:该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俯视读数为,实际体积小于毫升;他又加入少许液体后,平视读数恰好为,其读数正确,那么实际体积应为;则该同学实际加入量筒中的液体体积大于。
故选:。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加入液体的体积大小。
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量筒操作错误时会出现“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数值比实际体积大,反之,则小。
16.【答案】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黑色固体物质,放出大量的热 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解析】解:二氧化碳和液氮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空气、海水都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黑色固体物质,放出大量的热。集气瓶中预先装少量的水或细沙,原因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该反应具有“多合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黑色固体物质,放出大量的热;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注意事项和反应的特点分析回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组成和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的知识,属于课本中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7.【答案】
【解析】解:空气中气体体积的含量: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故按体积计算,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目前我国对城市空气质量监测项目中,一般不考虑的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
根据空气中各气体成分的含量以及空气污染物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加强对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答案】液体凹液面最低处
【解析】解: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故答案为:液体凹液面最低处。
水体积最接近量筒,故选量筒;
故答案为:。
考查量筒读取规则;
根据液体体积选择合适的量筒。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9.【答案】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剧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物理
【解析】解: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剧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这些描述的都是氯气的物理性质.故答案为: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剧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液氯挥发,由液体变成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在有限度的空间内发生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物理.
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主要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由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属于新信息试题,考查同学们信息读取、处理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物理性质 混合物 用水清洗或晾晒 甲醛氧气二氧化碳水 活性炭吸附甲醛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紫加黑除甲醛,能够把甲醛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解析】解:甲醛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这些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甲醛的物理性质,福尔马林中含有水和甲醛,是一种混合物。
由于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于水,纺织品在印染过程中要用到甲醛,为避免衣服上残留的甲醛对人体的危害,所以新买的衣服建议用水清洗或晾晒后再穿。
甲醛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甲醛氧气二氧化碳和水;
活性炭和紫加黑除甲醛的区别是活性炭吸附甲醛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紫加黑除甲醛,能够把甲醛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物理性质;混合物;
用水清洗或晾晒;
甲醛氧气二氧化碳水;
活性炭吸附甲醛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紫加黑除甲醛,能够把甲醛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根据甲醛的性质和福尔马林的组成分析;
根据甲醛的性质分析建议;
根据甲醛在空气中燃烧发生反应写出文字表达式;
根据变化的特征分析。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文字表达式的书写、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等,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1.【答案】 氧气不易溶于水 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把导管移出水槽 水倒吸入试管,导致试管发生炸裂
【解析】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故答案为:;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理由是氧气不易溶于水。故答案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当观察到装置中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故答案为: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槽,然后再熄灭酒精灯;某同学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是水倒吸入试管,导致试管发生炸裂。故答案为:把导管移出水槽;水倒吸入试管,导致试管发生炸裂。
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分析;
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分析;
根据当观察到装置中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分析;
根据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槽,然后再熄灭酒精灯;否则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是水倒吸入试管,导致试管发生炸裂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2.【答案】长颈漏斗 或 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 探究没有氧化铜时过氧化氢的分解快慢 的过氧化氢溶液 探究反应前后氧化铜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解析】解:Ⅰ由图可知,仪器为长颈漏斗;
Ⅱ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或,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收集装置可选F,故填:或;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Ⅲ用装置收集氧气时,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说明已经集满;
Ⅳ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乙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该反应的反应速率较快,发生装置可选A,装置可通过注射器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实验中未加氧化铜,故目的是探究没有氧化铜时过氧化氢的分解快慢;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实验的目的探究化学反应前后,氧化铜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根据控制变量法,试剂为的过氧化氢溶液;
若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氧化铜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
故答案为:Ⅰ长颈漏斗;
Ⅱ或;;
Ⅲ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
Ⅳ;
探究没有氧化铜时过氧化氢的分解快慢;
的过氧化氢溶液;探究反应前后氧化铜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
根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或,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说明已经集满,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乙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该反应的反应速率较快进行分析;
根据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氧化铜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3.【答案】体温高于常温不是伤口上过氧化氢分解快的原因 将试管浸在的温水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不加过氧化氢酶 体温高于常温不是伤口上过氧化氢分解快的原因 将试管浸在的温水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不加过氧化氢酶 在过氧化氢酶存在时,温度也会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
【解析】解:实验的实验现象是:量筒中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均为,说明常温和体温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一样,所以得出的结论是:体温高于常温不是伤口上过氧化氢分解快的原因。故答案为:体温高于常温不是伤口上过氧化氢分解快的原因;
根据【实验反思】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实验中第一次收集到的氧气体积为:。故答案为:;
为了验证过氧化氢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设计一个对比实验,即其他条件不变,不加过氧化氢酶,所以实验中横线部分应进行的操作是:将试管浸在的温水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不加过氧化氢酶。故答案为:将试管浸在的温水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不加过氧化氢酶;
产生气泡的快慢,可以判断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故A正确;
B.测定收集等体积气体所需时间,可以判断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故B正确;
C.分别测定不同时间所产生的气体体积,不可以判断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故C错误;
故选:;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知,加入过氧化氢酶后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比不加入过氧化氢酶的速率快;在过氧化氢酶存在时,温度也会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故答案为:在过氧化氢酶存在时,温度也会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
根据实验的实验现象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
根据设计一个对比实验分析;
根据产生气泡的快慢,测定收集等体积气体所需时间可以判断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分析;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可以利用控制变量法,通过设计对照实验即控制其它条件相同时,一个实验使用某一条件或者满足某一因素,另一个实验不使用或者不满足,来进行实验探究之。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