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聆听《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了解标题音乐的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在聆听、感受、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柏辽兹。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兴趣,初步懂得与标题音乐有关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
聆听《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理解标题音乐及浪漫主义流派风格的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关注以下问题:有鲜明的标题及虚幻奇想的戏剧情节;有固定乐思并随着情节变化而变化;突破传统交响曲的典型结构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举例、模唱、提问
教具使用:
多媒体、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新课:第十八节标题交响曲的诞生,主要学习《幻想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请大家聆听一段音乐,在听这段音乐时,请同学们认真感受音乐的情绪以及音乐所描绘的情景。
播放《春之声圆舞曲》视频片段。
刚才同学们聆听的这段音乐,正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代表作之一,音乐的情绪轻松、明快。是圆舞曲风格的音乐。这首音乐的名称是什么?答:《春之声圆舞曲》。是一首描绘什么样情景的音乐?答:春天。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这首音乐正是描绘春天到来,万物复苏,一片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正因如此所以给音乐加以了标题:《春之声圆舞曲》,这种给音乐添加了标题文字来说明作曲家创作意图和作品思想内容的音乐,就是标题音乐。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新课《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正是一部标题交响乐。下面我们先来学习一下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
二.学习新课:
1. 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
标题音乐是浪漫主义作曲家将音乐与文学、戏剧、绘画等其他姊妹艺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又一综合性音乐形式,这是一种用文字来说明作曲家创作意图和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曲。这种说明主题思想的文字,就是标题。在器乐音乐中,“标题音乐”往往与“纯音乐”(非标题音乐)相对应,“纯音乐”意指没有标题说明的器乐形式。
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又称《田园交响曲》)可视为带有标题性的标题交响曲的先声。而真正具有浪漫主义精神的标题交响曲却是在柏辽兹的创作中首次出现。
2.柏辽兹
柏辽兹(1803——1869)是法国作曲家、指挥家、评论家。12岁就开始尝试作曲。
柏辽兹一生不断从莎士比亚这位英国文豪的剧作中寻得创作灵感,如管弦乐序曲。《李尔王》、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同时,他也从其他文学名著中汲取养分,如《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就取材于拜伦诗作,而《浮士德的沉沦》则来自歌德的诗剧。
这些作品体现出戏剧、文学对柏辽兹创作的巨大影响。它希望用一种标题性的音乐形态,抒发自己从其他艺术中所获得的对人世的理解和情感。柏辽兹在标题音乐方面的成就对后来的欧洲音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用多媒体展示柏辽兹和贝多芬的人物图片
4.向学生简介《幻想交响曲》
完成于1830年的《幻想交响曲》,是柏辽兹最著名的交响乐作品,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的构思充分显示了浪漫主义音乐的特色。
《幻想交响曲》还有一个副标题——“一个艺术家的生活片段”,这个艺术家实际上就是作曲家自己,因而这是一部自传式的标题交响曲。
为了便于阐述作品的文学构思,柏辽兹在总谱的扉页曾加上了一段文字说明:“一个具有病态的敏感和丰富想象力的青年音乐家,因失恋在绝望中吞服鸦片自杀。由于服用的剂量过少而没有丧命,但他却象梦见各种怪诞不经的幻想一般昏睡不醒。这时,在他那昏迷的脑海中,他的感觉、情绪和记忆都变成了音乐的意象和乐思。他心爱的女人在他看来也变成了一支曲调,象一种固定乐思一样,到处都可以看到和听到它。”
由柏辽兹创用的“固定乐思”手法,是标题音乐中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他代表某个人物或某种思想感情,并在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进行种种不同的变化,以适应其文学性、戏剧性内容的环境变化和情节发展。
《幻想交响曲》的五个乐章都有各自的小标题,分别是“梦幻与热情”、“舞会”、“田野景色”、“赴刑进行曲”和“妖魔夜宴之梦”。
下面我们来简介一下这五个乐章所描绘的情节内容:
第一乐章:梦幻与热情:表现了年轻艺术家尚未遇见心上人之前,内心的不安与憧憬。
