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红色印迹,忆峥嵘岁月
——六下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作业设计
【作业定位】
统编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理想和信念”为主题,编排了两个语文要素,一个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一个是“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课文学习之后又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围绕“奋斗的历程”这个主题展开,这个活动和单元主题密切关联,其中安排了三个活动任务:开展阅读分享会、制作小诗集、写一写自己的心愿。这三项任务都需要学生搜集文章、诗词及相关资料,三个活动既相对独立,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作业设计时,对这三项任务可以进行适度的联结,前一项任务中的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学习成果可以作为下一项任务的起点和铺垫,使活动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本文主要以“开展阅读分享会”和“制作小诗集”两个活动为生发点,开展作业设计。
【作业目标】
1.能综合运用本单元学过的阅读方法,有目的地阅读材料,完成“红色印迹”(阅读记录/整理卡),乐于与伙伴分享阅读卡。
2.通过阅读、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红色诗词,感受红色诗词的魅力。能整理、归类搜集到的资料,合作完成诗集,开展诗词交流会。
3.在活动中体会蕴含在红色诗文中的革命情怀,深切感受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程。
【作业内容】
活动一:寻“红色印迹”
1.完成阅读记录卡
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阅读方法,也尝试了运用这些方法来读课文中的“阅读材料”,完成了《作业本》的表格(图1),相信你对红色书籍或文章一定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让我们追寻英雄的足迹,继续开展红色阅读,完成“红色印迹”阅读记录卡。(表1)
图1 《作业本》P50阅读记录卡
表1 个人阅读记录卡(子卡)
“红色印迹”课外阅读记录卡(单篇阅读)
阅读文章 (
背景资料:
)
来源途径
主要内容 (
阅读感受
:
)
精彩片段
阅读方法
备注:表1阅读记录卡为子卡,每位学生3—5张。
2.开展红色阅读会
请你向组内的学习伙伴分享交流自己的阅读记录卡(子卡),并将自己阅读的文章分享给每一位组员,我们可以参考《作业本》这几位学习伙伴的交流形式,从多个角度进行分享。(图2)
图2 《作业本》P50阅读分享会
3.小组合作完成阅读整理卡
在“红色印迹”个人阅读记录卡的分享会中,我们已经认真阅读了其他学习伙伴带来的文章,请组内筛选同主题的文章,小组合作完成阅读整理卡。(表2)
表2 (XX)小组阅读整理卡(母卡)
(XX)小组“红色印迹”课外阅读整理卡(群文阅读)
课外阅读主题 阅读篇数
阅读内容整理 (
提示
:合作完成,用表格、思维导图等形式来整理。
)
阅读收获或启示 生1: 生2: 生3: 生4:
备注:表2阅读整理卡为母卡,每组一张。
4.阅读整理卡分享会
请各小组将完成的阅读整理卡张贴于自己组的白板上,每位同学相互欣赏其他小组的“阅读整理卡”,每组派一位代表全班分享你们的“阅读内容整理”部分。
表3 阅读整理和分享评价表
星级指标 小组自评 全班评 教师评
内容:阅读面广,资料丰富,文章类型多样
理解:图标绘制清晰直观,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表达:条理清晰,语言流畅,语速适中
【活动一设计意图】
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以阅读为基础。阅读不仅要明确主题,有向阅读,也要提升效率。以《作业本》表格为支架,设计课外阅读卡,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活动。阅读卡分为子卡和母卡。子卡用于指导单篇文章阅读,在设置主要内容以及精彩片段的基础上,增加故事背景和阅读感受等项目,以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的效果,更好地了解文章的背景,加深对故事或英雄人物的印象。
阅读母卡即阅读整理卡,是对整个阅读过程的梳理和归纳,整合单篇阅读的成果,旨在比较式的群文阅读中,体会表达异同,加强语言实践,提升思维品质。例如“阅读内容整理”板块,可以用思维导图绘制一张关于红色诗词的“诗词联通网”,也可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关于革命年代的英雄人物表,为开展阅读分享会和制作小诗集提供思路和借鉴。
阅读子母卡是学习环节的有效过渡,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实现教师对学生的无声指导,指导阅读的方法和习惯,学会梳理和统整。
阅读分享会穿插进行于阅读记录卡和阅读整理卡的制作中,实现思维的碰撞。阅读记录卡的分享,为避免单一的阅读感受,主要以《作业本》里学习伙伴的交流形式为依托,培养学生多角度发散思维进行表达。最后将各组的阅读整理卡以“作品展览”的可视化呈现,以及全班分享阅读成果的动态实践,使阅读走向更深入。
活动二:忆“峥嵘岁月”
1.编制红色小诗集
在寻“红色印迹”的活动中,我们已经阅读了大量的红色文章或诗词,请各组员分类搜集诗词,每位组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类别进行有目的地搜集,小组合作制作红色诗集。
