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光和颜色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光和颜色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1-23 11:0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 光和颜色 同步练习题
1.1666年,物理巨匠牛顿用玻璃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在白色光屏上得到了七色光,解开了光的颜色之谜。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能看到光屏上的七色光是因为光屏反射了七色光
B.单色光通过棱镜时,不会发生色散
C.七色光按序排列是因为三棱镜对不同色光反射程度不同
D.若将光屏换成红色,光屏只反射红色光
2.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种说法:
①薄膜上出现的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②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
③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简长,烛焰的像变大;
④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
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3.关于光的色散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B.色散现象表明白光是复色光
C.红光通过三棱镜时不会产生色散现象
D.各色光通过三棱镜时传播方向不发生变化
4.我国科学家在南极考察时,科考船曾经困在南极冰层中,用爆破等方法均告无效,最后把黑炭、煤炭铺在冰面上,才使船安全脱险。其合理解释是(  )
A.黑炭、煤炭燃烧产生热量,使冰熔化
B.黑炭、煤炭的颜色是黑色的,吸收太阳辐射能力强,使冰液化
C.黑炭、煤炭跟冰反应,使冰熔化
D.黑炭、煤炭的颜色是黑色的,吸收太阳辐射能力强,使冰熔化
5.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白天的太阳、晚上的月亮、烛焰、萤火虫都可以作为光源
B.光是一种电磁波,只能在真空或空气中传播,不能在液体或固体中传播
C.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其速度为3.0×105m/s
D.为了描述光的传播,常用中间带箭头的实线这种科学模型来表示光线
6.在较远处观看焰火表演时,总是先看到空中的烟花,然后听到火药的爆炸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火药爆炸得早 B.声音发出得早
C.光速比声速快 D.烟花发出的光传播得比声音慢
7.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不能说明的是(  )
A.通过缝隙的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向三棱镜底边的方向偏折
B.通过缝隙的白光经三棱镜后发生了色散现象
C.白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
D.实验证明了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8.在一张白纸用红色水彩笔写上红色的“E”字,当你通过红色玻璃观察写在这张白纸上的“E”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清晰的红色“E”字 B.清晰的黑色“E”字
C.清晰的红色白底“E”字 D.几乎看不出“E”字
9.如图,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B处应是红光
B.只有AB之间有光
C.光的色散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较快
10.中国古代对光的色散现象的认识最早起源于对自然色散现象——虹的认识。虹,是太阳光沿着一定角度射入空气中的水滴所引起的比较复杂的由折射和反射造成的一种色散现象。下列关于色散现象的表述中,不合理的是(  )
A.白光经过三棱镜发生色散后,呈现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
B.紫外线具有一定的杀菌消毒作用
C.疫情期间,人们用红外线测温枪来检测人体发出的紫外线
D.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11.小欢用针孔照相机(即小孔成像实验装置)观察蜡烛的烛焰,若保持小孔和蜡烛的烛焰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正立的
B.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放大的
C.若向右拉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大
D.若保持小孔和内筒的位置不变,向左平移蜡烛,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大
12.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
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 B.桃花吸收红光
C.桃花反射红光 D.桃花折射红光
13.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彩色光带,投射在暗房里。把10支温度计依次放在光带及其附近,2号温度计刚好处于光带最上方,8号温度计刚好处于光带最下方,如图所示,另有一温度计10号放在远离光带的位置(未画出)。发现温度计1比室内其他温度计的示数要高;2、3、4、5、6、7、8七支温度计的示数有些许差异,但都比温度计10示数要高;温度计9的示数与温度计10的示数无明显差异。
①a处应该为红光
②温度计9位置一定不存在看不见的光
③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都可以让温度计示数升高
④温度计1的位置存在一种能使温度计示数升高的看不见的光
从实验现象中,可以推断(  )
A.只有①②是对的 B.只有②③是对的 C.①③④是对的 D.①②③④都对
14.如图所示,奥运五环颜色从左到右依次代表欧洲(蓝)、亚洲(黄)、非洲(黑)、澳洲(绿)、美洲(红)。将红光照射到奥运五环上,呈红色的是(  )
A.欧洲环 B.亚洲环 C.澳洲环 D.美洲环
15.下列一定是光源的是(  )
A.夜晚皎洁的月亮 B.道路两旁起警示作用的反光胶带
C.发光的电灯 D.璀璨的钻石
16.小明同学让一束白光(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发生折射,白光被分解成七色光束,这是光的______现象,在透镜的后面用一张白纸板截住从透镜射出的光线,当白纸板在B处时,在白纸板上能观察到______色的光
17.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小张同学的妈妈收到了一束红色的玫瑰花和一束白色的百合花,小张同学刚学习过物体的颜色,心生好奇,在暗室中用黄色的光照到这两束花上后,他看到两束花的颜色分别是玫瑰花呈______,百合花呈______色。
18.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____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每秒达_________米。光在水中的速度___________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9.自身会___________的物体叫光源。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太阳②月亮③镜子④点燃的蜡烛⑤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⑥夏夜飞舞的萤火虫⑦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
20.某科学兴趣小组在硬纸板上挖孔进行了多组实验,探究“不同情况下太阳通过小孔成像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的形状”。实验记录表如下:
小孔的形状 □ 〇 △
小孔的最大外径/mm 1 5 10 1 5 10 1 5 10
地 面 光 斑 形 状 小孔到地面10 cm时 □ □ □ 〇 〇 〇 △ △ △
小孔到地面20 cm时 〇 □ □ 〇 〇 〇 〇 △ △
小孔到地面40 cm时 〇 □ □ 〇 〇 〇 〇 △ △
小孔到地面80 cm时 〇 〇 □ 〇 〇 〇 〇 〇 △
小孔到地面120 cm时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小孔到地面200 cm时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小组成员通过分析表格数据,得出了一些结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太阳距我们很远,到达地面的光线几乎平行。所以,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足够小时,地面上的光斑形状与小孔的形状______(填“相同”或“不同”),这不是太阳的像。
(2)要使太阳通过小孔成像,必须注意小孔的大小和小孔到地面的距离。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一定时,小孔越______(填“大”或“小”),地面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阳的像。
(3)当小孔形状为“☆”时,小孔到地面80 cm时,地面上的光斑形状为“〇”。则小孔到地面120 cm时,地面上的光斑形状为______(填字母序号)。
A.□ B.〇 C.△ D.☆
21.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之一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充满魔幻色彩的外层膜结构建筑,博得许多建筑师的好评。“水立方”的外膜用什么颜色更节能?某科学探究小组因考虑到“水立方”馆内光线和夏天的室温,他们做了几组实验。
实验一:对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先后用不同颜色的膜在不同颜色的光下进行观察,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照射光的颜色 绿色 红色 红色 绿色 白色
膜的颜色 绿色 红色 蓝色 红色 黄色
观察到的颜色 绿色 红色 黑色 黑色 黄色
(1)由表1可以得出结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 决定的。
实验二:用不同颜色的膜材料ETFE做大棚实验,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大棚外膜的颜色 蓝色 无色 紫色
一天中棚外的最高温度 36 ℃ 36 ℃ 36 ℃
一天中棚内的最高温度 38 ℃ 50 ℃ 30 ℃
光的通过量 90% 98% 50%
(2)综合上述信息,你认为膜的颜色用 更好。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A
3.D
4.D
5.D
6.C
7.D
8.D
9.D
10.C
11.C
12.C
13.C
14.D
15.C
16. 色散 白
17. 黑 黄
18. 直线 3×108 小于
19. 发光 ①④⑥⑦
20. 相同 小 B
21.由透过它的色光 蓝色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