第二乐章:舞会:在热闹非凡的宴会中,发现了他的恋人,交响曲中引入圆舞曲在当时可谓破例了。
第三乐章:田野景色:在一个夏日的黄昏,在原野上聆听两个牧童的笛声,内心虽燃烧着微薄的希望,但“她万一背叛了我”的恐惧与不安,更刺痛了年轻艺术家的心,此后只剩下了一个牧童的笛声,不在有人应和,夕阳西下,最后只有无边的孤独与静寂。
第四乐章:赴刑进行曲:他杀了爱人,被判死刑,走向断头台,在最后瞬间,爱人的身影在他眼前出现,但是死神很快将她驱赶的无影无踪。
第五乐章:妖魔夜宴之梦:他看到来参加自己葬礼的一些妖魔鬼怪和令人毛骨悚然的魔女在跳舞,就在这中间他的爱人出现了,她已经变成了一个气质全无的妓女模样。之后“末日经”响起,随后魔女之舞与“末日经”持续并行,最后以狂乱的形态结束全曲。
5.本课所要欣赏的就是《幻想交响曲》的第二乐章:舞会。在聆听时,请同学们思考:①.音乐的情绪怎么样?② .旋律有什么特点?下面我们来欣赏这段音乐。
用多媒体播放《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舞会的音像视频。
聆听后,探讨聆听前设置的问题,随后给出答案:①.答:欢快、明朗。②.答:典雅、圆舞曲风格。
6.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对《幻想交响曲》进行分段欣赏:
全曲是由:引子+圆舞曲+中段+圆舞曲+尾声构成
在进行分段欣赏时,请同学们在观看聆听视频的同时,留心视频每个部分左侧用文字对该部分的注释说明,以便于同学们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a.下面请同学们先聆听欣赏引子部分
说明:在引子中,作者使用了两架竖琴,增加了舞会的豪华与隆重,使乐意更富于装饰性。
随后用多媒体播放乐曲引子部分
思考: ①.音乐描绘了怎样的场景?答: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②.加入了哪样特色乐器?起到了什么样的效果?答:竖琴增加了舞会的豪华与隆重。
b. 欣赏完引子部分后,下面请同学们继续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圆舞曲
说明:第一乐段由小提琴奏出圆舞曲的主题,主题典雅、纯朴、富有诗意。两架竖琴的使用,使音乐更具柔美抒彩。
多媒体播放乐曲的第一部分:圆舞曲
老师下面用电子琴带领同学们模唱这第一部分的圆舞曲主题,熟悉掌握这一主题旋律。(用多媒体出示这一谱例)
c. 接下去,请同学们继续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中间部
说明:乐意中段代表作曲家恋人形象的固定乐思已圆舞曲化了,其配器华丽,形象典雅,仿佛恋人也来到了舞会。
多媒体播放乐曲的第二部分:中间部
思考:①.音乐描绘了怎样的场景?答:表现了主人公的恋人也来参加舞会。
②.旋律有什么特点?答:典雅、圆舞曲风格。
老师下面用电子琴带领同学们模唱这第二部分圆舞曲化了的固定乐思旋律,熟悉掌握这个旋律。(用多媒体出示这一谱例)
d. 接下去请同学们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圆舞曲欣赏聆听时,请同学们将此段音乐与第一部分相对比,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
说明:随后,圆舞曲的主题再现,音乐比前段更热烈、华丽。
多媒体播放乐曲的第三部分:圆舞曲
思考:①.对比第一部分?答:再现第一部分。
②.音乐情绪怎么样?答:音乐十分华丽、热烈,节日气氛达到高潮。
e.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聆听乐曲最后的尾声。
说明:在乐曲的尾声中,单簧管奏出的固定乐思——恋人的主题又一次出现,在长笛和圆号的持续长音伴奏下,竖琴孤零零地拨出分解和弦,最后,在乐队的全奏中结束全曲。
用多媒体播放乐曲最后的尾声。
尾声:在尾声中,恋人的形象在舞蹈的旋风中一掠而过,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对恋人的隐隐思恋之情。
小结:通过以上我们对《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的欣赏和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对这部音乐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但在没有文字注释之前,还是不能很好的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节和思想内容。所以,为了便于人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柏辽兹为第二乐章所写的标题说明是:“在一个喧闹而华丽的节日盛宴的舞会上,艺术家遇见了他的恋人。不管在什么地方,她的形象总是萦绕着他,使他内心很不平静。”有了这段文字注释,我相信同学们对《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舞会聆听的认识、理解和感受会更加清晰和深刻。
拓展与探究:1. 请同学们课余欣赏和聆听被视为带有标题性的标题交响曲的先声的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又称《田园交响曲》)。
2. 《幻想交响曲》的第二乐章能够引起不同的联想。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发挥想象力,为这个乐章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1. 将作品分两步鉴赏,这种分段过渡式的鉴赏,比先完整介绍再完整鉴赏的效果可能会好一些。
2. 在鉴赏中,既要引导学生依据作者提供的文字说明聆听音乐,展开联想想象,也要启发学生脱离文字说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联想想象,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