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的原野和森林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两首民族交响音乐作品《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熟悉《捷克的原野和森林》的主要音乐主题。
3、初步了解民族乐派、交响诗以及作曲家斯美塔那。
教学重点:
1、从曲式结构、音色、旋律、节奏、速度、强弱等方面分析《捷克的原野和森林》的音乐特点。
2、学生通过欣赏、讨论,总结民族乐派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所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揭示音乐作品所具有的思想性、艺术性的特点。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斯美塔那《沃尔塔瓦河》,创设情境,音乐导入)(课件第一页)(放完音乐进入课件第二页,显示课题)
师:同学们,课间老师播放的一段什么音乐?有谁知道曲名和作者?
生:斯美塔那创作的《沃尔塔瓦河》。
师: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跟随着这位捷克音乐家斯美塔那开始一段美妙的音乐旅程。(板书课题: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二、新课教学:
1、介绍作曲家斯美塔那及其代表作品
师:音乐之旅的第一站,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为杰出的音乐家。(课件第三页作者介绍)贝德里赫·斯美塔那(1824-1884),捷克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民族歌剧的开路先锋,捷克民族乐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是在不安定的政治背景下度过的,1848年,捷克的首都布拉格爆发了反对奥地利统治的武装起义,他以强烈的爱国热情参加了战斗,但是革命失败后的形势令他十分失望,在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的启发下,他开始了最初的交响诗创作,1874年不幸耳聋,继续坚持创作,其中最著名的有由六部独立交响诗组成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和第一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被誉为“捷克民族音乐的奠基人”。
2、介绍民族乐派
师:在这里我们提到了民族乐派,那么民族乐派是在怎样的政治背景下产生的呢?(课件第四页)在19世纪浪漫主义中期,中欧、东欧和北欧一些国家,由于长期遭受异族侵略和统治,因此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迟缓,随着西欧民主运动的发展,民族民主意识在这些国家日益增强,并逐步掀起了争取民族独立或复兴民主文化的运动,此时,先后出现了一批立志于发展本民族音乐事业的,被人们称做“民族乐派”。典型的代表人物有:波兰的肖邦创作的《C小调革命练习曲》,捷克的斯美塔那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挪威的格里格,芬兰的西贝柳斯《芬兰颂》,俄国的格林卡《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等。
3、介绍交响诗
师:民族乐派的作曲家们艺术创作的体裁多样化,有钢琴曲、交响曲还有交响诗等等,(课件第五页)交响诗是按照文学、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作成的大型管弦乐曲。它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通常,多采用单乐章的曲式,结构比较自由。(课件第六页)斯美塔那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由六个独立的交响诗构成:《维谢格拉德》、《沃尔塔瓦河》、《莎尔卡》、《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塔波尔》和《勃兰尼克》他通过不同的音乐形象,赞美了祖国光荣的过去和壮丽的山河。现在我们一起领略《捷克的原野和森林》的美丽风光。
4、分析作品
(课件第七页)当我们伫立在捷克大地上,极目四望,从四面八方,从原野和森林传来了熟
悉的音响,听吧!《捷克的原野和森林》这部作品由一个引子和三个主题构成
引子:(欣赏并思考引子音乐主题)
(课件第八页1)①欣赏引子一,回答:-乐曲一开始塑造了怎样的音响效果?作者用这样的音乐表现手法描绘出捷克什么样的风景?
(课件第八页2)欣赏引子一
(课件第八页3)乐曲开始宽广、辽阔,音响强烈,给人以宏伟,庄严的感觉,总体描绘了捷克大地的风光之美,一开始,给人一个整体的音乐印象。阳光普照着整个大地,那么的温暖,明媚。从音乐中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捷克人民乐观自信的生活情趣。
(课件第九页1)②欣赏引子二,回答:-引子二与引子一对比音乐表现有何不同?(课件第九页2)欣赏引子二
(课件第九页3)音效上引子二比引子一轻柔,委婉,渐强渐弱的色彩对比比较明显。显得细腻,柔和,刻画了森林私语的形象。
(课件第十页1)③欣赏主题一,回答:-音乐的声部进行具有主调音乐还是复调音乐特点?