建议:①分类搜集诗词,可以按作者分、按内容分、按创作时期分等;②诗词的搜集不仅局限于摘抄,重在诗词的研读和赏析,读懂诗词,体会情感,可以参考《作业本》P51。(图3)
图3 《作业本》P51诗词搜集
表4 诗集制作评一评(以小组为单位)
星级指标 小组自评 全班评 教师评
选材:选材丰富,角度全面,搜集方法多样
分类:诗歌分类准确,内容条理清晰,能多维度进行批注体会
排版:契合主题,编排合理,版面优美
例:下图为“星辰小组”制作的红色诗集(图4 组图)
(
分类设计内页,
每页为一个类别,
每位组员完成一张内页
)
(
分类设计内页,
每页为一个类别,每位组员完成一张内页
)
(
封面由四位组员共同完成,每人完成四分之一个版面
)
2.诗词交流会
大家编制的诗集各有特色,版面精美,内页(类别)丰富。请各组选择最喜欢的一个类别,用不同的方式分享感受和体会,如,深情朗诵、讲述诗词故事、品析诗词语言、介绍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等等。参考《作业本》P52诗词交流。(图5)
图5 《作业本》P52诗词交流
表5 诗词交流评一评
星级指标 自评 同伴评 教师评
方式:呈现方式丰富多样,全员参与(小组为单位)
表达:仪态自然大方,富有感染力(以个人为单位)
【活动二设计意图】
创编诗集对于六下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的学习中已经尝试过合作编小诗集的活动。此次红色诗集的制作在学生完成活动一寻“红色印迹”的基础上展开,活动一的开展过程中,学生在课外已经积累和阅读了不少红色文章,情感和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升华。诗集制作能充分尊重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别进行摘抄。诗词的摘抄重在欣赏和体会,所以还是以《作业本》“红色诗词集”栏目为原型,设计安排了加入自己的理解和体会等多角度进行批注,以此来强化语言实践,加深对诗词的体悟。并且这种图文结合的创作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促使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从单向走向多维,从平面走向立体,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情境性、趣味性和拓展性。
全班的诗词交流分享会参照《作业本》的“诗词交流”栏目中小组合作交流图。让每组都能上台展示创作的诗集,让每位成员都有机会用不同形式参与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或激情朗诵喜爱的诗。学生在互相欣赏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感染,达到情感的升华,深切感受到那不朽的峥嵘岁月,那永存的革命精神。
评价表的设计尽可能从多个维度入手,并结合实施的过程分步展开,尽可能对活动的开展进行全程监控,确保任务的有效达成,以评价激发学习热情,助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作业使用建议】
作业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也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更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途径。
1.合理安排分层完成。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作业形式丰富多样,课堂时间有限,无法将作业全部寄托于在课堂完成。如“阅读交流会”和“诗词分享会”可以在课堂集中进行,但是“阅读记录卡”、“阅读整理卡”、“编制小诗集”需要投入不少时间和精力,且每位学生所需时间不等,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晚托时段或周末,与小组内的学习伙伴进行分工合作。
2.关注与学习伙伴的合作共进。寻“红色印迹”和忆“峥嵘岁月”两大活动安排了五次小组合作,且作业与作业之间相互贯通,每位学习小组的组员必须借合作之力才能顺利完成作业。因此要及时留意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况,例如“作业整理卡”中的“阅读内容整理”栏目,教师要跟进小组组员在合作学习中使用的学习方法以及设计的图表样式;“诗集制作”的过程教师也要随时关注各组的进度,每位组员完成一张内页的设计,封面由四位成员共同完成。所以教师应多倾听学生的表达与需求,多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表现。同时,针对活动开展有困难的小组,要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使其尽快投入高效的合作中去。
3.个性展示作业成果。此次小综合将听、说、读、写、画等活动融入作业情境中。作业形式既有建构反应(表格、思维导图等),也有言语表现(讨论、朗诵等)还有作品呈现(红色诗集)。教师可将优秀的作业以照片或视频形式展示在班级公众号或学校公众号上,也可张贴在学校的“作品展览墙”,丰富多样的展示形式供家长和全校师生共欣赏。
4.切实跟进作业评价。作业要鼓励每一个学生不断进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强化作业的诊断、反馈功能,根据完成过程和完成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评价主体多元,涉及个人、小组和全班,评价结束后给予多形式的奖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对于此次活动的开展,教师要做好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