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4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23 08:1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1.儒学的复兴★
2.文学艺术
3.科技
4.少数民族文字
“君不君,臣不臣”
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孙,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叛。肃宗才使永王,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 ——程颐
政治上
“五代之乱极矣”
五代总的特点是政局动荡、政治黑暗、法制败坏、经济凋敝。50余年中,皇帝更换14人,分姓八姓。其中后唐三姓、后周两姓,皆因收养义子所致。由于政权更迭频繁,大臣“视事君犹佣者焉,主易则他役,习以为常 ”。
政治上
学术上
僵化
失序
儒学复兴运动
目的:重新发挥儒学的作用,以重建社会秩序
代表:程朱理学(理论体系)
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政治选必4 哲学与文化
理学/道学/新儒学对传统儒学的改造?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
佛法以有生为空幻,故忘身以济物道法以吾我为真实,故服饵以养生
这句话反映了孔子的“正名”主张,孔子强调君臣父子的等级名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旧儒学着重强调个人对于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主张采取外在的规范来建立社会秩序
世界观
认识论/方法论
人生观
为什么要建立社会秩序?(根基)
外在的规范是自觉的吗?(约束力)
①宇宙观:p74
理是万事万物的本原,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理赋于物即是物性,理赋于人即是人性
②人生观:
人生的目标应当是体验理的存在(如何体验?)
从人性着手
“人生气禀,理有善恶。然不是性中元有此两物相对而生也。有自幼而善,有自幼而恶,是气禀有然也。善固性也,然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也。”
但人性受到“气”的影响,不能如实自然表现
“正气”,提高个人道德修养,保留正能量,去除负能量
存天理,灭人欲
③认识论/方法论: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谨慎地思考辨别是非,深刻探究事物以获得知识
在思考、求知的过程中提高道德修养(教育)
怎样提高个人道德修养?
结果:通过道德修养实现了人对理的充分体验。
首先参透了人性,并自然参透了物性。
自觉地让个人符合物理、伦理的要求。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先修养品性,才能管理家庭,才能治理国家,才能使天下太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理学的特点:
①吸收佛、道的思想,复兴儒学
②(本体论上)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修养论上)强调内在的个人修养
③内容上属于道德哲学(伦理学),性质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积极影响:丰富完善了儒学;有助于提高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消极影响:扼杀人性,成为统治工具,禁锢思想,阻碍科技和人才的发展。(存天理,灭人欲;忽视“物理”)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如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上帝、理念等客观精神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的外化。
南宋理学家朱熹认为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理不离开气。据此可知,朱熹的观点是(  )
A.“理”是世界的根本原则 B.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C.应当与民休息、无为而治 D.“天理”在自己心中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这一思想体现了
A.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B.确立了儒学主流意识形态地位
C.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主张
D.明确了获得万物之“理”的方法
“修身方式,何者为先?”最能体现两宋时期学者答案的是
A. 以仁为本,仁者爱人 B. 道法自然,清静无为
C. 以法为本,一断于法 D. 正心诚意,格物致知
宋朝儒学复兴,其中程朱理学一派对后世影响最大。下列主张,体现程朱理学思想的是(  )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 “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C.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D.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 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 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 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10、
(1)自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逐渐增加,至宋代大大超过北方。
大量人口从北方迁往南方?(×)
(2)变化:经济重心南移(从北方转移到南方)。从唐朝中期开始。南宋时完成。
(3)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充足的劳动力与先进生产技术;优越的自然条件;统治者的重视。
(4)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保护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等。
1.门第观念的淡化和社会流动的加强。
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主要表现为贱民减少和(无地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包括土地交易的开放和百姓日常生活的相对自由。(最后一段)
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财产平均分配 B.禁止土地买卖
C.实行土地国有化 D.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盖人之卖产,或以缺食,或以负债,或以疾病、死亡、婚嫁、争讼。
17.(1)气象:百家争鸣。
人物及主张:孔子:仁、礼等;孟子:性善论、仁政等;荀子:性恶论、礼法并施等。
(2)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适应巩固大一统政治的需要。
(3)表格:①程朱理学;②陆王心学。来源:儒家思想;佛、道思想。
(4)原因:从儒学自身不断丰富完善适应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需要角度作答;或从统治者重视角度作答。(若从其它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世界/宇宙

认识论
方法论
理学/道学/新儒学的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是什么?
政治上
学术上
僵化
失序
儒学复兴运动
目的:重新发挥儒学的作用,以重建社会秩序
北宋时书院教育正式确立,书院教育的最大特色,在于它是由民间学者创办,没有政府的认可与资助,与官办高等学府在许多方面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
宇宙观
宇宙观,又称世界观。人们对世界(宇宙)的总的根本的看法。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的世界观也不尽相同。
人生观
人生观,是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应该怎样度过一生?
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
世界观决定着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
佛法以有生为空幻,故忘身以济物道法以吾我为真实,故服饵以养生
这句话反映了孔子的“正名”主张,孔子强调君臣父子的等级名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旧儒学着重强调个人对于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因此,需要用伦理规范和法律制度规定每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名分地位, 以及与其名分地位相应的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然后, 以此去要求和检验社会每一个成员的行为, 进而达到协调人际关系, 安定社会秩序的目的。
通过外在的规范来建立社会秩序
世界观
认识论/方法论
人生观
为什么要建立社会秩序?(根基)
外在的规范是自觉的吗?(约束力)
佛法以有生为空幻,故忘身以济物道法以吾我为真实,故服饵以养生
(旧儒学)通过外在的道德规范来建立社会秩序
世界观
认识论/方法论
人生观
(新儒学)通过内在的道德修养来建立社会秩序
为什么要建立社会秩序?
理是万事万物的本原,万事万物是理的外化
通过个人修养,自觉感悟理的存在