(课件第十页2)欣赏主题一
(课件第十页3)音乐一开始,弦乐器使用了弱音器,好似描绘树叶沙沙的声响,复调赋格的音乐创作特点,有如山间回声一般,三连音以及渐强渐弱力度的运用成功的塑造了流水潺潺的形象。
唱:(课件第十一页1学唱歌唱性旋律)④看谱学唱主题二,体会抒情性的特点。
(课件第十一页2)欣赏主题二,回答:-主奏乐器是什么?主题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情绪有什么变化?旋律具有怎样的特点?
(课件第十一页3)用圆号奏出的歌唱性的主题,运用了捷克民间歌曲的音乐素材进行创作的,主题出现了三次,每出现一次力度增强一次,层层递进,歌唱出了心声,推进了对祖国、对生活的礼赞。
动:(课件第十二页1先欣赏,后拍击节奏)⑤欣赏主题三,,回答:-与主题一、二对
比,三者在音乐表现上的异同点?
(课件第十二页2)看谱练习第三主题的节奏,感受舞蹈节奏的动感。
(课件第十二页3)生:第二主题抒情悠扬的歌唱性,第三主题让我有一种舞蹈的冲动。师总结:主题二具有抒情歌唱性,主题三具有民间舞蹈欢快节奏感,都体现出了捷克民族音乐独特的风格,另外在调式上.体裁上、旋律的创作技巧上结合了欧洲音乐的特点,使民族乐派音乐独树一帜.
5、完整欣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学生自主探究
(课件第十三页)①欣赏全曲,再一次感受音乐民族风格的特点。主题二和主题三在老师的指挥下表现。(歌唱主题二的旋律,拍击主题三的节奏)从而更深刻的理解体验作品。
(课件第十四页1)②分组讨论:民族乐派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从题材内容、艺术风格、体裁形式、音乐语言等方面进行概括。
③学生代表回答,教师小结:
(课件第十四页2)“民族乐派”的作曲家们取材于本民族的历史和传说,描写人民反抗异族压迫,热情歌颂民族英雄、歌颂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融入音乐的创作中。他们一方面继承和借鉴西欧的音乐优良传统,一方面强调搜集和整理民族的音乐财富,探索民族的音乐语言和表现形式,采用民族的题材内容,描写民族的风土人情。创作的体裁多样,有歌剧、交响曲、钢琴曲等。音乐语言除了直接引用民间音乐进行加工创作外,更多的是提炼和吸收民间音乐的音调、节奏、调式、等创作出作曲家自己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音乐语言。
师:《捷克的原野和森林》俨然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捷克美丽的风景画卷。所以,人们常常将音乐称作是流动的画面,将美术称作是凝固的音乐。
三、拓展探究:
(课件第十五页1)回顾我国历史,多少英勇的中华儿女为了争取革命的胜利,求得人民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和谐幸福的生活。当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在《义勇军进行曲》的音乐声中冉冉升起,在天安门广场迎风飘扬的时候,这个画面感动了亿万中国人民,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吕其明就以红旗为主题,在1965年创作了民族交响诗《红旗颂》。下面请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部作品的主题并思考:
1、(课件第十五页2)欣赏作品主题音乐
2、(课件第十六页1)欣赏《红旗颂》主题音乐,思考,回答问题。
旋律取材于哪些作品,在哪些方面体现了民族乐派的特征?
3、(课件第十六页2)学生回答
音乐的创作融入了国歌、东方红和国际歌的旋律。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赞美革命红旗的颂歌,表现了亿万人民对伟大领袖、伟大祖国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热情歌颂。体现了作曲家的炽热的爱国之情。
4、学唱《红旗颂》的主题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