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古琴曲让学生了解古琴文化,并初步知道我国古代音乐概况。
2、通过欣赏和体验,理解古代音乐的独特魅力。
3、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态度理解我国古代音乐。
教学重点:对两首作品的了解与欣赏。
教学难点:对中国古乐丰富内涵的理解。
教具准备:课件及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画卷》片段
提问:请同学们说出主奏乐器是什么?
答:古琴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古老神秘的乐器。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音乐作品营造氛围,一下子拉近了这个古老的乐器和学生们的距离。提问式的导入,与文学、历史、影视知识相关,所以,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有着各种爱好的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新授内容
1、古琴简介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无人知晓它产生的确切年代,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像《诗经》中“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古琴的尊贵:古琴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之一,是中国最古老、深邃、最具生命力的艺术形式,被视为“八音之首“,有着“贯众乐之长,统大雅之尊”的地位。古琴的神奇:古琴由狭长条的一块桐木面板和一块梓木底板胶合而成,周身饰以生漆。琴历百年,始有短纹,根据断纹的形状,古琴便有了“梅花断”,“牛毛断”等等各种名字。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制作工艺的特殊,可历千年而不朽,这显示出了古人的智慧和技艺。(这时候,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师:有了古琴,便有了许多和古琴相关的琴坛轶事,像“文姬寄情十八拍”、“司马相如凤求凰”等等。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两首作品也都有各自动人的故事。
(设计意图:在这里,通过“故事”这种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引入今天的作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欣赏《流水》(重点作品)
介绍《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先找一名同学介绍,再找一、二名同学作以补充。活跃了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体现了教学互动。)
(1) 介绍《流水》遨游太空的故事:(教师介绍)1977年8月20日,美国发射了两艘“航行者”太空船,科学家们希望它有一天将能遇到地球以外的“人类”。如果真的发现,又如何进行沟通和自我介绍呢 音乐无国界,更无语言限制,所以,太空船带上一张喷金的铜唱片,它即使过十忆年也仍铮亮如新。唱片上录有27段世界著名的音乐作品,其中就有中国的琴曲《流水》。它又在太空寻觅知音了。
(2) 介绍作品:《流水》是我国最古老的琴曲之一,乐曲通过对山泉、小溪、江河、湖海的描绘,抒发了对大自然壮丽河山的赞颂,隐喻开阔的胸襟和百折不回的精神。作品曲式为民族传统的“起、承、转、合”结构。
(3) 欣赏作品(音像视频资料,边欣赏边体会大自然的壮美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感受千古名曲蕴藏的精神内涵。)
提问:如:“音乐表现出那些流水的形态?”等问题,通过问题引起学生对音乐内容的思考与注意,学生发表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3、对比感受古琴与古筝的音色
(1、)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
(由教师演奏示范或请班级里有古筝特长的学生弹奏)
(2、)让学生对比感受古琴与古筝的音色,区分各自的音色特点
三、拓展与探究
介绍其他古代乐器,欣赏编钟和埙的演奏片段。(视频资料)(一、)编钟介绍
(二、)欣赏曾侯乙编钟演奏视频
(三、)埙介绍
(四、)欣赏埙演奏的乐曲《哀郢》
(五、)听音乐请分辨出乐器的名称
(六、)认识乐器八音
(设计意图: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文化定会深深地打动学生,同时,也激发、培养了学生们对古代音乐的热爱。)
四、小结
古琴艺术在中国音乐史、美学史、社会文化史、思想史方面具有广泛影响。但目前,中国仅有约50人精通古琴艺术,这种艺术衰落到濒临消失的边缘。我们作为当代的高中生,出了要热爱古代音乐文化,更要懂得继承、弘扬、和发展!
《高山流水志家国》课后反思
1.学生对本节内容虽然不太熟悉,充分运用多媒体图文及录象的相关内容介绍,学生对古琴文化产生了相应的兴趣,特别是对于古琴的指法特点和音色的了解,学生基本能够听辩出音色特点。如果现场能够有古琴的话,或许效果会更好。
2.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将古筝曲和古琴的音色加以对比,使学生了解到古琴的古朴、空灵和深邃,对古筝优雅婉转的音色更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以了解到二首作品不同的风格特点。3.值得反思的是要在“师生互动”上下足功夫,问题的设计要更明确,更有指向性。真诚希望各同仁提出宝贵建议!