万事万物的本源
(理论来源?倾向?)
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自然规律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三纲五常)
“物理”: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
“伦理”:君臣、父子间皆是理
p74
①为什么要建立社会秩序?
(根基-宇宙观)
把封建时代的道德标准绝对化永恒化,
看成是宇宙的根本,一切事物的根源
②人生观(自觉地与世界观相统一)


万事万物的本源
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自然规律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三纲五常)
p74
人生的目标,是体验“理”
(这一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自觉感受“理”的存在
“存天理,灭人欲”
通过道德修养
②人生观(自觉地与世界观相统一)
*人应该通过道德修养,主动与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相统一


万事万物的本源
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自然规律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三纲五常)
p74
人应该通过道德修养,
主动与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相统一
(“存天理,灭人欲”)
③认识论/方法论
(如何提高道德修养,成为圣人)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谨慎地思考辨别是非,深刻探究事物以获得知识
“人之性皆善。
然而有生下来善底,有生下来便恶底。
此是气禀不同。”——朱熹
在思考、求知的过程中提高道德修养(教育)
理学产生的背景
①儒学受到冲击(原因?)
②文化政策相对宽松
③儒学复兴运动(时间)
内容
代表学派-人物


万事万物的本源
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人生的目标,是体验(通过道德修养感受)“理”这一
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自然规律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三纲五常)
感受“理”的存在
“物理”: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
“伦理”:君臣、父子间皆是理
深刻探究万事万物,全面认识“理”
“格物致知”
“存天理,灭人欲”
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
世界/宇宙

认识论
方法论
理学/道学/新儒学的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是什么?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1)君臣等级观念(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学术服务于现实。
(2)积极影响:丰富完善了儒学;有助于提高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消极影响:扼杀人性,成为统治工具,禁锢思想,阻碍科技和人才的发展。
填充图册p27
契丹小字、西夏文和金文有什么共同点?
思考
西夏文
三者都是在借鉴汉字的基础上创制的。
4.1 文字创立
辽道宗:“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
畏兀体蒙古文/回鹘式蒙古文
南宋:朱熹(集大成)
材料四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著名的“存天理,灭人欲”之说。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五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朱熹
材料六 理学的理欲之辩,本意是想规谏统治者。但事实是统治者顺手接过来,反向一击,理欲之辩由道德修养的圣贤功夫转化成了政治奴役性的残杀工具。 ——张立文《宋明理学研究》
如何看待“存天理,灭人欲” ?
思考2
南宋:朱熹(集大成)
分析它在当时收到官方尊崇的原因?
思考1
1.4 理学影响
理学的宇宙观:
“理”是世界的本原
理学的人生观:
三纲五常
理学的方法论:
格物致知
存天理,灭人欲
规范人的行为
维护专制统治
吸收佛道思想
适应社会发展
南宋:(后期)宋理宗以二程、朱熹等五人从祀孔庙,
御笔亲书朱熹所作《白鹿洞书院学规》颁赐太学
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元朝: (中期)科举考试开始科举,
经书考试重“四书”,单独出题,考试内容
以《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
标志: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最终确立。
西厢记
02
文学艺术
苏轼
请同学们自行梳理并快速记忆!
朝代 典型体裁 代表人物
宋 词 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柳永
元 散曲、杂剧 关汉卿、王实甫
2.1 文学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窦娥冤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西厢记
碧云天,黄花地,
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2.1 文学
分析宋词与元曲繁荣的社会背景的异同?
思考3
宋词盛行原因
政治:宋朝重文轻武,培养一批优秀文人
经济:商业和城市日趋繁荣,市民队伍壮大,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情感需求:娱乐、忧国忧民……
元曲盛行原因
政治:民族区别对待制度,使得汉族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经济:商业和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元曲更通俗易懂,符合市井生活
情感需求:面对不公抒发愤懑……
关汉卿
2.2 艺术
艺术 特点
书法 书法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绘画 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03
科学技术
请同学们自行梳理并快速记忆!
印 刷 术
雕版印刷成熟
活字印刷发明
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 药
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骑士阶层日益衰落;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大量用于军事
指 南 针
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北宋开始应用于航海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总结科技成果
中国科学史上里程碑
元郭守敬《授时历》
最突出的成就是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
测定数据世界领先
元王祯《农书》
南北方技术;农业工具
04
民族文字
契丹小字、西夏文和金文有什么共同点?
思考
西夏文
三者都是在借鉴汉字的基础上创制的。
4.1 文字创立
辽道宗:“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
4.1 文字创立
三者都是在借鉴汉字的基础上创制的。
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
民族交融
内部问题: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
外界挑战:儒学粗糙的天命思想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 ;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 返回
儒学困境
1.2 理学背景
今之学者有三弊,一溺于文章,二牵于训诂,三惑于异端。
——《二程遗书》卷十八
文章 训诂
异端
韩愈

儒学复兴

张载
1.2 理学背景
北宋:程颐程颢(创立)
南宋:朱熹(集大成)
程朱理学
返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